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锦锋音响 于 2015-4-15 09:51 编辑
承蒙广大发烧友及同行朋友的支持与厚爱,谷津 U4现已正式上市!
音响电子工业发展已经一百年了,这一百年来音响重播进步了些什麽,接下来的U3、U4将告诉您一些答案。
虽然U3、U4只是一台扩大机,但它所包含的层面囊跨了数位、程式编程、D to A(数位类比转换)、放大、功率驱动等高密度的整合。因此我们将以更宽广的叙述角度来介绍U3、U4与现代音响。
超越
拜科技所赐!先进的声音记录精确度已可达到144dB的动态范围、远高於20Khz的频宽与小数点三位数以下的失真水平。这些进步意味着後端的处理、放大、驱动输出等必须更进步的对应,否则我们无法感受到先进录音品质带来的美好 , 并且录音素材的理想化使得处理、放大、驱动在最终呈现出来的品质能被有感受的体验。
所谓声音的对错是大数法则下对特定声响所产生的普便认同感,好比鼓、钹等乐器,我们站在真实乐器旁边一听便能分辨,透过录音与重播我们一样能够清楚分辨鼓与钹的区别,但我们也轻易的发现重播的声音与真实的声音不相同,为了挖掘真实的问题所在,为此我们陆续录制了两张唱片(浪漫德意志与德佛扎克/萧士塔高维奇五重奏)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摸索录音的一切可能性,当然也从中获得太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这些知识支撑着我们在重播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必须认清的是录音方式直接决定声音的走向,好比单点或多轨其成音後的音色绝对不会相同。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录音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是失真的源头,也是想像的源头。我们尝试将录音的储存格式以PCM384khz/32bit与DSD128的方式分别记录,仔细检视其播放後的结果,得到能够认同的结论是16bit与24bit在成音的结果上有一定的差异、24bit与32bit的差异相对小很多甚至难以分辨。在录音技巧上较多位元的确有助於现场声音细节捕捉的完整性,至於PCM384k与 DSD128之争这种细微到只能凭感觉甚至心理情感所产生的好恶,我们认为暂时无需再议。这好比钻到牛角尖里去赞叹牛角尖里的伟大。录音及重播还有太多左右着结果的因素有待我们去发掘与克服。
值得附带一提的是,原生DSD唱片发行几乎不可能!或许DSD录音格式是ㄧ种不错的想法,但後制困难便形成制作唱片的种种障碍,然而普遍的DSD是将DSD转成PCM制作,最後再转回DSD。 这样的做法又有违DSD的美意,况且DSD的录音周边器材昂贵,增加录音室投资成本以致DSD录音趋於小众。
了解了录音也取得到了诸多的一手素材,我用它来验证我们在U3、U4所做的一切。并且透过这一切的反覆实验指引着我们一点一滴修正。
一:机壳
机壳对声音品质的影响不见得受到重视,大家先注意到的一定是外观的美与丑,鲜少人会去联想这之中包裹的内容与细节。由於在主流测量上很难本判断机壳结构与材质对声音的影响有多少,从目前的仪器测量习惯当中也很难找出量测结果关於机壳对声音所产生的参数,因此机壳对声音的影响在以往最部分几乎莫无是衷。
但在我们多次实验当中却发现,机壳的材质、PCB与机壳之间的距离,确切影响着声音的结果,尤其是在重播音色上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在以往或许不易被察觉,但现今高解析的时代这已不难被察觉。
这之中不导电也不导磁的机壳,例如木头、压克力、玻璃等,声音透明清净但只能能在有条件下才成立,环境干扰越大则优势不再。导电又导磁的机壳例如铁、镀锌钢板等,声音的表现较不受环境的干扰,呈现相对的稳定品质,但声音总是带着一些沉重感与莫名的染色,这样的色调让人感受到厚重与略带空腔效应的金黄色基底。不能说好与不好但总觉得少了一份灵活灵现的轻盈曼妙与清新感,从EMI电磁干扰测试中我们发现一些因素,我们朝着导电但不导磁的材料测试,如铝合金、铜、碳纤维,这类材料既能得到稳定的环境对应品质与透明灵活灵现的声音表现,而且导电率越高、趋肤效应越好的材料,得到的结果相对会更好。因此在U3、U4的机壳设计上采用以纯铜为机座再辅以铝做为外观散热。目的在於使U3、U4得到完全不染色的音色。唯在成本考量上这是不符合生产效益的。因为铜加工与铁加工价格差异可是数十倍之距,然为了新时代的声音我们认为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二:类比电路
类比电路的研究早已不热门,然而它却直接左右着声音重播的结果,所谓的类比电路不单单只是线路本身而已,其包含着零件材质、布局、规划等等。在小型化的过程中SMD表面黏着元件的使用为不得不,但从理论上SMD的PCB路径可以更短声音应该更好!但实际上却是过小的SMD元件虽然符合设计上电气特性的要求,但声音却是在劣化。使用更大尺寸的SMD元件可以不足这项缺失,但这类元件较少人使用,取得上相对困难,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更重要的是体机愈大再再的考验着我们布局上的困难。
以现今母带的规格24bit其声音的纪录深度为145dB,而在类比放大上我们也提供了140dB的动态范围,以此确保声音品质的完整呈现,不仅如此为了驱动不同阻抗的耳机与喇叭,我们需要更高的工作电流与驱动电流 , 但这会产生热。铜基座的优秀导热率提供了我们良好的结构基础,加上更大尺寸且更高功率的SMD元件,确保讯号传递的品质与热散逸效率。这样的设计本应只存在於昂贵价高不可攀的顶级音响器材,但我们在u3、u4里做足了诚意。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不应该被框架。而我们最初始的思想也没有改变。
三:DAC与USB
短时间之内384K/32bit与DSD128档案正式发行是不可能的,拥有这样的技术在於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技术将先前大量存在的44.1k/16bit(CD)让它透过高解析度的演算达到更美好的境地。表面上来384K与DSD128只是取样速度更快而已,但这也意涵着音频频宽可以达到176khz 甚至以上、32bit则是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92dB的纪录深度(显然类比电路目前无法达到这样的动态范围)176khz人耳听不到表面上没有意义,但利用这个性能它的确可以大幅减低数位转成类比之後类比滤波器的复杂度与相位误差,同样的192dB的动态范围深度已不是人类所能够听闻的极限,但数位能达到这样的处理范围意味着我们可以以更低失真的本钱来处理一般人可以听得到的范围。立意良善的背後却隐藏着诸多困扰,这麽高的工作频率在传输协定上有一些频宽会与Wi-Fi传输重叠,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且EMI的管理也更加困难、记忆体与缓冲区都必须增加,以应付非同步时基差的问题。尽管障碍很多我们认真的一一面对,我们不急着推出原因在於这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希望它是经过深思才上市的产品。我们把硬体做足了至於软体与韧体就等着时代的变化吧 。
进化的冲击
单纯的时代不再,这几年音响使用者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美好但却也很忙,忙着学习不同的播放器、学习操作不同的电脑作业系统、探索着DSD与PCM数位母带、玩弄手机Wi-Fi串流传输、网际网路串流多媒体。这是一个懵懂又快乐的过程,但这也是痛苦的冲击。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听完一张唱片 甚至是一首歌。
CD规格是目前人类音乐的宝库,谷津提供给您最新的音响科技,我们把未来可能的变化放在眼前来思考,更清楚的明白主流的音乐软体是我们该重视的第一要务,您可以不用急着学会如何播放DSD,也不需要急着寻找DSD的软体,对的科技方向会水到渠成,播放方式也会越来越友善。打开U3、U4点选一张唱片,莫再理会档案与规格,您将会发现感动往往藏在您不曾看注意的细节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