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明年想上ROCKPORT MIRA MONITOR, 但目前还没预算. 所以弄了对TARGET 进口铁脚架, 感受如下:
1, 回家后直接把JORDAN NOTE 3 箱子放在TARGET上, 感觉声音爽快不少, 但又感觉不太对, 轮流放了几张唱片, 最后放到PAGANINI FOR TWO的时候, 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小提琴独奏一飞冲天, 婉转迂回的韵味都没有了, 声音显得尖利.
我从新把箱子放回木脚架, 中频透出的浓浓木香不谈, 小提琴由高到中如同一股香烟缭绕, 非常甜美. 我傻了眼, 难道几百块的木架比十倍身价的TARGET铁脚要好? 我是不是耳聋了?
2, 徘徊片刻, 我想起自己原先在木脚架平台的四角上黏了四个塑胶垫片, 所以箱体其实不直接和木平台接触, 中间有一两毫米的缝隙.
我知道发烧人士有在脚架和箱底之间垫橡皮泥的做法, 但身边一下子没橡皮泥. 于是找到双面胶带, 在两个铁脚架平台的四角上各黏了两条双面胶, 放上音箱一听大为改观, 于是边听边调整, 最后黏到6层双面胶带, 箱底距离铁平台有近两毫米的缝隙.
3, 弄好胶布角垫, 一边听音乐, 一边来回把箱子在TARGET和木架中转换, 现在铁脚的表现已经完全把木架打败了.
首先, 声线清晰紧凑不少, 在韵味不减的同时速度感明显提升;
其次, 上下延伸大为改善, 为了改正NOTE 3高频过于亮丽的问题, 前一周我已经按说明书的做法把背置低音的气门栓拔掉了, 高频得以降低, 低频也出来了, 现在换上铁脚架, 高频又上去一些, 低频弹性更足, 可以说现在的高低频是恰到好处, 不多不少.
再次, 背景清晰干净得太多了, 原来中频的形体感有些臃肿, 现在不但形体适当, 不大不小, 而且各个声部和乐器的分离感好了很多, 音乐织体一目了然, 放回木脚架, 中频马上又是"木苏苏"的, 混沌一片.
以前对脚架不重视, 现在才知道, 没有好的铁脚, 书架箱的HIFI性要打掉一大半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