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前两天,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听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花了五分钟在网上查了一下,莉莉.克劳斯的录音评价不错,立刻在亚马逊下单,四张唱片一套盛惠25刀,两天就到货了。一听之下,不负等待,成熟明朗,既无青涩,也不暮气沉沉,这是健康自信的莫扎特啊。看一看自己在亚马逊上的记录,上次购买唱片已经是好多个月之前的事儿啦,至于实体唱片店,在这个城市还有没有都不好说!曾经,去城里的唱片店淘片儿,是我每周固定的活动…..人生一瞬!
回头想想,在这个时代还买唱片,有点儿作了。现在这世道,家里有个唱机的人都是小众了吧?油管上听不过来的各种免费MV,声画俱佳。就算你喜欢老掉牙的录音,比如肖邦的钢琴曲,霍夫曼、拉赫、科托….随便一搜就是一大堆。如果讨厌广告,Spotify每个月交10刀就可以任听高清音乐,曲库的规模是天文数字,三生三世都听不完,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在那里找不到的音乐。
感叹啊,多年前第一次去新加坡,在乌节路上看到几层楼的HMV,感觉像是掉进了唱片的海洋,在里面扑腾了一下午,买了两张唱片,全身而退,没把兜里那几百新元都买了唱片已经算是意志力的极限了。
我们还需要这些机器大规模制造的亮闪闪的塑料片吗?想起大学时跟舍友辩论,他认为纸质书很快就会灭亡了,以后一定是电子书的天下。我却深受中学语文课文《一面》的影响,坚定地认为书香和纸张的质感是无法取代的。虽然那会儿的书普遍制作水平都不怎么样,但不妨碍我对课文的深刻印象:“很厚的洋纸,印得很清楚,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摸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现在舍友已是某著名高校教授,大概不缺书看,也不见得看电子书,我却每天睡前在Kindle上读书,没什么怪舒服的感觉,也并未削减催眠的功效。
唱片,和纸质书籍一样,大概也会慢慢变成一个提供某种“拥有感”的媒介吧?现在新出的唱片,经常会有复古的黑胶版本,据说可以提供各种数码唱片甚至高清数据文件所没有的某种令人怀念的味道。即便是普通的CD版本,也一定会在包装上下功夫,提供听音乐之外的一点儿附加的价值。
看了柏林爱乐唱片品牌的广告片,那个制作和装帧设计的精细,绝对比得上大牌的中秋月饼,而且更有品位,更有质感,让恋物癖如我,能心甘情愿地乖乖付出比普通唱片高出两、三倍的价格,买回来供在唱片架上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听上去,跟Spotify上听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同,还没有Spotify方便,但打开漂亮的盒子,拿出唱片,放进转盘,音乐响起的仪式感,却不是Spotify能提供的…
说起拥有,就想起乔治.克鲁尼那部电影《UpIn The Air》。人这一生,大概就是不断地追求拥有的感觉,同时慢慢忘记那些消逝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