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6 14: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上述种种的电源问题,您一定会开始审思,自己家里的电源是否也有相同问题正在发生?一般而言,电源干扰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下列二大类:
一、普通模式(NormalMode):简称通模,指的就是二组输入电源线之间的噪声。这些噪声大多是由开关动作或者是静态功率转换器等干扰所造成,当这些干扰与正常讯号重叠在一起时,器材组件是无法分辨的,因为正常讯号也是以通模的状态存在。
二、共通模式(CommonMode):简称共模,指的是电源与接地之间的噪声。这部分噪声的起因多数是因为接地设计不良、雷击、广播无线电、马达电磁或者是接地故障等种种因素所引起。
这二类模式是以噪声干扰的传播途径而区分,通常我们又会将其归类为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与射频干扰(RFI,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等。一般家里会发生的电源问题,大致就是电磁干扰、射频干扰、电源稳定度等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音响器材内部的电源线路通常不够,因此才会有电源处理器材因应而生。但是,每位音响迷家中所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市面上的电源处理器材种类又相当多,因此该如何选购一部适合的电源器材,甚至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增购这一类产品,也就是我们这次「彻底研究」的目的。接下来,我们将各种经常碰到电源问题整理出来,使读者能更简单易懂的进一步认识电源处理器。
电源处理器材常见的种类
目前市售的电源处理器材,功能不外乎突波吸收器、电源滤波器、隔离变压器、电源稳压器等四种。它们个别负责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介绍如下。
突波吸收器(SurgeAbsorber)
突波吸收器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抑制过高的突波电压。正常状况之下,电力公司所输送到用户家中的电源电压应为110V,但是在某些状况下会在瞬间出现高过正常的电压值,像是遭遇雷击或电力系统故障等因素。虽然电力公司设有保护措施,但因其反应速度与保护程度有一定的极限,因此还是有一些突波可能会在瞬间传送到用户家里。另外,电力公司的这些保护装置在「作动」与「复置」的瞬间往往也会产生一些突波,还有像是家里的电源开关在动作的瞬间,同样也会有突波产生。
这些不正常的突波,虽然都只是在瞬间发生,但是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往往高过正常值甚多,严重时足以破坏家中的许多电器产品,尤其像是计算机、电视与音响设备等,因为这些家电产品的工作电压相对较低,所能够承受突波的能力也就相对不足。突波吸收器依动作原理、特性可分为下列三类─
一、间隙式突波吸收器:大多适用于避雷功能,吸收电流范围在500A─500KA之间。
二、半导体式突波吸收器:可分为OVaristor(吸收电流范围200A─20KA)、SiCVaristor(吸收电流范围
100A─10KA)、SeSurgeAbsober(吸收电流范围10A─1KA)、双向稳压二极管(吸收电流范围1A─50A)。
三、滤波式突波吸收器:分为CR(电容加电阻,吸收电流范围1A─50A)与CL(电容加电感,吸收电流范围10A─1KA)二种电子电路,这也是音响电源处理器最常见的突波吸收装置。
电源滤波器
电源滤波器主要是用来消除电源里面的噪声,这些电源噪声会影响音响器材的声音表现,一般说法认为它会使音质、音场定位的效果大打折扣。通常滤波器是利用电容与电感合成一组选择电路(LC),允许特定频率的讯号通过,对于非特定频率的讯号则予以衰减或阻挡。最常被采用者为EMI滤波器,它对于50KHz以上噪声有比较良好的滤除效果,而噪声衰减量的规格值约只有40dB左右。它的缺点是遇上大振幅的突波噪声时,易使电感线圈因饱和而降低其噪声衰减特性,不过当串联多只EMI滤波器使用时效果将可因此改善。这次介绍的电源处理器材中,只要是针对滤波功能设计的产品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另外,电源滤波器使用时记得一定要接地,如此才能发挥其效能。
隔离变压器
隔离变压器一般泛指为防止噪声用变压器的总称。电源在进入各类电器产品之前,虽然会先经过电源变压器,但是高频噪声仍然可以藉由变压器初级与次级线圈间的电容效应、磁性耦合或辐射等方式通过次级,再进入电器产品的线路内。因此,要想防止噪声干扰的最简单又有效之方法,便是使用隔离变压器来加以隔绝。在各种噪声滤除的电源器材中,隔离变压器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隔离变压器除了能消除电源、日光灯激活器、空中各种射频的噪声外,它对于电源开关瞬间突波也有很好的滤除效果,只是滤除频率和前述的「电源滤波器」不尽相同。
隔离变压器如果以隔离特性来区分,可分为下列三种 ─
一、绝缘变压器:这是在初级与次级之间加上一层特殊的绝缘体,藉以将初级传导至次级的噪声予以适度衰减。不过,这种方式并无法将所有的噪声隔绝,像是电源的开关动作等通模干扰便无法滤除。
二、屏蔽变压器:除了具备有绝缘变压器的构造外,在初级与次级线圈外围又利用金箔纸等绝缘材料予以包覆,藉以降低二线圈绕组之间的电容效应。与绝缘变压器作比较起来,屏蔽变压器对高频干扰的特性虽然更优异,但依然还是无法去除通模噪声。
三、噪声滤除变压器:也就是除了上述的静电屏蔽外,又在最外围加上电磁屏蔽。噪声滤除变压器能有效的隔绝共模干扰,但是对于随市电传导而来的通模干扰,仅有衰减能力。噪声滤除变压器的铁蕊,与一般的电源变压器并不相同,它的时效透磁率经过特别的设计,使其在某一特定频率(数KHz)以上时会骤然下降,所以在这个特定频率以上的噪声会被相对的衰减,频率愈高衰减量愈大。如果能与LC滤波器串联使用,效果将会更佳。在这次介绍试听的器材中,针对隔离作用设计的产品便是此例。
根据长期研究变压器的坚新电子吴先生表示,各式变压器的效能与铁蕊(Core)形式并无绝对关联,也就是说无论是EI、C、R或环型等各型铁蕊,无关效能的取决。铁蕊的形式只会牵涉到尺寸大小与磁场,像电视机多是采用R-Core的变压器,原因就在于其体积可以做得极为扁平,并同时可使其磁场不至于影响到阴极射线管(CRT)。真正影响效能的是铁蕊的材质,镍钢片的材质愈好则效率也就愈高。
电源稳压器
电源稳压器的主要作用为提供恒定电压,供给电器产品之用。常见的交流稳压器大略可分为感应式、接头变化式、磁饱和式、相位控制式、线性补偿式等五大类,其中又以相位控制式最为易见,它是利用SCR以及TRIAC等电子组件的独特导通特性,以相位控制方式控制其闸极之导通角度,以达到稳压的目的。它的最大特色是整个控制流程皆为电子电路,另外,由于它的输出波型并不是正弦波,因此需外加滤波器才可使输出波形为正弦波。虽说大部份电器产品(包括Hi-End音响)都有稳压,这次介绍的某些电源处理器更宣称有市电稳压的能力,不过若是以上述严苛角度来评断「稳压」的定义,对不起,它们都没沾上边。
关键与认知
对音响发烧友而言,各种形式、作动原理的电源处理器材,都只为一个目的而存在 -那就是如何使音响器材发出更好听的声音。这个目的说难其实一点也不难,说简单也未免太小看电源对音响器材的影响了!虽然电源处理器材多只是由一堆镍钢片、漆包线、电阻、电感、电容与绝缘材质所共同构成,但是这些组件对效率的高低与噪声滤除的效能,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除了材质外,其它像是线圈的绕置、镍钢片的固定方式、绝缘材质的位置及数量、组件电路设计与配置等等,也都是优劣的重要关键。我们并不希望见到读者们花了大钱,又没有得到自己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而是应该在看了本期「彻底研究」之后,对电源的问题与相关处理器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再进一步讨论自己是否需要,或是应该选购哪一类电源处理器才是。
线材能改变音质吗
音响报刊杂志关于线材的文章不少,其中也不乏理论结合实践的精辟之作。然而,也有走极端的——即有不少线材发烧友对其津津乐道,也有人对其全盘否定。其中也不乏所谓音响或对音响评论的“行家”、“专家”对线材作用加以否定,或说线材的作用在音响系统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最多起十分之一的作用。这些言论必然会使读者、特别是初入门的音响爱好者觉得无所适从:究竟应听谁的?!
本文想揭示两个问题:一、线材在音响系统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即线材能改变音响的音质吗?二、线材运用的基础(或前提)是什么?
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线材的作用是什么?何谓音质?
常见的音响线材大致有三种:信号线、喇叭线和电源线。其中,信号线和喇叭线的作用是:⑴传输信号;⑵阻抗变换;⑶音色修饰。
信号线和喇叭线的区别是:信号线传输的是微弱的电信号,其幅度量度单位通常是电压,平均幅度最大几百毫伏至几伏;而喇叭线传输的是功放到喇叭的功率信号,通常用电压也用电流表示其功率信号。
如果信号线和喇叭线传输的是普通的电信号,那么用普通的导线就符合要求了,测量其指标用电压电流也就足够了。
但是,信号线喇叭线传输的是频率宽达20Hz-20kHz的频带信号,其要求说更高了。“20Hz-20kHz的频带信号”有两层含义:(A)频率范围宽,要求线材对各种频率的信号均“一视同仁”,不要压低一些信号而抬高一些信号,更不要无端产生原先没有的新生信号——即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频率调制混合新的多余信号;(B)乐器(如钢琴)发出的音乐即使是一个单音符,由于含有泛音,不是单一频率信号,而是一个频带,实际的音乐合奏(如交响乐队)的信号“群”,是一个更宽的频带,即音乐频谱,不能产生相移和频率畸变。所谓相移,是指由于线材存在的感抗和容抗,使不同频率的音乐信号经过线材传输后,某些频率或频段产生了相位的超前或滞后。表现在时间轴和听感上是某些频率成分或音乐成分的超前或滞后,比如高音成分的相位滞后(相对于中、低音)听感上是低音收得太快且不同的乐器难以分清其成分或原有的某些频率成分的幅度产生基本忠实地传送原音乐信号的传输线。
信号线喇叭线的第二个功能是阻抗变换作用。懂得电子技术的人知道,任何音响设备都有其输入\输出阻抗的指标。为了使音响设备之间的连接方便,更重要的是避免各个独立设备的相互影响,通常,CD机等音源和功率放大器总是设计成高输入阻抗(几千欧姆至几兆欧姆)。低输出阻抗的CD机都很容易与任何高输入阻抗的功放连接,而用不着考虑阻抗匹配的问题。也就是说,CD机等音源与功放机之间、前级功放与后级功放之间的配接不存在什么阻抗匹配的问题,而只有音响术语“配接”、“搭配”, 它们之间只有阻抗转换是两部机之间的连接和阻抗从低向高的转换就必须连接电缆——音响线材来完成。因为每部设备不单其输出\输入阻抗不一样,各自的输出\输入电抗(感抗和容抗)也不相同。它们之间的连接线材不同,音乐信号的传输效果也不同,人们从喇叭听到的音响效果也就不同。还应看到,对于喇叭线来说,也有一个阻抗变换的问题。这是因为,虽然功放标示的输出阻抗是一样的(如4欧姆、6欧姆、8欧姆),其实,这样的“阻抗匹配”只是指某频率下(如1KHz 处)的阻抗,更由于喇叭运行时随着功放输出音乐的频率不同,喇叭呈现的电抗阻值也不同,实际运行中的功放与音响相对于不同的频率根本不可能有阻抗匹配,两者的配接仍然要靠喇叭线来进行阻抗变换。并且这种阻抗“变换”随着音乐的播放分分秒秒都在进行。可以进一步看出,不同的电缆线材所起的阻抗变换性能和效果就不同,因而音响效果也不一样。
线材的第三个功能是对音乐的修饰功能。即正确地运用不同的线材,可以对同样的音乐软体(如某CD碟)进行不同音色的修饰,得到诸如“明亮”、“暗淡”、“金属味”、“木质味”、“中气足”、“音场宽广”、“刮耳”、“平淡”等等的修饰评语或风格评语。
对于线材的作用及其特性,许多文章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揭示讨论的:⑴线材金属导体所用的材料及其形状,以及其决定的特性;⑵线材的编织方法及其带来的效果;⑶线材所用的绝缘体材料,及其特性;⑷线材所用的插头的特点;⑸由上述几方面的材料及编织方法生产的线材用仪器测量得到的电阻、电容、电感的数值,以及频率特性等指标,及其对应的实际的音响效果。这些文章从另一些侧面充分地反映了线材的作用和特点,为避免重复地人云亦云,不再在这里赘述。其实,这些文章的中心都包含了对音响信号良好传输这个内容。而线材在音响系统中的“阻抗变换作用”,则是本人的观点了。当然,它并非真的会自动进行阻抗变换,但是,线材在两部机中间的阻抗过渡、“承上启下”作用的连接作用直接影响音响的音质。
有了以上的观点,再来讲讲音质的含义是什么。“音质”这个词,一般笼统的意义是声音的品质。但是,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⑴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⑵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⑶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谈论某音响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放映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
其实,上面已讲到,一定品质的线材与音响器材的配合,可以准确地传输音频信号,不致引起有损音质的失真以及相移和频率畸变,并且可以修饰音色,使音乐更动听悦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线材确实可以改变音响的音质。
现在讲讲第二个问题:线材改变音质可以达到什么程度?线材得到充分运用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感到线材的作用不大?
很多音响爱好者、音响发烧友都用过线材,有的人也换过不少的信号线和喇叭线,以及电源线。为什么有人觉得效果不大,有的人甚至有“跟风”、“上当”的感觉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很简单,就出在系统的电源没搞好上。具体地讲,是各个音响设备的内部交直流电源和设备所用的外电供电电源没搞好造成的。
所谓设备的内部电源没搞好,多出现在中低价位的机器上。例如,由于单机价格便宜,为了省料或设计不当,内部电源设计简陋,采用一路电源供给设备里的多睡电路,造成各个电路之间的有用无用信号通过电源互相串扰,产生交叉调制,使信号劣化,噪声增加甚至掩盖了有用信号,并且音乐的有效频带变窄。这时,你就是换上任何名贵的线材都效果很不明显。还有,使用品质一般或劣质的电容,电源变压器容量不够或漏磁,随机电源线的线径小材质差,都是属于内部电源不好,直接影响音质和换线的效果。内部电源品质不高,对于具有电子方面知识和有动手能力者,可以通过摩机来改变其电源和其他方面的品质。对于不会摩机者,就只能选用品质过得去、价线又适中的Hi-Fi设备了。所谓外部供电电源没搞好,则对中低价位的设备,特别对高级音响都有影响。搞好外部电源,包括给音响设备专门敷设专用电源线,电源线的线材材质、线径、编织方法、长度、如何安装、从哪里安装很有学问,对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效果。还有,对电源插座、开关、接插件都有不同的要求。尤其对地线,对音响的效果影响很大,特别是使用电源滤波设备的如隔离电源、滤波电源时,地线的要求较高。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内外电源都很重要,哪一个环节都要重视,比如保险丝及其触点插头是否接触良好等。在实践中,就经常看到有人非名牌名贵的音响设备不买,非贵价的线材不买,但电源和环境跟不上,名贵设备出来的声音不好听,音响也就只能变成炫耀价位、身家的摆设了。
使用购买线材还存在这样的误区:只相信某种外国线材,不论什么场合都使用。其实即使是相同的音响设备,在不同的空间和电源环境,应使用不同的线材。比如,放音环境聆听者与喇叭较近的,应使用音场相对广阔,听感“散”一点的线材,以化解声音直射聆听者后墙再反射,产生“直冲”、驻波太强的不良效果。如果环境空间广阔,吸音设计适当,可以运用各种摆位法,则应运用聚焦、定位性能好、中气足的线材为好。还要告诫发烧友的是,你试听了一种线材之后,有些人会被某种音色所深深地吸引,马上将其买下。听了一段时间后,又觉得哪方面不妥,这是经验教训。所以,在初接触了一类线材并初步试听后,不要轻易下结论,应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软件反复试听,经过多天后才予以评价下结论。总之,线材的不同环境运用应多加试验,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如果能一次成功,玩音响就显得太容易了,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对音响乐此不疲,去不断探索研究了。
由此可以认为:线材在Hi-Fi系统里边的作用是很大的,决不是仅起十分之一的作用。特别器材的质素越高(不一定是价钱越高)、潜质越高,其所起的作用越大。可以说,线材与你的音响系统配搭对了,其作用不单单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是让你感到百听不厌很有韵味,有音质上了台阶的感受!关键你的方法是否对头,你是否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的精神。至于你的线材的投入占系统总价的多少,则视所用设备、环境、音质音色偏好的不同具体而定,大约占1/10~1/5的比例。当然,线材也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正如上述,至少和你所用音响的质素,电源的基础等许多因素有关。
小空间如何得到饱满宽广的声音
小功率、小喇叭、小空间,却妄想得到饱满的音像与宽广的音场、低频与中频的量感也很丰富?想骗谁!如果真能这样,那幺大功率、大喇叭、大空间起不是都白搭了?如果您照我的方法做,我保证您一定可以在小空间内,利用小功率扩大机与小喇叭来得到中频与低频都很饱满的声音,而且,高频也不会刺耳。总体来说,那将会是一种中、低频饱满、高频清楚而不刺耳、音像、定位历历在目、整体平衡性相当好的声音。
软调空间加喇叭摆位就可以
或许有人会开始怀疑,我刘某人不知道又要玩弄什幺把戏?是否要我们花大钱整治空间、更换昂贵的器材,否则怎幺能够得到那幺好的声音。我像您保证,您不须要更换器材,也不须要花大钱就能够得到我所说的效果。您所要做的就是复习我以前所讲过的“软调空间”以及“喇叭摆位八法”。然后,再花一点点小钱就大功告成。
先说这一点点小钱是多少,要怎幺花?这一点点小钱我估计在5万元台币以下(以五坪小空间来算)。花在哪里?花在请木工师父将房间的四面墙壁钉上石膏板或希酸钙板。为什幺要钉石膏板或希酸钙板?因为在四面水泥墙上再钉一层石膏板或希酸钙板之后,会让您的空间由硬调子变为软调子。而软调子空间是让声音好听的第一步。
请木工师父钉板子要多少钱呢?以目前的行情而论,钉石膏板一尺宽约800元台币(高度都是固定8尺来算),钉希酸钙板比较贵,一尺约 1,100-1,200元台币。这二种板有什幺不同呢?石膏板怕潮,希酸钙板不怕。二者都是防火材料。那种板对声音比较好?老实说,我只用过石膏板,所以无法给您答案。我想,如果府上不是淹水区,您用石膏板就可以了。石膏板要怎幺钉?很简单,木工师父会先在水泥墙上以角材钉框,然后再覆上石膏板。要注意的是石膏板与水泥墙之间的空隙要铺比较重磅的玻璃纤维棉。铺上玻璃纤维棉的用意是要吸收空腔里的振动声波,您不必塞得满满的,只要松松的铺上一层就可以。
四面墙应该至少一面会有窗,一面会有门。反正在钉石膏板时就是避开门、窗去钉就是了,木工师父会帮您钉的很美观才对。钉完之后,看您喜欢什幺颜色,再请油漆工或木工师父代劳上漆,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当然,如果您预算足够,最好是将窗子加强,再做一层铝窗以隔绝噪音,甚至换过隔音效果比较好的气密窗也行。要知道,户外噪音强度如果能够降低10分贝,胜过将100瓦扩大机换成1,000瓦。就这么简单,我们就可以将原本硬调子的空间转变成软调子。至于天花板与地板,就暂时维持原状,不必去管他。当然,如果您愿意照“刘氏好声歌”去做,那将会更好。不过,这可不在5万元台币预算之内。
长边摆法加近音场正三角形摆法
软调空间转换达成,接着我们要复习“喇叭摆位八法”。这次,我们要用的是近音场的“正三角形摆位法”。首先我要说明正三角形摆法的好处。通常,我们会用正三角形摆法,就是想避开空间因素的影响,以及想要靠近喇叭,节省扩大机的功率这二个原因。先说避开空间因素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房间中都会有驻波,小空间尤然,而要消除驻波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小空间中从二侧墙反射过来的反射音既多且强,这会产生定位飘移以及声音刺耳的副作用。如果我们把喇叭往房间中央摆,让二支喇叭远离侧墙(请考虑长边摆法加上正三角形摆法),这样一来侧墙的反射音就会大量减少。再来说到节省功率。您知道吗?如果我们想要让声音听起来一倍大声,那幺我们扩大机的输出功率就要大十倍才行。一部50瓦的扩大机与500瓦的扩大机价差有多少?还有,声音的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够更接近喇叭来听音乐,那幺,我们岂不是可以用比较小的扩大机听到一样强而有力的声音强度(跟比较远距,更大功率相比)。
不必担心,音场既实体且宽广
在此,读者们或许会有一个疑虑:聆听位置距离喇叭那幺近,耳朵所听到的岂不都是二个喇叭分开来的声音?绝对不会,您所听到的将会是喇叭消失无踪,整个音场在喇叭后面再生的声音。不过,在此我要请读者们特别注意:所谓正三角形摆法并不是要您一定将聆听位置与喇叭摆成正三角形,而是以正三角形为出发点去摆,通常我会倾向聆听位置离喇叭更近的摆法。换句话说,就是将喇叭摆得更开一些,人离喇叭更近一些,这样通常可以求得更好的音场。而且,不要担心音场会小小的。相反的,这种摆法所呈现的音场可能会比您原来的还要大。就是这幺简单吗?花一点小钱让空间转变成软调,然后再以近音场的正三角形摆法摆喇叭,凭这二个动作就可以在小空间里,用小功率扩大机、小喇叭求得饱满的中频与低频?而且高频不会刺耳?整体声音会很平衡?没错!甚至您会得到结实庞大、密度比以前还高的音像。至于定位感,无疑将会更好。事实上,我在杂志社的聆听室内就只用一对 B &WCDM7喇叭、一部PrimareA-20综合扩大机加一部 SphinxMyth9CD唱盘,这样就得到前面我所说的声音。
不要当音响冤大头
长期以来,论坛一直强调聆听空间以及喇叭摆位的重要性。不过我们也知道许多读者根本懒得动手去试试看,而宁愿花大钱去更换器材或线材。其实我们并不反对您换器材,不过我们认为您应该在换器材之前(之后当然也需要),先试试各种不同的喇叭摆位,它一定会为您带来不同的声音。如果喇叭摆位试过,能够再将自己的硬调空间转换成软调(像我所言花小钱就可以做到),这样声音一定没有不好听的道理。我深信,只要您肯动手去摆喇叭,肯动脑去思考,您的声音一定会越来越好听。反之,即使您用了几百万的器材,也只是别人背后指指点点的音响冤大头而已。
发烧的入门之道
不经不觉在这发烧漫淡的栏目已写了不短的日子。由于笔者一向醉心于音响技术,和大家谈发烧经总是集中在理论和技术层面,这样往往一谈到一些大道理时,便理所当然地都把读者看成同行人,谈的东西一般需要有一定根底才能理解,于是不止一次编辑向我发出要求,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尽量深入浅出,对发烧初哥多加照顾。最近有读者向我询问,他把我的第一篇文章是谈电源的,读了很多遍,但仍是不明白,皆因他对音乐音响有浓厚的兴趣,对很多器材及各种玩法都充满好奇,唯独物理和电学方面的知识不够,故欲改进而不知从何入手。他的提问对我很有启发性,今天的年青人当面对计算机软件时可能会得心应手,但被问到一些基础知识时却会哑口无言。我想要推广发烧的乐趣,圈内人士确需要多做一些给入门者引导的工作,而我们拿笔的就更有责任把道理尽量解释得浅白易明。
返本归源,什么是发烧之道?我想这不能简单地等同是有能力或愿意拥有昂贵的音响器材。要知道,只胡乱地把一大堆贵价的东西接上,往往出来的只是一些很平凡的效果。我想发烧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有客观的,如有一定水准表现的器材和合理的聆听环境,有主观的,如对音乐的热爱,对音响完美的追求,而最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调音校声的本领,和一双能与此相辅相成的耳朵(鉴听能力)。谈到调音校声本领,就不得不谈到一个专用名词TWEAK,在 GORDONHOLT的经典力作“THEAUDIOGLOSSARY”中,TWEAK解释为把东西微调到完美的极至(tofinetunesomethingtothenthdegreeofperfection)。这说得很对,发烧友的冲动源于对完美极至的追求。这里我们可以把TWEAK解释为把回放系统或聆听环境加进任何改变而导致你对音乐享受的增加。这些改变可以是把音箱在室内不断左右前后推移去寻找一个理想的位置,也可以是打开机器进行摩机,如电源部份换大水塘,或更换各种交连电容。
把音箱推前移后,可能只花几分钟时间,但如在高手主理下,出来的效果会是惊人的。因为高手是了解这套回放器材和聆听环境间出现矛盾和不协调的症结所在,移到新的位置后面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譬如是用以压抑某个频率的响应波,或用以破坏某个初次反射面的作用等。要摩机,所花的时间更多更长,动辄以小时计。当然前者可能只用几分钟而不用花任何金钱,后者要用上几个小时,而所花金钱则可以丰俭由人。这两者不能简单以经济效益来衡量,因为比较的另一个重要指针,这就是改变的幅度,至今没有一个客观公认的基准。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发烧友在过程中所得到的兴趣和享受,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再者,在经历各种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所得到的经验对提高自身的鉴听能力很有帮助。
好了,既然一位读者的提问,引发了我写这篇文章,我便力图更显浅地去解释他的疑问;电源问题。我以前已经提过,对电源的认识的确是发烧友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因为这不花钱的TWEAKING带来的效益太大,太明显了。
提出关注电源极性的影响的,据我记忆所及应是在1981年ENIDLUMLEY在TAS发表的文章,之后在主流 HiFi杂志和机电工程师之间断断续续的进行过争议。可是到今天大部份人已认同了电源极性的影响,甚至有些器材在说明书上都有提及电源极性对声音及画面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记得十多年前,有一班前辈就懂得用耳朵在鉴别每件器材的电源极性,这可以说,当年闹过不少是非,因为电源极性的影响,因器材而异,有些很明显,有些可以是根本察觉不到,由于当年没有人系统地去解释,金耳朵以此大吹法螺,引起了不少无谓的争端,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好笑;可是你可曾理解到当年一些耳朵没有修炼到那么好的发烧友所曾面对过因自己听不到分别而感受到的苦恼?到今天,一切都可以解释的,有些器材,更换电源极性,变化很大,是有原因的;另一些器材,更换电源极性,没有任何分别,也是有原因的。问题是,当年的大师辈,面对根本分别不到的情况时,奈于面子,便胡乱硬说某个改变是正确,而声音又怎样怎样变化,旁边一些“擦鞋仔”推波助澜,结果是HiFi圈风云变突起。
今天,我们可幸福得多了,要练就这基本功,你只要买一件廉价的道具就可以了。首先为求显浅,容我多说几句有关电的基本常识。目前我们接触到作为能源的电,有直流(DC)及交流(AC)两种。我们日常用的干电池,它的极性是不变的,正端永远是正端,负端永远是负端,这种供电方式我们叫它做直流(DC),而一般干电池的电压很低,电压的单位叫Volt(伏特),干电池一般是1.5V,汽车的电池是12V或24V,电压一般要到80V左右才开始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另一种我们家里各种电器使用的电源,一般叫市电,香港俗称湿电,电压很高,香港是220V,而它的极性不断改变的,即电线的一端不断地正负交替,也因为这样,这种供电方式叫交流电(AC),交流电极性每秒钟内变化若干次,这次数便被称为频率,香港市电是50频的,就是说它每秒钟正负交替50次。由于效率的关系,要输送电力,都是以高压交流形式进行的。而大部份电子器材,它机内实际用电却是以直流进行,于是每部器材都需要把高压的市电变成低压的直流。要实现这一点,每台电子器材都需要设置一个变压器(香港俗称火牛)和一组整流电路。变压器的作用是把市电的220V交流电压改变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电压,通常是降低,但在胆机中和电视机中也有升高的。而整流电路就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现在谈交流市电的极性,大家不要混淆,这里不像直流电那样,谈它是属正还是负,因为先前已说过它是不停交替地改变正负的。这里说的是Polarity,一般称为极性,但不要习非成是地跟一些发烧友学坏师,称之为Phase(相位)。相位是电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但并不是这里谈的。对初哥来说,极性和相位同样深奥难明。可是在这十多年间我不断听到不少资深发烧友把电源极性误称为相位,这就贻笑大方了。
这里说的电源极性,其实是指供电引线的属性。香港的一般家用市电,大部份是单相的(singlephase),当然小部份也有用上三相的(3phase),这些发烧友暂时不需管。以目前的用电安全条例规限,一般电器都要用上三脚插,我们把三脚插或座拿来研究,不难发现,三脚中在品字形上方的有E的标记,E代表地线EARTH,是和大地相连接,作用是在电器万一漏电时对使用者起安全保护。另一脚是 L(LIVE),是带电的,叫活线,也有俗称火线,在国外也有称之为热(Hot)端,它一般带有距离地线接近供电标称的220V电压,我们现在使用一切入墙开关都是以开关活线的。另一脚是N (NEUTRAL),正名是回路线,国外也有人称它为冷(Cold)端。回路线一般和地线间不带有电压,但实际上由于感应作用,我们还可以量出几伏,十几伏甚至几十伏的电压。L线和N线不难分别,只要用测电笔(俗称他笔)分别接触它们,测电笔亮起氖胆的就是L线。
需要注意供电极性,究其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变压器在绝缘方面是完美的。先前说过每台电子器材都用变压器改变电压,变压器的构造是在一个铁芯上有两个绕组,一个叫初级,一个叫次级。市电一般流通初级绕组。由于变压器的不完美,微量漏电是不可避免的,这微量漏电对人体不构成安全问题,但对音频讯号而言,有时会有很大影响的。又由于绕组是由内至外,在内的较接近铁芯,也较易漏电,于是初级绕组较近铁芯的一端,当接上L线或N线时,漏电表现就有很大分别。变压器的铁芯一般和器材的底盘和机壳连接,而底盘同时是音频讯号的负端,故当不同的漏电到底盘,就会不同程度上干扰音频讯号,也就是改变了声音。过去一度被神化的谜现在解开了,如果一台机器的变压器漏电高,那改变电源极性带来的声音改变就大,相反如果漏电低,甚至测不到漏电,那改变带来的声音变化就小,甚至听不到。
明白了这道理,要分辨电源极性就简单得多了,初哥也不用因耳朵还未修成正道而烦恼。你只需要一枝测电笔和一个数字万用表。在鸭寮街,这用几十块钱就可办到。现在有一款巴掌大小的微型万用表,四、五十元有交易,这就犯不多花钱买一些巧立名目的东西。我在Internet上就见过一种叫 PolarityMeter的东西,叫价三十美元。
测试很简单,只需把万用表拨到AC250V档,将电表测针一端接地线﹙E﹚,另一端接机壳或底盘,为方便计,请先用三脚转两脚的电源 adapter,这是为了使待测器材暂时不接E线;一切妥当,开机,看看电表读数,然后关机,把电源插反接,再开机,再看电表读数。电表读数小的接法,就是正确的接法。跟用测电笔确定火线位置,再在接火线的插的一端做个标记,这样测试便完成了。入门的发烧友,你不妨把你的所有的影音器材都测试一下,这样不用花多少钱,你会看到听到所带来画面和声音的改善。
如何选择器材承架
不少发烧友投资相当多金钱到音响系统去,但就是疏忽,或不愿意花精神选择较佳的承架,导致音响效果未能合符身价。
一款合符标准的音响器材承架,并不一定在乎它有多重,而是侧重于结构是否扎实。这不单止要求其垂直方向不能有疏松现象,同样重要的是,水平方向也不可有任何摆动,否则即使承架再重,声音必定含糊,缺乏弹跳力。要知道,尽管是解码器,没有黑胶唱盘或CD盘那么让人了解避震的重要性,查实其精密电路一样需要稳定不起震动的理想工作环境。倘若不信,可试为解码器加上钉脚,无论钉脚质量是高是低或是否合适使用,我们会即时听到用钉与不同钉的分别。这个当然,解码器本身的塑料脚,由于被不同物质的钉脚所取代,效果不一,声音给改变了也是原因之一。
经验告诉我们,将器材的机脚置于承板下为垂直柱脚的位置上,声音愈见稳定,这是由于该处结构最为扎实,谐震比承板中央地方较少,音染自然低,舞台感更明确。
一般相信,不同物料制造承架,即使撇除结构模式不论,声音都不一样,这是正确的。这是由于不同物质,其结构不同,全频谐震,自不一样,对外来震动(包括直接或本自空气)的反应也各有不同,间接影响了承于其上,受其不同震动的影响,其情况一如使用不同钉脚,声音便发生相应的变化。故此严格来说,纯木制花梨架,金属柱配木板或花岗石板,效果都不一样。其中的声音差异往往可以用线材或钉脚加以调整,达到更合符所需的要求,但总体而论,承架必需结构扎实,是为大原则。
]承器材用的钉的垫有何用途?
自从一款被定名为TipTocs的铜钉,在香港市场发售后,钉脚这种利用物理退交方式导走谐震的角色,就一直引用至今,普通发烧友家里几乎都安放有几套不同的品种。当中有木、金属、宝石(石头?),甚至软胶配合铜材等等物质制成的钉或垫。像一些应用软性橡胶制作的承机脚垫,无疑是可以吸收震荡,但承于其上的器材像放在一张弹簧睡床上,显出下盘不稳,将恶声连带分析力及高频延伸一起带走;就是低音也显得乏力。今天推出的音响器材,质量多不坏,像这类好处与缺点一样的脚垫,再无用武之地,价值已失。
有朋友喜欢木制的钉脚,亦不呈半球体或立方体状物。据说音质非常优美,即所谓木声也。事关小提琴、古典结他等等都以木片来制作(那么金管乐器又如何?),但无论如何,我们无需过分批评之类东西分析力不及铜钉,毕竟器材讲搭配,口味也因人而异。论到音响特性,想将音响舞台中一举一动敏锐而灵巧地展现出来,铜钉甚至比钢钉更为理想。
没错,纯铜钉质地较软,用手锯已可切割铜料,声音较钢钉醇一点、厚道一点、低音亦浓一些,就是跃动感、弹跳力不及钢钉。市面上有些铜钉由两种不同硬度的铜材打嵌而成,其中空芯部分,填充一种带阻尼特性的软性物料,吸收器材或铜钉本身卸之不去,残留下来的余震。亦有些同类型产品,在钉身外圈挖一条幼细的坑槽,然后加上一条橡胶圈,实行内外夹攻,进一步吸收谐震,成效相当显著,音响画面透明度更高,全频动态更为活跃。像木结他低音弦这类难以重播的乐器,都有相应的声音改进。
事实上,各类型钉皆标榜着改善(也包括了改变)音响效果,然而钉、垫顶部与器材底部,都没可能完全光滑,较为精糙,致令二者接触时不能百分百呈紧密状态,效果必定打上折扣。但总体而论,还是利多于弊。
就物理性而论,三颗钉尖那么小的面积,却承受了器材的总重量,可想而知其质量相当之高,基于面积强,从上而下的重力与谐震,只会透过钉尖顺利导向器材承架去。钉尖的秘密源之于此。在器材底部摆设钉脚亦须讲究技巧,最重要的一至两枚应放在变压器。CD碟仓的底下,因为这些地方具最强烈的震动。余下的钉尖只要能令整件器材保持平衡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