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210|回复: 15

分享一个很好的thread

[复制链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发表于 2009-6-30 11: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虽然是谈w/p的,但其中还有音源,唱片,电源处理, 咸菜,搭配, 家访等。

实在是不错,可以看一个下午。

大伙慢慢看。


http://www.myav.com.tw/forum/printthread.php?threadid=216894

INDEX

Page 1
漫談WATT/Puppy 7
WATT/Puppy 7 初步感想
ARC R600 vs JADIS JA200( I )
全套MBL + Sophia
Siltech SnowLake vs Transparant Reference訊號線
Siltech G6 Ruby Hill vs YBA Diamond + Wattgate公插
Goldmund 29.4 + WATT/PUPPY 7
Spectral DMC-20S2與DMA-180S2
初聽Siltech G6 Compass lake訊號線
初聽Spectral DMC-30 + DMA 150 S2
Aesthetix 前前級 Rhea 使用心得
Burmester CD 001心得
一切的變化從MIT for Spectral 喇叭線開始........談WATT/PUPPY+MIT+Spectral的"原廠專業搭配組合”
ARC R600 MkIII vs JADIS JA200 ( II )
Goldmund 18.4 + WilsonAudio Sophia
Review of new wilson Maxx Part I. II, III
Exactpower EP-15A電源處理器
PMC徐音響室初訪
我知道的Mark Levinson的歷史( I ) ( II )
Symposium Ultra承板
Siltech Ruby Moutain電源線


Page 2
WATT/PUPPY 7初步感想 ( II )
二部有實力的好CD機 -- Orpheus vs Audiomeca Mephisto
音響迷努力的故事--吳醫師 ( I )
Nagra VPA-845後級
E;ectrocompaniet EMC CD機
WATT/PUPPY 7初步感想 ( III )
Jadis換管心得 12AX7, 12AU7 ( I )
Siltech Eskay Creek 喇叭線
Taralab Omega喇叭線
超級發燒友MAXX徐--桃園行
殘酷的比試( 一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殘酷的比試( 二 )--再戰基隆
殘酷的比試( 三 )--努力的代價-
dcs system搭配和聆聽感想
數位線的比較( I )
Dcs系統的體驗


Page 3
努力用心的玩家— Bishop吳( I )
Ruby hill使用心得(一), (二)
數位線的比較 ( II )
MIT Oracle 1.1v 訊號線
JADIS換管心得 ( II )
ARC R2MkII使用心得( I )
努力用心的玩家 --- Gryphon黃 ( I )
Wilson Audio名字縮寫的意義
回顧一年走來的音響路( 上 ) ( 下 )
WATT/Puppy 7 擺位的難題 ( I )
殘酷的比試( 四 )--再戰桃園
殘酷的比試( 五 )--天才二兄弟合毆無敵鐵金剛
Transparent Reference MM訊號線
數位線的比較 ( III )
有關後級擴大機
Tenor OTL poweramp vs JADIS JA 200


Page 4
MIT 旗艦 Oracle v1.1 ( II )
用心擺位 ---開始努力地推!( I ) ( II ) ( III )
ARC R3記實
ARC Reference Three ( I ) ( II )
殘酷的比試( 六 ) -- 科技新貴火拼黑金二老
EMM lab 分體SACD系統
TFK ECC803S ( I ) -- JADIS的改變


Page 5
有關WATT/Puppy 5.1
WATT/Puppy的聲音處理心得
TFK ECC803S( II ) -- Aesthetis Rhea的改變
努力用心的玩家---小石兄
TFK ECC803S( III )---Aesthetix Rhea上的改變
ARC Reference Three ( III )
Esoteric G0s vs dcs Verona
試用Precision Audio Cable Elevators 架線器
Audiomeca J1唱盤 + SL-5直切臂使用心得( I ) ( II )


Page 6
ARC Reference Phono 旗艦前前級( I )
Krell 新旗艦 evolution前後級( I ) ( II )
前前比試補述
Aesthetix Io 旗艦前前級( I ) ( II )
Halcro dm58旗艦後級
Spectral DMA-250後級
努力用心的玩家-- Gryphon黃 ( II )
眾網兄談論音場的高低


Page 7
努力用心的玩家--Bishop吳( II )
努力用心的玩家--Dent陳兄( I )
努力用心的玩家-- 吳醫師 ( II )
Jadis JA200換管 ( II )
經驗分享 – Taralab Zero訊號線,數位線
Graham Phantom 唱臂的經驗( I )
Aesthetix 前前級 Rhea使用心得 ( II )
跟Wilson應該很速配的晶體機大集合
Siltech Ruby Moutain Gold 試聽心得
漫談Sophia的搭配


Page 8
Nagra Pyramidal 後級
Jadis JA200換管( III )-- Groove Tube 6CA7 GE複刻
WATT/Puppy 7還要更好的話........
較好的KT88, 6550, EL34
試用小道具--JS Chip 500A心得
努力用心的玩家-- 徐醫師( II )( III )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III )


Page 9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III )花序補述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IV )後級的選擇 MBL 9008 vs Gryphon Antileon Signacture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V )後級的選擇 MBL 9008 vs Spectral DMA 360 mono
我常用的調音小墊材道具
殘酷的比試( VII )--旗艦的火花 Tara Omega vs Siltech Emperor G6
殘酷的比試( VIII )--旗艦的火花 Taralab Omega vs MIT Oracle v1
WATT/Puppy 7和 MBL 111E的優缺點
努力用心的玩家--鍾醫師 ( I )
試用CSE E100電源處理器


Page 10
努力用心的玩家--陳醫師 ( II )
殘酷的比試 ( IX ) -- 旗艦線材的總結 【Siltech Emperor G6】【MIT Oracle 1.1v】【Taralab Omega】
ARC R610T新旗艦後級( I )
Spectral 旗艦後級 DMA 360 ( I ) ( II )
有一點感觸!
Nuforce Ref.9眾人初步聽感


Page 11、12
新數位旗艦--dcs Verdi Encore初步試聽
努力用心的玩家--徐醫師 ( IV )
試聽Aaron No. 3 Millennium後級
去年一年印象最深的幾件事
努力用心的玩家--竹南陳兄 ( I )


Page 14、15、16
Goldmund Mimesis PH3 MM/MC 前前級 ( I )初步試聽
努力用心的玩家--竹南陳兄 ( 進度報告 )
努力用心的玩家--Katherlee兄
新一代的後級,NuForce Ref. 9數位後級擴大機試聽


Page 18、21、22、23
Wilson Audiophiles 的LP
再來嘗鮮 -- JRDG 501數位後級擴大機 ( I )
ASR Basis Exclusive 前前級 -- 初步試聽 ( I )
Audioquest Sky旗艦電池訊號線
ASR Basis Exclusive 前前級 ( II )
努力用心的玩家-- 華城黃兄


Page 25、26、28、29、30
努力用心的玩家-- 前輩李兄
Lyra Connoiseur 4-2P Phonoamp - 初步試聽
努力用心的玩家--陳醫師 ( III )
試聽ASR Emitter 2 Exclusive -- TAS HP的現役後級
努力用心的玩家 -- 竹南陳兄 ( II )
數位系統的比試 Linderman SACD 820 vs Burmeater CD001 vs dcs P 8i


Page 31、32、35
努力用心的玩家 -- 竹南陳兄 ( II ) 補述
發燒遊記 ( 1 ) -- 午後的黑膠
發燒遊記 ( 2 ) -- 唱盤新貴之夜
使用前前級的一些心得( I )
唱頭放大名詞正名
使用唱頭放大前前級的一些心得( II )
dcs P 8i SACD唱盤使用心得


Page 36、37、41、47、50
Wilson Audio WATT/Puppy 7的一些缺點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VI )後級的選擇 ML33H vs MBL 9008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VI )後級的選擇 Halcro DM 88 vs MBL 9008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VI )後級的選擇 ARC R610T vs MBL 9008
努力用心的玩家--吳醫師( VI )後級的選擇
]試聽Viola Cadenza 前級和Symphony後級 ( I )
發燒遊記 ( 3 ) -- 中台灣的熱情
發燒遊記 ( 4 ) -- 厚片油花松板豬


Page 56、57、59、62、64
發燒遊記 ( 5 ) -- 台北環亞音響展
試聽Shunyata Antares 訊號線
試聽Goldmund Telos 600後級 ( I )
Pagode音響架的體驗( II )
努力用心的玩家--Dent陳醫師( IV )
Lyra connoiseur 4-2P Phonoamp ( II )
努力用心的玩家--高雄鄭醫師( I )
Stiltech Ruby Moutain SATT試聽


Page 65、66、67、69
努力用心的玩家-- 台北MBL許兄( I )
發燒遊記 ( 6 ) -- 蔡克信前輩的美學
努力用心的玩家 -- 中壢吳醫師( I )
努力用心的玩家-- Gryphon黃 ( III ) Boulder 2010前級的邂逅
發燒遊記 ( 7 ) - 安詳恬靜的音樂之夜
努力用心的玩家-- 絲禎乾前輩 ( I ) FM Acoustic 旗艦的組合
努力用心的玩家 -- 林清榮前輩( I )


Page 70、71、75、77、78
努力用心的玩家--徐醫師 ( V )--LP唱盤進駐第一天
努力用心的玩家--徐醫師 ( V )--前前級的選擇Part 1 ~ 3 & 花序
試聽Ensemble Dirondo CD機
努力用心的玩家 -- 中壢吳醫師( II )
努力用心的玩家--鄭醫師( II )--LP黑膠系統的建立 Part 1
努力用心的玩家--鄭醫師( II )--前前級的選擇 Part 2
新AV系統的建立( I )Sonus Faber Cremona、JRDG concerto、Krell KAV 400xi 、Ayre K-5xe + V-5xe
Sonus Faber喇叭經驗談
新AV系統的建立( II ) Mark Levinson 436 mono、ASR Emitter II exclusive、Linar Acoustic LA 120
新AV系統的建立( III )Ayre MX-R mono
新AV系統的建立( IV )ASR Luna 8 電池 和 Luna 6差別在那裡?

Posted by eardoctor on 01-10-2006 10:09 AM:

Page 70、71、75、77、78

新AV系統的建立( V )--Goldmund 27.2前級 + 28後級
新AV 系統的建立( VI )--Cello, String 3 , Spectral DMC 30S
dcs Scarlatti 旗艦系統 -- 初步試聽
努力用心的玩家--徐醫師( VI )--MAXX II喇叭
試聽Ensemble Fonobrio唱頭放大
dcs Scarlatti 旗艦系統 (II)
emm Labs CDSA SACD機心得
Lyra Connoiseur 4-2 SE 前級
Burmester 808 Mk V 前級--( I )
新AV系統的建立( VII ) ARC CD-3


Page 79、80、85、88、90
試聽Vimak DT-600
試聽 Burmester 808 Mk V ( II )
努力用心的玩家--竹南陳兄( III )
發燒遊記 ( 7 ) -- 好山好水蘭陽行
Pass Labs X one 唱頭放大器
試聽Siltech Emperor G7 喇叭線 ( I )


[ 本帖最后由 bruceshen 于 2009-7-1 01: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9-2-20
发表于 2009-6-30 11: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很好DX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Exactpower電源處理器

以前沒有時間弄電源的部份, 隨便也就接著聽, 一晃也許多年過去了, 最近比較有時間, 就拉了二條專線, 一條8平方, 給前級, 前前級, CD, LP唱盤用, 一條22平方, 給二台後級用, 都是接在Wattgate的插座上, 電源線除了Basis唱盤用YBA Diamond外, 其他都是Siltech Ruby hill G6, 一時之間也獲得不小的改善, 總算花的錢不多, 好處卻也不少, 也讓我高興了好一陣子. 最近看了書, 也聽了許多前輩高手的經驗, 知道除了餵飽電之外, 還要有乾淨電源的觀念, 但是, 會差很多嗎?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因為電源的處理器都不便宜, 少則數萬, 多則如PS Audio數十萬都有, 如果沒改善( 應該不會)或說改善得不多, 會讓用家頗為苦惱. 於是我就試了Exactpower EP15A的電源處理器, 主要是看上120V的穩壓, 還有據說是除了PS Audio之外唯一做電源再生的廠機云云 ( 聽聽就好, 不用認真求證, 因為有效最重要 ), 它有三個Analog, 三個Digital output, 一共六個檔, 就以這二組和職接插電源專線還看看, 所以這是一篇我的心得分享, 不是和別台機器的比試報告.



我主要比較的方向有幾個, 不過說真的, 好累喔.....
對前級有沒有效?
比較的標準是直接把Siltech 電源線插在8平方專線上, 其它的CD, LP唱盤,前前級都還是插在Exactpower上.
先說接在Analog output上, 聲音背景一下子變的很安靜, 東西彷彿從黑暗中一下子冒出來, 高低頻的聲音變得很乾淨, 我觀察的重點是會不會讓聲音變瘦? 答案是不會, 沒有什麼特別的改變, 音色上差不多, 中高音的下段( 像女聲的低音部份的泛音 )透明度好大約30%, 但是有一點, 聲底變得比較斯文, ARC那種粗曠的豪邁, 大開大闊的聲底受到了一點擠壓, 聲線的邊緣變得更平滑了, 這是變好還是變壞, 可能見仁見智. 是原來賣力演出的聲撕力竭, 原來是吃電不足的"特殊調味"嗎? 我不喜歡這種斯文的聲音, 我喜歡ARC就是喜歡它熱情奔放的特質, 但是背景寧靜度的改善又是那麼的顯著, 讓我難以取捨, 反覆開關系統數次都難以決定.
前級改插Digital output的插孔,背景的寧靜度更高, 聲音的走向和插在Analog output一樣, 但是, 聲音從上到下都變得比較瘦, 這又是一個青蔡蘿蔔的問題, 我是投反對票的, 所以不考慮.
換掉Expactpower的電源線, 改用Siltech Ruby hill G6, 哈哈哈, 前級插在analog output, 哈哈哈, 這個好, 之前寧靜的背景差不多( 並沒有超越接在digital output檔時 ), 但是稍微受到擠壓的動態和音場完全恢復正常的水準, 如此就是我喜歡的走向了. 音場更為穩定, 聲音的密度改善最為明顯, 有10%以上.

唱盤有效嗎?
唱盤的比較是以插在8平方專線上為準. 比試時Exactpower使用Siltech Ruby hill G6電源線.
聲音的能量變得比較鬆軟, 比較容易聽, 但相對的, 穿透力變差了, 能量感變得比較不好, 中高音的厚度一下子往上拉, 透明度改善5%, 高低的延伸變好5%, 但是音樂流動的感覺不如直接插在專線上, 這時接到高手前輩的電話, 據說上次在別場比試無意間把VPI TNT唱盤的電源插在Digital output上, 異常好聽, 交代一定要我試試. 前輩之言, 莫敢不從, 依言把Basis唱盤YBA 電源線插在Digital output上, 聲音一下子變得很光滑, 毛邊幾乎都消失了, 高低音的延伸變好, 但是我發現, 中高音的上段, 也就是女聲的唇齒聲或是小提琴的高把位, 變得有一點過度強調的頃向, 管樂的光澤變好但也多出了一絲火氣, 雖然比較刺激, 但是最後我還是以直接插回專線定案.

對前前級有效嗎?
比試標準是以直接插在8平方專線上, 和Analog output相比. Exactpower使用Siltech Rubyhill G6電源線
接在處理器上以後, 另我印象最深刻是音場一下子變深, 變的很穩, 透明度在中高音的改善是10%, 但是低音的量感變得少了一點( 約5%), 全頻段的厚度上沒有特別的差異, 在音色的差異上不及前級明顯, 但也算是加分的效果.

對CD有沒有效?
Burmester001我的標準來看, 最大的問題出在幾個地方, 極低頻聲音不夠凝聚, 音像的邊緣不夠清楚, 和低音的解析力不算好, 所以我特別注意這幾項是不是有改善, 一接在Digital output檔, 低音的鬆散獲得10%的改善, 音像的邊緣比較切得乾淨, 可是音像變小了, 在調高可變輸出後, 音像的情形有改善, 但中高幼細程度有所損失. 低音的解析力上我倒覺得沒什麼差別, 整體來說, 音樂的流動更為明快, 我對001使用在這台處理器上的評價是正面的, 但幅度不是很大, 光為了這一台CD要不要買Exactpower, 就因人而異了.

結論 :
1. 有120V美系機器的用家值得考慮,
2. 原場電源線真正兩光,可以直接丟棄不用 請餵一條好一點的給它用, 由於用Siltech Ruby hill G6有明顯改善, 我正在認真考慮是不是要買入Siltch Ruby Moutain G6 或 NBS Monitor 0 給這一台Exactpower使用( 電源線貴過機器 ??? )
3. 大部份的改善都是全面的, 少數因為個人的口味可以自行斟酌改變, 電壓不穩或比較髒的地方改善程度應該會更大, 我所在的位置是醫療管制區, 以前的度量電壓在113v~117v之間, 很少變動, 當然, 呵呵, 和大多數發燒友一樣, 我就是覺得每到半夜比較好聽 ( 那時多半有115v以上 ), 才會興起試用Exactpower 15A的念頭.
4. 電源處理器一樣要run, 我覺得run好後, 高頻的延伸應該可以更好, 一些全頻段厚度改變的現象會減少, 甚至應該更厚才對, 為了證實我的想法, 我決定真金白銀買入一台, 有機會再向大家報告後續的心得.


ps: 這一次總共開關系統拔插測試17次, 手指都快破皮了....
試聽軟體:
Central Stage/Wilson audio( LP ) 舞台音場和管樂質感
Sarah Maclane/X情人主題曲 ( LP ) 女聲的厚度和低頻的延伸
Rossini Strings/Accardo/Marriner/St.Martin/Argo ( LP ) 雖不是首版, 但弦樂的質感仍然很驚人.
內田光子/Mozart piano sonata/philip ( LP ) 雖然是近期的錄音, 音色上捕捉得相當完整.
蔡琴/民歌 ( SACD ) 第二首的風鈴看高頻暫態反應
Stokowski/Rhasody/RCA ( SACD ) 第二首開始的低頻背景噪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ML是有很長的故事可以說, 用家也不少, 我自己先後擁有的ML機器有數台, 當年一群人都在瘋ML
原因無它, 因為都用Infinity IRS bata, 理所當然變成"卡門"的客人..... , 也讓我有機會一窺ML的精神

最初在紐約, ML本人跟家理借了5000美金創了Mark Levinson公司, 最早最出名的產品就是JC-1和JC-2這二個, 對象並不是一般的小眾市場, 而是當年的錄音室, 推出後廣受好評, 當年的設計者是John Curl, 這為人兄極為高明的在當時一片Mcl 霸主的主流市場, 外加Marantz虎視耽耽, 能創出當時晶體機的高規格, 獨樹一格的聲音, 讓聽過的人都不會忘記, 當真了不起, 後來又離開ML公司自己創業去了.

JC-2 的聲音當年聽過好幾回, 原因是常有機會和送修的ML機器為伍, 才接觸到這經典的銘機, 音色很淡, 幾乎沒有什麼自己的音色, 延伸在高音極為幼細, 但印像中, 音場不是特別出色, 用現實中來比喻, 就像下午的黃昏, 暖洋洋的, 讓人很舒服, 東西也看得一清二楚.

LNP-2的成就更把ML推上一層樓, 市場上大獲好評, 極低的訊噪比是征服市場的主要原因, 聲音的音染極低, 音色和JC-2有一慣的溫暖, 但是在JC-2常會傷風感冒的問題上又做了長足的改善, 才是真正讓ML的這一款變成常青樹的原因, LNP-2最厲害的一點是它的透明度和定位, 當年可以說沒有對手, 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動態卻沒有能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極為有細節和幼細的中高音, 溫暖的中音, 不誇張的中低音( 這是和後期的ML26最大的不同點 ), 當然, 優秀的Phono stage也滿足了當時LP迷, 成為當時市場上富豪的像徵.

John Curl的另一個偉大的成就, 他設計出劃時代的ML-2!

ML-2, mono , 純A , 8歐母25W, 但是, 當掉到1甌母, 會有200W輸出, 更扯的是0.5歐母時, 會有400W輸出, 這一個觀念徹底影響了後來大家選購器材注意的不再是光光最高的輸出功率, 溫暖而中性的聲音, 高音的延伸極為優秀, 最厲害的是, 在延伸之於, 厚度不減, 這一點和LNP-2的聲音頗有不同, 幼細又兼有厚度, 細節量一流, 當年最貴的Mcl 也不過賣5000美金, 可是一對ML-2當年要一萬美金訂價, 這個價錢足夠讓你在美國紐約第五街上買一層樓!! 推出之後大受好評, 訂單如雪片飛來, 除了錄音室, 一般的超級富豪也爭相採用.由於機身很燙, 這也造成ML-2故障率一直偏高的原因, 可是因為音色實在太好, 大家還是前撲後繼, 希望能擁有一對ML-2,當年我是ML20的用家, 說真的, 我也不相信一台常有毛病的東西怎麼會賣得好, 直到我聽過ML-2的聲音, 我第一個念頭是 : " 只要找的到, 我不要ML20了, 我想要一對ML-2 "..同時, 低音控制力不足是ML-2的致命傷, 所以就出現了空前絕後的ML-3.

走了John Curl, 所以Mark兄又再找人, 真是慧眼視英雄( 若是你看過照片, 那個死黑人蓬蓬頭會以為是狗熊 ^^ ), 又找到一個 Tom, 擔任首席設計師, Tom設計出讓ML成為真正的HiEnd霸主的ML-3, 從此脫離蚊型廠商, 賺到大把白花花的銀子, 也讓ML成為擴大機製造的巨人
ML-2的出現, 造就了一個追求高電流, 不純注意高功率的時代, 現在大家選後級時都會注意到的問題, 不能說不拜ML-2的出現才有這樣的改變, 可是ML-2有一個嚴重的缺點, 非常的燙不說, 低音的控制力並不是最佳狀態, Tom這位天才, 接手ML首席設計師後, 又設計出音色幾乎一樣, 可是力拔山河的ML-3, AB類 200W的怪物 !!

ML-3, 200W Stereo一機箱, 但是號稱沒有推不動的喇叭, 除了音色稍遜ML-2, ML-20等純A的設計外, 高頻的延伸, 中音的厚度都算的上前三名, 最驚人的是低音的控制能力和榨出喇叭每一分低頻的功力, 真讓人嘆為觀止 !!
在音場上的表現, 或許略遜於同時代的ARC D系列和 C-J的怪物後級, 但音場和音像的穩定度, 當真打遍天下無敵手!! 當年只要推不好的低音柱, 如Infinity IRS 1B, 或大的紙盆要求控制力, 如JBL, Klipish的15吋大傢伙, 出動了ML-3都服服貼貼, 如果以ML所有的後級來說, 要榨出低音, 要潛得深又控制得好 ( 這不是夢寐以求的低音嗎? ) 我覺得非 ML-3 莫數, ML-23是以ML-3為假想敵作出來的, 低音的潛力卻不及8成, 那一種泰山崩於前而不亂的控制力, 真是聽過的人, 永遠都不會忘記, 可惜的是, 市場上ML-3流通的比ML-2更少, 何解 ? 因為ML-3不比ML-2很燙, 常有傷風感冒的情形, 一但購入, 用家幾乎永不換機, 因為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後級可以控制他的怪物喇叭 ! 若有新淨的ML-2, ML-3, 價錢硬一點, 還是值得的.

隨著ML-2, ML-3的成功, Tom改良了JC-1成為以ML字頭的第一部前級, 接著決定挑戰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要設計出一個超越極為靚聲的前級LNP-2, 經過無數次的修改, 誕生了ML最偉大的前級, 是的, 我認為古往今來最好的ML前級

ML-6, 極為靚聲, 確也貴極 !!( 又有那一台超跑是便宜的呢 ? ), 極為溫潤的中音, 連管機都可能無法匹敵的厚度和空間感, 音場和動態達到一個空前的層次, 當時出現ML-6時, 最高興的就是LP迷, 因為它內含一個超級Phono Stage, 這也是讓ML-6名垂千古, 因為這一個Phono我在各個不同的場合看過接受過各家銘機挑戰, 雖然不能說橫掃千軍, 但從沒有敗戰記錄, 市場上流通的數量極為稀少, 原因無它, 太貴買的人少, 更重要的原因是沒人會換出來, 但是各位發燒富豪也不用氣餒, 以為沒有機會使用這台銘器, 雖然在1985年公告不再生產線上生產ML-6, ML公司還是接受下訂生產, 現行已經改良為ML-6B, 您只要準備好您的coco, 再準備一個訂作的木殼子來裝這個用不壞的頂尖前級. 是的, 雖然ML-32已是登峰造極, 但是ML從來沒有說把ML-6B除役, 它有多麼好, 您想想就知道了. 比較上來說, ML-6A的音色比較厚一點, 更暖一些, 但ML-6B卻更是中性無染, 今天您`看到不論是ML-6, 6A, 6B, 都仍然是名列世上一流高手.
Posted by eardoctor on 01-10-2006 10:16 AM:

出現了ML-2. ML-3, ML-6之後, ML公司終於揚名立萬, 也轉像照顧一些大眾, 於是除了ML-7前級跟著大賣, ML-9後級, 更便宜的, 還有ML-12也紛紛出籠, 同時MARK本人也跨足音樂界, 從事多項的投資, 公司規模也日益擴大.

ML-7前級, 聲音中性而溫暖, 延伸和空氣感也算不錯, 低音的解析力一流, 但在當時別家廠覺醒的當時, 卻硬是被ARC等的一些同價前級比了下去, 我曾短暫用過ML-7A ( 最後期的改良型 ), 高頻延伸雖然不錯, 但總讓人有一種白熱化的感覺, 坐著聽久了會比較累, 雖然也相當優秀, 但終是不敵後來換入的ARC SP8就按下不表. 公司的無限擴張, 終於讓MARK本人陷入危機, 只好帶著全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Tom Colangelo離開一手開創的公司, 由Madrigal集團入主.這於是進入了ML的第二個階段的聲音走向.

在1985年, Mark本人帶著Tom離開後, Madrigal集團接手, 在舊有的基礎上企圖開創出更好的產品, 它們沒有天才工程師. 但是有很強的研發團隊, 於是在集體創作的情形下, 推出眾人半信半疑的ML-20和ML-23, 目標直指自家的ML-2和ML-3.

ML-20, A類 100W, mono設計, 不只在聲音走向上和原來的ML-2不同, 連瓦數都放大了好幾倍, 這一點算是直接反應Ml-2瓦數上僅有25W, 雖然以純A類工作, 又是高電流設計, 但畢竟瓦數太小, 在一些難推的喇叭上是比較吃虧的, ML-20推力比ML-2適中, 對音樂刻劃的能力也比較銳利, 音色十分中性, 雖然是純A類的設計, 但是仍比之前的ML-2中性一些, 不再那麼的暖調, 如果用天氣來說, ML-2是夏天的下午, 那ML-20就是早上太陽還不太曬的時後那種感覺, 這一個時期的ML-20, 音樂切割的方式已經透露出新ML的聲音走向, 一刀二段, 乾淨瀝落的刻劃聲音表情, 邊緣極為整齊, 不會讓你有含糊的感受, 而ML-2就不是這麼銳利地切割, 或說切割完的邊緣有做出少許的修飾, 透明度上我認為二者是同級的, 高低音的延伸上, ML-2和ML-20不相上下, 或可以這麼說, ML-2在高音的量感和溫暖性上略勝一籌, 延伸也好上一點, 當年用來推動IRS Beta的高音屏, 就很容易看得出ML-2中高音比ML-20更好的情形, 而ML-20在中低音的紋理上, 又較ML-2為佳, 可惜的是, ML-20承接了ML-2一貫的問題, 常常有傷風感冒的問題, 而且一但是功率晶體的問題, 不是換上一二顆了事, 這一點也讓用家頗為頭大, 我認為ML-20算是一個很成功的產品, 至少和它的前輩ML-2平起平坐, 但在正常的狀況下, ML-20仍可以說是世上最佳後級之一.

ML-23的推出似乎順理成章, ML一向是一個純A, 一個AB一起並存, 當然, 他的目標就是劃時代的ML-3後級. 一般的情形下, 很容易可以感受到ML-23中性的聲底, 刻劃音樂一點都不回拖泥帶水, 中高音帶著一種健康的明快, 延伸性極佳, 低音也潛的深, 算起來是一部優秀的後級, 但是當遇到真正難以駕禦的喇叭時, 如IRS Beta的低音柱, 就會顯出控制力略遜ML-3一籌, 雖然在聲音的幼細上, 或許好上那麼一點點, 但如果用家是以二路電子分音推動低音部時, 就很容易發現這個問題, 所以大部份人給ML-23的結論是這樣的, 一部優秀的後級, 高中低都十分平均. 音染極低, 中性的音色, 全音域推動喇叭時, 音樂十分協調, 但是若以單獨和ML-3比較純低音的控制力時, 似乎並沒有超越原有的成就. 當然, ML-23還是許多人追尋的目標, 只是它並不是當時大家想像的, 是可以專門對付低音部的怪物,

在後級做出改良後, Madrigal也打鐵趁熱, 有推出了一款前級, 就是後來前級的長青樹ML-26, 後來又有許多代的改良, 也上到Stereophile的A級榜上好多年, 有鑑於ML-6售價過高, 以至銷售不佳, ML-26徹底的研就出用比較便宜的方式去達到聲音的最高標準, 某種層面上來說, ML-26是做到了, 還有這時期, 由於ML賣得越來越好, 出現太多水貨, 台灣於是要求原廠在輸往台灣的機器上家上XL的編號,這是在別的地方沒有的事.

要出門去了, ML-26的聲音, 待續.....

話說Madrigal接手ML之後,絞盡腦汁想要突破舊有的聲音, 對上偉大的對手居然是自己同廠的前輩, 真是情何以堪? ML-20和ML-23的推出, 眾人在猜疑參半中, 慢慢獲得解答, 原來是一個真正要創作音響的廠家, 不是財大氣粗入主後就全變質的廠家 ( 比方說 Marantz ), 就算沒辦法超越ML-2, ML-3, 至少不是不堪一擊, 這一來慢慢挽回ML迷的信心, 也嘗試著去習慣一個沒有Mr. Mark Levinson的 ML, 但橫在眼前的是一個大問題, ML的前級沒有一台可以匹配後級, ML-6B貴的不食人間煙火, ML-7A, ML-12又不成氣後, 要對抗當時ARC SP11談何容易? 於是有再一次發揮群體創作的特長, 以模組為觀念, 在有限的價錢中硬是擠出一台成就非凡的前級, ML-26.


ML-26 本身不含Phono stage,( 後期有出內建Phono的版本, 但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 ), 一般稱完整的ML-26其實是含ML-25, 同時, ML-20, 23, 26導入一個本來在錄音室用的接頭, Canon接頭, 也開始有了要平衡輸出輸入的觀念, 是這個時後才大為風行音響界, 以前被視為是錄音室不登大雅之堂的接頭, 才受到大家的注意, 也開始注意電源線的影響, ML-26的聲音細緻, 值得一提的是中高音的量感不會因為音域的拉高而變得薄, 溫暖而中性的聲音, 音場定位極為優秀, 我自己使用的感覺, 硬要雞蛋理挑骨頭, 我認為在二個方面有所妥協, 一個是高頻的空氣感還不及最佳管機, 另一個我覺得高低的延伸是應該可以更好, 當和ML-6B比較時, 很容易可以看出這個問題, 早期的版本有一些線路不穩的情形, 當改版成為Teflon機板時( ML-26S ), 就徹底獲得解決, 背景更安靜, S/N比更高, 用某一個角度來說, 有一點相高級三級真空管放大的音色, 相當了不起的是價錢一直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或許我們可以說ML-26聲音可以更好, 但是當用這個價錢做出這種聲音時, 讓大家無話可說, 我認為ML-26是ML前級中 Bestbuy的Bestbuy !!

發展到此, ML家族總算跨越了失去Tom和Mr. Levioson的鴻溝, 真正走出自己的步調, 應觀眾要求, 希望不要那麼貴的後級, 所以ML-27, ML-29就應運而生, 但是這一次ML記取了上一次的教訓, 並不是隨便做出來賣錢, ML-27. ML-29都是貨真價實, 聲音表現極為優秀的後級, 也由於同一個型號的成功, 所以也首次出現明明是改的快認不出原來的設計了, 卻還是延用原來的編號, 僅是加上小數點, 20.5, 20.6, 23.5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總算在擴大機站穩了腳步, 隨著時代的潮流, CD成為不可避免的方式, 推出了當年貴到驚人的ML-30. ML-31, 雖然不久就因為Wadia 7 , 9的推出而不在名列最貴, 但溫暖的音色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相信雖然CD進步是日新月異, 但手上能在使用這一套Reference CD System的高手大有人在.

走筆至此, 再來就進入 Harman 集團的時代了, 這一部份是現在進行式, 大家都正在創造歷史, 就不在此多說了.

[ 本帖最后由 bruceshen 于 2009-6-30 11: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dcs system搭配和聆聽感想

在考慮購買這麼貴的數位訊源時, 也曾讓我猶豫不決, 原因除了很貴之外, 主要考慮幾個方面:
第一, 我個人多年來都是以LP為主要訊源, 而我認為頂級的LP系統售價也遠低於dcs系統( 那種限量版只有幾台的不說 ), 有這個必要買數位系統嗎? 有的, 或許光聽舊的LP收藏就夠聽一輩子了, 但是好的新錄音和演奏家也一直在出現, 若是一邊要緬懷過去海飛茲, 克倫貝勒, 哈斯吉兒的身影, 一邊也該要聽聽李雲迪, 普雷特涅夫, 夏漢的精彩演出, 加上朋友來訪時的方便性, 這是要有一套數位系統的原因之一.
第二, 數位系統日新月異, 會不會像數年前Wadia 7+9+10的超級身價, 二手卻遠不如同時期, 同價位的LP唱盤? 當然有可能, 投資一個正在成熟中的產品是有其風險的, 但一想到先買先享受不說, 光想一想, 這是不是我可以接受的聲音呢? 如果覺得聲音夠好到讓自己的耳朵放心, 那何必管它幾年後價格剩多少呢! 可能數年後只要二十萬就有今天高昂的dcs系統的聲音, 雖然C/P值低了, 但無損於它發出的好聲和帶給我的享受.

基於以上的理由, 我購入了dcs系統, 其實, 時至如今, 我仍要常提醒自己當時做出購買的決定是有經過考慮的, 畢竟, 是相當高的投資. 這一套剛來的時後, 搭配全套的Siltech電源線, 數位線, dcs日本廠的1394數位線, 是第一次有數位系統讓我心中擔心LP系統會不會一敗塗地 ( 才剛換就輸掉一條街的感覺應該是不太好的 ), 以前的數位系統只能讓我覺得" 嗯, 很好的聲音, 不錯 ", 從不會讓我擔心LP會輸掉! 我可以這麼說, dcs很厲害, 但是LP更猛. 至少目前看到的結果是這樣.( 和LP的比較以後再說 )

電源線的搭配
根據以前的經驗, 我把最好的一條電源線用在DAC Elgar plus上, 在Siltch Ruby Moutain的加持之下, 中音滑順, 高頻的細節相當優秀, 音場寬闊, 特別是中低音的延伸和量感都有增加, 這一點和一般的銀線有一點不同, 而這正是Siltech G6的特色, 中性之下把原來系統的優缺點都加以放大, 有一點過度強調高頻細節, 這讓Siltech聽起來會讓人有一點點不安, 曾有人說Siltech的高音是白色的,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讓人覺得在超多的細節量中, 不是一個完整的音樂包覆, 透明的音場和音響性表現, 不敵音色的偏差, 大概就是這個感覺. 換上MIT AC-2電源線, 喔喔喔, 原來超多的細節都融合了, 中音的表現可圈可點, 更優秀的是以銅線的表現, 高音直追Siltech, 事實上, 以電源線而言, 最大的變化是聲音的表情都連慣了, 而不再是一個一個輸出的單音, 中低音的量感和Siltech差不多但是線條沒有那麼明顯, 這個差別是很微小的, 總括而言, 音樂性大幅度增加而不損及原來的音響性(至少我一開始是這麼想 ), 於是我再接再勵, 再換上一條MIT給轉盤Verdi使用, 把原來的Siltech Ruby moutian換下來, 結果出乎意料的, 並沒有比較好的結果, 聲音變得比較鈍, 雖然厚重但也失去了一些靈氣, 音樂的節奏變得比較慢, 克萊巴的貝五變得更沉重了, 相對的, 鄧麗君一下子老了20歲, 最大的問題是弦樂失去高頻的光澤, 我體會這一點時, 回頭去看一開始的搭配, 發現中高音會因為MIT AC-2變得比較內斂, 這是一開始沒有注意到的! 決定維持MIT給Elgar plus, 其它的用Siltech的方式.

BNC數位線的選擇
市面上可以選擇的數位線很多, 有出BNC接頭的比較少, 我僅比較了TARALAB和dcs日本廠特別開發出來給自家Verona使用的線比較, 這一條線很硬, 如果距離太近會有一點麻煩, 還好是分開一段空間, 使用上還好, 中音醇厚是我的第一個印象, 中高音有一種紉性, 綿延到高音的部份, 上下的延伸不錯, 是一種溫暖而有質感的聲音, 好像看到白色的眠被一般......, TARALAB的BNC數位線特性截然不同, 高低的延伸更好, 中音到中高音極為通透, 好像山中小溪的水一般的乾淨, 可以看到水底的小石頭, 音染極低, 在手上只有這二種可以選擇之下, 我選用TARALAB的產品作為搭配.

訊號線的選擇
第一次搭配的是Siltech Forbeslake G6的平衡線, 如同以往對Siltech的印象, 高低的延伸優秀, 中性透明的表現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 但在反覆聆聽後發現中高音有一點過度光輝, 而且低音的量感變得比較少, 於是換上Siltech的旗艦Compasslake, 中高音有一點緊的現象好多了, 中低音的量感變多, 一樣的中性和透明, 如同以前聆聽的感覺, 這是很完美的搭配? 不是, 這時再仔細聽, 覺得中高音的細節有過度強調的頃向, 人聲的唇齒音多得不耐聽, 換一個說法是, 超強解析力的dcs和Siltech Compasslake是同性質走向, 或許有人會喜歡這種聲音, 但不是我的那杯茶, 回想電源線的搭配, 讓我想到試MIT的線, 在換上MIT Oracle 2.1v後中音更為溫潤, 高音的延伸幾乎和Compasslake不相上下, 極為中性的聲音也很類似, 為了一探究竟, 我足足反覆聽這二條線的差異數小時, 最後得到的是, 某一些特殊的演出 ( 如單支小提琴又要錄得很好 ) , 會發現MIT最高音的延伸少一點點, 空器感也相對少一點點, 約3%吧, 相對的在低音大提琴的演出或管風琴才能分出原來Siltech延伸還是好上一點點, 也是3%, 中音的厚度MIT好上5%, 就是這一些微小的差別, 二條線的差價十幾萬! 要不是Siltech Compasslake是我已經買下的線, 我想我會選MIT, 它的價位雖然也不低, 但如果以表現來說, 極為超值! 音場比較趨前而Siltech比較後頃, 這樣的結果, 讓我對它家的Oracle 1.1v起了濃厚的興趣, 聽聞近期內會進口, 期待中.

這是目前數位系統上的搭配情形, dcs系統的表現確實沒有讓我失望, 音響性我想不用多著墨, 貴到這種程度, 不好是不行的, 要說有進步的空間是在音樂的表現上, 我覺得聽dcs就是一個沒有壓力的音樂, 溫暖和超多的細節, 營造出一個接近LP的表達方式, 但和LP的音色又頗為不同, 應該這麼形容, 是一個獨特的音色, 屬於高級數位系統的音色. 用家可以在線材和墊材上去搭配取得一個比較接近自己理想的效果,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以dcs的表現, 我要說dcs把菜都買回來了, 要怎麼煮, 可能還是要用家花時間去調整後面的部份, 中性的訊源, 反而讓用家比較容易讓整體的搭配達到一個和協的結果.

原發表者是 eardoctor
感謝昨晚Kather兄, Mell 兄, Kevin兄撥空前來指導,
在三位高手犀利的金耳之下, 任何漏洞都難逃法網, 不像Kather兄有女主人幫忙,
我這邊只有粗茶淡飯, 但是誠意仍是一流的, 我敢保證 ^^
順利比試了幾條數位線, 還有一些音樂版本的比較也相當有趣
最後陷入昔年回憶, 真是讓我備感溫馨.
這一次本來還要試Miniwatt 鐵座5AR4和Mullard軍用木座, 在ARC R2MkII上的不同,
還有JADIS JA200的12AX7, 12AU7的換管比較都還沒完成, 聊得太高興了,
只好留在下一次再比了^^

原發表者是 Mell
有感而發:
“聲音 和 顏色” 是最主觀的
因為沒有一把尺 一台秤 來比較”聲音 和 顏色”
要甜 要鹹 依個人喜好 沒個準則

又因為”工作 與 興趣”
發現有頻譜儀 色階卡(灰階卡)

做為一種參考(非決對值 因其中包括很多主客觀變數)
就顏色而論 又分為 光線(直射光 RGB) 與 染料(反射光YMC)
離題了……..
我想表達的是:
一種標準”18度灰” (18% Gray scale means A Reference in color chart)
它表示的是顏色 絕對的平衡 準確
近日 我發線 一個屬於 ”18度灰” 的聲音
它是聲音 絕對的平衡 準確
並且多一份表情 多一點生氣
器材是死的 沒有生命 沒有表情
但是 “人” 讓它 有了生命 有了表情
如此追求極致 令人感動
假如極高頻 比喻成 7000度K 的白光
超低頻的延伸 是最寧靜的黑
沒有生命 沒有表情 聽來或感受有何差別於 人 所追求
而非機器表現而已
就是那一點點 不然 就是要多那麼一點
這種體會 決非關著門 悶頭幹 所能換取
胡言亂語 不著邊際 還請見諒


原發表者是 sdds
今天把手上得dcs開個聲 熱個機 ....
把韌體 都升級到最新 ...
2004/8 更新的

Elgar Plus v4.31
Purcell v2.25
Verdi v1.28
IEEE 1394 2.06

線先用原廠的BNC線 與 1394 電源線 用濫濫電源線 ....
x的勒... 這就是百萬訊源 ...
這是莫名其妙的好聽 ... 怎麼會這樣 用 幾千元的小喇叭 .... 聲音就如此的驚人 ....
我的天呀 ... 真是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
超好聽的 ...
陶醉中... 真是一台可以玩到瘋的訊源 ..
光要接上去 開聲 就花了不少時間了 ... 有夠累
不同組合 不同搭配 還有不一樣的表現 ...
換到這個 就真的不知道該換什麼了 ... 光搞到好聽 就要花不少時間了!!! ...

[ 本帖最后由 bruceshen 于 2009-6-30 11: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殘酷的比試--再戰桃園( 四 )

dcs數位系統和MBL全套的戰火, 在經過前三次的比試, 結果是我自己真金白銀買入四件式dcs數位系統, 然而, 我個人是一位對數位系統純然'白癡"型的用家, 現實社會中像我一樣食古不化的玩家畢竟不多的, 我想表達的是, 從沒有數位系統 ( 原來用的是Kenwood Z-1的三用LD機 ) 一下子買入完整的系統,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大多數資深玩家都已經有一套或多套優質數位系統, 這會使選擇的問題更為複雜, 桃園MAXX徐公子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MAXX徐是MBL數位系統的老玩家, 加上有一點"龜毛'的個性, 使用器材極盡保養的能事, 一塵不染不說, 光是保持完全無指紋我就忘塵莫及, 上一次的比試是以"師對抗"的方式, 這一次光挑MBL1611, DA的部份來比較, 這也比較合乎一般的用家的習慣, 除非一下子差很多直接KO, 否則都要細細品量得失, 就很值的發燒友門借鏡. 徐公子的MBL 1611已經升級到24/196的最終版本. 轉盤都是用MBL 1611, 以Siltech Golden rigde AES/EBU做數位輸出, DA的電源線都用Siltech旗艦電源線Ruby Moutain, 其它的就是MBL 6010D前級 + Gryphon Stereo後級.
dcs Elgar plus D/A converter


dcs Elgar plus vs MBL 1621
首先上場的是最常聽的Stokowski的狂想曲, 一開始的又邊有幾下低音弦樂部的低音浪, 二者沉得一樣深, 但是MBL的厚度和彈性略勝一籌, Elgar plus在這一段表現出直上直下的低音, 可以說控制良好,可惜彈性不足, 套句常說的就是" Q度不夠 ", 到了後面一點右邊小提琴部奏出主題時, 那種弦樂海的表現二者相當, 但Elgar有一點硬, 可是1611有一點糊, 厚度是以MBL為佳,在低頻的控制力上以MBL為佳, 但是線條紋理又以dcs較好.
再來的Jenifer 那張The Well, 第六首的一開始的鋼琴, 高頻的泛音, 以Elgar比較好, 但琴身Body的感覺是MBL較優, 人聲dcs會有錯覺變得有活力,年輕化了, 相對的MBL的聲音比較沉穩, 單就人聲不分上下, 但整體來說, 我自己比較喜歡MBL的表現.
再來下一張歐伊斯特拉夫父子的莫扎特雙小提琴協奏曲/DECCA, 孔德拉辛的表現恰如其份, 由於我剛剛在自己的系統上聽了一下午, Igor的表現可圈可點, 小提琴高把位的光澤在dcs表現得比較清楚, 而MBL一慣比較暗的特性在這就吃了一點虧, 滑順的程度在二者沒有什麼差別, 但有一點的是在齊奏的時後, dcs有一點變形的感覺, MBL相對的比較穩, 雖然二者都有一個問題, 動態變大, 聲音會便得比較驅前, 在細節和音像的凝聚上, dcs勝了一籌, 所以這是以Elgar plus為佳.
第四張是一張Walter的貝六老CBS錄音, 這一張有一個有趣的伏筆, 因為上次有幸從台中張律師割愛, 買到純SACD版, 而我早買過CD版, 下一次有機會來安排二個同為A級榜的轉盤對決( MBL 1611 vs dcs Verdi ), 這是後話不提. 這一張比較的是第二樂章雷雨來的那一段, 在提琴齊奏時, 雖然是老錄音, dcs分的還是很清楚,MBL 則一片弦樂還交待過去, 低頻的控制力是以MBl為佳, 有伸有縮, 聽來舒服多了, 這一台Elgar plus開箱不到5天, 算是還沒有完全成熟, 但聽來聲底應該不會有太大差別. 雖然是世紀的老錄音, 但聽來一樣讓人熱血沸騰, MBL的音樂是比較感性, 而dcs則是比較理性的演出.

結論 : 身為百萬頂級MBL數位系統的用家, 追求的當然不是純一句C/P值那麼容易, 包含機器外觀, 和家理系統的搭配, 聲音走向的選擇....., dcs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但同以Elgar plus 和1611同場競飆, 我可以這麼說, 並不能強有力說服原來頂級用家立刻更換的衝動, 或許dcs是很新的產品, 但MBL以多年的經營, 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比試過程互有輸贏是正常, 僅提供給正在考慮的高手前輩參考.

後記 : 之前的我自己比試的結果, Siltech 旗艦Ruby Moutian並不是Elgar plus的Mr. Right, 我反而用比較便宜 ( 也是很貴的啦... )MIT旗艦 Oracle AC-2電源線換下我自己的Ruby Moutain, 當比試結束後我們又加賽了一場, 當用上MIT之後的dcs Elgar plus, 對上用Siltech Ruby Moutain的MBL 1611, 發現dcs高頻的火氣和偏硬的感覺剩下一點點, 音樂性直追MBL, 而最好的分離度和定位仍然一樣的優秀, 可是卻失去最可貴的高頻光澤, 二個的聲底就很類似了, 可是, 當只有一台dcs時, 也只有"用或不用"的二分法選項, 我覺得高頻被收的過頭了, 當場MAXX徐也表示這樣的聲音其實和MBl的聲音是二頭往中間靠攏, 深獲大家的同意, 器材的搭配, 這真是考驗用家的智慧呀.

試聽的軟體:
Stokowski/Rhapsody/RCA


Jenifer Warnes/The Well


Oistrakh Mozart double concerto DECCA


Walter/Beethoven Sym #6/CBS



原發表者是 eardoctor
由於系統未完全定板, 說不定幸運的話可以找到適合的房子, 所以二個東西沒有決定 :
第一是最後的一些訊號線, 再來是音響架.
至於墊高的問題, 上一次到Leonwu兄那邊看到用Symposium墊喇叭和用大理石墊的最大不同, 是移動很方便, 這一點對於擺位的要求很嚴格的我, 就很有吸引力. 墊高一點之後, 低頻的分佈會改變, 所以要再等等吧Posted by eardoctor on 01-10-2006 10:29 AM:
.原發表者是 eardoctor
殘酷的比試(五)--天才二兄弟合毆無敵鐵金剛

上一場dcs Elgar plus 和 MBL 1611的比試結果, dcs並沒有佔到什麼上風, 但是以現有器材昇級的人, 如MAXX徐公子之流的肉糜族, 會換東西有幾個條件是一定要考慮的,
第一. 樣子一定要好看
第二, 要有聽的出來的提昇, 而不是僅僅口味的不同.

以今天MBL1611的售價和dcs Elgar plus相當, 聲音也不能全面勝出, 這實在很難說服用家換機, 同時, 單一台Elgar plus形單影隻, 看起來沒有什麼派頭, 於是, 就在應觀眾要求之下, 加賽一場, dcs Purcell 昇頻器 + Elgar plus DA, 參考機是MBL 1611, 轉盤仍用MBL 1621作數位輸出, 所有接線都是Siltech.

dcs Purcell昇頻器, 把CD訊號變成SACD等級的輸出


上一次光是Elgar plus的聲音, 多半在高音和中高的部份表現, 而低音的延伸雖然也不差, 但不是MBL的對手, 雖然已經不錯, 但MAXX徐公子的要求是相當嚴苛的. 要有快速下潛的力量, 又要有Q度的彈性, 回來不要一如下沉那麼得輕鬆, 加上了Purcell的dcs系統, 在這一點完全追上MBL 1611, 輕鬆不緊繃的聲音, 略有彈性的牛筋, 雖然, 穿透力我個人覺得是以MBL比較好一些, 但之前MBL在中低頻的優勢已經不在了. 取而代之只有口味的不同.
中高音的部份是dcs的強項, 因為這一台Elgar plus是全新的機器, 本來有的一絲火氣降到最低點, 雖然在MAXX照妖鏡的分析力下, 還是可以聽到最高音處有些微的緊張, 但這已經可以符合大多數人要求, 聽許景淳天上的月娘那張, 誇張的空間感, 和極高音也不會有勉強的表現, 直追LP系統. 這一種聲音會不會如一般的CD呢? 說真的, 一點甜味都沒有, 但在驚人的細節表現之下, 會不會好聽, 每個人都只想到 : 只要錄得好, 就會好聽. Oistrakh的琴聲更上一層樓, 會覺得好像突然醒過來了, 樂甜團井井有條, 音場廣闊無邊, 比Elgar plus和MBL 1611都要再好上幾成, 其他濱響特性, 本來一台時就很好了, 這邊就不再重覆.

結論 : 這是不同價位的比較, 所以沒有勝負的問題, 我看到的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市場定律, 而dcs elgar plus + Purcell值不值這個聲音? 這是C/P值的問題, 不會有答案, 本來比試的目的, 就不是誰好誰壞, 而是要看看到底貴了一倍以後, 會好上多少, 若是子彈不是問題, 這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最後引用徐公子的一句話當結束 : 當聽到二台dcs的聲音後, MAXX徐說 : " 說不定...嗯嗯.....MBL 1611也可以不要賣, 就拿來墊著, 也還蠻漂亮的呀 ! " 果然一派何不食肉糜的豪放作風..................., 眾人拜服

試聽的軟體 :
和上一次完全相同.

原發表者是 eardoctor
感謝陳歡兄, 穆兄及曾兄的到訪指導,
雖然自知在不良的系統狀況及環境惡劣之下, 讓幾位聽到表現不佳的聲音實為不敬, 但修養極好的幾位也不嫌棄生澀的系統, 相反的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建議, 萬分感激, 時間匆促, 相聚苦短, 未能善盡地主之誼, 還請三位海涵. 系統安定下來, 好好調整後, 希望下一次能再請三位金耳高手指正.

PS, 這一次時間不剛好, 沒吃到海產, 可惜. 最近的伍仔魚和小龍蝦都不錯說.

原發表者是 eardoctor
Transparent Reference MM

這是Transparent家族的二哥, 比較的對象主要是以我自己的Siltech Compasslake為主, 目的是希望把dcs到前級之間Cello String1 訊號線做一個升級看看是否有更好聲的可能.

由於是一條全新的線材, 裝上去,把原來的Cello換下來, 第一時間的感覺是高音緊, 延伸不佳, well, 以往的Transparent剛拆都會這樣, 就讓它run一陣子吧.

Transparent家的二哥 Reference MM


在dcs 24小時的加持之下, 線材表現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從一開始的緊, 尖, 慢慢軟化, 已經變成一個寬鬆的中頻, 比較之前的reference XL( 家族的老三 )和reference (老四 ), 走向很明確, 有一個寬鬆的中頻, 優質的高頻, 但是越是高級的型號, 它的中頻越是醇靜, 以往最被垢病的低頻控制力不佳的問題, 也大為改進, 聽到一個結實有彈性的低頻, 沉的不及Siltech低, 但是速度卻差相彷彿了, 這是很大的進步, 在高音的部份, 仍是Transparent那一慣柔柔的量感, 金黃色的透明度, 主要的差異是在延伸性上, 去得更高, 這不是Siltech那一種超級明亮的陽光下, 看得一清二楚的線條, 而是好天氣的下午, 在公園裡散步看到的悠閒, 不會讓用家覺得緊張, 一個退後的音場和溫和的結像, 寬度和深度都一樣的優秀.

結論 : 比較數款自家的Transparent線材, 會發現低頻越來越好, 高頻的延伸越來越高, 而中音卻仍保有一慣的溫厚, 這非常難得, 和Siltech怎麼比較? 這是完全不同的聲音, 銀線帶來的快速, 鮮明在Siltech可以說到達一個極致, 而銅線在Transparenet上確是一個有別於MIT, Taralab等頂級線材的表現, 一聽就會知道這是著名的Transparent聲, 我想, 這些不同的名家線廠, 可以提供用家不同的搭配選擇.

試聽軟體 :
蔡琴/民歌( SACD)
Stokowski/Rhapsody/RCA(SACD)
Walter/Beethoven Sym No6/Sony(SACD)
Jenifer Warns/The well(SA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數位線的比較 ( III )

在上二次數位線的比試後, 我體會到一件事, 因為CD系統不是單一件商品, 所以要光靠一條數位線的搭配就把整個音色提升到自己的要求, 似乎不太可能, 參考網上許多高手的建議, 應該是要連CD系統到前級的部份一併考慮才對, 也就是不是用數位線一條一條的比, 而是要數位線搭訊號線, 一組一組的比較, 這樣比較有可能達到自己的要求.

Siltech Golden Eagle
Siltech 現役的旗艦數位線, 使用在dcs Verdi轉盤和Purcell升頻器中間, AES/EBU規格, 1.5米,


截目前為止, 我聽過高音唯一可以清楚分辨小提琴尾韻是不是完整的數位線, 這一點要超高的解析力和高頻的延伸才做的到. 中高音以上有一種華麗感,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 是的, 在它家最高級的訊號線 Compasslake身上也有, 但可能是因為數位線的關係, 高頻的延伸比之我用在唱頭到前前級的訊號線更為明顯! 也就是可以聽到尾韻微微顫動的表情, 中音透明無染, 不是相當豐腴, 但也絕對不瘦, 在中低頻的下段和Siltch 自家的Golden ridge有相當大的分別, 中低的量感比較多, 低頻的控制力相當優秀. 大致而言, 透明中性是這一條線的最佳寫照.

使用在dcs Verdi和Purcell之間


音場的空間感相當好, 高度尤其出色, 音場的寬度中規中矩, 深度也是一流的表現, 音場中的各個樂器都很密實, 也就是音色的密度很高, 但是對音像, 音色的題升, 不及訊號線來的明顯, 當刻意搭配銅質訊號線( MIT, Cello, Transparent, Cardas... ), 想把高音變暗看看會不會更會"ㄋㄞ "反而不好, 為什麼? 好不容易拉開的頻寬又自己把它砍掉, 焉有此理!
在Siltech Compasslake搭配下出現的音色, 有如早晨的山上的純淨無染的新鮮空氣, 讓人精神百倍, 雖然一開始吸的第一口氣會怕怕的, 怕會"冷", 但是當吸了幾口後再回到車理或室內, 就覺的空氣很悶! 當搭配MIT Oracle v1.1時, 出現一個廣大音樂廳內的感覺, 沒錯, 空氣不是山上的那種清新, 但因為高級的空調把溫度濕度都調的很理想 , 也讓人呼吸起來非常的舒服, 為什麼提到如音樂廳一般? 因為搭上MIT Oracle v1.1後出現一個最寬廣深遠的音場. 當搭上Transparent Reference MM, 中音的厚重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和MIT或Siltech一比, 高音的延伸和低頻的控制力差了一皮, 可以說中音小勝而二頭大輸, 我常在想, 買Wilson Audio的人對音響性的要求大多會比較高, 所以光要靠"音色某一段很美'來打動這一個族群可能比較難! 當然, 這種音響美學是個人的觀察, 並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同意這種方式. 若是搭上參考的cello String 1, 中頻的部份非常的扎實, 中高就少掉一截, 中低也一樣, 唯一可取的是String中高音的密度不輸MIT的高價線. 也是量感十足, 不讓Oracle專美於前!

Siltech 旗艦數位線Golden Eagle


缺點 : 這一條線在我的系統上試聽了足足2個多月以上沒有拆下來, 從剛開始的生硬, 中高音會飆, 已經大幅度的改善, 但發現到目前為止, 還是有緩慢的變化, 所以這大概是我遇過的Siltech線材要run最久的了! 對後段的訊號線搭配異常敏感, 提供了超卓的訊號量和細節, 自然形成的一個音場, 樂器穩穩的擺在音場裡, 一點都不會晃動, 飽合度要靠訊號線來處理, 偏偏這一段訊號線可能也是價格不菲.

結論 : 我對這條Siltech的旗艦數位線可以說又愛又恨, 它提供了無窮的細節和想像, 但是, 除了本身很貴, 它有這麼多的情報, 那後端盛接的器材和線材也是要能更上一層樓才行, 但是接踵而來訊號線可能有便宜的選擇嗎? 真希望能有這樣的產品. 從以前的水管理論 ( 源頭要有足夠的訊號量, 後面才變的出不同的音色和表現 ), 源頭是重要的, 我決定真金白銀購入這條Golden Eagle, 也算是為這幾個月找尋數位線做一個註腳.

註 : 接下來就是數位系統到前級這一段傷腦筋, 如同上面所言, Compasslake和Oracle v1.1二條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可能集中火力在看看是不是有其它的搭配. 除了怕買貴, 更怕買錯! 小心翼翼搭配中.

試聽軟體 :
Bach / Violin unaccompanied 1004/Antro Domoni/Waterlilly 試高頻的尾韻長短和空間感


Vivaldi/ Four Seasons/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Divox Antiqua 夏的第三樂章, 試那有如溜滑梯一般的動態和大合奏中仍可以分辨單支小提琴的細微變化.


Beethoven Piano sonata /Giliels/DGG 用悲創的第一樂章試那幾下鋼琴的合音, 第三樂章試鋼琴的木頭質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and many more...

非常好的thread, 非常好的实践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则成来电:

宝岛情报有价值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6-30 1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起得很恰当啊。:D
“除非一下子差很多直接KO, 否則都要細細品量得失, 就很值的發燒友門借鏡.”
好!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6-30 11:59 编辑 ]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发表于 2009-6-30 13: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uceshen 于 2009-6-30 11:18 发表
ML是有很長的故事可以說, 用家也不少, 我自己先後擁有的ML機器有數台, 當年一群人都在瘋ML
原因無它, 因為都用Infinity IRS bata, 理所當然變成"卡門"的客人..... , 也讓我有機會一窺ML的精神

最初在紐約, ML本人 ...LNP-2的成就更把ML推上一層樓, 市場上大獲好評, 極低的訊噪比是征服市場的主要原因, 聲音的音染極低, 音色和JC-2有一慣的溫暖, 但是在JC-2常會傷風感冒的問題上又做了長足的改善, 才是真正讓ML的這一款變成常青樹的原因, LNP-2最厲害的一點是它的透明度和定位, 當年可以說沒有對手, 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動態卻沒有能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極為有細節和幼細的中高音, 溫暖的中音, 不誇張的中低音( 這是和後期的ML26最大的不同點 ), 當然, 優秀的Phono stage也滿足了當時LP迷, 成為當時市場上富豪的像徵.


LNP-2的成就更把ML推上一層樓, 市場上大獲好評, 極低的訊噪比是征服市場的主要原因, 聲音的音染極低, 音色和JC-2有一慣的溫暖, 但是在JC-2常會傷風感冒的問題上又做了長足的改善, 才是真正讓ML的這一款變成常青樹的原因, LNP-2最厲害的一點是它的透明度和定位, 當年可以說沒有對手, 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動態卻沒有能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極為有細節和幼細的中高音, 溫暖的中音, 不誇張的中低音( 這是和後期的ML26最大的不同點 ), 當然, 優秀的Phono stage也滿足了當時LP迷, 成為當時市場上富豪的像徵.
---------------------------------

测谎仪:梦中胡话——既然夸奖“透明度”与“定位”(声像定位),怎么可能无视“动态”的平衡?

定位准确与什么要素相关?除了相位之外,动态平衡的重要性尤其关键,否则,如何辨识空间感?动态不足或过重,都会引发空间秩序的混乱,遑论中高音的细节与亮色?

鉴定:打入死牢,严刑逼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33

帖子

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
注册时间
2003-11-22
发表于 2009-6-30 2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DCS三根线一样什么的,好像都是从此贴跑出来的,瓦灰瓦灰
岩冷茶莊--老西门茶城三楼332铺 TEL:186 1628 0808

新浪v微博:岩冷茶业--蔡德庸 微信号:yanlengchaye或搜手机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9-7-1 1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茶叶”交给克农~~~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5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6-24
发表于 2009-7-1 1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l 于 2009-7-1 19:32 发表
把“茶叶”交给克农~~~


哈哈,本来俺也想直接引用这句台词。

想想索性揭露这类文章的破绽,有助于避免迷信盲从的现象。

以前很佩服那些音响期刊中的港台大师们念念有词的评点音响器材~~后来,在一次演示会上交流后,发现这类大师的商业形象相当猥琐~~广告言语几乎成为音响界中浑水摸鱼的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78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8-12-7
发表于 2009-7-1 2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听风 于 2009-6-30 13:47 发表


LNP-2的成就更把ML推上一層樓, 市場上大獲好評, 極低的訊噪比是征服市場的主要原因, 聲音的音染極低, 音色和JC-2有一慣的溫暖, 但是在JC-2常會傷風感冒的問題上又做了長足的改善, 才是真正讓ML的這一款變成常青樹 ...


這批評有點過火了,這些老東西有人肯講已經很難得,又何必對模糊的記憶或聽感那麼苛責?

不過還是要指正一下,ML-2並不是JC的作品,而是TOM的設計,VIOLA最近出的一款純A類後級就號稱是ML-2精神的繼承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30 08:31 , Processed in 0.12567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