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55|回复: 2

[求助] Viking版、请进、、、[求助]

[复制链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4-5-23 1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昨天至今、反复的听了多遍 Handel 的 MESSIAH Oratorio和巴赫的<<马太受难曲>>,Handel可谓音乐剧的作曲名人,他的这部圣教音乐剧、被古往今来的世人称誉为圣剧的最高杰作!据说这部“救世主”是Handel 在精神最低落、压抑、最痛苦时写下的,并不是由衷的作品,纯属对宗教的感动、寄托和赞美所写下的。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和这部<<救世主>>是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似的幸福音乐故事呢?他们之间是不是有着某种必然因果联系呢?盼复、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55

帖子

258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8
注册时间
2003-8-16
发表于 2004-5-23 13: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说明一点,您所说的“音乐剧”可不能用在这里,“音乐剧”(Musical)是一种专门的音乐体裁,一般专指二十世纪初,从十九世纪轻歌剧和喜歌剧发展演变而来的音乐—舞台表演艺术,其特点是舞台表演,配有音乐、歌唱和舞蹈,实际上是歌舞剧的形式,典型的如安德烈·洛里亚德·韦伯的《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猫》(Cats)、《伊维塔》(Evita)、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等,象格什温的《波吉和贝思》(Pogy and Bess)、伯恩斯坦的《西区故事》等等,也都属于此列。
清唱剧(Oratorio,台湾译为“神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类似于康塔塔的集合,主要用于音乐会演唱,这种题材出现在文艺复兴后期,13世纪时,因受圣方济各(St. Francesco d&#39Assisi)运动的影响,在意大利产生并流行一种赞歌,被称为神灵赞(Landi  spirituali)。这是一种用流行的曲调和通俗化的歌词写的生活性的宗教歌曲。这些歌曲不在教堂演唱,而是在人们聚集一起作祈祷的罗马市民的家里演唱。稍后这种赞歌插入了对话形式,于是对话式的神灵赞就产生了。这种神灵赞以简单的和声,大众化的格调,由不同的歌队以对唱曲的形式唱出。清唱剧就是神灵赞戏剧化演变而来的。
清唱剧的结构和歌剧的组成大致相同:有抒情调(Aria)、独唱(Solo)、二重唱(Duo)、宣叙调(Recitative)、合唱(Chorus)、序曲(Overture)和其它器乐曲,也有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分配。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中演员不化装、不表演、只歌唱,无舞台布景、灯光、道具,演唱者一直在台上,没有出入场和其它戏剧化的动作,整场演出自始至终不分幕,而只有章节之分,专有一名叙诵者(Recitative),叙说情节 。此外,清唱剧中的合唱比歌剧多。早期的清唱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使用拉丁文的清唱剧,专以圣经为题材,属于真正的教会音乐,这种清唱剧到17世纪后半期就消失了。另一种清唱剧使用的是意大利文,取材较自由,主要在音乐会上演唱,被称为通俗清唱剧。流传至今的清唱剧,就是后者。通俗清唱剧虽然不是教会礼仪音乐,然而几个世纪以来,大部分的清唱剧作品都是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
清唱剧在巴罗克时期,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基督教题材或者历史题材。Handel的弥赛亚和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典型的作品。Handel当时做这部伟大的作品时的境况和心理,有茨威格著名的描写(见《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但当时Handel具体的内心世界,其实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了,茨威格的说法文学性更强一些。Handel当时处于生理和创作的低潮期,这是确实的,但当他得到密友查理·詹宁斯(Mr. Jenmens )撰写的脚本后,焕发了神秘的创作灵感(至少我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从而写出了这部万世流芳的清唱剧。
受难曲(Passion)是一种固定题材(描写耶稣受难)的宗教清唱剧,根据《新约》中的四福音书的描写,从而分成了圣马太受难曲、圣约翰受难曲、圣马可受难曲、圣路加受难曲。受难曲中的歌词和宣叙调,一般都从《新约》的福音书中采撷,再加上另外单独撰写的咏叹调歌词,混合而成。巴赫所写的四部受难曲,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这首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了。
我以前在一个帖子里说过,在巴罗克时代和古典早期,音乐家的音乐更多的是出于赚钱(象Handel)或者糊口(比如巴赫)的目的,而且,那时候的作曲家,除了音乐技艺以外,甚少有如古典晚期和浪漫时期音乐家那种哲学的、个体精神上的自觉,巴罗克作曲家们或者服务于宫廷,或者服务于教会教堂,他们的技艺和职守(比如巴赫必须定期谱写大量的宗教仪式音乐,海顿、莫扎特等人要为宫廷的各种需要谱写音乐)几乎是他们的一切,另外,就是谦恭和虔诚。他们的宗教音乐作品充满着感恩、虔敬和赞美中的喜悦,这是肯定的,但是是不是就是表现出“抽象的、形而上学似”东西,恐怕就走向穿凿了,那个时代,作曲家们的宗教音乐作品,基本上是感恩、赞美上帝之万能,而不是思考上帝之存在,因此那是一种虔诚、笃信而不是哲学或者神学智慧。如果能听出带有哲学超越性的“抽象的、形而上学似”东西,那恐怕是听者自己附加上去的意义;如果说是纯宗教意义上的“抽象的、形而上学似”东西,这话就有问题,宗教本身就具有抽象的、形而上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楼主| 发表于 2004-5-24 1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Viking版的精辟解析!对我等俗人来讲,这些就足够了。我认为要想理解宗教音乐、就要对那个时代文化进行了解才行、、、嚯嚯,这下可惨了,非要读些“古”书了。再次感谢Viking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5 20:22 , Processed in 0.06080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