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还在

听音得乐!古典、爵士一锅粥~!

  [复制链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15: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J.S.巴赫:古大提琴奏鸣曲


巴赫为古大提琴和大键琴一共创作了3首奏鸣曲,BWV1027—1029。这3首奏鸣曲为当时克滕宫廷的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所作,大约作于克腾时期。当时的古大提琴是六弦琴,用现在的大提琴来演奏技巧上有一定难度,这3首奏鸣曲也不如6首无伴奏组曲变化多端,所以现在演出机会不多。但这一组奏鸣曲充分表现了低音弦乐器优美的表现力。

捷克大键琴演奏家Zuzana Ruzickova(生于1927年)是一个获得了全世界赞誉的音乐家,她的一生都生活在捷克。鲁日奇科娃是古典和巴洛克音乐的诠释者,也是唯一的、花了十年的时间录制了巴赫的整个羽管键琴作品音乐家。

IMG_6516.JPG

IMG_65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39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3-11-30
发表于 2017-5-21 1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一直关注这一帖子,因近期外出,5月8日以来的没来得及下载,能否补上连接?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7: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clp0603 发表于 2017-5-21 16:09
楼主好!一直关注这一帖子,因近期外出,5月8日以来的没来得及下载,能否补上连接?谢谢了!

抱歉啊,因为整理电脑硬盘和网盘空间,所以删除了一些文件,目前暂时没打算再上传,谢谢你的关注,希望听音得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8: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辑名称】Unaccompanied Violin 无伴奏小提琴
【艺术 家】Aaron Rosand  亚伦.罗桑
【唱片公司】AUDIOFUN唱片公司
【发行时间】1990/2/18
【专辑简介】
       无伴奏小提琴对演奏家是一种很高的考验(就和清唱一样),惟小提琴名家亚伦罗桑,继克莱斯勒、艾尔曼及海飞兹之后,费尽穷年累月,独自在琴房磨砺,将其雕琢馥郁馨芳的瑰木,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小提琴大师罗桑虽不曾跃登媒体头版,但却在乐界长年高居十大名家之列。专辑中收录了三位名家巴赫、泰雷曼及以沙易等六首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亚伦罗桑从容优雅之姿,浸透多年的纯青技艺,无论是乐句的塑造、技巧的稳定度、音乐表情及张力均完美呈现,气韵浑然天成。
      亚伦罗桑不但做到了让聆听者和小提琴真正的“裸裎相见”,也真正地体会到小提琴的魅力与情感。诚如纽约时报名乐评人荀柏格赞道:“罗森之演奏风格无懈可击”。
      本片为AUDIOFUN唱片公司历来最佳录音之一,不仅轻易捕捉演奏每一细节,且弦音延伸良好并兼具细致与饱满度,更衬出亚伦罗桑演奏技艺之卓然出众及艺术性之完美。
【专辑曲目】
Bach: Sonata No. 1 In G Minor
巴赫:g 小调奏鸣曲1  [18:22]
01.Adagio
02.Fuga
03.Siciliana
04.Presto
Ysaye:Sonata No. 2, Opus 27, No. 2 "Obsession"
沙易:奏鸣曲2  [11:14]
05.Prelude
06.Malinconia
07.Danse Des Ombres
08.Les Furies
Telemann:Fantasia IV
泰勒曼:幻想曲6[4:58]
09.Vivace
10.Grave
11.Allegro
Telemann:Fantasia XII
泰勒曼:幻想曲12   [5:58]
12.Moderato
13.Presto
14.Vivace
Ysaye:Sonata No. 6, Opus 27, No. 6
沙易:奏鸣曲6  [6:44]
15.Allegro Guisto Non Troppo Vivo
Bachartita No. 2 in D minor
巴赫:D大调组曲2[24:35]
16.Allemande
17.Courante
18.Sarabande
19.Gigue
20.Chaconne

IMG_6519.JPG

IMG_65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2: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类准则—John Coltrane 1966 Live in Japan (转)

1957 年,对 Cotrane 来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作为一个有天赋切锐意进取的萨克斯演奏者,在Dexter Gordeon和Miles Davis的乐团中赢得了自己的声望和地位;而在这年, 照他自己的说法, 他见证了上帝的恩典, 因为一次“精神上的觉醒(spiritual awakening)”而突然开窍, 体会到自己的音乐是要全意的侍奉上帝,从那年起, 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紧接着这种觉醒拓展到他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到柯川1967年不幸死于癌症之时,他的演奏技巧,他的精神内涵,他对和声和无调性的创新,他作为一个乐团的领导力以及对整个音乐视野的开拓,让柯川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1965年柯川出版了他生涯中重要的一张专辑A Love Supreme,作为Free Jazz的开端。随着柯川音乐风格的转变,他对身边团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Elvin Jones和McCoy Tyner这两位自从60年代初就开始合作的经典四重奏团员在1966年离开了柯川,选择了更加温和的演奏道路。而柯川则在钻研未知地带的小径上越走越远。为了寻找那种过去不曾出现的音乐意象,柯川启用了他的妻子Alice Coltrane作为钢琴手,保留了贝斯Jimmy Garrison,Rashied Ali成为鼓手,曾经有过合作的法老Pharaoh Sanders也变成了常任萨克斯手留在了乐团。他们五人一起,形成了自己充满热情,有时甚至是凶暴的演奏风格,遗弃了那些必要的调性,旋律,和弦和硬波普的摇摆节奏。对某些人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噪音;而对另外一些人,特别是亲身经历60年代发生的那些巨大社会变革的人,这样的音乐却暗示了一种新的体验和知觉。"FREE",或者确切的说是一种“有序的混乱(orderly chaos)”,毫无疑问将柯川最后几年的生涯带入了全新的领域。
1966年7月柯川和他的团员到达日本,距离他不合时宜的突然去世还剩下整整一年的时间。但他对于生命的热枕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柯川对于新声音的渴求,根本上是源于他对从一个更高更新的角度观察这个宇宙的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期的音乐始终散发出一种精神性的,甚至是宇宙的气息。从这点来讲,没有哪张唱片要比Live in Japan更加具有侵蚀性的了。

第一首Afro Blue是柯川生涯中录制过得最长的版本,38分48秒。开头一如1963年首次录音的版本那样由柯川吹奏一段人们熟悉的主题旋律。相比当年还处在硬波普时期的演奏,在日本现场中的这段旋律减少了3/4中的华尔兹节奏,听起来更加连贯自由也更加明亮欢快,但同时又显得有节制。1963年的版本则是富有舞蹈元素,更加具有跳跃感。这样忠实而又端庄的吹完这段旋律之后柯川用他的soprano开始了一段3分钟的solo。这段可以注意到相比经典四重奏时期的钢琴手McCoy紧紧跟随柯川步伐的弹奏,柯川的妻子alice在五重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在纵向维度上拓展音色的范围,用飘渺的渐变给整体效果增添颜色。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柯川在最后阶段的渐弱,声音不断轻下去但每个音付依然非常挺拔的立在那里,直到最后气若游丝的交给爱丽丝过渡。之后法老开始自己的长达10分钟炽热的solo,彻底抛弃旋律和律动,几乎是在实验tenor无调性声音极限的可能性,充满了各种刺耳尖叫声,咆哮和锐利的声音,其中对泛音的吹奏几乎是难以忍受的(在7分20秒可以隐约听出sanders对开始的主题旋律部分进行了变奏)。13分钟左右通过Ali急速的一小段军鼓过门开始进入Alice的钢琴solo阶段。Alice右手高速弹出鬼魅般的延绵不绝行云流水的音墙,同时更令人叫绝的是左手把轻飘的高音坚实的锚固在整个框架之内,ali的鼓相比前段也更加靠前,再加上garrison的沉稳有力的bass控制线,热力四射的三重奏让我们看到柯川团员高超的实力。22分钟柯川回到聚光灯下,solo直到结束。这一段明显团员各自都更放开了手脚,相互竞赛一般争相向前狂奔。34分钟左右柯川再次重现了主题旋律,不同的是这次是运用多连音的变奏。

柯川喜欢用超长的bass solo作为开场,在日本现场可以从Crescent和My Favorite Things找到证明。个人而言是相当喜欢这种安排方式的,贝斯拨弦发出的声音始终带着不安的情绪,充满张力和紧张感,让听众快速进入一种令人期待的气氛。Crescent出现在柯川的live中是非常罕见的,除了日本现场之外好像只在同年temple university演出过一次。Garrison在这里的开场弹奏了13分钟的充满戏剧性的solo,变化的节奏(在8分30运用的佛拉门戈舞蹈节奏),丰富的音色调整(拨弦和用琴弓拉弦交替使用,特别是从幽怨绵长的长弓迅速过渡到紧张急促的拨弦之间生成的巨大张力)都令人拍案叫好。柯川类似录音室版本那样用一段抒情性的乐句进入。但之后可能听惯录音室版本的人对日本现场的这版会非常不适应,原始版本的Crescent曲调运用的是中速的swing groove,非常敏感而深沉。而在这里,主要归功于Ali完全不同于McCoy摇摆节奏的击鼓,而是细密绵遂的擦片和急促有力的敲击一组一组出现,使得音色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但是alice背景中音量不大但恰到好处的弹奏调和稀释了柯川与Ali之间竞争性的相互比拼,让整体的音色不那么尖锐,直到33分钟柯川带着缓和的音调离开舞台,Alice开始和Ali二人合奏。12分钟后柯川回到聚光灯下,紧接着是Crescent的主题再现,这是柯川最狂乱的一段solo,像两条蛟龙咆哮着和法老的tenor齐头并进,气氛达到最高潮。这时Ali的鼓依然意犹未尽,音色变得越发凶猛,继续敲了一段。最后有个小插曲是在主持人讲话之后,伴随着观众的口哨和掌声,柯川和Ali悄悄地演奏了一段属于Leo的主题。

最后一首是柯川60年代几乎每场live的必演曲目My Favorite Things。同样开始于garrison的一段bass solo,延续长达近15分钟。相比较Crescent开头部分的戏剧张力,这里则更像是一个规整的序曲乐章,框架好乐曲的氛围,在乐团其他成员进入之前把听众拉入状态之中。低声私语着hard bop的律动,含蓄的徘徊不前,小心翼翼的一点点流露出主题旋律的提示。当其他成员滚动着进入主题时,舞台已经搭建完毕,灯光变得昏暗下来。Ali轻轻的拨弄擦片,Alice一声重击,柯川带着他金色的铜管终于登场,如同炫目的阳光从晦暗阴沉的厚重云层中爆发出来一样。现在,这首60年代初发行的乐曲从一种轻松愉悦的天真无邪变成了精心构造的绵延57分钟的庞然巨构。
Garrison的贝斯贯穿了整曲,筑造了扎实的基础,赋予乐句必要的重量和沉稳。Ali的鼓声也收敛了锋芒,没有火力十足的底鼓和擦片,也没有急促的军鼓拉开空间,只是默默地在背景上辅助bass line;Alice的钢琴不再仅仅像前面那样作为装饰色彩性乐器,更多的是左右手构建出一个整体,引导多层次的旋律,描绘全体律动的轮廓。三者都呆在各自所需的角落,又非常默契的融合在一起。
My Favorite Things的主题旋律在开始仅仅只被柯川一带而过,接下来就是大段大段的即兴演奏,描绘意象,音色也渐渐放肆起来,逐渐变成了他标志性的“嘶吼”。26分钟法老接过领导权,速度并不快但充满依然充满想象力,相比前面几首锐利刺耳的尖叫和让人摸不着头绪的无调性试验,Sanders在这里的吹奏是温和的,更加抒情的(起码能捕捉到些许旋律线)。48分钟柯川重新出现,就像他以前经常在McCoy的钢琴solo之后做的那样,带着一连串的颤音,建立起他最后的阐述。在法老和柯川二者管乐的间歇期间钢琴贝斯鼓的三重奏显得馥郁芬芳。Ali给予听众提醒,划拨鼓棍,像翻滚的身体缓慢平和下来那样告诉我们乐曲结束。

在这张平均长度为一小时的唱片中,柯川在前卫爵士海洋中的下潜已经证明了,不需要内心的伪装和矫饰,亦不需要暴露的情绪和意识,只有弥漫在集体想象中的虔诚,纯净和渴望。


IMG_6522.JPG

IMG_6523.JPG

IMG_6524.JPG

IMG_65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7: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经了轰动全世界的科隆钢琴独奏会二十年后,KeithJarrett成为了进入意大利米兰传奇的音乐殿堂─史卡拉歌剧院(LaScala)的即兴钢琴演奏第一人,他那不汲汲于声名、如浮云般地只追求应之所嚮,再一次地向世人展现创意泉涌不绝的即兴巧思。

琴音乍现的那一刻,显现柔切贴心的温情,Keith Jarrett以诚挚地敲击每一阶音符、随著旋律轻哼著,体现出一段彩度明亮、净澄透光、长达四十五分钟惬意欢愉的自我独白,且赢得了满堂欢声雷动的喝彩。无庸置疑地,Keith Jarrett又缔造了一场爵士钢琴现场独奏的传世经典。

下半场Keith Jarrett将音乐曲式大幅更改,由繁复鸣响的和弦引入,营造出层次多元的合声结构,中盘则转为如水晶珠串震盪的透亮声境,以宽宏的音乐眼界构思出细腻灵巧的技艺,我们不难发现Keith Jarrett著实是一位能够在每一场演奏途中持续成长、沉思并不断地挖掘新意灵感的音乐家。

出乎意料地,Keith Jarrett的安可曲挑选了『Over The Rainbow』,果真是『K.J.式』的独特版本,让众人们听了目眩神迷……

这场举办于1995年初的史卡拉歌剧院(La Scala)独奏会,我们主要可以分析两种面向,一为Keith Jarrett改写了这个世界顶级剧院的演奏样式,成为第一位受邀至此演出的即兴音乐家;其二为他又一次的演绎出惊为天人的即兴自由样貌,在艺术的层面的表徵上,毫不逊于在科隆的独奏演出。因此,我们更可以确立出即兴演奏的初始本质,它不单只是一种流于表像世界的律动,更是能完整的显现出音乐家个人本身的全然意志。

IMG_6529.JPG

IMG_65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库贝利克(Jan Kubelik)在小提琴家演奏史上曾被比喻为帕格尼尼再世,他拥有绝佳的演奏技巧,在20世纪初享有盛名。当时他曾收藏十多把StradivariGuarneri del Gesu名琴。其中J.库贝利克最钟爱的琴是一把1715年的Stradivari-Emperor”。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元气大伤,J.库贝利克的事业因而两度受阻。由于战时不能到处演出,所以缺乏足够的收入支持库贝利克一家的经济开销,迫于现实的无奈,J.库贝利克只好陆续变卖手上的名琴来换取一家的溫飽。不过始终都没有变卖Stradivari(1715)-Emperor,因为他太喜爱这把琴了。J.库贝利克去世后,这把琴就传给他的指挥家儿子拉法埃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R.库贝利克继承这把Stradivari-Emperor的所有权。R.库贝利克后来将Stradivari -Emperor借给钢琴家席夫(Schiff)的小提琴家太太Yuko Shiokawa(盐川裕子)使用。

另一方面,被J.库贝利克变卖的Guarneri del Gesu(1735)-Kubelik后来为传奇小提琴家Michael Rabin所有。有趣的是:在196783日,指挥家R.库贝利克与拉宾相遇了。当时在ChicagoSymphony Orchestra伴奏下一起演出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个广播录音后来被有心的爱乐人保存了下來。
R.库贝利克的老爸以前变卖的名琴被当时年轻的小提琴家Rabin拥有并同台演奏,这种奇妙的相遇,我想R.库贝利克和拉宾当年一定都百感交集吧"


IMG_6536.JPG

IMG_65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2: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尔堡组曲》
    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188412月在挪威西南部的卑尔根市举行纪念霍尔堡诞辰200周年活动,霍尔堡(16841754)虽然被认为是丹麦文学之父,写作也用丹麦文,但是他是一位纯正的挪威人。在霍尔堡的时代,当时一般所谓有教养的人,写信要用拉丁文,同女人讲话要讲法文,呼唤家中的宠物要用德语,只有谩骂家中的仆役时才用丹麦语。霍尔堡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用丹麦文写作,在众多领域有所建树,并使得丹麦文得以规范化。他生前创作了很多喜剧作品,被称为是丹麦的莫里哀。因为霍尔堡出生在卑尔根,在丹麦开展文学艺术活动,所以他属于这两个民族的文化。为了纪念霍尔堡诞辰200周年,丹麦作曲家创作了一套组曲,格里格则为了在卑尔根商业广场竖立的霍尔堡雕像揭幕典礼谱写男声合唱《纪念霍尔堡》,并在纪念音乐会上演奏了他的钢琴版《霍尔堡组曲》。格里格最初创作的钢琴作品完成于18848月。1885年初,他心血来潮,把它改编成一首弦乐队演奏的作品,副标题为“老式风格的组曲”,作品多少受到了过去时代的音乐风格的影响,而最临近的要算是柴可夫斯基1876年创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不过,格里格自己说他是受到了法国《大键琴演奏家》组曲的影响,作曲者是与霍尔堡同时代的人,在组曲的第2、第3段可以看出这种影响,一个轻柔的萨拉班德舞曲和一首加沃特舞曲与缪塞特舞曲构成了三重奏。另外,格里格似乎也考虑到了在霍尔堡之后出生的三位键盘作曲家:想到了以托卡塔与赋格风格创作前奏曲的斯卡拉蒂,想到了巴赫那动人飘逸的《旋律》,想到了亨德尔“里戈东舞曲”的最后部分。尽管整个作品运用了古老的传统,运用了巴罗克的音乐风格,但是,作品中弦乐的色彩,富于表现力的旋律以及和弦,无疑是当时一部优秀作品。

    《霍尔堡组曲》共由五部分组成:
       1. 前奏曲这首乐曲以活泼而快速的旋律节奏展开,共两个主题,一个是巴罗克般华美的音型,另一个是小提琴柔和与肃穆的副主题,形成鲜明而完美的对照。
       2. 萨拉班德舞曲 这一段比较缓慢,是整套组曲当中最具挪威特性的一首乐曲。
       3. 加沃特舞曲 此曲稍显轻快典雅,紧接在加沃特舞曲后面的舞曲为二段形式模仿风笛的旋律,曲调优美,极具独特风格。
       4. 咏叹调  整套组曲中只有这段音乐缓慢、富于宗教性,以小提琴为主奏,有装饰性的歌唱感,乐曲的情调忧郁朦胧。

       5. 里戈东舞曲轻快而生动的民间舞曲的节奏和氛围,乐曲主题勇武而又富有魅力。总的来说,这套组曲的创作手法是典型的格里格风格,作曲家自己对于改编之后的乐队音响也十分满意。

这张碟片的作曲家、钢琴演奏、涉及人物霍尔堡、连唱片的发行公司都来自挪威BERGEN


IMG_6562.JPG

IMG_656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曲:J.S.Bach
指挥:Sigiswald Kuijken
演出:Sigiswald Kuijken(Violin)
Lucy van Dael(violin)
乐团:La Petite Bande
录音日期:1981
发行公司:deutsche harmonia mundi


专辑介绍:

巴赫留下的小提琴协奏曲,只有A小调、E大调和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3首。除此之外,据说至少还有3首,它们是大键琴协奏曲D小调BWV1052、F小调BWV1056、双大键琴协奏曲C大调BWV1061的原曲,可惜未见原谱。这3首仅有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于克滕时代,它们保留着意大利作曲家柯莱里、维瓦尔弟等人的风格,结构上采用急—慢—急的三乐章形式,伴奏采用弦乐合奏与数字低音。
这3首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BWV1041,大约作于1717-1723年间,全曲共3个乐章:1.快板,手稿上并无速度标记,最初由弦乐合奏呈示主题,主奏小提琴开始进入时甘美而带有一些哀愁,中间部分与弦乐合奏有优美的应答。2.行板,以低音的严肃主题展开,主奏小提琴演奏优美无比的咏叹调音型,中间部分两把小提琴的协奏构成幅度很大的弧形起伏。3.非常快的快板,有点像库朗舞曲的节奏,这一乐章是兴奋的乐队快步舞曲。
第二号,E大调,BWV1042,大约作于1717-1723年间,共3个乐章:1.快板,正主题以3下槌击开始,这一乐章是平衡的ABA三段曲式,对比性的中间部分发展了叠句片段,第三段则是第一段的反复。2.慢板,这时这首协奏曲中最动人的乐章,独奏小提琴奏出纤细高雅而又富有表情的旋律,其背景是有深长余韵的低音弦乐器不断反复的节奏。3.非常快的快板,采用的是法国芭蕾回旋曲与意大利复奏形式的符合形态,其中主题重复5次。在此期间,主奏小提琴出现4次,分别奏变化各异的华丽旋律,最后的主奏部分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BWV1043,作曲年代大约在1717-1723年之间,仍由急—慢—急三乐章构成:1.活泼的快板,也是以弦乐合奏开始,这个乐章以卡农型对位法处理,开头主题先由第二小提琴呈示,第一小提琴高五度模仿,然后互相应答。再改由第二小提琴对第一小提琴的模仿,始终以赋格方式对乐章进行华丽的装饰。2.从容的最慢板,这一乐章充分展示了小提琴柔美的优雅,两件独奏乐器以二重奏的方式扩展主题,酝酿出极高雅的气氛,然后再与合奏群相答。3.快板,这个乐章并非舞曲风格,以主奏与合奏的巧妙协调,在快活的气氛中承购厚重的绚丽色彩。(林逸聪)

Sigiswald Kuijken,1944年生于布鲁塞尔,是着名的古小提琴演奏家和指挥家,他的哥哥Wieland Kuijken是古大提琴演奏家,弟弟Barthold Kuijken是长笛演奏家。三兄弟都是国际乐坛上鼎鼎大名的巴洛克音乐特别是巴赫音乐作品诠释者。S. Kuijken早年就学于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和他的兄弟们钻研于早期音乐,钟情于“本真演奏”。企鹅三星评价。

IMG_6566.JPG

IMG_65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2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Nadia Reisenberg (1904-1983), 立陶宛裔美籍钢琴家,Josef Hofmann的弟子。
Nadia Reisenberg was born in Vilnius in 1904.She studied in St Petersburg with Leonid Nikolaev, who also taughtShostakovich, before leaving around the time of the Revolution, eventuallymaking her way to New York. There she studied with the Liszt student AlexanderLambert and later with Josef Hofmann. Concert soloist, recitalist and teacherReisenberg died in 1983. Ivory Classics have here reissued her threeWestminster LPs, originally recorded between 1955-58 and devoted to her Haydnreadings. They were made before the Christa Landon edition was published so theeditions used were of their time. Nevertheless these are tremendouslycompelling examples of superior pianism � and not simply Haydn pianism. Her impulse toward precise articulationmeans that you will find few examples of exaggeration, either in matters oftempo or dynamics. The last emerges as perfectly natural and not at allmechanically constricted. She is a romanticist, certainly, but an astute one.Her first movements tend to be energetic but elegant, her slow movements vestedwith real expressivity, her finales full of verve. Indeed in almost allperformances one finds examples of a consummately lyrical but immaculatelyaware mind at work.
Thus for example one can admire the genialleft hand pointing in theMinuetof the G major Sonata or the beautifuldiminuendi she makes in the repeated phrases of that sonata抯Adagio. She can be robust, as in theFantasiainC major, and she can charm � listen to the opening movement of the Eflat major sonata. Her fingerwork in theAdagiois a well nigh perfectinstrument for conveying sensitive lines, her communicative generosity reachingan apogee in the same work抯Prestofinale, the line kept constantly andinvigoratingly alive. She doesn抰 overplay the etched humour of the finale of the D majorsonata preferring instead to infer than to parade. The contrasts she makesbetween forte passages in the opening movement of one of the most impressive ofthe sonatas, the E minor, No 53 is consistently illuminating. And if the slowmovement seems somewhat under inflected here it is nevertheless sensitive. Thefinale is certainly full of the most delicious voicings, rippling left hand,filigree right, marvellously alive and inventive. The sense of just momentumgenerated internally, as it were, is evident in theRondofinale of the Aflat sonata in which the melodic curve is splendidly delineated. Her trills inthe E flat majorAriettaconVariazioniare perfectly weighted and sheabjures over-sentimentalising here and elsewhere. Her pointing is superb and intheAllegroof the C major sonata, No 60, she can run from felicitoustreble to a stuttering bombastic bass without cocking an eyebrow or turning ahair. And so in the finale she can turn her hand to a fine and sturdyAllegro,running the gamut of technical flourishes with utter security.
All in all I would be strongly tempted torecommend this Ivory Classics double to those yet to be smitten by Haydn抯 piano music. Irrespective of the year ofpublication of these discs, irrespective of the edition used, these enlivening,elucidatory and generous performances resound down nearly fifty years ofrecorded history; they were something of a revelation to me and earn an earlyplace in my Record of the Year selection.
Jonathan Woolf

IMG_6651.JPG

IMG_66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12: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还在 于 2017-5-30 12:20 编辑



Historia de un amor《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翻自1955年巴拿马人Carlos Eleta Almarán的原创曲,Carlos因兄弟的妻子逝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曲,由古巴人Perez Prado首唱,1957年被法国歌手Dalida翻唱成法语版本。60年代由
陈蝶衣填入中文词,国语版最早由静婷在1960年首唱,后收录在刘文正邓丽君的专辑中。后来凤飞飞韩宝仪张国荣黄小琥 等人也都翻唱过。
这张专辑是日本人录制发行的爵士专辑,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http://pan.baidu.com/s/1slFGO1n 密码:2kdi

IMG_6653.JPG

IMG_6654.JPG

IMG_6655.JPG

IMG_66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14: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巴黎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后面,一条极为静僻的小巷,直通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广场,说是广场,还不如说是一处两条小巷的交叉空地,在广场的一角的小楼旁,立着一座小小的,身着吊带晚宴服的半身铜像:高雅娇娆的脸盘,妩媚四射情态,苦楚思怨眼角,绝望无助的眼神……这里和许多巴黎的僻巷一样……这就是雄踞世界乐坛30多年的法国歌坛巨星达丽达(DALIDA)的故居。
Dalida (原名为Yolanda Gigliotti)19331月出生于开罗
1956年,Dalida 终于被制作人发现,一曲《Bambino》红遍了整个巴黎和全法国。
之后,Dalida现象被看作是战后文化领域最大的成功。从1956年的BAMBINO开始,在世界范围内 Dalida 的名字55次被排名在第一位,卖出了至少一亿两千万张唱片!
我们来看一下 Dalida 所创下的纪录:第一个得到金唱片和钻石唱片的艺人;在欧洲第一个引发歌迷狂潮现象的艺人;在法国发起DISCO运动;第一个在体育馆演唱会连续三周爆满的艺人。1963年,她获得巴黎城市勋章,以及由戴高乐将军亲自颁发的共和国总统勋章--迄今为止其他任何艺人都没有过的殊荣。
1979年, 沙达特总统授予她最高艺术勋章。
今天,在巴黎蒙特马特区,她的故居前面的广场,被命名为LA PLACE DE DALIDA

链接:http://pan.baidu.com/s/1hs5jTmk 密码:ndp8



IMG_6657.JPG

IMG_665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2988

帖子

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8
注册时间
2013-6-22
发表于 2017-5-30 17: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 发表于 2017-5-30 14:09
在巴黎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后面,一条极为静僻的小巷,直通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广场,说是广场,还不如说是一 ...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17: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321110日,保罗-布雷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从五岁开始,布雷就开始学习音乐,在十三岁这年,布雷已经组建了人生中的第一支乐队。在十几岁的时候,布雷已经接替了另外一位钢琴大师奥斯卡-皮特森(Oscar Peterson)在Alberta Lounge的位置。后来,保罗-布雷参与创办了蒙特利尔爵士音乐工作坊,并邀请到了大鸟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在那演出。

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保罗-布雷来到了纽约著名的Julliard学校学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布雷在电钢琴和合成器演奏方面的风格独树一帜,成为键盘乐器方面的伟大革新者。无论是偏先锋的作品还是传统爵士乐标准曲目,布雷的演绎都有着明显的个人烙印。在六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保罗-布雷合作过的爵士音乐人包括有莱斯特-杨(Lester Young),索尼-罗林斯(Sonny Rollins),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和切特-贝克(Chet Baker)等大腕。
除了录制唱片之外,保罗-布雷还有过短暂的任教生涯。此外,布雷的两任妻子卡拉-布雷(Carla Bley)和阿尔内特-皮考克(Arnette Peacock)也都是非常出色的音乐人。

IMG_6662.JPG

IMG_66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1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6-7-3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17: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还在 于 2017-6-1 17:33 编辑

單只是CANNONBALL ADDERLEY或是BILL EVANS任何一個演奏這八首旋律優美的爵士樂經典已是極為吸引,兩個神級大師的合作更只有用夢幻去形容,錦上添花的是錄音亦屬頂級、豐厚、溫暖、像真、闊和深的音響台,絕對好聽的天碟!
爵士樂神級鋼琴大師與中音色士風天王夢幻合作
爵士樂史上其中一個音樂與音效同樣頂級錄音
歌曲目錄
CD
1.Waltz For Debby
2.Elsa
3.Know What I mean
4.Who Cares
5.Nancy
6.Venice
7.Toy
8.Goodbye

IMG_6665.JPG

IMG_66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3 02:56 , Processed in 0.11121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