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其它] 黑胶与CD(转贴)

  [复制链接]

25

主题

3287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3-6-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0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8-1-12 09:19
本就是漫谈又不是辩论。我喜欢把帖子不断引导到新的方向,以此延续一个长贴的生命。

明白了,尽管这个帖子的楼主是老夫我,其实把握方向的一直是白版,不愧为老司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1万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12-9-23
发表于 2018-1-12 0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优秀的现场表演是最佳的参考,这里所说的现场表演并不局限于仅仅在音乐厅,街头的爵士表演,地铁入口的一把小提琴演奏,都可以算在内。
而录音制作出来的商业化媒体不能作为最佳的参考,因为录音一定会改变乐器真实的声音,更不谈制作成商业媒体后信息量和动态的压缩等妥协。
Recording artists的出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录音的技术受到很多限制,为了要尽量保持音乐的本质而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录音的还原能力。
如果不以真实乐器的声音作为参考,音响玩偏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
为什么头版、老版现在炒得那么贵,很多新版唱片咋一听,哇似乎信息量大,声音透明,多听听才发现,这种所谓的信息量大和透明,很多情况下都是牺牲了平衡度和声音密度换来的。

点评

也有的人烧到了一定程度由于某种原因仍然装不明白  发表于 2018-1-12 13:23
有些东西不烧到一定程度不会明白  发表于 2018-1-12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3455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3-10-29
发表于 2018-1-12 15: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样,音响出来的声音尽可能接近现场总是不会错的,现场永远是最好的标杆。
将模拟进行到底,让数码见鬼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8-1-12 18:1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孤剑 发表于 2018-1-12 15:49
不管怎么样,音响出来的声音尽可能接近现场总是不会错的,现场永远是最好的标杆。

根本做不到的。凡号称做到的,都是通过不同剂量的脑补。这是维度之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1万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12-9-23
发表于 2018-1-12 18:4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连参考标准都没有,那除了脑补就什么都不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3455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3-10-29
发表于 2018-1-12 21: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8-1-12 18:43
如果连参考标准都没有,那除了脑补就什么都不剩了。

同意枫林兄的意见。
虽然现场很难还原,但如果不以现场为标准,那又有什么可以作为标准呢?没了标准,又如何判断声音大好坏呢?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了。
将模拟进行到底,让数码见鬼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889

帖子

2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7-2-15
发表于 2018-1-12 22:0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1万

帖子

251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1
注册时间
2006-12-28
发表于 2018-1-12 22:3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子不错,最近我正迷恋于和我同时代的现代音乐家叶甫格尼.基辛, 作为现代的钢琴家其演绎非常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主题

1万

帖子

251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1
注册时间
2006-12-28
发表于 2018-1-12 22:5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录音技术和载体其实并不能横向比较,拿古典音乐来说我们听的都是距离舞台距离比较远的现场,而唱片录音则是通过麦克风在舞台近距离收录。 有机会可以去英国参加逍遥音乐节,站着近距离欣赏古典音乐,比较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1625

帖子

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9
注册时间
2003-4-19
发表于 2018-1-12 23: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白板的帖子先不说观点如何,就是觉得特别有逻辑,特别在理,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8-1-13 07:3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8-1-13 07:35 编辑

注意看我前面85楼发言的最后一段。我Copy在这里:“所以看待现场VS唱片录音这个问题时,我个人的观点是没必要以前者为一个绝对的Reference去评判后者。这是两种不同的音乐呈现方式。”

音乐表演的现场声音对制作和评判录音当然有参照价值,但不是“绝对的Reference”。原因就是录音制作和录音制品有其自己的特点和追求。其追求并不是“尽最大可能性无限接近现场效果”。就好比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录音来源于现场,但追求的是高于现场,而并不是“无限逼近现场”。这是一种以两声道信号通过技术处理带给人尽量理想和纯净声音的艺术。

我用词都是有道理、尽量追求准确达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8-1-13 08:0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层关系和“摄影VS实物”也是类似的。摄影是拍摄实物,但追求的并不是严格最大化地接近实物的视觉效果。摄影艺术有自己的取景视角、取舍、色彩光影的艺术化处理。追求的同样是来源于实物、高于实物(的肉眼视觉效果)。不管是录音也好、摄影也好,这些记录声影存在的技术,最初阶段都只是追求“能够记录”,但一旦发展到高级阶段,便有了简单记录之外的追求,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当然这种艺术是依赖技术来实现的。

摄影之于实物,和录音之于现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降维度的记录。实物是三维而摄影作品是二维平面;现场声音是全息式的而录音通行的只是两声道。低维度记录不可能完整还原高维度的实际信息,因此摄影和录音都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去获得别致的艺术效果,弥补低维信息的缺失。这种行为和现象我觉得可以描述为“以艺术性创作弥补原始信息的缺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5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7-1-14
发表于 2018-1-13 08: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8-1-13 08:06
其实这层关系和“摄影VS实物”也是类似的。摄影是拍摄实物,但追求的并不是严格最大化地接近实物的视觉效果 ...

不同意这个说法,摄影是单通道记录存在降维的问题,现在有立体摄影,两部摄影机的,早年有激光全息照片,都是2通道记录,还原完全没有问题。看过全息照片吗,真的像玄幻一样,一盆花栩栩如生浮在半空中。
录音2声道信息已经足够,只不过没相当水准的器材和环境支持,唱片信息被干扰的面目全非了而已,并不是两声道不能还原录音现场。

点评

请问3D照片是一般人玩的东西吗?虽然这玩意存在。摄影发烧友有玩这个的吗?  发表于 2018-1-13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889

帖子

2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7-2-15
发表于 2018-1-13 08: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1万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12-9-23
发表于 2018-1-13 09: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阳光枫林 于 2018-1-13 09:09 编辑

艺术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
生活就是艺术的参考系,高于生活就是个性化的部分。
音响也是如此,所有的录音都是基于录音或者演奏现场的,但在唱片制作中加入了工程师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在回放时带入了器材设计师的个性化理解和烧友搭配调整的个性化需求。
我从来说的是现场是最佳的参考系,从来不说现场是绝对的参考系,前者因为现场是最能体现乐器质感和泛音、乐队气势和定位、动态对比等等,后者是因为音响回放出来的声音永远不可能达到录音或者演奏现场。但这与把现场作为参考系是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

在模拟时代威尔金森的录音被人推崇,因为受到当时录音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各个厂家制作出来的录音可以说差异很大,而威尔金森制作的录音相对更为接近录音或者演奏现场。
到了数字录音时代,各家公司录音的水平和声音风格的差别就明显缩小了,其实就是相比之前更加接近录音或者演奏现场。现在的高规格数字录音,比20世纪的录音更为接近录音或者演奏现场,这也是录音师努力的方向。
只有国内的口水片才会为了讨好耳朵而加一大堆味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20 12:09 , Processed in 0.108325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