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别踩我尾巴

请教白版及各位版主,台机系统下的650还那么昏暗!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6797

帖子

109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9
注册时间
2009-1-22
发表于 2009-11-27 13: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MPRO听钢琴 我在小白店里1500AE+DA11+SOLO下的感觉是不比家里的HD600高明  所以MPRO钢琴王子的说法我个人是不认同的
HD650回放的钢琴也不如HD600正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9-11-27 13: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注意一点,所谓"真实的钢琴""现场的钢琴",声音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 同样地,现场的小提琴,现场的大提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 熟悉这些乐器的人,应当知道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这些乐器的近距听(演奏者就在你面前),和中远距离听(比方演奏者在舞台上,你坐在台下听),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低频能量在开放空间里衰减得很快(大型音乐厅是一个很开放的空间),所以在中远距离,音乐厅中实际观众席中听到的钢琴,大提琴,大提琴的声音,低频能量已衰减了很多,不再象近距离听时那么"重量感"那么浑厚. 中高频成分会更加突出一些. 钢琴会更清脆一些,大提琴的低频远不象近距听时那么浑厚. 等等.


距离因素,房间因素,都是很重要的,重要到会影响"现场的钢琴"究竟是怎么样的. 同样一架钢琴(比如HOROWITZ是固定一架钢琴飞来飞去演奏的),在音乐厅中不同排次听,在不同的音乐厅中听,音色可以差异很大.  由于当我们听一张唱片时,不可能知道原始录制场所的情况,和在当时环境中的"现场真声",所以只能根据听音阅历和经验,做一些基本的判断. 因此这个判断是有一定的"宽容度"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11-27 13:21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1

主题

1万

帖子

328

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328
注册时间
2001-11-21

积极参与奖贴图大师奖

发表于 2009-11-27 1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现场听音乐的座位,与录制唱片的麦克风位置是不同的,因此简单地以“现场声”来衡量唱片音质是不妥当的。
真理使尔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9-11-27 1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快乐小猪 于 2009-11-27 13:18 发表
嗯~
现场听音乐的座位,与录制唱片的麦克风位置是不同的,因此简单地以“现场声”来衡量唱片音质是不妥当的。




这里有一个情况: 举个例子,舞台上在演奏一首钢琴协奏曲,如果要录制的话,一般话筒都是摆放在钢琴边上的,录制弦乐等其他声部的话筒也都是摆在演奏员近旁的. 不会有人把话筒摆到观众席里去. 但这样录出来的效果,做成唱片,重放时是否就相当于坐在钢琴旁,坐在演奏员边上聆听的效果呢? 完全不是的. 通常录好的唱片播放时我们得到的是大致坐在音乐厅观众席中排(或前排)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原始录音要经过editing, 而负责editing的后期工程师是一定会把最终完成录音的效果,模拟为坐在观众席中听到的效果.

所以我们听到的唱片,不仅是原始话筒录到的声音,也是后期制作的录音师的"工作". 所以是可以用"现场声"来衡量一张唱片,衡量一套HI-FI的. 只不过,我前面说了,这个"现场声",是一个Variable,可变量,有一个变化的范围,不是一个精确的点. 这些都是我们衡量唱片录音,衡量重播器材时必须了解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万

帖子

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3
注册时间
2008-3-28
QQ
发表于 2009-11-27 1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650并不认为是什么好的耳机,有那个米,不如去入一个好的版本的HD600或者HD580JUBILEE听听,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LZ的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440

帖子

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6
注册时间
2003-2-22
发表于 2009-11-27 1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580J什么时候都能买到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9-11-27 17: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和录音是两回事、此现场不同于彼现场、同一现场不同位置、同一乐器不同的人来演奏等,其声音是不同的,这些都勿用质疑。

用器材听录音,并把调教器材作为一种“艺术再创作”,以自己个人的口味作为标准来要求,也自然合理。

但就钢琴来说,当音乐进入中低音区,并伴随有一定力度时,钢琴就显现出重量感、权威感,即使现场不同、演绎者不同,但这种基本的声音特征却不会有明显改变。这是“好”是“坏”,取决于听音者的喜好。

两年来我听了30来个现场,过一半的都有钢琴,5个音乐厅、前排后排、楼上楼下都坐过,现场钢琴在低音区那种权威感、重量感,在我听过的器材中,只有15寸口径的落地箱可接近。

从“真”的角度看,我赞同FRUI的观点,那就是用器材重播钢琴,钢琴的重量感比解析力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9-11-27 17: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主帖是问650高频是否偏暗,就钢琴来说,对比我听过的现场,如果录音又属老派风格,那么650的高频应是偏暗,但如果录音风格比较新派(比如我手上有一张阿格里奇演奏的肖邦钢协,EMI出品),则在亮度上650就比较接近现场了。我觉得问题主要倒不是高频是否偏暗(耳机系统声音偏暗,除耐听外,对耳朵的损害要小些),而是钢琴声音的纯度不够,这不单是650的问题,恐怕器材都难以达到那种纯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9-11-27 18: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形容钢琴声的中高频,用“珠落玉盘”这个成语,很遗憾,我从未在现场听到过那种钢琴声。我听到的钢琴高频声,是圆润的,带有一定滑顺、沾稠感,其中低音的琴弦有相当的绵韧感。

至于小提琴,一般器材评论中形容的那些“松香味”、涩滞感,我听不到。

HIFI就是一个玩,怎么玩都行。

[ 本帖最后由 ljw100 于 2009-11-27 19: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25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4-9-1
发表于 2009-11-27 18: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650听郎郎和李云迪的录音,一点都不暗。
所以650在设计的时候,也可能考虑到新时代录音的特点,有一些针对性。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9-11-27 17:47 发表
LZ的主帖是问650高频是否偏暗,就钢琴来说,对比我听过的现场,如果录音又属老派风格,那么650的高频应是偏暗,但如果录音风格比较新派(比如我手上有一张阿格里奇演奏的肖邦钢协,EMI出品),则在亮度上650就比较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万

帖子

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3
注册时间
2008-3-28
QQ
发表于 2009-11-27 18: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m 于 2009-11-27 13:31 发表
580J什么时候都能买到的吗?

这东西真要碰了,但肯定是有出的,上次HEAD-FI一次出了两只,都给买回来了,最便宜的一只也就是一千七百多,除了线非原装的之外,其他的方面成色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9-11-27 18: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ui 于 2009-11-27 18:03 发表
是的,650听郎郎和李云迪的录音,一点都不暗。
所以650在设计的时候,也可能考虑到新时代录音的特点,有一些针对性。

凭空来说亮与暗,没有一个可客观参照的基准,很难有个准头,甲说的暗,乙很可能觉得是亮。所以我觉得在比较器材时,最好用“相对论”方法,比如,我们说A器材比B器材亮,至于这两者间差异的“好”与“坏”,那是由个人喜好决定的。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偏亮的声音,尤其是当器材品质不够时,高频的偏亮再带着失真,那声音难以听下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高音区的小提琴双音和弦,如果高频偏亮再加失真是中什么感觉。我理解现在的发烧友多数不听古典而是听流行或现在派音乐,相对于古典,这些音乐的高频均偏亮,因此需要高频偏亮的器材来播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129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9-7-12
发表于 2009-11-27 1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0楼前后的这几楼回帖看的很过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383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6-1-1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20: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xin1009 于 2009-11-27 00:36 发表
现在比较关心的是s2000做转盘素质如何,据说模拟输出属于比较柔和纤细的,不是天龙那种很直白大力的风格,
转盘素质好的话我也考虑来一个,同轴到da11用,两种风格可以用来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也算是一种互补
lz多说说 ...


PRO听久石让多少还是不太满意,越是听的久了就感觉不对味。这到不是那哥们的“摇头丸”味道,个人认为久石让的编曲虽然乐器通为欧洲西洋乐器,但总感觉旋律及韵味仍然是充满了东方特有的细腻和点点忧伤,这与PRO的热情、中性、硬朗风格相违背的。PRO下的久石让有点过于欢快,味道出不来。但650下的久石让更出不来,慢的太多,而且太粗犷。或许601能很好的演绎吧。

至于CD S2000真是说不出来什么,因为我只细细的听过这一款CD机,之前就是SONY的随身CD,D303,也没法去评说,总之以我的听音标准和购买能力来说,挺知足的,细腻、顺滑,但有些曲目下感觉声场有欠缺,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没有比对的对象,只是感觉到什么说点什么了。天龙的中端机器,我感觉SA11不错,入门的2000和1500,估计和S2000都是半斤对八两吧,呵呵。

其实,我就是给“XINXIN1009”同学一个交代,PRO到手了,试听满意,感谢推荐,不曾想有点PK的味道了,我收回PRO除了大编制交响秒杀650的那句话,650是好耳机,一点没错,不然我也不会第一支就买他。问题是把650发挥好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和理论知识,这是与我听音原则相违背的,我还是喜欢简单就好,舒服就好,满足就好,小烧即安。

话说手里的PRO,高频真是有点刺耳,太亮了,不知道是不是没煲开的关系,就整体音色和低声而言,我很满足,与我最开始写的那句话一致“深沉的低声+透亮的高频和适度的中频厚度”,我现在最想的就是把耳罩弄好,弄块牛皮缝上?还是换别家的天鹅绒耳罩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383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6-1-1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两张片片,原来SUGDEN二房的3个输入接口是不同的,我一直用第二个,现在改用第一个,声音透彻,深沉的底声刚刚好,高音还是有点刺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3 06:57 , Processed in 0.11299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