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804|回复: 8

[其它] pcfi和数码传输

[复制链接]

2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0-7-5
发表于 2010-7-11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直有几个问题不明白:

1. cd抓轨和播放cd有何区别?
 我认为没有, 两个原因:
 a. 比如一个word文件, 你复制1w遍, 还是同一个文件, 内容不会多也不会少。
    b. 既然linn都放弃cd了, 难道他们都不懂?

2. 既然是数码传输就没有任何差别, 因为有容错纠错编码, 即使有jitter也根本无所谓,数码本质就是为了保证传输不出错。 

希望各位不要经验谈, 我怎么怎么样, 我们只讨论技术, 我希望能够看到令我信服的纯理论证据。 刘谦的魔术大家也亲眼看到, 但是是假的, 因为科学上行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7-11 09: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自己实际地听一些器材,比如同一台解码器,接在CD转盘后面(播CD),和接在电脑声卡后面(播抓轨文件),细心比较以下它们的音质差异。还有,假如有条件的话,细心比较一下不同的同轴线在接解码器时的音质差异。这种亲身体验是最有效的,比在那里思索理论、空谈技术有用得多。

你说的第2点是非常明显的常识错误。数码传输的差异可以很大,虽然没有错码(整个问题中无须讨论到数据错误,因为几乎是不存在的),但jitter一定是会影响数码音频音质的。这是已有定论的东西,没什么可置疑的。jitter的存在和对音质的影响,都是客观的存在,不会因为任何人觉得它无所谓,它就真的无所谓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0-7-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5: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7-11 09:22 发表 建议自己实际地听一些器材,比如同一台解码器,接在CD转盘后面(播CD),和接在电脑声卡后面(播抓轨文件),细心比较以下它们的音质差异。还有,假如有条件的话,细心比较一下不同的同轴线在接解码器时的音质差异。 ...


非常感谢版主回复!

人的听觉有一定意义上的主观性, 所以我认为大家应该把问题从原理上说明白, 正确的逻辑是: 原理--》事实
假如理论上不能证明听感有差异, 只能说明人的感觉出了问题。 

如果我理解正确, jitter是由于时钟问题导致的传输不同步, 难道当初设计电路的设计师都考虑不到吗? 电脑是一个如此紧密的器件, 运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科技产品, 那些电子工程师难道不比设计功放的高明100倍?就是说一个教授想不到的, 小学生想到了? 不符合逻辑啊!

希望高人指点, 想把这个问题搞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7-11 2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大于事实,这个说法我只能“汗出如浆”了。这就没有沟通的基础了,因为是个根本的原则分歧。按这个说法我们目前的知识体系应能解释宇宙万物大小一切现象了,如碰到难以彻底解释清楚的现象,就应该否定这个现象而不是完善理论。

jitter在数码音频领域是个无法彻底消除的因素,只能加以控制,而为此要付出代价。一般而言高档产品的jitter控制就会比低档产品好。如果你认为jitter是个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个原则的错误。到这里不说了,建议楼主有兴趣的话自己到网上搜一些读物了解一些基本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0-7-11 20:48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0-7-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22: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7-11 20:47 发表 原理大于事实,这个说法我只能“汗出如浆”了。这就没有沟通的基础了,因为是个根本的原则分歧。按这个说法我们目前的知识体系应能解释宇宙万物大小一切现象了,如碰到难以彻底解释清楚的现象,就应该否定这个现象而 ...

我不否认jitter的存在, 但是jitter是否对传输有影响, 我怀疑。

我否认一切不能被理论证明的所谓"事实"。

无意冒犯各位, 只想把问题搞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340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5-10
发表于 2010-7-12 1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cdp和声卡由于采用不同的音效芯片输出的数字信息肯定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DAC接收的数字信息在DA转换之前已经和CD或数字文件的原始信息不同了,所以想靠DAC恢复数字信息到最初的原样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340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5-10
发表于 2010-7-12 12: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benchmark DAC1的处理方式是利用所谓的Ultraclock技术消除时基抖动,然后升频至110kHz,至于为什么要选这个数字,benchmark给出了充分的理由。按照benchmark的说法,真正需要关心和解决的就是这种时基抖动,因为它对音质已经达到了可闻的程度,还有一种所谓的由界面引起的抖动,他们认为可以忽略的。具体可以去详细看一下benchmark的技术参考资料,网站上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7-12 1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业界,jitter测定仪都是很常见的东西了,是CD和解码器厂家必有的辅助仪器。业界对jitter的研究和测量早已定性、定量了,哪些环节会造成jitter,已经是圈内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但圈外人还在那里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真对这个东西有兴趣的话,多找机会听听吧,多接触些器材吧,这才是正道,而不是在那里凭借自己非常有限的知识,推测这个、推测那个、想不通这个、想不通那个。HI-FI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东西,不听光想,想破头也是没用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340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5-10
发表于 2010-7-12 13: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能只考虑到数据传输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不论是光纤,同轴还是USB从它们的起点到终点应该是位透明的。但真要严格地说,失真也是存在的。很多人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拷贝文件从来就没有错过,但要知道这里边有很多容错纠错的功能,而不管用的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技术。但这种影响比起时基抖动来说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2 15:42 , Processed in 0.084921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