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gaomx

关于试听器材的疑惑,谁能说说看

[复制链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3: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是一整套系统在所有东西都不是自己的这样的情况下
听了一耳朵就可以判断出系统哪一个环节的特点吗?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9-29 13: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wzchen的说法,在没有条件现场AB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凭经验做一些判断的,但终归是不够可靠的. 比较可靠准确的方式,就是不同器材在同一现场AB对比切换.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9-29 14:24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4: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同的唱片,不仅仅是厂家不同,内容不同,就连方向也完全不同的
两个录音,就能判断出来系统的好坏。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4677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发表于 2011-9-29 14: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9-29 13:53 发表

给你一张交响盘,你听系统A的声音,
再给你一张人声碟让你听B的声音,然后你能判断出来A,B哪个更好?

如果真是这样,那看来CD盘真是不需要买什么特别高档的。在CD盘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下
后面的声音区别还是历 ...
不要讲极端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最好用自己熟悉的同一张盘去听,最好多听几张盘,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盘,只能听别人的盘,也要保证是录音良好的正版盘,也是多听几张比较助于判断,如果用盗版盘,那就比较难以判断,因为通常会搞不清楚声音不好是由于系统不好,还是唱片本身的问题。另外,不管用什么内容的唱片,只要是正版的,就基本能判断出系统的素质如何,例如,高、中、低三频的质量,声音总体的失真,声音的纯净度和透明度如何,结像质量和声场规模等等,当然,特定内容的唱片有助于作出更精确的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9-29 14: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以下是我的铺陈:



我们知道一套HI-FI系统,包括音源,放大器,重放环节(喇叭或耳机),还有线材等环节(为表述的方便姑且把线材合并算做一件器材). 这些环节,每一个都是会影响系统声音的. 也就是说,我们大致有: 系统声音A = 源A + 放大器A + 喇叭/耳机A + 线材A.   

如果我们要评价一个陌生的放大器B,那最好是把它放入一个其他各环节为已知熟悉的"常量"的系统里去. 这样,我们可以比较:

系统声音A = 源A+放大器A+喇叭A+线材A      以及           系统声音X = 源A+放大器B+喇叭A+线材A.            

此时唯一的区别在于放大器从A变为B. 因此得到的声音从A变为X. 通过声音A和声音X的对比,凭借听觉记忆和经验,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对放大器B的评价. 这在数学上是可靠的,在逻辑上也是可靠的.

而假如我们评价放大器B时,是在另一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中: 系统声音X = 源C+放大器B+喇叭D+线材E.  那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去将:

系统声音A = 源A+放大器A+喇叭A+线材A               和                   系统声音X = 源C+放大器B+喇叭D+线材E

这样个浑身不搭界的东西,通过何种数学和逻辑联系,去作出有效而可靠的对比,从中得到结论.




以上为纯理论YY. 不过貌似很合乎逻辑和数学.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9-29 14:23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4: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chen 于 2011-9-29 14:06 发表 不要讲极端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最好用自己熟悉的同一张盘去听,最好多听几张盘,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盘,只能听别人的盘,也要保证是录音良好的正版盘,也是多听几张比较助于判断,如果用盗版盘,那就比较难以判断,因 ...

如果你用自己熟悉的唱片去分析系统我当然可以接受
但是我遇到的恰恰是随便播放的两个唱片,内容完全不同,交响vs人声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79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1-5-17
发表于 2011-9-29 14: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楼主你已经很明白了啊,要判断耳放,解码,咸菜等只能通过控制变量法来判断.
听歌的曲目也得尽量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4677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发表于 2011-9-29 14: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9-29 13:53 发表
如果录音本身就没有什么细节,你怎么能判断出来系统解析好不好?
如果录音师人声,你怎么判断声场好不好?
不要简单地理解为解析好就是细节多,解析好通常是指声音中各种成分彼此的分离和独立程度。解析好的声音的各种乐器、人声的结像轮廓清晰、有明确的定位(左右、前后和上下),彼此能独立分辨,不混杂在一起,有些系统听上去细节很多,但如果混杂在一起无法独立分辨的话,也不叫解析好。我一直强调,结像的轮廓感很重要,特别是人声,结像不但要清晰,而且要圆润和独立,不能和其它的声音成分有丝丝缕缕的牵连。另外,人声唱片也是可以判断声场质量的。好的系统,人声是略往后退的,而伴奏左右分的很开,整个声场也是基本呈扇形打开,各种配器应清晰而独立,结像轮廓清楚,定位明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4677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发表于 2011-9-29 14: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9-29 14:16 发表
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以下是我的铺陈:



我们知道一套HI-FI系统,包括音源,放大器,重放环节(喇叭或耳机),还有线材等环节(为表述的方便姑且把线材合并算做一件器材). 这些环节,每一个都是会 ...
尽管如此,但总体上可以判断哪一套系统的声音更好,当然,如果很接近的话,由于个人的喜好不同,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另外,可以根据声音的表现,大致判断该系统的声音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例如,如果低音发混起哄,则说明功放的输出功率太小,对喇叭的控制太弱。如果已经知道一套系统的器材组成,而且对这些器材又有一定了解的话,即使不听,也基本可以判断该系统会有什么样的声音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5466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1-9-29 14: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9-29 13:37 发表
踢出这样的疑问是北京聚会上面遇到这样两个事情。
1。朋友拿了太dat 7040,首先接蓝光dvd机的同轴输出播放一张碟,后来又还ark mx+的数字输出
播放电脑上面的音乐文件,他的出来mx+的数字输出素质比兰光机好太多了 ...

俺就是1嘛 声音区别太明显了还是能听出的,就算不是同一个录音,mx+声场通透感比那蓝光机好多了
另外,在蓝光鸡上听的阿巴多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这碟子之前在自己家里听过很多次了,对碟子本身是很熟悉的

[ 本帖最后由 woodear 于 2011-9-29 14: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4: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dear 于 2011-9-29 14:38 发表 俺就是1嘛 声音区别太明显了还是能听出的,就算不是同一个录音,mx+声场通透感比那蓝光机好多了另外,在蓝光鸡上听的阿巴多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这碟子之前在自己家里听过很多次了,对碟子本身是很熟悉 ...

但是你并没有在mx+上听同样的曲子。
你怎么知道mx+上放出来的东西更通透?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7117

帖子

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0
注册时间
2010-3-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4: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dear 于 2011-9-29 14:38 发表 俺就是1嘛 声音区别太明显了还是能听出的,就算不是同一个录音,mx+声场通透感比那蓝光机好多了另外,在蓝光鸡上听的阿巴多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这碟子之前在自己家里听过很多次了,对碟子本身是很熟悉 ...

我认为唱片本身的差异更大,这个差异可以远超过数字源本身的差异。
所以你根本无法通过两个不同唱片来判断器材
除非你对两个唱片都了如指掌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198

帖子

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8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1-9-29 14: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片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5466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1-9-29 14: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9-29 14:45 发表

但是你并没有在mx+上听同样的曲子。
你怎么知道mx+上放出来的东西更通透?

曲子的类型大概都是一样的,录音虽然不一样,只是当时觉得两台机器区别比较大,感觉比较强烈
这算是自身的经验对实际挺到的区别做出加工得到的判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5466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1-9-29 15: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9-29 14:47 发表

我认为唱片本身的差异更大,这个差异可以远超过数字源本身的差异。
所以你根本无法通过两个不同唱片来判断器材
除非你对两个唱片都了如指掌

不同厂牌的不同时期的录音都会有自身的规律

阿巴多的这个录音通透感还行,但是音色有些偏粗,高频段刺激度不小

电脑上的音乐我听的时候没注意看厂牌和录音时间,但是我能感觉到我挺到的是模拟录音

这些规律会可以帮助你对一个器材做出判断
当然这仅仅是经验的判断,不能作为确定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5 03:35 , Processed in 0.106002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