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0|回复: 0

[耳机耳塞] 双石墨烯等压低音单元加持,AAW Project 4+2体验小记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15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6-11-5
发表于 2021-7-2 09: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双石墨烯等压低音单元加持,AAW Project 4+2体验小记




说起AAW这个新加坡品牌,算得上烧友圈子都熟悉的老朋友了,几年钱玩过他们家的CANARY,当时还是微型静电单元刚刚兴起,纯粹为了赶时髦尝试了一把“三重混合”的CANARY,效果也是相当拔群,就是价格有些算不上太友好。





再后来还尝试过ASH,这个就给我非常好的印象,声音各方面做的都不错,最关键的价格也很合理,甚至放在当时还没开始内卷的市场来看,还能算得上是有性价比产品,在当时可以说也是相当火爆,展会论坛之类的经常有人讨论。以及最近讨论也比较多的A3H+,千元价位有点技术下放的意思,也算主打性价比了,外观做的也很不错,可以说很适合入门选择了。





再者就是AAW还搞了个4+2,五千档位,带着不错的过往印象,我决定尝试一把,主要吸引我的除了可以通过更换部件来获得三种不同声音风格的调整切换之外,还有就是这个双石墨烯等压低音单元,也就是4+2里面的2,双动圈配合四动铁的结构,之前写圈铁合集的时候也玩过,具体型号我忘了,就是记得相当难搭配,不知道时过境迁,若干年后AAW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带着好奇我拆开了包装。





AAW的包装做的是相当华丽,不是说用料或者开合方式啥的,就是说这个封面的图,每次看到这种像是画又不完全像画的璀璨类艺术创作,盲猜也知道肯定是洋货,我就奇怪了,国产怎么就不能在这方面下下功夫呢?当然跟个别对审美相当有误解的厂家来说,突破之后设计的所谓泥石流艺术,也还不如不折腾了。





开箱里面陈列的左右腔体单元设计很对我的胃口,我就喜欢这种小碎花闪粉的风格,腔体一定还得透明,要看到里面的单元排布才能方便开脑放。仔细观察出音孔可以看到一个无导管的动铁单元,这和侧开孔之类的其他厂家宣传的特制动铁单元的目的差不多都是为了减少高频段衰减,保证聆听者尽可能无损接收信息。





腔体来看做工比较细腻,尺寸大小也还好,佩戴起来没什么大问题,AAW的公模做的还是比较不错的,0.78的插针如果用弯头的可能我会更满意吧,这种直头总感觉有断裂的风险,使用的时候还是的小心一些。单元上方就是可更换的气孔套件了,官配三组,分别对应低频强化,普通模式以及乐器模式,可玩性不错。





耳机线方面,插头可以自己选择不同规格,3.5mm/2.5mm/4.4mm皆可,线材本身用了单晶铜的材料,编制的方式以及分线器插头这些配件的用料我觉得还是很赏心悦目的,细节做得比较用心,配线材质也算对得起这个价格吧。其他配件耳套就不废话了,这个收纳包感觉比以前的小了不小,但皮质依然nice,加分!





实际聆听首先是关于低频在普通模式滤网之下,很多人反馈说质量一般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其实还好,低频没有打铁或者绝对扁平化,毕竟双动圈,量感还是有的,两颗对置确实听到了声压的增加,量能相比同尺寸的动圈来说多点,但是跟其他大尺寸振膜产品相比确实会有些不够给力,弹性是有的,但是起伏不够大,张力表现普通,整体的动态也有点局促,这还是在驱动不错的情况下,但以上只是跟BASS模式对比的差异,也算不上没法听的缺点,就,挺正常的低频表现吧。





换到BASS模式下,低频部分有很大的提升,主要是氛围感的改善,整个低频的细节立马舒展开来,量感也可以说是翻倍的提升,充沛的量能和更优的下潜带来的质量俱佳的低频体验。以BASS模式下低频表现来看,作为圈铁耳机我现在不觉得8mm尺寸的振膜偏小了,两颗一叠加那个量能效果远超一些十几毫米尺寸振膜的圈铁,还是直给的那种震撼效果,而且清晰不碎,不轰头。人声在此模式下也显得颇具感情色彩,轻微的温暖,位置控制的恰到好处,人声的口型结象清晰,密度比较结实,线条流畅,厚度尚可,个人感觉比较适合欧美流行当中节奏感较强的人声乐曲,双动圈打底节奏给的很扎实,相当具有律动性,说人话就是听着听着很容易跟着抖腿。低频之外的其他乐器充斥着解析素质风格,轻微有点干音,高频细节丰富,泛音由于使用了无喷嘴开放式排出的NOVA动铁单元,细节相当给力,上盘通透明亮,延伸向上泛音充沛,流行乐中的镲片能很好解析出来,也能感受到敲击后的泛音递减过程,细节做得不错。个人感觉4+2用来听ACG的动漫经典歌曲也不错的,比如白色相簿这类,或者毒枭三人组。





平衡模式下声场很大,没有明显的边界感,听大编制交响乐各部乐器定位是有的,而且具体来找每个声部的具体乐器并不虚,没有拉大声场的中空问题。BASS模式听乐器音色还是不错的,尤其木制类的乐器,比较出味儿。不过,如果你喜欢凌厉的小提琴音色,或者享受金属刺激的乐器表现,那我觉得你可以试试VOKAL的那组滤网,相当刺激,听女声也很毒。当然我个人在这三者当中也是更喜欢BASS模式,此模式下对于氛围的渲染非常舒展,宽松舒适的轻微音染配合清楚的解析分离,也不会让人觉得暖糊,搭配的比较合适。至于圈铁常见的衔接问题,我觉得目前没有特别明显的脱节或者重影问题,而音色部分,4+2更倾向于打磨了动铁部分的音色锐利和冷淡,而动圈也更注重紧实真实,整体将二者音色往中间相互撮合而成,导致最后呈现出来不冷淡也不暖糊,却又有解析和能量感。





总的来说,4+2算是让我感觉比较有心意的东西,尤其这个双振膜等压单元,很有想法,尽管混动的结构,在FIBAE技术的加持下也没有特别难驱动难搭配,起码比之前我接触过的双动圈做的圈铁强太多了,随便找个国砖或者国产小尾巴基本也能推个七七八八,起码不出恶声。基本盘的角度审视,2个动圈配合3种模式的滤网做的各有特色,调音风格并不流俗,4个动铁该有的解析素质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三种模式也颇具可玩性,卖个5K还是值得推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27 16:41 , Processed in 0.0498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