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是有很長的故事可以說, 用家也不少, 我自己先後擁有的ML機器有數台, 當年一群人都在瘋ML
原因無它, 因為都用Infinity IRS bata, 理所當然變成"卡門"的客人..... , 也讓我有機會一窺ML的精神
最初在紐約, ML本人跟家理借了5000美金創了Mark Levinson公司, 最早最出名的產品就是JC-1和JC-2這二個, 對象並不是一般的小眾市場, 而是當年的錄音室, 推出後廣受好評, 當年的設計者是John Curl, 這為人兄極為高明的在當時一片Mcl 霸主的主流市場, 外加Marantz虎視耽耽, 能創出當時晶體機的高規格, 獨樹一格的聲音, 讓聽過的人都不會忘記, 當真了不起, 後來又離開ML公司自己創業去了.
JC-2 的聲音當年聽過好幾回, 原因是常有機會和送修的ML機器為伍, 才接觸到這經典的銘機, 音色很淡, 幾乎沒有什麼自己的音色, 延伸在高音極為幼細, 但印像中, 音場不是特別出色, 用現實中來比喻, 就像下午的黃昏, 暖洋洋的, 讓人很舒服, 東西也看得一清二楚.
LNP-2的成就更把ML推上一層樓, 市場上大獲好評, 極低的訊噪比是征服市場的主要原因, 聲音的音染極低, 音色和JC-2有一慣的溫暖, 但是在JC-2常會傷風感冒的問題上又做了長足的改善, 才是真正讓ML的這一款變成常青樹的原因, LNP-2最厲害的一點是它的透明度和定位, 當年可以說沒有對手, 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動態卻沒有能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極為有細節和幼細的中高音, 溫暖的中音, 不誇張的中低音( 這是和後期的ML26最大的不同點 ), 當然, 優秀的Phono stage也滿足了當時LP迷, 成為當時市場上富豪的像徵.
John Curl的另一個偉大的成就, 他設計出劃時代的ML-2!
ML-2, mono , 純A , 8歐母25W, 但是, 當掉到1甌母, 會有200W輸出, 更扯的是0.5歐母時, 會有400W輸出, 這一個觀念徹底影響了後來大家選購器材注意的不再是光光最高的輸出功率, 溫暖而中性的聲音, 高音的延伸極為優秀, 最厲害的是, 在延伸之於, 厚度不減, 這一點和LNP-2的聲音頗有不同, 幼細又兼有厚度, 細節量一流, 當年最貴的Mcl 也不過賣5000美金, 可是一對ML-2當年要一萬美金訂價, 這個價錢足夠讓你在美國紐約第五街上買一層樓!! 推出之後大受好評, 訂單如雪片飛來, 除了錄音室, 一般的超級富豪也爭相採用.由於機身很燙, 這也造成ML-2故障率一直偏高的原因, 可是因為音色實在太好, 大家還是前撲後繼, 希望能擁有一對ML-2,當年我是ML20的用家, 說真的, 我也不相信一台常有毛病的東西怎麼會賣得好, 直到我聽過ML-2的聲音, 我第一個念頭是 : " 只要找的到, 我不要ML20了, 我想要一對ML-2 "..同時, 低音控制力不足是ML-2的致命傷, 所以就出現了空前絕後的ML-3.
走了John Curl, 所以Mark兄又再找人, 真是慧眼視英雄( 若是你看過照片, 那個死黑人蓬蓬頭會以為是狗熊 ^^ ), 又找到一個 Tom, 擔任首席設計師, Tom設計出讓ML成為真正的HiEnd霸主的ML-3, 從此脫離蚊型廠商, 賺到大把白花花的銀子, 也讓ML成為擴大機製造的巨人
ML-2的出現, 造就了一個追求高電流, 不純注意高功率的時代, 現在大家選後級時都會注意到的問題, 不能說不拜ML-2的出現才有這樣的改變, 可是ML-2有一個嚴重的缺點, 非常的燙不說, 低音的控制力並不是最佳狀態, Tom這位天才, 接手ML首席設計師後, 又設計出音色幾乎一樣, 可是力拔山河的ML-3, AB類 200W的怪物 !!
ML-3, 200W Stereo一機箱, 但是號稱沒有推不動的喇叭, 除了音色稍遜ML-2, ML-20等純A的設計外, 高頻的延伸, 中音的厚度都算的上前三名, 最驚人的是低音的控制能力和榨出喇叭每一分低頻的功力, 真讓人嘆為觀止 !!
在音場上的表現, 或許略遜於同時代的ARC D系列和 C-J的怪物後級, 但音場和音像的穩定度, 當真打遍天下無敵手!! 當年只要推不好的低音柱, 如Infinity IRS 1B, 或大的紙盆要求控制力, 如JBL, Klipish的15吋大傢伙, 出動了ML-3都服服貼貼, 如果以ML所有的後級來說, 要榨出低音, 要潛得深又控制得好 ( 這不是夢寐以求的低音嗎? ) 我覺得非 ML-3 莫數, ML-23是以ML-3為假想敵作出來的, 低音的潛力卻不及8成, 那一種泰山崩於前而不亂的控制力, 真是聽過的人, 永遠都不會忘記, 可惜的是, 市場上ML-3流通的比ML-2更少, 何解 ? 因為ML-3不比ML-2很燙, 常有傷風感冒的情形, 一但購入, 用家幾乎永不換機, 因為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後級可以控制他的怪物喇叭 ! 若有新淨的ML-2, ML-3, 價錢硬一點, 還是值得的.
隨著ML-2, ML-3的成功, Tom改良了JC-1成為以ML字頭的第一部前級, 接著決定挑戰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要設計出一個超越極為靚聲的前級LNP-2, 經過無數次的修改, 誕生了ML最偉大的前級, 是的, 我認為古往今來最好的ML前級
ML-6, 極為靚聲, 確也貴極 !!( 又有那一台超跑是便宜的呢 ? ), 極為溫潤的中音, 連管機都可能無法匹敵的厚度和空間感, 音場和動態達到一個空前的層次, 當時出現ML-6時, 最高興的就是LP迷, 因為它內含一個超級Phono Stage, 這也是讓ML-6名垂千古, 因為這一個Phono我在各個不同的場合看過接受過各家銘機挑戰, 雖然不能說橫掃千軍, 但從沒有敗戰記錄, 市場上流通的數量極為稀少, 原因無它, 太貴買的人少, 更重要的原因是沒人會換出來, 但是各位發燒富豪也不用氣餒, 以為沒有機會使用這台銘器, 雖然在1985年公告不再生產線上生產ML-6, ML公司還是接受下訂生產, 現行已經改良為ML-6B, 您只要準備好您的coco, 再準備一個訂作的木殼子來裝這個用不壞的頂尖前級. 是的, 雖然ML-32已是登峰造極, 但是ML從來沒有說把ML-6B除役, 它有多麼好, 您想想就知道了. 比較上來說, ML-6A的音色比較厚一點, 更暖一些, 但ML-6B卻更是中性無染, 今天您`看到不論是ML-6, 6A, 6B, 都仍然是名列世上一流高手.
Posted by eardoctor on 01-10-2006 10:16 AM:
出現了ML-2. ML-3, ML-6之後, ML公司終於揚名立萬, 也轉像照顧一些大眾, 於是除了ML-7前級跟著大賣, ML-9後級, 更便宜的, 還有ML-12也紛紛出籠, 同時MARK本人也跨足音樂界, 從事多項的投資, 公司規模也日益擴大.
ML-7前級, 聲音中性而溫暖, 延伸和空氣感也算不錯, 低音的解析力一流, 但在當時別家廠覺醒的當時, 卻硬是被ARC等的一些同價前級比了下去, 我曾短暫用過ML-7A ( 最後期的改良型 ), 高頻延伸雖然不錯, 但總讓人有一種白熱化的感覺, 坐著聽久了會比較累, 雖然也相當優秀, 但終是不敵後來換入的ARC SP8就按下不表. 公司的無限擴張, 終於讓MARK本人陷入危機, 只好帶著全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Tom Colangelo離開一手開創的公司, 由Madrigal集團入主.這於是進入了ML的第二個階段的聲音走向.
在1985年, Mark本人帶著Tom離開後, Madrigal集團接手, 在舊有的基礎上企圖開創出更好的產品, 它們沒有天才工程師. 但是有很強的研發團隊, 於是在集體創作的情形下, 推出眾人半信半疑的ML-20和ML-23, 目標直指自家的ML-2和ML-3.
ML-20, A類 100W, mono設計, 不只在聲音走向上和原來的ML-2不同, 連瓦數都放大了好幾倍, 這一點算是直接反應Ml-2瓦數上僅有25W, 雖然以純A類工作, 又是高電流設計, 但畢竟瓦數太小, 在一些難推的喇叭上是比較吃虧的, ML-20推力比ML-2適中, 對音樂刻劃的能力也比較銳利, 音色十分中性, 雖然是純A類的設計, 但是仍比之前的ML-2中性一些, 不再那麼的暖調, 如果用天氣來說, ML-2是夏天的下午, 那ML-20就是早上太陽還不太曬的時後那種感覺, 這一個時期的ML-20, 音樂切割的方式已經透露出新ML的聲音走向, 一刀二段, 乾淨瀝落的刻劃聲音表情, 邊緣極為整齊, 不會讓你有含糊的感受, 而ML-2就不是這麼銳利地切割, 或說切割完的邊緣有做出少許的修飾, 透明度上我認為二者是同級的, 高低音的延伸上, ML-2和ML-20不相上下, 或可以這麼說, ML-2在高音的量感和溫暖性上略勝一籌, 延伸也好上一點, 當年用來推動IRS Beta的高音屏, 就很容易看得出ML-2中高音比ML-20更好的情形, 而ML-20在中低音的紋理上, 又較ML-2為佳, 可惜的是, ML-20承接了ML-2一貫的問題, 常常有傷風感冒的問題, 而且一但是功率晶體的問題, 不是換上一二顆了事, 這一點也讓用家頗為頭大, 我認為ML-20算是一個很成功的產品, 至少和它的前輩ML-2平起平坐, 但在正常的狀況下, ML-20仍可以說是世上最佳後級之一.
ML-23的推出似乎順理成章, ML一向是一個純A, 一個AB一起並存, 當然, 他的目標就是劃時代的ML-3後級. 一般的情形下, 很容易可以感受到ML-23中性的聲底, 刻劃音樂一點都不回拖泥帶水, 中高音帶著一種健康的明快, 延伸性極佳, 低音也潛的深, 算起來是一部優秀的後級, 但是當遇到真正難以駕禦的喇叭時, 如IRS Beta的低音柱, 就會顯出控制力略遜ML-3一籌, 雖然在聲音的幼細上, 或許好上那麼一點點, 但如果用家是以二路電子分音推動低音部時, 就很容易發現這個問題, 所以大部份人給ML-23的結論是這樣的, 一部優秀的後級, 高中低都十分平均. 音染極低, 中性的音色, 全音域推動喇叭時, 音樂十分協調, 但是若以單獨和ML-3比較純低音的控制力時, 似乎並沒有超越原有的成就. 當然, ML-23還是許多人追尋的目標, 只是它並不是當時大家想像的, 是可以專門對付低音部的怪物,
在後級做出改良後, Madrigal也打鐵趁熱, 有推出了一款前級, 就是後來前級的長青樹ML-26, 後來又有許多代的改良, 也上到Stereophile的A級榜上好多年, 有鑑於ML-6售價過高, 以至銷售不佳, ML-26徹底的研就出用比較便宜的方式去達到聲音的最高標準, 某種層面上來說, ML-26是做到了, 還有這時期, 由於ML賣得越來越好, 出現太多水貨, 台灣於是要求原廠在輸往台灣的機器上家上XL的編號,這是在別的地方沒有的事.
要出門去了, ML-26的聲音, 待續.....
話說Madrigal接手ML之後,絞盡腦汁想要突破舊有的聲音, 對上偉大的對手居然是自己同廠的前輩, 真是情何以堪? ML-20和ML-23的推出, 眾人在猜疑參半中, 慢慢獲得解答, 原來是一個真正要創作音響的廠家, 不是財大氣粗入主後就全變質的廠家 ( 比方說 Marantz ), 就算沒辦法超越ML-2, ML-3, 至少不是不堪一擊, 這一來慢慢挽回ML迷的信心, 也嘗試著去習慣一個沒有Mr. Mark Levinson的 ML, 但橫在眼前的是一個大問題, ML的前級沒有一台可以匹配後級, ML-6B貴的不食人間煙火, ML-7A, ML-12又不成氣後, 要對抗當時ARC SP11談何容易? 於是有再一次發揮群體創作的特長, 以模組為觀念, 在有限的價錢中硬是擠出一台成就非凡的前級, ML-26.
ML-26 本身不含Phono stage,( 後期有出內建Phono的版本, 但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 ), 一般稱完整的ML-26其實是含ML-25, 同時, ML-20, 23, 26導入一個本來在錄音室用的接頭, Canon接頭, 也開始有了要平衡輸出輸入的觀念, 是這個時後才大為風行音響界, 以前被視為是錄音室不登大雅之堂的接頭, 才受到大家的注意, 也開始注意電源線的影響, ML-26的聲音細緻, 值得一提的是中高音的量感不會因為音域的拉高而變得薄, 溫暖而中性的聲音, 音場定位極為優秀, 我自己使用的感覺, 硬要雞蛋理挑骨頭, 我認為在二個方面有所妥協, 一個是高頻的空氣感還不及最佳管機, 另一個我覺得高低的延伸是應該可以更好, 當和ML-6B比較時, 很容易可以看出這個問題, 早期的版本有一些線路不穩的情形, 當改版成為Teflon機板時( ML-26S ), 就徹底獲得解決, 背景更安靜, S/N比更高, 用某一個角度來說, 有一點相高級三級真空管放大的音色, 相當了不起的是價錢一直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或許我們可以說ML-26聲音可以更好, 但是當用這個價錢做出這種聲音時, 讓大家無話可說, 我認為ML-26是ML前級中 Bestbuy的Bestbuy !!
發展到此, ML家族總算跨越了失去Tom和Mr. Levioson的鴻溝, 真正走出自己的步調, 應觀眾要求, 希望不要那麼貴的後級, 所以ML-27, ML-29就應運而生, 但是這一次ML記取了上一次的教訓, 並不是隨便做出來賣錢, ML-27. ML-29都是貨真價實, 聲音表現極為優秀的後級, 也由於同一個型號的成功, 所以也首次出現明明是改的快認不出原來的設計了, 卻還是延用原來的編號, 僅是加上小數點, 20.5, 20.6, 23.5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總算在擴大機站穩了腳步, 隨著時代的潮流, CD成為不可避免的方式, 推出了當年貴到驚人的ML-30. ML-31, 雖然不久就因為Wadia 7 , 9的推出而不在名列最貴, 但溫暖的音色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相信雖然CD進步是日新月異, 但手上能在使用這一套Reference CD System的高手大有人在.
走筆至此, 再來就進入 Harman 集團的時代了, 這一部份是現在進行式, 大家都正在創造歷史, 就不在此多說了.
[ 本帖最后由 bruceshen 于 2009-6-30 11:3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