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23|回复: 4

[数播] 技术永远向前,光盘永垂不朽(转自《第一财经周刊》)

[复制链接]

464

主题

8581

帖子

25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2-10-23 1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生于忧患,死于……容量。


1970年,一个名叫詹姆斯·拉塞尔的美国人,醉心于古典音乐,却常常为塑料唱片的音质会随着放置时间延长不断变坏的问题而烦恼。为了延长保持音质的时间,他甚至想过用仙人掌的尖刺去代替播放针。
在经过数十次这种不靠谱的实验之后,这位美国太平洋西北实验室的研究员干脆想:为什么不能改变声音的录放模式?他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避免物理接触的损耗,依靠光束去读取内容,实现了更长时间和更完整的保存音质。拉塞尔为自己的这个第一张数字光盘申请了专利。
这是CD光盘最初的模样。著名音乐指挥家赫伯特··卡拉扬曾说:这是一个能够同从煤油灯到电灯的伟大发明相媲美的技术飞跃。
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光盘,还包括光驱这个读取光盘内容的小型装置。大部分时候,它被安装在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里。
光盘的原理是在微小的凹点中存储数据,然后利用播放装置中的反射激光去进行读取。激光通常先通过聚集,获得直径为1微米的光束,再投射到光盘上。
光盘上的金属膜可以提供反射信号,光盘吸收之后局部发热,在相对位置上烧掉一点金属膜,这种明暗度的对比即成为二进制里的10”GE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发工程师史晓蕾对《第一财经周刊》解释说。
即便是在那个数字英雄辈出的年代,光盘和光驱的出现也被认为是一项跨时代的发明。2009年,因为曾在光驱和光盘标准及商业化方面的积极贡献,飞利浦公司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授予了里程碑大奖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组织之一。
这差不多就像电影圈的终身成就奖。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会多少让人有一些英雄迟暮的感叹。
826日,索尼宣布将在20133月停止生产PC用光驱,并裁减位于日本厚木和马来西亚的光驱工厂的大多数员工。索尼曾与NEC合资成立SonyOptiarc,是世界上主要的光驱制造厂之一,四年前成为索尼全资子公
司。

光驱和光盘前进的路口亮起了红灯。
在光盘和光驱商业化的推进上,索尼与飞利浦的作用旗鼓相当。因为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希望不换碟就能听完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这支长度74分钟的曲目成为了光盘容量最初的基准。
1980年,飞利浦与索尼联合成立了研发小组,飞利浦负责开发大部分激光技术,索尼则负责数字编码。在两家公司共同公布的光盘红皮书标准中,CD被定义为一种直径不超过12厘米、重量不超过20克的存储介质。而光盘内孔的直径,则是以荷兰一角硬币的尺寸为基础确定
的。

光盘被确认为胶木唱片的竞争者,被制作得更方便携带并且具有现代感。在光驱和光盘行业,这样的盘片外观标准也被一直沿用了下来。
在这件事情上,美国人拉塞尔似乎扮演了施乐公司帕洛阿图研发中心的角色。后者最先发明了计算机图形界面和鼠标,但却被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抢先商业化。
1975年的夏天,飞利浦的代表参观了拉塞尔的实验室,那时候拉塞尔已经加盟了光学唱片公司,而飞利浦也在研发光盘技术并已经为此投入了6000万美元。两个月后,与拉塞尔的发明一模一样的光盘样品在飞利浦被抢先生产了出来。
大部分人不太会注意到这样的历史碎片,因为随后光盘和光驱很快在商业舞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可以说,光盘的出现,最初解决了大容量数据或内容的出版和携带问题,并且性能可靠。而它之所以露出即将寿终正寝的迹象,也同样是因为容量。
索尼公司要停止生产PC用光驱的理由很简单,它已经不再被需要了。索尼游戏机PS3的游戏节目,在出版时使用的载体是蓝光光盘;作为内容战略重要一环的电影,如今一部高清电影的容量动辄也在20G以上。
恐怕只有那些过于怀旧的Geek,才会怀念怀揣五六张甚至十多张软盘去安装一个程序的日子吧。
不得不说苹果公司的步骤总是踩在了点上至少帮主乔布斯在世的时候如此。它开始通过App Store销售操作系统,完全脱离了光盘。在苹果的设计哲学中,如果一张光盘的容量大小不过5GB,那凭什么一定要在追求超薄便携的苹果笔记本上安装一个光驱?对了,它在运行的时候还很容易产生噪音。
现在索尼还没有宣布停产蓝光光驱。但你应该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蓝光光驱也只是传统光驱的进化版,它以不同类型的光束、读取容量更大的光盘。从这个意义上看,蓝光产品恐怕也会有看到尽头的一天。
提升容量和追求读取技术的进步,是过去40多年历史中,光驱这种光存储产品的技术进化之路。
先来回顾一下软盘。在电脑还没普及的年代,能够拥有十多张软盘是一个可以炫耀的资本,因为那意味着你正在玩一个精彩的游戏,比如《仙剑奇侠传》。
在光盘出现之后,电脑公司们,无论是内容制作方还是设备制造商,发现了一个新的可能:CD除了播放贝多芬,如果转换成文字数据,它的容量将高达”600M—在那个年代当然可以这么说,相当于15万张A4纸的文字容量。
六家电脑媒体公司几乎同时展开了竞争,它们要抢在对手前面去定义CD在电脑行业的用途。索尼和飞利浦再次获得了胜利,它们将其称为CD-ROM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驱动器。因为程序的运行不同于音乐播放,它需要每一个字节的存放位置都准确无误,所以CD-ROM内的计算装置需要拨出一些空间用于纠错。
最早的CD-ROM并非是为终端消费者设计。当时软件还不流行。数字CD和光驱只被用于医疗和政府机构,后来百科全书也开始用它来存放条目。
1986年,软件组织PC Special Interest Group曾发行了一张CD,包含了4000个公共域名和共享软件程序,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的容量也只是占据了那张CD-ROM光盘的1/6空间而已。
不管你将光盘定义为还是,这个市场终究已经出现了。1991年前后,视频游戏机厂商开始使用CD-ROM来进行存储,行业新军、索尼的PlayStation正是借助这个技术,超越了传统的游戏机公司任天堂。它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大容量可以带来更令人着迷的游戏视觉和听觉效果。
个人电脑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一台486或者586“多媒体电脑成为高端的个人消费品。它们的标志是机箱上安装的CD-ROM,你可以从机箱正面看到它闪动着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的读取指示灯。
从这时候起,CD-ROM因为可以迅速而廉价地复制数据,开始成为个人电脑的必备产品。它经历了从4倍速到56倍速的成长,这是以150KB/S的第一代光驱速度为参考基准而建立的指标,56X光驱就表示为这个标准值的56倍。
一个大容量的市场正在被创造出来。相对于当时仍然昂贵、不易携带的硬盘,人们开始对光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先有所反映的是电影行业。
1990年代,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片公司,起草了一份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CD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135分钟的视频节目。MPEG2压缩技术出现,让在CD尺寸大小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画面品质的新一代视频光盘成为可能。
这就是后来的DVD光盘标准的雏形,它出现在19941210日。它的正式名称是单面双层12厘米高密度多媒体CD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它不仅改变了盘片的结构,从单张单层变为单张双层,还使用了另一种波长更短的激光读取信息,让光盘的容量提升到了3.7GB
MMCD的标准制定者同样是飞利浦和索尼,但这次它们遇到了一个强劲对手东芝。早在家庭录像机时代,索尼和东芝就是死对头,分别制定了 BetamaxVHS规格。这场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好莱坞的片商们被格式分裂折磨得焦头烂额。最后VHS赢得了战争,而东芝并不希望在新时代被索尼迎头赶上。
东芝的解决方案被称为SD光盘,采用双面双层结构,信息记录密度比普通CD2.5倍,5GB的容量也比MMCD稍有优势。包括松下、日立、汤姆逊在内,多家公司加入了东芝阵营。
这次好莱坞和科技公司吸取了教训,明确表示只会接受一种方案,并促成了两大阵营的谈判。1995915日,两大阵营达成了统一的DVD标准协议,DVD的容量最终被确定为4.7GB
这是光盘第一次为容量而战,它让自己的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光存储技术第一次露出了一点疲态。尽管相对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却总是因为容量问题而不断更迭。而更大容量的需求这一定会出现,一直在加速这项发明走向消亡。
光盘第二次为容量而战的结果,则是现在的蓝光光盘和蓝光光驱,当然,也包括那些蓝光播放器。
目前为止,蓝光是市场上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碟格式,一张单碟的存储量是现有DVD10倍。DVD的激光头颜色是橙红色,而蓝色激光的波长更小,也就是在碟片上的聚焦点更小,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数据储存在同样大小的碟片上。
直径和厚度都相同的盘片,不同的只是盘片内的结构和读取的激光光源。就这样,蓝光光盘又一次重复了DVD光盘的历史。如果你对此前的故事已经足够熟悉的话,那么可以开始想象有多少人愿意携带十多张蓝光光碟到处走、或者动辄在数百张蓝光光碟中翻找内容呢?很多人的答案恐怕是不。
全新的光盘技术?也不是没有。在20119月,GE研发的500GB大容量全息光盘达到了蓝光光盘相同的刻录速度。这种全息存储技术与当今的DVD和蓝光技术完全不同。DVD和蓝光光盘至多只能将信息存储到光盘表面的四个层面上,而全息存储技术则可以利用完整的光盘。因为都是利用光学技术一个点一个点地写入数据,所以现有的光驱可以兼容读取全息光盘。
阻碍它的因素是规模化。另一位GE工程师、GE全球研发中心高级研发工程师Boden Eugene解释说,全息光盘技术可以存储到光盘的很多层,但因为生产流程的问题,产业化的进展还非常吃力。
这种500GB的超大容量全息光盘目前更多应用于专业档案市场。在消费市场,一个有意义的作用是全息光盘会让复制和刻录的成本变高,使得文档安全和内容版权得到保护。
要想复制全息光盘的内容,除非改变光驱结构,达到这张光盘特定的波长。”Boden Eugene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细微的调整就能让复制者无法操作。
所以内容出版商或许仍然愿意成为光盘产品的大主顾,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完全可以用脚投票。
高速宽带、云存储的出现正在改变他们存储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根据IHS Screen Digest的研究报告,美国的在线正版电影观看已经超过购买的实体DVD。这份报告还预计美国2012年在线收看的电影数量将达到34亿部,相当于24亿部DVD和蓝光的碟片的总和。
亚马逊、苹果、Google这样的公司,开始把云商店作为销售内容的重要渠道。技术乐天派们的设想是,包括私人数据在内,所有内容都可以存储在云端。
如果你对于有那么一点不安全感,那么更理想的选择是硬盘。不同于光盘流行的年代,现在1T1000GB)容量普通硬盘的价格今天已经下降到千元人民币以内,移动硬盘的价格也与此相当。
还有去掉了机械结构、体积更小巧的固态硬盘,眼下它的价格仍然稍显昂贵,100G以上产品的价格仍然需要1000元以上,还远远达不到作为存储盘的标准,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它一定会重演传统硬盘的故事。
对于存储,你需要整台机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存储介质。至于是按GB还是按TB计价,那并没有什么意义。”Evaluator Group市场调研公司的资深合伙人John Webster,曾在Computer World的一次访谈中说。对光存储这种存储和读取介质分离、同时又被容量需求紧紧追赶的技术,这种评价并不好。
的确如此。正如音乐已经脱离于CD,进入到越来越多人的口袋里,更大、更快速和更方便的存储方式会赢得市场。而所有的盘片,大概最终只会成为收藏家们竞拍的目标。
技术永远向前,光盘永垂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

主题

2万

帖子

5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7
注册时间
2011-9-29
发表于 2012-10-23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我的美女,音响,耳机,游戏,生活博客http://blog.sina.com.cn/athf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54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10-8-15
发表于 2012-10-23 13: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计算机来说,个人的确认同最后闪存将会全面取代光驱。不论生产成本、容量和可靠性,就现在看来,闪存的发展空间都比光驱高得多。

个人另一个希望,是影像在未来可以以无损压缩格式发行。届时一般light users可以选择网上下载,而烧友则可以选择购买无损压缩格式闪存,便可以把两者分野。

至于说到云技术?我还真的很有兴趣知道有多少电讯公司肯大幅度投资在现有的光纤骨架?现在电讯公司都不肯铺光纤,再这样下去的话,现在的光纤网络便会不敷应用,出现网络大挤塞……
「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95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2-6-19
发表于 2012-10-23 13: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碟就如原来的软盘,技术进步是好事,东西会淘汰,记忆不容易被抹杀
天天有奇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53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0-23
QQ
发表于 2012-10-23 19: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我喜欢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30 19:46 , Processed in 0.04928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