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木真 于 2014-9-9 13:32 编辑
清晨,当一缕阳光溜进屋子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起来,把昨晚做好的地盒装上。仅热机一分钟,就把声音开大,看看地盒能给我带来什么惊喜。 完全符合试验时反复聆听的取向,而且和试验阶段不同的是背景更加安静、动态更加干脆利索,乐器分离度更好,相信这是昨晚最后封盒前添加了石墨和银粉的结果。 PChifi的道路艰辛重重,历时两个星期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其中充满了了乐趣,也增长了知识,实践带来的乐趣,远远大于成品本身,这也许就是DIY的魅力。
自己做地盒的想法,源于我的古河TP-80插排,插排上有一个专门接地线的接线柱,厂家同时贴心的附送了一条地线。我把地线延长搭在暖气管上,声音变得宽松,音场平坦,但背景有了些许不干净,声音显得有点粗。我咨询了店家,老板告诉我,可能是别人也把地线接到暖气管上了,出现了信号串扰。解决的办法是接一个地盒,模拟接大地的效果。他正准备进货销售音乐农夫地盒,最小的那一款可以2k多给我,效果会比大地盒稍差。
接下来就是上网翻资料,地盒厂商很少,威马地盒毁誉参半,音乐农夫就是一个字,贵!国内论坛上讨论的也不多,香港论坛DIY的倒是很多。再看物料都很容易获得,而且很便宜,本坛中还有几位制作成功的案例,也给我很大的信心。于是决定自己做一个试试。
物料:黑碧玺(电气石)、白水晶、铁锈、银粉、鳞片石墨、活性炭、木盒、紫铜板、纯银线(做地线用)。
为了避免出问题,进行了大约2周的试验。中间调整物料配比,改变接地位置,每天聆听4小时以上。直至昨晚,确定最后配比,进行装盒密封(密封是为了保持长时间性能不会改变)。一共做了五个地盒,一个接插排,一个作为界面、解码、功放的屏蔽共地,一个接界面信号负极,一个接解码信号负极,一个接功放信号负极。
总结如下: 1. 物料配比不同会有不同的声音风格。一开始全部使用小颗粒碎碧玺,声音会有所压制,细节减少,但密度大增。配比水晶和大碧玺,问题解决。打磨过的碧玺和带有棱角的碎料,声音也有所不同。 2. 接线位置不同,声音也会不同。接插排则低频澎湃,接功放则中低频密度增加,接解码则中频密度增加,接界面则中高频密度增加。 3. 地线最好使用纯银线,并尽量减少接线端子的数量。按照音乐农夫的说法,地盒接收的电流很小,甚至小到电流来不及走到地盒,就被消耗了。因此使用银线可以将更多的杂讯引入地盒。 4. 铜板的避震。放在盒内的铜板,被我弯成U型,以带有张力的方式卡在盒子里。水晶和碧玺在通电的情况下,会有微小振动,如果铜板未固定,则铜板也会振动。 5. 石墨的作用很大。天然鳞片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加入石墨,地盒内就形成了立体的连接网,把不在铜板附近的石头都连接起来,吸收杂讯面积成倍增大。 6. 盒子最好密封,以保持性能稳定。 7. 开始不要急于封盒,要通过聆听不断调整配料比例,满意后再封盒。
越是高档的器材,越注重屏蔽,越是对避震敏感。同样,要想全面发挥器材的水平,合理接地必不可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