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首先申明,我是名学生。喜欢研究些HIFI,主要是为了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听音乐的现场感。毕竟学校组织的上海音乐厅志愿者名额有限,学生票有限,听听唱片还是有必要的~
RT,我之所以会知道有这么两个争论,主要是在选耳机时看到了小白的博客以及下面的评论,我觉得很有意思,特地请教了学校计算机系的同学,下面谈谈了解下来的观点。
其实jitter的产生就是由于音频是一个“流”的概念,也就是说,是实时的。你听到的声音,就是刚才转盘读出的数据,或是音频文件解码出的数据,经过DA后输出的声音。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虽然数据是绝对精确地,但是出来的时间,是有问题的。这是众多爱乐者的常识。
在录制唱片的时候,音频流是绝对实时,否则就不能进行混音,制作等等,所以录音时不能通过数字信号——缓存——在再输出这样的方法来减少jitter,唯一的办法是在不影响线性信号的前提下,加快AD/DA的处理速度,并统一所有设备的时钟。而在回放时,则可以通过接受数字信号-缓存-根据新设备的时钟重新一个一个输出采样。所以,高精度时钟在解码器中被广泛使用。而一般的解码器中,则普遍使用数字信号-时钟修正-输出
接下来就用有关理论解释PC——HIFI为什么Jitter较大。我们比较一下每个采样数据的流程。
传统的CD方案是:CD读出采样-解码器-按照解码器的时钟逐个对采样进行解码-模拟信号
PC方案:磁盘-内存-CPU解码-内存-I/O(南桥)-声卡或解码器-模拟(压缩过的无损的解码,要在CPU-内存中来回进行更多的运算以解压)。如果走完着整条链路,那么这个Jitter早就大到不行了。所以一般播放软件会在内存中缓冲一段解码后的音频,这样采样实际走过的路程内存-I/O(南桥)(USB,PCI,PCI-E)-声卡。而大家可以去查一下,即便是这段路程,延时是不确定而且比较大的。内存延时在100ns左右,而界面处延时最小的是PCI,最大的是PCI-e。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采样的数据量是很小的,我们比较的是小数据传输的延时,不是数据传输用的时间。所以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创新为何迟迟不采用带宽大的PCI-e作为声卡界面,原因就是他的延时高,在实时的小数据量的传输方面反而不及PCI。
今天先写这些,有错请轻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