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8 14: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说,想要“自行配置”一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最佳HI-FI音响组合,除了必须遵循以上所提到的四条基本则外,还有以下五个方面需要综合权衡、统盘考量。
一、个人的聆听爱好
音响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一种消费品, HI-FI发烧音响无非是比普通音响更为奢侈的一种娱乐性消费品,发烧其实就是每一位发烧友自己的爱好、需要和追求。音响又是科技的产物,每件HI-FI经典铭器的成功背后无不渗透着设计制造者所沁入的人文哲理和艺术情愫,铭刻上现代工业文明的烙印。因而在世界音响文化发展的背后,理所当然地与其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有所谓的美国声、英国声和日本声等不同派别之冠。尽管当今世界的任河一种流行趋势都将日渐“趋同”或彼此相融,但不同品牌的音响器材之间还是各有各的特色,你喜欢那个呢?
一套HI-FI音响是否悦耳动听,与聆听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归根结底,就是聆听者对其声音音色、音品的喜好取向,这有点儿像追星族的“粉丝们”偏爱某某歌星是一个道理的。纵观当今HI-FI品牌林立的音响器材及市场,你总不能都想拥怀入抱听个遍吧,看来谁也没有这个本事!不过我们大可“择其口味只取一瓢”,这样既容易得到满足,也符合经济效益。实际上,音色这个东西各有所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大都数人普遍认为纯甲类晶体管功放的音色就是暖调的,有着类似于胆机一样温馨迷人的音乐气氛而深得HI-FI音响迷的青睐。但也不可否认,一些设计周到、用料精良的甲乙类机同样也能营造出温馨迷人的音乐情调。所谓的暖调与冷调只是相对的,是一种属于人们听觉上比较主观的东西,不是每个人的听觉都是那么的敏感和偏爱,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甲类功放和胆机中,还同样存在于音源、音箱中。在一套系统中,恰恰是冷暖器材之间的相互搭配,有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终成“绝配”;而一味的暖调或一味的冷调反而是音响器材搭配的大忌!这也许就是能否成功的搭配出一套HI-FI音响的奥秘所在呢。
除此而外,还有年龄代际之间的差异,“烧龄”长短与发烧经验的认知差异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谁也不能忽视。恐怕没有几个老派发烧友能一口否定自己当年意气风发时所喜欢的那些动感十足的青春旋律和节奏。由于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即各人所取的文化背景和阅历的不同,听同样的音响,很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聆听评价。这不仅仅只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就笔者个人而言,从最初的BOSE、JBL、Wharfedale(乐富豪)、TANNOY、BσW、AE、ROGERS,现又回到Wharfedale。由于财力不济,就玩过的音箱品牌也仅是中低端而已。现家中在用之物就是Wharfedale的OPUS1和JBL4312BMKⅡ,还有不想出手的典藏之物是TANNOY的水星M20M( MKⅡ黄金版)、BOSE301黄金纪念版音箱等。在笔者所能接受的价位内(当然还包括孤陋寡闻见识所限等原因吧)最中意的却是Wharfedale。这纯粹是个人的喜好使然,尽管它是一个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品牌,但还是被很多发烧友不屑一顾。
二、经济条件或能投入的上限价格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买什么东西都要讲究个性价比,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玩音响也莫能例外。譬如,五千元的投入能达到一万元的预期,这就是你的精明和高超之所在。
但凡把玩发烧音响有些年头的烧友都有过令人煎熬的痛苦选择,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得不在“金钱”投入上做出一定的妥协!--你总不能毫无休止的投入大量的金钱和太多的时间,更不能过于自私一味地玩赏音响而疏远家人吧,生活还得要有家人的相伴和扶持啊。因此,你愿意一次性花在购买音响上的最多投入有多少,事先必须有个大体的上限价位,这一点非常关键,不能含糊!因为它将直接关系到整套音响器材购买、以及搭配方案的规划和实施。在这一点上,有很多人由于事先忽略了统筹兼顾和谋篇布局的对于系统配置的重要性,往往给后期的器材采购和搭配带来无所适从的境地。时常有“专家”建议说,一套音响器材中三大件部分花费的比列是多少多少,如音箱的投入至少要占一半以上什么的,笔者对此愤愤然,完全不能赞同!这话如果出自那些做音响工程的专业人士之口,尚且情有可原,可是,家用HI-FI音响器材的配置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那种认为有了一款好的音箱,而不太有足够的注重功放和音源的品质,其结果必然是“爹头娘脚”,整体性能和效果大打折扣。这是音响器材投资配置上典型的“投机取巧”论。君不见,德国王盘LP黑胶机叫价200万啊!10万元的CD机也是见怪不怪了。有诗曰“问渠那得清与许,惟有活水源头来”。想想也是啊,没有好的音源,再好的功放、音箱也都无济于事或于事无补!
三、听音室的大小、装修条件和环境情况
听音房间的大小与放大器功率之间的关系是:房间容积愈大,听音距离愈远,听音需要的功率就越大。此外,音箱的灵敏度、声音环境的特点,也对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存在着影响。无论是采用晶体管放大器还是电子管放大器(胆机),输出功率是其最主要的技术指标,而输出功率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一部放大器的价格多少;音箱也是如此。人耳的听觉特性与功率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放大器、音箱输出功率的增加,人耳感觉的声音响度也是增加的,但这种增加不是一种线性的,而是一种对数关系。这么说好像有点专业了,不过请记住以下的话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一些专业功放和中远场扩声音箱是不能用在家中的听音室的!一些高品质的专业音响器材家中也无法容纳得了,扰邻不说,根本无法入耳。但是反过来,如在偌大空旷的听音房里,守着十几瓦的灯胆机(那怕是价值不菲的300B)听着鞋盒般大小的罗杰斯3/5A,想必和那过往聆听灯胆收音机的感觉好像没什么区别吧。
良好的音响系统必须在声学特征合适的房间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改善房间声学环境上下点儿功夫,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世界著名音乐厅、歌剧院都是按照最严格的建筑声学要求设计的。因此,在组建家用HI-FI系统时非常有必要将听音室内的环境影响因素事先一并考虑在内。
说到听音环境的影响因素,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在大多数国人目前现有的住房条件下,选择音响器材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强调低频够不够有力,下潜够不够深,功放力道够不够足、功率是否超大等是不足取的。有几位烧友常把每声道100W的功放开在十点钟位置听音?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你还得考虑一下左邻右舍。如果你的住所和现如今大多数的都市人一样隅居于格子楼中,你的娱乐项目必然受制于周边环境,切不可一意孤行,否则一定会招惹四邻落下恩怨,这点笔者是有感而发啊。好在笔者那可怜的两个好邻居,一个主妇本身也是个爱好者,一个家中有一小孩与本人小孩仅差两岁,最近的四年时间里,笔者基本上从未将家中的LUXMAN L-109(力士)功放开过九点,像是一个正点回家的好男人,为的是让小孩考大学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你是一通情达理之人,选购发烧音响时,请将这点考虑进去。英国人的绅士思维方式值得推崇,很多英制100W左右的功放都能做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如ROTEL(路遥)、MYRYAD(美丽安)、Audiolab(奥迪兰勃)等。而一向横行霸道的老美则不同,音响器材也免不了“巨无霸”倾向。这就看你如何取舍、如何选择了。
四、个人的摩机水平
个人摩机水平的高低,对你选购和搭配器材有着不可估量的正向加权作用。在发烧圈内,有一部分人是不从问津音响器材的电路及其工作原理,不太懂也不想懂,从不动烙铁,甚至都不愿随意打开器材盖一探“内里乾坤”。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则是喜欢动手又动脑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说是从一窍不通到逐渐动手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音响知识、经验和技能,直至成为把玩HI-FI音响的DIY派高手。有了一定的发烧经验和动手能力,更为您增添发烧的乐趣。
前面已经谈到,真正的HI-END器材是无须“摩”的,笔者强烈支持这种观点。LO-END、MID-END 器材最值得一“摩”,你不妨展露一下厚积于胸的“雄才大略”。
要摩机,除了那些有着超强理论和丰富经验的高手之外,一般的发烧友也得首先炼就一套必要的“绝技”和“本领”,除了须要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常用工具外,搜罗和收集“发烧补品”将是你发烧生涯的又一业余爱好。大可不必什么机器都要大动干戈,小“补”小“摩”一样出效果,问题是你对“补品”的认知度到底是个什么程度,并不是不知所以然地一劲恶补,那样有可能适得其反。根据笔者的经验,二手器材最该“摩”,在选购时你就得留心这部机器怎么摩,如何摩,这样你就有了大展手脚的空间。譬如,十几年前的一些做工靠究、用料也算超猛的器材,可能是那时还不太时兴发烧装扮,有些器材的电源进线较为薄弱,在现如今看来一些接线更是“不堪入目”,电源滤波所用电容不够档次,等等,根据你掌握的一些已有发烧知识和经验,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除去随机电源线,更换一条价值相当、真正发烧的高品质电源线(千万别买那些用粗大的电缆线伪装而成的家伙!),定能令你眼前一亮。你说这摩机到底有什么高深莫测的秘揭可言,赶快动手吧!很多烧友至今对发烧电源线的“魔力”心存疑虑,笔者用个比方抖落其中的“奥妙”吧,不管你有没有车辆驾驶的感觉,人人都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凹凸不平又泥泞路滑的盘山公路与平坦宽畅的高速,任何车辆行驶其上,其速度与舒适度谁优谁劣想必不言自明。可别小瞧了这短短的一截“发烧”电源线,它可是让自由流动的电子流在接近正负电荷碰撞之前的一次加速飞越,就如同车辆已越过那崎岖不平的山路驶上了平坦宽畅的高速,正可全速前行啦!
五、升级换代计划
怎样升级?如何升级?是每个HI-FI发烧友最为头疼之事,但也是最兴奋之事。合理搭配和不断升级HI-FI音响系统,是每个发烧友乐此不疲的不懈追求。如果是对现有器材进行升级,想必你已仔细地分析研究过目前所用器材在那个环节存在着那些问题和不足了,对症下药就是啦。但是,要是首次选购音音响器材时就预留了日后的器材升级换代计划,这可有点难度,非一般人普通发烧友所敢为。
把握住最基本的原则,搞清楚“发烧”的本源和归宿,你就一定会明白:到底什么样的发烧音响才是最适合于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