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1276|回复: 56

[发烧理念] 《盲听测试.音响界的大笑话》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5569

帖子

30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
注册时间
2008-7-4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6-6-7 22: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16-6-7 23:45 编辑

请别把这帖分享看得太过严肃,这只不过我在晚上所写的一篇音响随笔



Blind-Test-a-la-Citrouille.jpg


盲听测试 (Blind Test),在发烧友眼中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字眼,意思是聆听音响时要戴上眼罩,只靠听觉来鉴别音质的好坏,排除视觉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用于判断更换器材时所改变音响效果,俗话说,国外的月亮特别圆,贵价的酒特别可口,名品牌汽车跑得特别快,无可否认,我们生活在这个名为“现实”的地方,无时无刻都会受到外来因素影响我们的心理,在未知的领域上,会自动在脑内补完,并因此产生出截然不同的印象,暗恋永远是最美好的,也许就是这一回事。

根据科学的说法,只有依靠盲听进行ABX测试,才能准确分辨出音响器材的好坏,特别在发烧产品中,一张贴纸,一颗小木粒,一线电条都宣称可以改善HiFi音质的奇妙世界上,还可以卖到几千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盲听测试就显出了它非凡的意义。而事实上,不少资深的发烧友都在盲听测试上失过手,所谓的发烧友金耳朵,从大家口中的传说人,变成了历史上的传说故事,令到这个测试,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发烧友讨论器材好坏时的禁忌。

我自问没有金耳朵,甚至连老板说过甚么也经常听不到,同时,我也不支持盲听测试,试想想,如果你的音响摆放在睡房,你不太可能会成为“盲听测试”的支持者,要合上眼才觉得好的东西,我绝对不希望晚间在床上发生。

对于我而言,音响发烧不是探讨科学精神的地方,而是一个满足心灵的地方,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是您欣赏的,对您而言就是有价值的东西,有些人鼓吹透过盲听去判定音响产品的好坏,意图避免心理暗示之类的理性因素,想法是很科学和理性的,但细心想想,这样的科学精神真的是发烧友选择产品时的必备技能吗?听音乐本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吧!若要透过盲听才能听出分别,那样的"分别"实在是太微妙了,不值得为此花上一笔金钱!



Forget about the sound and enjoy the music !
声音这回事, 要亲自尝过才知道
既然用耳朵听音乐,为何又要追求别人脑内的声音?

真正的音响评论员,一个不折不扣的耳机发烧友
微博号:TheHiFiCafeStevenTam
个人网站:http://www.steventam.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39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11-1-6
发表于 2016-6-8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dfls 于 2016-6-8 09:18 编辑

别说什么垫材 咸菜的盲听了。
就是若干档次不同的音响设备,给大多数发烧友盲听,其评价的分布结果也是离散的。换句话说,烧油的评价与器材本身的实力来说并不是线性关系。
叉烧的飞飞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根据发烧友自己描述的听音需求给推荐器材,发烧友最终选择的是器材往往是与推荐的相背离,有些反差还很大。
而经过专业的音频训练的人,听音比发烧友就准确的多。
我最近更换咸菜的体验,价位上有巨大差距的咸菜,我一耳朵没法说出好坏,只是能感觉到声音存在巨大的差异。大概花了多长时间来分辨咸菜的高低呢?说出来有点惭愧哈,一个多小时以后。木耳和糟糕的脑放才搞清楚。
要求不高,能响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4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3-5-27
发表于 2016-6-8 09: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盲听是科学的,这不容置疑。不过我也赞同楼主,对于发烧友而言,盲听是适合那些对系统更改后声音是否改变而犹豫不断的人。如果需要盲听来判断,说明这个改变微乎其微,不值得投资。如果不需要盲听就知道,那这个改变就是非常明显的了。

不过,盲听确实是对付神棍的最好工具,一切神棍在盲听的大棒下都会现出其丑恶而可笑的面孔的。

点评

说的太好了  发表于 2016-6-13 0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2426

帖子

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6-6-8 10: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盲听。如果盲听不能分辨两个器材,我认为两个器材声音没有区别。如果排除外观,做工等个人喜好因素,就不值得花钱去买那件贵的。盲听下只有两个结果:1. 器材不行 或者 2. 耳朵不行。

我也和楼主一样,不喜欢太严肃,所以一般不会让人盲听,自己不需要花大量投资的时候,也不会盲听。但是,遇到有人严肃装逼的时候,或许会让他盲听一下。

点评

我就很悲催了,能听出不同,但分不出好坏,没有审美观啊  发表于 2016-6-11 1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13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3-1-23
发表于 2016-6-8 1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人尺度不一样。
斯蒂文版主认为的一些细微差别,可能会用很多文字进行描述、类比、赞美,让看者怦然心动,但在其它一些人看来或许完全可以忽略、可能是不值一说。
不过,差别小到一定程度,盲听大概率失败,只有明显到一定程度的,才能进行盲听辨识。
当然,正因为如此,版主才是行内高手,那些无所谓的人也就是随意欣赏为主吧

我自己的器材,换过不同前级,对于熟悉的曲目完全能盲听辨识。但是试过一些专业线材,我个人是无法盲听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2-8-12
发表于 2016-6-8 11: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peflacwo 于 2016-6-8 13:12 编辑

话分两头讲

对于所谓的发烧友盲听  那纯属自娱自乐  

对于提供产品的厂家   通过盲听来进一步判断上市销售和定价等等等等  这个是高度责任心  要表扬  但是  会这么负责任的厂家  太少太少

对于不能用理化指标来描述的应用   盲听几乎是唯一的评定方法啊  当然了  实践盲听的这个人   必须得是训练有素的

其实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严肃的  你却不敢严肃   怎么讲  类似盲听这个现象  不是个案  在烟草行业 茶产业  是普遍长期存在  茶叶的评定过程就是类似盲听  色香味形叶底  五项因子  全靠评定茶叶的这群老家伙来喝  但是茶叶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是科学  这个没疑惑吧  茶叶化学一般人怕听都没听说过  但是到了评定  还是要靠人靠感官  国外也是这样的 没法量化它

这个发烧友的说法啊  我们朴素一点  就是普通用户嘛  普通人  喜欢而已  知识面么因人而异  还看是否相关  但是肯定不系统    这种人来做盲听么  说得好听点叫盲人摸象  实际上就根本不做不了

以线材举个例子  5n纯铜是日本人自己提出来的 说他们能做  但是没有仪器能检测   说这个话的冶金工业的人哈  反正中国没能力生产5n  也没有设备去检测日本的5n  但是肯定越纯越好  问题是还要焊接  这个工艺不过关再纯都没用  焊接是人来完成   人比人么就吓死人了   高价线材投放市场前  对于负责任的厂商呢  也要来审听线材  唱片投放之前也要审听  就是怕砸招牌   一个垃圾丢出来打脸  大牌名牌么要追求高附加值嘛   线材审听就是盲听的  因为生产环节无法保证质量  反过来讲成品率不会高  价格也就推高掉了   我说的这些是负责任的  实打实地来追求品质的  追求高价以次充好的更多

发烧友没有太多能力来客观盲听  知识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6-6-8 12: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盲听的科学性勿用置疑和讨论了。     只是玩音响与听音乐二者之间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有必要分开来说才好。对玩音响为主的烧友因为要不断调整更换器材,是要花大把银子的,如果盲听后没多明显的区别这银子可以不盲花了(当然,如果更换器材是为了表达自身地位就另作别论)。   对于以听音乐为主的烧友则可不必强调盲听,因为他们更注重音乐本身,只要玩的音响系统能将所爱的音乐表达出来,对于其中的细微差别无伤主旨,犯不着烦这神去搞盲听,倒不如集中精力听音乐更能满足心理需要了。
    另外,大多数烧友对音乐的感受都与个人感悟及情绪相关,并非都可用科学而精确的词语和数字表达,因此我总体上不提倡将盲听的手段引入音响界。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6-6-8 12: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盲听的科学性勿用置疑和讨论了。     只是玩音响与听音乐二者之间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有必要分开来说才好。对玩音响为主的烧友因为要不断调整更换器材,是要花大把银子的,如果盲听后没多明显的区别这银子可以不盲花了(当然,如果更换器材是为了表达自身地位就另作别论)。   对于以听音乐为主的烧友则可不必强调盲听,因为他们更注重音乐本身,只要玩的音响系统能将所爱的音乐表达出来,对于其中的细微差别无伤主旨,犯不着烦这神去搞盲听,倒不如集中精力听音乐更能满足心理需要了。
    另外,大多数烧友对音乐的感受都与个人感悟及情绪相关,并非都可用科学而精确的词语和数字表达,因此我总体上不提倡将盲听的手段引入音响界。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5-3-2
发表于 2016-6-8 15: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盲听这个现象  不是个案  在烟草行业 茶产业  是普遍长期存在  茶叶的评定过程就是类似盲听  色香味形叶底  五项因子  全靠评定茶叶的这群老家伙来喝  但是茶叶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是科学  这个没疑惑吧  茶叶化学一般人怕听都没听说过  但是到了评定  还是要靠人靠感官  国外也是这样的 没法量化它

烟、茶、酒行业,都是同样

如果是看着品牌来进行明判,结果自不用说太多,你懂的

因为声音优劣的差异远远不如器材价格、品牌影响力的差别那么大,所以厂商以及很多用家都不喜欢盲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万

帖子

481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81
注册时间
2001-11-21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6-6-8 15: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LogiCo 于 2016-6-8 23:39 编辑

盲听的短板不在分辨能力而在记忆能力。普通人的大脑都是选择性记忆,无法存储大量细节,甚至会忽略无趣的细节,因此导致盲听失败。
而且普通人的感官都是相对感觉,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才会具备绝对感觉,比如绝对音高。相对感觉会察觉区别,但是难以辨别好坏。

点评

说得好!  发表于 2016-6-9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13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3-1-23
发表于 2016-6-8 16: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强调一句:盲听的关键在于各人尺度和区别大小。

有人喜欢将细微的差别描述到多么丰富、辞藻优美,但改变不了依然是细微的事实,这种程度的差别非要让人盲听~不是强人所难吗?很多人估计都压根无视的程度。
但是hifi圈子,貌似讲究细微之处见功力;如果您只是随意的欣赏音乐,那对于种种无法盲听出的差别直接无视吧,您和那些深究hifi细微之处的玩家根本不是一个圈子人。

一般爱好音乐、喜欢音乐的,没必要搞那么玄乎,盲听不出来就扔一边去吧,没必要追随别人,也特没意思。
玩箱子,多花精力在空间处理上最值得、也最重要。可看到有人说空间问题导致的声音差别是辨别不出来的?因为这才是真正明显的差别,让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听出来的。
同样,不同风格的前级,换进系统,盲听一点不难,但恰恰就没人来纠结了,为啥?因为明显的差别都能盲听出,越是这样明显的差别~hifi圈子反而没有兴趣去深究了。
然后,我们不妨将盲听不出的差别称作“细微之处”,但恰恰是很多网上高手特喜欢用文字将这些“细微差别”放大性措辞、形容,然后在这些方面来探讨盲听问题。大家细想想,逻辑上是否很奇怪?
归根到底,就是各人的尺度不一样,您就随意听听音乐,而别人可能讲究到极致乃至灵魂深处的每一丝细微颤动;虽然玩同样的器材,却并非同路人。

感慨说完,ov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84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4-8-7
发表于 2016-6-8 18: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你这理论,你是咸菜商人的好朋友吧?
对于贩卖神奇玩意儿的商人来说,越玄妙,越无法衡量,越拒绝客观衡量的态度,难道不是越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态度吗?
最好全部空来空去,全凭一张嘴舌灿莲花任意发挥,永远无法证实无法证伪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安全的世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375

帖子

6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2-12-11
发表于 2016-6-8 19: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2-19
发表于 2016-6-8 2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非常正确,理智。让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什么垫材、线材、甚至连电源都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的一环。
不过想想也对——不让你们折腾这些耗材,单就转一锤子的三大件买卖,你让商家喝西北风?
不吹牛,我前几天去一个朋友家膜拜他的50多万的器材(柏林之声、丹拿),也不觉得有什么本质的提升。
说白了,只要达到基本可以的HIFI程度,剩下的HIFI就是“玄学”甚至“神学”了——你觉得是,就是;你觉得不是,就不是;根本没有客观标准(即便有,这种客观标准在大部分人类的听觉器官里可以忽略)。

所以,我一向只投入音乐的本质——黑胶碟。我的黑胶碟成本已经是器材的10多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2-8-12
发表于 2016-6-8 22: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liao.c 发表于 2016-6-8 15:42
类似盲听这个现象  不是个案  在烟草行业 茶产业  是普遍长期存在  茶叶的评定过程就是类似盲听  色香味形 ...

实际上普通人还是没有能力来做这个事      具体到电声这个行当   不同频率的电流在不同导体内部的传输分部规律  我估计啊 学校里边都没能力教学  要进入到他们业内  从业了  估计能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   一般学电气工程出身的人 怕也接触不到这块知识   太小众啦  专业门槛很高  好处是会知道很多市场上的猫腻  但是最终要判别还是只有靠听  问题又回去了

更多更糟糕的情况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以次充好      花大钱买个垃圾回家   没法子  看人品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5 02:03 , Processed in 0.118389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