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原作者:绿箭侠
老实说,这篇文章是为了抢快而发的,
起因是去年在秋之耳机祭听了Edition S的样机,觉得这只耳机的构想挺有趣的(开放跟密闭并行)
因为自己也是HE1000的用户,所以和现场人员比较有话题
跟HIFIMAN的展场人员聊过后,他们表示有关Edition S第一手信息会事先通知我
大概半年后的三月初,收到了即将发布的消息,也可以无偿的借用现在的试听样机---不知道算不算世界首发?
Edition S的大小大约和DENON的M400差不多大,加上可折叠的设计其实非常好携带。
跟我之前开箱过的Meze 99比,又更适合带着趴趴走(远目
另外因为是便携式的耳机,所以我的测试曲目会比较偏向我行动用的歌单,ACG、J Pop跟一小部分的小编制古典
那么,马上进入第一首试的Snow Halation
一开头的圣诞铃声非常的清脆,而紧接着而来的人声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中频偏厚、也可以说是丰润自然些,有点象是动圈单体,染上平板味的感觉。
我再测这首的时候,因为录音质量不佳的关系(这点无话可说)大部分的表现都会很刮耳,不过Edition S歌声倒是不尖刺,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HIFIMAN毕竟不是老铁或SONY,比起来更偏稳重有肉一些),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齿音,不是用过度的音染去盖过或模糊掉结像,而是让整体的声音线条更流线,个人觉得听ACG这点非常重要。
接下来换到Kalafina的door
前面一段只有简单伴奏的女声,直到后面钢琴与女合声加进来时,对层次感的要求也逐渐加深,最后的高潮是富节奏感的打击乐器也一同加入。
层次感这点,这只耳机从头到尾场面都没乱掉,一层层的张力维持得很好,人声始终浓纤合度,没有被盖掉,但也没有渲染而过度夸张的倾向。
接着是低音表现,以我过去玩过的系统相比较,
拿取像相似的Sennheiser Momentum来说,若他的低音力度有100,那Edition S的低音大约是80的强度
但在扎实度以及下潜来说,却是远远超过momentum,大概和飞利浦的X2在我系统上发出的声音同级。
测试曲掘江由衣的Honey Jet!!专辑第二首,
这首对低音扎实度的要求就特别重要,而且强劲的低音能与甜美的歌声形成对比。
最后提一下这支耳机主打的卖点,可开放可封闭的玩法,
要让他变成开放耳机,只要将耳壳两侧的盖子拿掉就可以了,
如果有人担心碰撞会让盖子掉落,其实两片覆盖的板子用吸铁牢牢的抓住铁网,
若不是用指甲掐进去裂缝掰开来的话,并不会有掉下或松脱的迹象。
那么两种型态到底有甚么不同呢?
先下个小结论,这只耳机其实一开始就是以开放式来设计的。
若把两边的盖子打开,用开放模式来听的话,
低音的结像会更结实有力、下潜多了整整20%,表现更加自然,音场完全大上一圈。
在我试听Aimer的Re: I am尤其明显
进入结尾时,电子钢琴、小提琴以及Aimer喉咙最深处发出的沙哑声,
封闭状态时会较闷,小提琴的泛音无法很好的诠释出来,而Aimer的喉音则会有些不够开放,
但这个问题在将盖板打开后完全消失,变得清晰无比。
最后再提醒一点,他 很 欠 run(煲)
刚到手时只要条的比较大声时,在大动态的表现上就会有不小的压缩,声音也比较闷,
就算拿起了盖子感善还是有限。但在我连续三天、一天12小时的run in片+歌单交叉run in后就有十足的改变。
再高桥洋子的残酷的天使中,悠扬的清唱跟当初一比显得有肉了许多,
加上配乐一并进来后的鼓声,低音Bass也是相当的有层次感、可以很清楚的分清楚不同的段落。就连在背景合声有些不完美的小细节都能窥知一二(这算是我听过的小耳罩唯二拥有这样鉴别力的)。
拿来听韦瓦第的四季─夏时,
小提琴的独奏与乐团爆棚的地方,也相当的有冲击力,小提琴的擦弦声更是非常的明显,不会有放不开的感觉。
最后我强烈建议,Edition S虽然是一支随身取向的耳机,但一定要上耳扩试试,保证会让人惊喜连连
虽然用手机直推不会有喂不饱、破音的感觉,但是这支耳机潜力不小,
接上我的aurorasound HEADA后声音又变得为扎实,动态表现也更饱满,音场也更宽阔些,
这时的表现跟许多开放式的耳机,象是AD2000X、HD650也是能在不同的地方互有胜负。
听说这只已经差不多接近完成品了,但还是有小部分需要修改,不知道实际成品能改进到什么样子?
不过看到最新的的网络照片,好像已经改成发丝纹的外壳,而不是亮面的了。
个人对此是抱着正面的态度,看起来更典雅,又更稳重了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