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9 01: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津HA-2旗舰耳放加解码与K701听感
介绍器材
音源:宏基笔记本、CEC CD3100(做转盘)
线材:8N无氧铜信号线、纯银电源线及金耳朵马勒1号电源线、普通USB线等
耳机:62欧K701
涉及曲风:爵士、交响、人声、
代表歌曲:《杂耍者之舞》《加州旅馆》《北国之春》《城里的月光》《一生何求》《Sound of Silence》《Dvorak Symphony no.9》等等
注解:增益我是以最小为0计、最大24计,刚好在一半的话我会表达为12点。
听感
今天听的是AKG K701这只耳机,我先来做个自我检讨,我并不喜欢这副耳机的声音。在别的朋友的帖子里也能看的到我这种想法,望AKG党莫拍。因为我个人认为森海的高端对人声和器乐的还原能力是做的最好的,所以觉得701这只耳机有点背离HIFI之路。来说说我个人对K701的优缺点阐述:
优点:声场不错、听音轻松、毫无压力,估计也只有这只耳机能戴着睡觉了。
缺点:这只耳机非常清淡(不是指缺少那种音染的味道,而是比乐器自身发出的声音还要清淡、纤细)、低频不足,表达器乐缺乏质感。或许不能说是缺点,可能这就是这副耳机的自身特色吧,就好比黛玉美眉,也有她自己独特味道。
不知道这样一只有特点的耳机在HA-2上表现如何,HA-2是否又能应付这种耳机呢?把阻抗调节到64欧姆,还是按照前两次试听的顺序来,先USB接电脑。
第一首电脑播放《加州旅馆》,没开增益。哇,这耳机的背景好宁静,但是这声音纤细的。。。。在康佳鼓进入,先是12寸鼓拍打(实际上我也不知道原版是11寸还是11.75或是12寸的,我乐队排练是用的10寸高音鼓和12寸低音鼓),再是10寸鼓加进来和高音鼓一起拍打,一听之下,康佳鼓的弹性丧失了,没质没量,我再度昏厥。本来12寸的康佳鼓击打鼓心的音色最能贴合人的心脏跳动了,可是这耳机没法做到。还是惯例,调节增益,慢慢的尝试,10点!这个点适合K701!果然是一只清淡的耳机,要达到接近真实乐器的音色要开较大增益。康佳鼓击打得有点真鼓的意思了,有了弹性,但还是没量感。吉他声也有了在旁边弹奏的感觉,但是曲子里的两把主奏吉他是古典吉他,在增益在10点的HA-2下的k701下,尼龙弦的音色不会像HD650那么醇厚,而是有点靠近钢弦的音色了,而那把作为伴奏的民谣吉他弦,就演奏得像DT880那样水晶般的华丽高频。人声部分,Don Henley沙哑的歌声被K701表达的很有韧性。关于声场,k701的声场不小,在HA-2下,声场会更圆一点,而不是以前听的就一个扁的声场,现在纵向声场也打开了,后脑勺的纵深感貌似和HD650差不多,达不到DT880那么深邃。这些是否背离里AKG本身的听音取向?我觉得没有,701还是701,背景还是那么的宁静,声场更好,只是乐器位置拉近了,质感强烈了。
第二首电脑播放《北国之春》,这是一首日本民歌,不是国语翻唱版本,而且是现场版。现场版的特点在于声底比录音版要厚很多,毕竟是舞台音箱拾音,中音、低音喇叭都是15寸的、20寸的。戴上K701,中低频怎么有点硬?不知道是不是低频量大了导致的。赶紧把增益关小,大概小到6点,舒服了,声底能媲美HD600在播放普通录音室录音文件的厚度了。不过我认为现场版舞台音箱拾音本身是有严重音染的,因为贝斯和底鼓本身根本就达不到那么厚重的音色。但是恰恰在K701上能把这些夸张的厚度去掉,还原成一个比较贴近真实乐器的音色,难怪经常见到那些国外做现场录音及调音的师傅佩戴K601/K701进行调音,现在我有点了解了。K701的确是适合听现场录音,我想这可能是设计者的初衷之一。再来听听细节的东西,女歌手,在K701上的唱腔和演唱细节表现很好,韵味恰到好处、口腔的大小很清晰。器乐这方面就不说了,现场录音很粗糙,不会有过多细节。
接下来,换CD机做转盘听。
第三首CEC CD3100做转盘播放自古璇原点专辑的第10首歌曲《城里的月光》,增益还在6点。我又郁闷了,立即冒出一个想法,古璇出这专辑时未成年?哈哈,把增益开到10点,再听,好点了,但是还是没有前几天听HD600/HD650/DT880那种质感。我就下狠心再把增益往死里开大,把音量略减小。拧了大半圈,大概在14点,才找到了感觉。对,古璇就是这样的声音,中性!有质感!在旁边的郭哥看得眼睛顿时放大了一倍,说:“什么歌要把增益调那么大?!”我说:”没办法,我不喜欢听幼女和萌娘唱歌。”其实我也奇怪,怎么听K701,每一种风格都有不同的增益点,而且跨度还不小。言归正传,在增益点开到夸张的14下,K701终于让古璇从小女孩长大成韵味少妇了,声音兼具金属光泽和质感,并且厚度也有了一点提升。回归到乐器部分,每件乐器,钢琴、吉他、贝斯、鼓、键盘,每种乐器都变的清晰明了,但是偏硬了点,这点和701本身的低频量太少有关系,因为HA-2极为中性,无法为K701带来更多的低频,所以整首歌失去了一点柔美。但相信喜欢k701这只耳机的朋友也不全会和我一样追求声音的还原,所以只要把增益减小到11点左右、音量加大一个点,整曲就又会非常柔美,只是古璇坐的离你比较远在唱歌了,乐器更为生动自然。
第四首和第五首CEC CD3100做转盘播放汕头音响展试音碟的来自科萨科夫的《杂耍者之舞》和台湾第二十届音响展试音碟《Dvorak Symphony no.9》,增益点在13点乐器生硬,毕竟交响乐本身不会有爵士和流行乐那种弹性。那么大的增益肯定是不行的,将增益点调节到9到10点左右,开始的提琴合奏非常清晰,三角铁连续敲击进入,三角铁的声音很清脆悦耳,但是在亮度上稍有DT880。大动态来临,这里直接阐述K701在HA-2下整曲大动态部分表现,所有乐器都在头顶铺开,演绎的非常华丽而且很有力度,话说K701听大编乐曲很费力,HA-2唤醒了K701的第七感,K701小宇宙爆发了,从黛玉妹妹直接进化成扈三娘,这变化够大吧!力道,控制力都非常好,乐器结像一改以前的纤细,主动的去展现爆发力。但是女人终归是女人,打不过卢俊义。在低频上HA-2把K701基本控制住了,但是还是没能逃过低频偏散的命运,比起HD600这种善于表达大型交响乐的耳机来说,低频的稳固度真的没办法达到。但是只要不是低音提琴,其他都还OK,包括圆号、大提琴、大管、长号、大号,这些都控制的不错。低音提琴的低频量太大,共鸣也极大,估计只有歌德和森海能完美表述。
接下来这两首《一生何求》《Sound of Silence》都是厚男声爵士曲风,这里说一下两首歌曲我分别选择的增益点,《一生何求》是5点到6点之间,《Sound of Silence》则要开到12点。《一生何求》相对柔和点、抒情点,所以为了不丧失这种柔美我把增益调小了,这样听起来也很有味道,想在这种味道里抱着柔软的被子躺着。而《Sound of Silence》,我一直念念不忘在HD650上仿佛看到歌手的那种声带的颤动,所以把增益调节到12点,这次又能找回这种感觉了,中和了HD650和DT880的优点,有着金属光泽的质感。乐器也如此,木贝司演绎的很漂亮,虽然没有低频量,但是能表达出木贝司独有的轻微打品的味道。后脑勺的叮叮镲的细节明显。
听完了,总结一下听HA-2加K701的感触,我个人觉得这个耳机很有性格,不然她不会拥有那么多追随者。多种风格需要不同的增益调节点,哪怕是同一首歌曲也能调节出多种口味,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听音取向。我本身对K701这耳机没什么好感,现在改变了很多,但也不能违心的说我会从此爱上这耳机。HA-2真的适合K701,这不是做广告,因为K701正需要这种增益连续可调的功能。如果我是K701的用户,我会后悔没有买已经停产的同样增益连续可调的HA-1。
最后我想说一句:因为HA-2,K701变得开朗了。
[ 本帖最后由 luoyezhongyu 于 2011-4-10 20: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