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发烧理念] 什么是“模拟味”?

  [复制链接]

4

主题

280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4-9-15
发表于 2014-9-28 00: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听感,四大动圈耳机品牌,除了歌德(比如ps1000)还有点留守模拟味的意思,其它三家貌似已彻底丢弃了。

点评

mvw
有点这意思,老头还听开盘做唱头,声音是模拟一点。  发表于 2014-9-28 07:56
半烧音乐,器材不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18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9-5-24
发表于 2014-9-28 0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半烧不熟 发表于 2014-9-28 00:04
个人听感,四大动圈耳机品牌,除了歌德(比如ps1000)还有点留守模拟味的意思,其它三家貌似已彻底丢弃了。

那你觉得"模拟味"和"中性"有没有某种程度上的冲突?我印象中比较具有模拟味的设备好像都没有在声音的中性这个点上得到太多相关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1万

帖子

10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4
注册时间
2011-10-10

积极参与奖

发表于 2014-9-28 0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半烧不熟 发表于 2014-9-27 23:52
这个话题很好!

模拟和数码,绝没有简单的谁贵谁贱之区别。

交响数人头是丢信息
小编制甚至二重四重奏这种没几个人的曲子输不了人头也是丢信息
乐器少的时候,每一个乐手的动作都是清晰可闻的
三角钢琴的结像大概只有他键盘区那么大而已,还没到整个琴身的体积
现在的器材往往要么放什么都一片,要么放什么都一个个,很少有该是怎么样怎么样
HIFI→HUFI→HUEND→HUESTED→QUESTED→多媒体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8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4-7-11
发表于 2014-9-28 0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mvw 发表于 2014-8-19 13:44
路过基本上可以肯定楼上大多数人对模拟味儿的感觉都恰恰相反了,完全中了现代数码声的圈套了。

目前数码 ...

受教了,顺便说一下,我买了Bitzie,是电脑+Bitzie+RS1e,手里的钱给闺女旅游了,小三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8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4-7-11
发表于 2014-9-28 00: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半烧不熟 发表于 2014-9-28 00:04
个人听感,四大动圈耳机品牌,除了歌德(比如ps1000)还有点留守模拟味的意思,其它三家貌似已彻底丢弃了。

正确,所以我买了RS1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80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4-9-15
发表于 2014-9-28 01: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Ombra 发表于 2014-9-28 00:28
那你觉得"模拟味"和"中性"有没有某种程度上的冲突?我印象中比较具有模拟味的设备好像都没有在声音的中性 ...

所谓的中性?是基于什么为“中”?数码的原则还是模拟的原则??
比如宁静,电脑可能告诉你,关闭了电源一切归零就万物无声了。这种宁静够真实够自然吧?但是这不是HiFi要玩的宁静。HiFi的宁静一定是可听的。而且,可以透过嘈杂听到那种宁静。
中性或者有染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过时,已经成为伪命题。
它只是在技术落后年代、在很低端的器材那里才有辩析的意义。现在是什么样的音频还原技术啊,还把它用以评判任何一只旗舰级的耳机,实在很搞笑的。
实际上,回放的结果在用户只有两种听感:比较好听或者比较不好听。这种听感无法用数字描绘。所以数码只能另外给出原则:中性与否?平衡与否?定位准确与否?…搞到最后,大量用户都糊涂了,根本忘掉了自己到底是在寻求好听的声音还是在寻求“中性”。

我个人觉得,在这两种结果里面辩析什么三频、中性不中性,那只不过是HiFi的附加文化小品,当真不得。

点评

有意思的说法,我接受了!  发表于 2014-9-28 02:04
半烧音乐,器材不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80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4-9-15
发表于 2014-9-28 02: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amex 发表于 2014-9-28 00:29
交响数人头是丢信息
小编制甚至二重四重奏这种没几个人的曲子输不了人头也是丢信息
乐器少的时候,每一 ...

很多年前问过一个拉小提琴的朋友:拉小提琴什么技巧最难?
答曰:所有技巧都不难。…最难就是拉出准确的声音。

耳机应该也是一样。
声音的准确性(音质)才是价值中心。

评论家们喜欢拿海菲丝、阿卡多的技巧做文章,喜欢把耳机发出来的声音分解到三频四频规模定位…唯独不说音准,本来就是外行。

半烧音乐,器材不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4-9-28 08: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半烧不熟 发表于 2014-9-28 02:09
很多年前问过一个拉小提琴的朋友:拉小提琴什么技巧最难?
答曰:所有技巧都不难。…最难就是拉出准确的 ...

准确和好听我确实没找到答案。

听过老森海老拜亚老akg的都能轻松分辨出这声音比歌德准确,包括老歌德也比新歌德准确,但这些准确的东西总是听着听着就不想听了,换个不准确的整个人立刻释放了,“就这味儿”的感觉就来了。

就好比谁都知道找个妞要能干,相夫教子,三从四德。但真碰上个性感尤物,很难不义无反顾。有道德法律约束尚且这样,落实到耳机选择上就更拦不住了。

准确的声音成本高这谁都知道,但买东西必须要买准确的,成本高的,我觉得这里面没有必然联系。从人性角度来说,买适合自己的,逼格和自己对接的应该更好。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19

帖子

4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4-6
发表于 2014-9-28 09: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19

帖子

4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4-6
发表于 2014-9-28 09: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4-9-25
发表于 2014-9-28 09: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leo 于 2014-9-28 09:32 编辑

感官上说,模拟器材中频较亮,低频松弛,高频相对较暗,音色较好,比较丰满,信息量体验较为充足,噪声相对较高(不一定可闻)。
但现代高端专业器材差异并非想象中差异那么大,高端设备中,不论是模拟器材还是数字器材其特质是趋近的,趋近于自然原生音频信号。
在器乐演奏、人声等方面,模拟器材声音相对较友好。
以前CD碟片有DDD,ADD,AAD几种,可以比较清楚的区别数字音频与模拟音频的区别。
数字音频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难以解决信息量的问题,数据音频技术还是基于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理论模型,但这些模型是否完全精确,仍无定论。
不论是多比特技术还是一比特技术,孰优孰劣,几十年来仍在争论,当然争论的范围不仅限于音频质量,也包含工业制造、成本等各个方面。
就如,传统理论认为人类普遍听力范围为20-20kHz,但超高音扬声器确实能够影响听感,同理超低频扬声器对听感也存在影响。
音准、音品、音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学模型的确立个人觉得人类仍无法精确完整的描述。
记权声级的统计学规律与人耳个别特征的匹配等等。
电声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涉及到电子学、建筑学、空气动力学、机械、材料与处理、生理学,也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等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人类对于声音的认知远远不足,现在数字音频理论的基础仍然是模拟音频的底子,但做了抽象与简化。但模拟音频受制于记录材料、传输介质、处理手段的技术限制以及成本的约束,事实上已经难以获得更进一步发展。
数字音频截止目前为止,也只能说是无限接近模拟,但仍难以获得进一步突破。因为不论是何种传输、记录、处理手段,前端采集与后端回放,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难以脱离模拟器件。核心上,现代数字音频理论的基础仍不够扎实,底层研究仍缺乏突破,数学模型的构建仍难以完整重现原始信号。
这里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如摄影摄像中关于胶片和数字的讨论。
虽然目前大有数字设备取代胶片设备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快,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数字设备的成本低廉,以及数字设备的性能的提升已经接近胶片设备,且后期可以更方便的处理。但从实际来看,胶片的地位在高端领域一段时间内仍会保留。这个是比较明显的,不像音频设备那样感性,最简单一点,就是宽容度的问题,胶片的宽容度,对于数字产品而言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虽然理论上数字设备更好,但工业上难以达到)。
个人观点,不尽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4-9-25
发表于 2014-9-28 0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mvw 发表于 2014-9-28 08:12
准确和好听我确实没找到答案。

听过老森海老拜亚老akg的都能轻松分辨出这声音比歌德准确,包括老歌德也 ...

准确是一个标准,而好听则是个性。
IEEE,国标等各类国际、国内标准都对准确做了定义,但好听则是个人感受。
录音工业讲究的是标准,有标准才能统一;而个人发烧则毫无标准可言。
卡拉扬在我看起来是标准的发烧友,因为他会直接参与录音过程,被录音师成为录音室的噩梦,但老卡当时听的到底是什么?发烧?好听?还是意图(曲目的最终表现力)?又或者都有?
在他们那个年代,顶级的设备距离现代音频工业的技术水准都还有较大的距离。但并不影响当时的录音在现在看起来仍然“发烧”无比。
但同时也无需否认,那个年代的一些小录音棚,根本谈不上巨型录音工业集团的设备,仍然出品一大批现在听起来也发烧无比的jazz、摇滚等等的精品“发烧”录音。
所以,所谓标准与发烧其实永远是并存的。而发烧其实就是所谓的细分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80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4-9-15
发表于 2014-9-28 1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mvw 发表于 2014-9-28 08:12
准确和好听我确实没找到答案。

听过老森海老拜亚老akg的都能轻松分辨出这声音比歌德准确,包括老歌德也 ...

我上面提到的小提琴朋友其实还有个补充,大意是:

同样这一把小提琴,按准到琴玄这个点,是初学者最难的。但是到了高手手里,大家闭着眼都能准确按到,而到了大师那一级,却是另一番动静。每位大师都按准了,但是出来的声音却又各自不同。在这个级别层次里面,就无法用评价初学者那样的方式去评价了。不能说帕尔曼98分,盛中国不及格。

你所说的哪个准确哪个不够准确,可能是事实。
但是好不好听耐不耐听真的就是另一回事。好比美女,真实的美女都是有暇疵的,没有暇疵的只能是仿真娃娃。但是没有谁会和一个娃娃白头谐老,根本原因也许就是仿真娃娃身上那股数码味吧。
但我不是很认同真实的美女长得不够准确那样的观点。
半烧音乐,器材不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80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4-9-15
发表于 2014-9-28 10: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mvw 发表于 2014-9-28 08:12
准确和好听我确实没找到答案。

听过老森海老拜亚老akg的都能轻松分辨出这声音比歌德准确,包括老歌德也 ...

再补充一点:

我上面所说的“准确”,只能是模拟声音的准确,只达到人耳听感的满足。实在满足不了数码声学的要求,那个太高级了,太理论太科学,也实在有些偏离人耳的喜好。
半烧音乐,器材不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80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4-9-15
发表于 2014-9-28 14: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kentleo 发表于 2014-9-28 09:19
感官上说,模拟器材中频较亮,低频松弛,高频相对较暗,音色较好,比较丰满,信息量体验较为充足,噪声相对 ...

“核心上,现代数字音频理论的基础仍不够扎实,底层研究仍缺乏突破,数学模型的构建仍难以完整重现原始信号。”

这是要害!
现代数字音频理论对于指导技术开发、产品质管以及商业推广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它其实自身错漏多多,而且它本来就不是一个独立学科,而是拼凑起来的一个应用学科,指导品控可以,想要涵盖到包括音乐表达艺术领域并且据之为标准,未免太夸张。而我们都知道,音响器材主要表达的信息是艺术。

工业的准确性既涵盖不了艺术的准确性,而且其自身有多准确都令人置疑。
半烧音乐,器材不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23 22:07 , Processed in 0.09961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