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小甲:
你文中的话是我说的,我把他列在这里。
那个平论M1,M2,M PRO的仁兄,真不知道他评论耳机的标准是什么,评来评去,M1和M PRO的差别还不到20%,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爱里丝公司的M2,M PRO还能不能卖出去?谁还卖M2,M PRO?
有几点我想再明确一下:
1,我那篇文章希望你从头看到尾,尤其是关于测试系统介绍。我知道玩耳机玩到我这发疯地步的人世界上也没几个人,之所以用这些器材做测评到不是炫耀什么,再说这个系统对玩喇叭的人来说也就刚起步。并且在测试中,选取什么音源和咸菜我都进行了认真的选择,为的是获得一种理性的评价前提。
2,我多次强调,这个评价很主观。但是为了把主观降低到一定限度,我选用了HD600作为参考,为的是大家有一个参照。这里的人都知道,我象电视钟情AKG一样钟情HD600,很多耳机我不喜欢就是觉得总体比600要差,比如AKG501,DT931等,所以该文一直贯穿和HD600的比较
3,关于他们的差别,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我也非常奇怪,为什么定价这么离谱。RS325和RS1价格上有几乎一半的差距,这个差距我觉得从声音的结果来看,如果说值得话,那么M1、M2、MPRO的确有点太。。。。。
4,M系列耳机我曾经在光驱上和CD机插孔都做了试听,因为篇幅关系没有再写,结果是,这三个耳机的差别的确很大。所以我希望大家想一想前端器材的问题。。
5,其实音响器材的差别并不大,不能进行绝对的量化,很多人听了SONY的R10转盘系统后都说不值得,的确20万呢,也有人听了LINN CD12觉得一般,的确也12万呢。达到一定素质的器材,他们之间的差别用仪器进行指标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更多的是通过主观的听觉,主观听觉本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说有的话,在我看来,就是“平衡”,在1000左右的价位上,“平衡”M1做到了AKG501做到了,RS60和RS80都没有做到,其他耳塞我听得不多,只听过888和838,888不太平衡。“平衡”这个感觉在音乐表现上是
不可失却的,尤其是交响乐。
6,M1超值的地方:
1)钢琴,我可以说在好的系统上,它完全可以和任何定级动圈耳机较量
2)低频强有里、中频厚暖、中高频泛音丰富。高频表现一般,但整体平衡,播放交响乐很好。
7,M1表现一般的地方:
1)高频粗糙一点,但是延伸要比888好不少;
2)声场不太整齐,比AKG501要差,但是比888要好很多很多;
8,最后回答你关于器材素质和价格的问题,也想向刚刚发烧耳机的朋友讲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性价比是一种妥协,HIFI真的是一文价钱一文货,但是价钱和声音素质的差别不是成等比例的。加信号线对系统的改善,这种差别对于听觉不敏感的人甚至听不出来;所以既然是一种妥协,我们就不要有不合理的要求。
2)如果你有2万的预算,准备建HI-END耳机系统,肯定会选择MPRO,在HIEND系统,提高20%付出的代价绝对比一个耳机要高,这是我个人的体会,比如我自己买的CARDAS,说真的这条线也就提升了我系统的10%。MIT 330 PLUS信号线,提升也就5%.其实,不应该这样量化,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听感。
3)发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多听听,多看看,漫漫就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东西了。如果你发烧的是音响,那么这个过程会随着你荷包的大小而获得不同的效果;如果你发烧的是音乐的话,5000元的耳机系统足够了;
4)有机会多听听现场,这样可以矫正自己的耳朵,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当然在音响系统中不可能还原现场,也不能还原,因为中间还涉及的软件的录音,录音也是一门艺术,也要多听听各种公司的录音。我相信最后一定能够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5)如果收入还不错的朋友,我建议不要从低档的开始听,直接买旗舰;如果收入一般的朋友,先听了以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很多文章只能做参考,即使很多作者是“凭良心”写的文章,也只能做参考,因为他的系统和你的系统是不一样的,不同系统的表现也非常不同,即使系统一样,还有自己的喜好在里面。
6)不要把随身听、声卡(专业除外)和台机比,尤其不要和5000以上的台机比。耳机在这些东西上面很容易说实话,很直率,不代表它人不好,呵呵。
7)耳机声音大,不代表推好了。低阻抗耳机出来的声音比高阻抗的大,但是不代表好(当然声大总比声小好),尤其是高档低阻耳机,我建议也要找到合适的驱动,比如W100、RS1、MPRO。其他低阻耳机在有驱动和没驱动的情况下都不一样。当然不用驱动低租耳机的确要比高阻耳机容易获得还不错的声音,要发挥它的实力,二房不能少!!
等我想起来再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