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有人在我博客做此留言 ..... 我帮他转载过来

[复制链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1-6-21 13: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kshan 于 2011-6-21 13:05 发表 你也就只能批下這些一點不懂HIFI的人,來抬高自己了

pk大神今天怎么开始发飙了。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8121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7-10-20
发表于 2011-6-21 13: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kshan 于 2011-6-21 13:05 发表
你也就只能批下這些一點不懂HIFI的人,來抬高自己了


小白没必要通过批你来抬高他吧~~
三伏闭门披一衲
兼无松竹阴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
灭却心头火自凉

esoteric p03 d03 g0rb
lyra connoisseur 5.0L
glassmaster sd2
krell lat2
accuphase ps510
cse ip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6-21 13:09 发表

盲听确实有些问题,受记忆力影响,并且反复切换几次还会疲劳
这个疲劳不是劳累,是人的耳朵的适应能力。反复对比会发现差别越来越小。

所以盲听一定要使用自己熟悉的器材,自己熟悉的曲目,这些完全由被试者自 ...




你指出的这些因素,都对,还可以增加一点: 越是听者熟悉的器材,熟悉的声音,越有把握去分辨差异,而对于陌生的器材,陌生的声音,要分辨差异就难得多. 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老烧在玩线,玩避震这些环节时,都会说,在自己家里,变化多么明显. 因为家里那套是他每天听,高度熟悉的系统,如果是外面陌生的系统,就不会说变化多么明显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31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1-3-18
发表于 2011-6-21 13: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器材看测评,主要是有些器材不能试听,或试听很短时间也无法正确判断其素质,这样给评测有大行其道的空间。我一直认为,MD30允许客户付了押金拿回去试听,不满意,扣除一点费用可以退货的营销方法,还是比较nb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301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9-5-18
QQ
发表于 2011-6-21 13: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冰鱼 于 2011-6-21 13:09 发表 对于科学界来说,没有这种方法比那种方法更科学的说法,只有科学方法与不科学方法的区别,非黑即白,没有程度的差异。一个方法只要有一个环节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它就是不科学的,它并不比有两个环节不合理、不科学 ...

是的,很多研究对象其实是有很强的连锁效应的,研究结果与真相到底有多接近其实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HIFI本来就是辨别于细微之处,这个的前提条件是耳朵要达到一定的灵敏度。
但问题是我们在盲听时虽然排除了所谓的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但是又引入了其他不确定因素,例如其他感官效应和记忆效应会否影响耳朵的敏感度?完全无预期的情况是否引入了另一个不确定的心理暗示?

[ 本帖最后由 lanyad 于 2011-6-21 13:17 编辑 ]
MDAC+NOVO+GMP435s,K701,SR225 / IPC+PHA30i+SE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1-6-21 13: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冰鱼 于 2011-6-21 13:09 发表 对于科学界来说,没有这种方法比那种方法更科学的说法,只有科学方法与不科学方法的区别,非黑即白,没有程度的差异。一个方法只要有一个环节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它就是不科学的,它并不比有两个环节不合理、不科学 ...

这种争论就没有意思了,非要争论为什么1+1=2就没必要了。
如果这样说世界上没什么绝对的东西。

盲听科学,还是睁着眼睛看说结果更科学?
现在是要证明区别的存在,你已经知道有区别了还证明什么?
如果你认为在辩听中盲听更不科学,那对不起我们从此以后不要讨论这个问题。
你也别回我帖子,我也不回你的。
只能说盲听还是有些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否认盲听
这是根本的逻辑问题。盲听比较不出来,然后再说盲听不科学,hifi玄学大胜?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5088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6-21 13: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6# 的帖子

涉及到心理学就更是一锅粥了,这方面我修的很浅,记得论坛里有位是学心理学的,倒是可以请教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8121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7-10-20
发表于 2011-6-21 1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6-21 13:15 发表




你指出的这些因素,都对,还可以增加一点: 越是听者熟悉的器材,熟悉的声音,越有把握去分辨差异,而对于陌生的器材,陌生的声音,要分辨差异就难得多. 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老烧在玩线,玩避震这些环节时,都会说,在自 ...


还是很明显的啊,不然御茶水和秋叶原的线材,垫材,墙插,扩散板的试听会都不用搞了。
三伏闭门披一衲
兼无松竹阴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
灭却心头火自凉

esoteric p03 d03 g0rb
lyra connoisseur 5.0L
glassmaster sd2
krell lat2
accuphase ps510
cse ip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1-6-21 13: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492 于 2011-6-21 13:13 发表 小白没必要通过批你来抬高他吧~~

没必要去批评小白,相反
在俱乐部的烧友里面,我认为小白就最值得佩服的
对于某些争论,小白是会尽力找出原因,而不是简单的说什么,
这些是很多老烧身上看不到的。
基本上俱乐部里面有的对比测试之类的,小白都会参加,并且大胆说出自己的结论
从来没见小白避讳什么。而相比有些人就只知道说不屑参与。
而且小白自己也搞了多次对比测试,也提供了很多说明问题的例子。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301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9-5-18
QQ
发表于 2011-6-21 1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6-21 13:16 发表 这种争论就没有意思了,非要争论为什么1+1=2就没必要了。如果这样说世界上没什么绝对的东西。盲听科学,还是睁着眼睛看说结果更科学?现在是要证明区别的存在,你已经知道有区别了还证明什么?如果你认为 ...

我觉得您这段话有些走极端,其实您也是承认盲听的不完全科学性的,但是并不能说方法1比方法2看似更科学,方法1的结果就是当下的真理,因为我们同样明确方法1也是有缺陷的。
打个比方,例如2个秤,
第一个精度到0.1g,我们多次实验证明是准确的;(好比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物件写的测评大同小异)
第2个秤精度到0.01g,但是我们多次实验发现他是有些问题的;(好比每个人盲听结果都不一致)
问题是现在我们缺乏一个精准的参照,因此我们并不能确定,第2个秤这个看似更精准的秤,他究竟有多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能保证说,第2个秤就是真相

不知道这个例子对不对头......
MDAC+NOVO+GMP435s,K701,SR225 / IPC+PHA30i+SE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13: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492 于 2011-6-21 13:21 发表


还是很明显的啊,不然御茶水和秋叶原的线材,垫材,墙插,扩散板的试听会都不用搞了。




相对而言吧。在熟悉的系统上更能分辨差异。

对了,那些试听会上有没有人跳出来说:我要盲听!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650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1-1-16
发表于 2011-6-21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至少知道,白版吹的歌德是名副其实的,不懂HIFI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z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1-6-21 13: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nyad 于 2011-6-21 13:28 发表 我觉得您这段话有些走极端,其实您也是承认盲听的不完全科学性的,但是并不能说方法1比方法2看似更科学,方法1的结果就是当下的真理,因为我们同样明确方法1也是有缺陷的。打个比方,例如2个秤,第一个精度到0 ...

你的第一个例子倒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
找一些资深的玩家,拿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东西,然后让大家对比,然后对各种hifi性能做对比
只要认为哪一个在哪一方面更突出就可以。

然后看看大家的结论是否一致,或者至少概率上是有一些的区别。这样也可以证明有区别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374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5-1-5
发表于 2011-6-21 1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过一个帖子,有个哥们在音展上的亲身经历。话说在一个展厅里,参展商在演示电源线的差别(这个参展商还是很有勇气的哈),主讲人每次换线前都会把前级的音量调到最小,换好后再调回来(很正常的举动),而这哥们却发现了破绽,那个前级的音量是有数字显示的,每到换上自家线的时候主讲人都会‘不经意’地将音量调高几个格,这哥们在那展厅站了很长时间,发现每次都是这样。回来后很感慨地发了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868

帖子

3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9-6-2
发表于 2011-6-21 13: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4 07:14 , Processed in 0.100706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