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24 14: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小白于2005-01-24 11:55发表的:
HP200从商业营销角度说是很成功的——它有清晰而准确的产品定位,就定位于抓住那些喜欢发烧补品和功率管堆砌的人——这样的发烧友确实有而且不少。做透明的顶盖更证实了这一点。它就是要客户看它的内部,被它的内部用料吸引。
至于声音,我个人觉得,耳机放大器是重质甚于重量的放大元件。也就是说它无须能输出很大的功率,而低失真、高音质对耳机放大器而言比功率更重要。毕竟它是用来推耳机的,不是推喇叭。
多管并联这一做法,降低了每个输出管承担的电流,使其能工作在线性范围内,还降低了内阻,但对管子之间的配对精度是有很高要求的。国外的大功率放大器凡是采用多管并联输出的,都价格很昂贵,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要实现配对的精度,要大量采购功率管,然后单独测试和配对,以确保配对的精度。此外还有个老化的问题——如果配成对的管子,老化程度不同,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参数性能的下降不一致,那是很致命的,将直接导致音质的劣化。
....... 說得非常好.
接觸太多的進口功放.MArk KRELL CELLO
從全新到舊的機也測試過.的确有小白說的"此外还有个老化的问题——如果配成对的管子,老化程度不同,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参数性能的下降不一致,那是很致命的,将直接导致音质的劣化"不過我還一點要補充的就是,原來是配對一樣的.幾年使用下的誤差保證是支支管不同的^^^^^^^
其它的就不多說了
[s: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