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0|回复: 3

如果在冬夜,旅行在迷宫

[复制链接]

4

主题

56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3-2-10
发表于 2013-2-15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是2009年10月26日上市的英国音乐家斯汀(Sting)的圣诞主题音乐专辑《如果在冬夜》(“If On A Winter’s Night”)。

       这张新碟收录的曲目很不一般,从欧洲传统圣诞民歌《加布里埃尔的信息》(“Gabriel’s Message”)、《最快融化的雪花》(“The Snow It Melts The Soonest”)、《樱桃树颂歌》(“Cherry Tree Carol”),到享誉世界的美国“彼得、保罗和玛丽”(Peter,Paul and Mary)民谣三重唱组成员之一保罗•斯图奇(Paul Stookey)主创的圣诞民谣《灵魂蛋糕》(“Soul Cake”),到斯汀自己创作的《冬日猎犬》(“The Hounds of Winter”)、《献给渴盼孩子的摇篮曲》(“ Lullaby For An Anxious Child”),再到19世纪英国诗人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诗作《海上圣诞》(“Christmas at Sea”,斯汀谱曲)、16世纪德国作曲家迈克尔•普拉托瑞乌斯(Michael Praetorius)创作的古曲《蔷薇盛开》(“Lo, How A Rose E'er Blooming”)、17世纪英国巴洛克作曲家亨利•普赛尔(Henry Purcell)创作的《冷曲》(“Cold Song”)和《现在冬天缓缓走来》(“Now Winter Comes Slowly”)、以巴赫(J. S. Bach)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之萨拉班德舞曲为基础改编的《你只在冬天进入我的心扉》(“You Only Cross My Mind In Winter”,斯汀填词)、舒伯特艺术歌曲《摇琴人》(“The Hurdy-gurdy Man”)•••一共15首,跨越古今,融汇雅俗,无论是选曲、编曲还是演唱,都打上了鲜明的斯汀印记——这是永远不失诗人气质和哲人深度的斯汀,是在早早地功成名就之后长久不懈创新求索的斯汀,是珍视欧洲艺术传统并身体力行的斯汀,也是才华横溢、自具大师气象的斯汀。

       这是2009年2月,这是在欧洲,这是在意大利,这是在盲人男高音安德列•波切利的家乡——小城托斯卡纳,这是在托斯卡纳山丘上一幢柏树环绕的老房子里,这是在寒风凛冽、冰雪封冻的时候,7位音乐家除去围巾和大衣,挤坐在壁炉前,用滚烫的茶杯温暖自己的双手。蓄着一把浓密大胡子的斯汀把外套一古脑儿都扒了下来,只剩一件贴身的棉质背心,那样貌,仿佛是个伐木工,但他手里操着的不是利斧,而是一把小号的木吉他;斯汀的老朋友、与他合作过近20年的乐队左右手、吉他妙手多米尼克•米勒(Dominic Miller)穿件灰色绒衣坐在他右边,鬈发飘逸,手里弹着木吉他,有他在,斯汀的心里很踏实;斯汀的英国女同胞、来自于纽卡斯尔的凯瑟琳•迪克尔(Kathryn Tickell)是演奏凯尔特提琴和英格兰诺森伯利亚风笛的好手,自90年代初起就经常与斯汀合作,曾在斯汀的4张专辑中有精彩的演绎,此番又再一次坐到了斯汀的身边;同样来自纽卡斯尔的朱利安•萨顿(Julian Sutton)是个很文气的青年,少言寡语,更愿意用手中心爱的簧风琴来表达自己;玛丽•麦克马斯特(Mary Macmaster)是凯尔特人,来自苏格兰,坐在凯瑟琳•迪克尔旁边,10只手指在她的凯尔特竖琴琴弦上拨弄出泉流般叮咚清脆的音符;大提琴家文森特•西格尔(Vincent Segal)是2008年在巴黎参加一部新编歌剧的演出时与斯汀相识的,他悟性过人,能力全面,从很拉丁的芭莎诺瓦舞曲到很古老的巴赫前奏曲都驾驭自如;易卜拉欣•马卢夫(Ibrahim Maalouf)是斯汀在同一部歌剧演出时认识的黎巴嫩小号手,而丹尼尔•侯普(Daniel Hope)则是小提琴手•••

       这就是2009年的斯汀和他的唱片,由Deutsche Grammophon即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公司出版,CD编号是06025 270 1743 GH。



CD封面:Sting“If on A Winter's Night”.jpg

CD封底:Sting“If on A Winter's Night”.jpg





       回过头,再说说我手里收藏的斯汀演录之另一妙品——《旅行与迷宫——约翰•道兰的音乐》(“The Journey & The Labyrinth – The Music of John Dowland”),CD与DVD特别双碟套装版。
约翰•道兰是英国人,生于1563年,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约翰•道兰于1588年被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授予音乐学士学位,作为鲁特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声望日益提高,然而因为曾皈依罗马天主教,他一直得不到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任,做不了御前鲁特琴师,不过,这也使得他可以专心练琴和作曲。1597年,他出版了为鲁特琴和声乐而作的《英国歌曲或埃尔曲5第一集》,从而创立了在英格兰盛行近30年的音乐体裁,这些作品在当时大受欢迎,这部歌曲集先后出过6版。虽然英国女王不待见约翰•道兰,但是在1598年,丹麦国王克里斯丁四世却对他大为赞赏,任命他为王室鲁特琴乐师,付给他的薪水比英国王室所能给的都多得多,不过,几年后,由于疏忽职责和债台高筑,约翰•道兰被丹麦王室解雇。回到英国的道兰依然遭受到英国王室的冷遇,但他与自己的儿子罗伯特•道兰共同编写了《鲁特琴教程》和《音乐酒会》,并于1610年由罗伯特•道兰出版。1612年约翰•道兰出版了自己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鲁特琴伴奏的歌曲集《朝圣者的安慰》,而正在这时,他得到了一个迟来的安慰——50岁的他终于被任命为国王的御前鲁特琴师,并先后在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宫廷中供职。已到迟暮之年的约翰•道兰发挥最后的创作力,写了一些短小而充满虔诚的鲁特琴伴奏歌曲,成为他的“天鹅之歌”,1626年2月20日,约翰•道兰辞世,享年63岁。

       约翰•道兰身处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音乐的黄金时代,很多作品中都散逸出忧郁气质,如歌曲《回来吧,亲爱的》、《眼泪直流》、《仕女雅玩》、《让我常住幽暗乡》、《来吧,深沉的睡眠》和器乐曲集《泪》。他是位天生的歌者,然而他一生中主要还是以作曲家与鲁特琴演奏家的身份面世。道兰的有生之年,游历足迹遍及整个欧洲,所以他的作品吸收了他所感兴趣的欧陆时尚,同时也体现出对英国传统的尊重。鲁特琴歌曲可以说是英国特有的音乐形式,而1597年道兰曾出版着作将这种类型的作品系统化。他的早期歌曲都是古希腊旋转舞的组合,以舞曲的形式表现,几乎不采用半音阶,而晚期创作则渗入了欧陆的影响,充满朗读段落、半音阶以及不协和音。在器乐作品方面,他也创作颇丰,写过九十多首鲁特琴独奏曲,其中大多都是充满装饰音的变奏型式舞曲,而他的许多合奏曲,后来更成为文艺复兴晚期最受欢迎的作品。

       抛开各自所处的历史时代不谈,抛开各自的音乐经历不谈,甚至抛开各自的宗教信仰或者艺术个性不谈,仅仅着眼于一人身兼歌手、乐手和创作者三职于一身并且成就卓然这一点而言,我就很自然、很容易地把4个多世纪前的约翰•道兰这位乐史遗馨的英国古代音乐家和斯汀这位现在世界乐坛声名如日中天的英国当代音乐家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才华横溢,他们的触类旁通,他们的英伦气质,他们的唱奏与创作俱佳,又是何其相似?

       基于这个“相似”的前提,在伦敦圣卢克大教堂,斯汀操起自己多年的乐队伙伴多米尼克•米勒赠送的鲁特琴,和鲁特琴大师埃丁•卡拉马佐夫(Edin Karamazov)一起拨弦弹奏,唱起约翰•多兰在400年前写下的《眼泪直流》(“Flow My Tears”)、《让我常住幽暗乡》(“In Darkness Let Me Dwell”)、《矮树有高尖》(“The Lowest Trees Have Tops”)、《你看到亮丽的百合花开放吗》(“Have You Seen the Bright Lily Grow”)、《再来》(“Come Again”)等一首首鲁特琴歌曲的时候,一定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约翰•道兰传记影片的主演者,他投入,他用情,他醉心,在声声歌吟之余,还以诗人般的敏感清诵约翰•道兰的书信文字•••

       斯汀最初接触鲁特琴音乐,是在1982年,当时他刚刚在伦敦一家剧院举行完自己的演唱会,演员约翰•博德推荐他听听约翰•道兰的歌曲,而次日他就有了一张道兰歌曲唱片,是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彼得•皮尔斯(Peter Pears)演唱、古典吉他大师朱利安•布里姆用鲁特琴伴奏的,听过唱片,他马上就为这些优美而多愁善感的古代鲁特琴歌曲所陶醉。10年后,似乎是一种巧合,斯汀的红颜好友、古典钢琴家卡提雅•拉贝克(Katia Labeque)也告诉他:“约翰•道兰的音乐,很适合像你这样没有受过学院训练的男高音来演唱。”斯汀原本潜藏的约翰•道兰情愫被再次挑起,在卡提雅的钢琴伴奏下,他试唱了《来吧,沉睡》(“Come,Heavy Sleep”)、《女士雅玩》(“Fine Knacks for Ladies”)、《她能原谅我的错吗?》(“Can She Excuse My Wrongs”),从而进一步探求了约翰•道兰这位如谜一般的英国作曲家。然而,斯汀真正地迷上鲁特琴歌曲的唱奏,是在十多年后从多米尼克•米勒赠送给他那把鲁特琴开始的。那把鲁特琴由米勒向制琴师克劳斯•贾克布森订制,是仿16世纪的9弦鲁特琴,在琴身面板的中间有个既像玫瑰又如同迷宫图案般的镂空雕花,跟一般文艺复兴时期鲁特琴的样式很是不同。斯汀对这把仿古鲁特琴爱不释手,对它清纯古朴而略带金属色泽的音色喜爱有加,原本就擅奏吉他的他从此正式开始钻研鲁特琴作品,学习鲁特琴的演奏,并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小城泽尼卡的埃丁•卡拉马佐夫是享有盛誉的鲁特琴大师,斯汀专门去听埃丁的演奏会,和埃丁成为莫逆之交,并成为音乐上的合作良伴,于2006年录制了鲁特琴歌曲专辑《迷宫之歌》(“Songs from the Labyrinth”,编号DG 170313-9),收入约翰•道兰歌曲22首。对那把琴面板上的迷宫图案,他也非常喜爱,并把这个迷宫图案用到了CD封套的设计中。这张专辑上市发行后,连续13周占据了美国Billboard“公告牌”杂志传统古典音乐专辑榜的冠军位置,并在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的古典音乐专辑排行榜上雄踞冠军。

        《旅行与迷宫——约翰•道兰的音乐》,就是2006年专辑《迷宫之歌》的CD加DVD双碟珍藏版,编号172 3119,DVD中,有斯汀和埃丁•卡拉马佐夫联袂举行鲁特琴音乐会的实况录像,演出的19首乐曲,堪称是曲曲精彩、引人入胜!2008年12月10日,斯汀和埃丁•卡拉马佐夫曾应邀莅临中国香港,在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而我手里这套双碟版的封面上,就有斯汀本人在音乐会开始前用金粉笔亲笔签的名。














[ 本帖最后由 问道于盲 于 2013-2-15 22:46 编辑 ]
CD封面:Sting & Edin Karamazov “The Journey & The Labyrinth”.jpg
CD封底:Sting“If on A Winter's Night”.jpg
CD封面:Sting & Edin Karamazov “The Journey & The Labyrinth”.jpg
Edin Karamazov在我带去的DVD封面上签名.jpg
CD封底:Sting & Edin Karamazov “The Journey & The Labyrinth”.jpg
Outlook.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钱 +500 收起 理由
yangmetal + 5 + 5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6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3-2-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22: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404

帖子

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6
注册时间
2010-3-3
发表于 2013-2-16 13: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好东西。而且还是DG出的。以前在坛里我介绍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854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2-2-10
发表于 2013-2-16 18: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Sting玩跨界其实。。作为音乐我真不是太喜欢
但我佩服他
John Peel: Life too has surface noise.
Lindemann 820S+Leben CS300
周边到位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5 07:27 , Processed in 0.077976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