|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7 02: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们要来听听沃尔特大师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演奏。这是一支专门为大师在1939年组织起来的合奏乐团,被大师以不同于他当年训练维也纳爱乐的方式训练出来的高品质交响乐团。沃尔特的指挥风格温厚端庄,将乐队各声部处理得非常有歌唱性,被誉为“莫扎特专家”。他对理想音响的追求使他亦能充分调动乐团每个成员使之演奏出他理想的音响。
第一乐章,饱满厚重,这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师有意将速度放慢,二是加重的低音提琴,本是小编制的曲目被大师运用大编制的乐团去演奏,少了点精致,多了几分温厚。各声部的变化充满张力,低音提琴有如牛筋党,与明快喧亮的小提琴相互呼应,好不热闹。这是一种“音乐性与音响性”悦耳的结合。
第二乐章行板被大师处理成了类似于慢板,没有了我们常听到的莫扎特轻盈,却淡淡地渗透出些许的幽怨。中间的断句有意被拉长了。这是充满了大师独特情感的诠释。让我们来看看大师在去世前(1962年)不久的一次受采访时谈到莫扎特的内容:“在莫扎特身上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他一直在努力为达到至臻境界而奋斗,包括他的艺术成就,精神与意识的境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嗜爱美食美酒与美女的人。就像福斯特具有双重灵魂一样,同样有着两个灵魂占据了莫扎特。”(There are two sides of Mozart’s character: He who strove for the highest development of his capacities, his soul’s and mind’s capac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who loved good food and good drink and girls. So, like in Faust’s two souls, there lived two souls in Mozart.)正是因为沃尔特式的理解,大师为我们带来了这种与第一乐章充满矛盾的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大师的处理同样首先是令人激动的音响听感,场面较为宽大,强弱起伏把握得很到位。但在轻快中依然略带忧伤。
很快(但仍然比马里纳爵士慢几秒)进入第四乐章。又是双重表现。小提琴充分将优雅与精致表现出来,强奏时大提琴满腔激情地加入后似乎将矛盾的冲突又一次呈现出来。2分54秒起直到结束,完全是两种情绪的交织与攀爬,最后我眼前仿佛已经没有了精致的翩翩少年,而是一个《贝五》中的斗士。
“莫扎特的音乐表面上明朗欢乐,但骨子里却有一股阴暗忧郁的情绪,因而他的作品(特别是《女人心》总是体现一种矛盾心理,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摘自《牛津音乐简明词典》第652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