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沈阳-姜兵

[发烧理念] 音乐里面有什么?

  [复制链接]

3

主题

83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22-5-31
发表于 2024-1-14 1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eddychan 发表于 2024-1-14 10:30
如果你曾经热爱过音响,热爱过唱片,一定能体会到唱片演奏家这个称谓是对极致发烧友的肯定和赞叹,虽然我 ...

我和你讲道理,你和我讲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24-1-14 11:1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1-14 11:17 编辑

说起“唱片演奏家”和“唯真”的问题,我又要说那句老话了——没有一家设计师说“我追求染色”的,都在说“我追求真实还原”,但各家厂出来的声音就是个个不同。只能说各人耳朵里的“真实”一开始就是不同的。

所以这种话的实质就是“正确的废话”,毫无意义。

点评

能力不一样,标准就不一样,开发出来的设备性能和水准就不一样,这太正常了,怎么会都一样呢?连音色不准的重播系统都被认为成好听、乐感、音乐味之类的,开发出来的器材当然也就是这个段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4 16:05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3-12-21
发表于 2024-1-14 11:5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aVCsqtbmSQx2eG3Is0M0HA

点评

我还是把微信公号链接里的这篇文章完整的贴在这里吧: 首先我觉得发烧是个人的事,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方向,是无可厚非的,也就是想听什么听什么,觉得什么好听什么就是好。所以也没必要问你不熟悉、不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4 19:03
谢谢老哥的推荐。看了文章,有意思。想问一下,这文章来自于什么平台?公众号吗?论坛吗?APP吗?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4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526

帖子

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11-11-17
发表于 2024-1-14 14: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D.960 发表于 2024-1-14 11:51
推荐一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aVCsqtbmSQx2eG3Is0M0HA

谢谢老哥的推荐。看了文章,有意思。想问一下,这文章来自于什么平台?公众号吗?论坛吗?APP吗?谢谢!

点评

这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4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3-12-21
发表于 2024-1-14 14:5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24-1-14 14:53
谢谢老哥的推荐。看了文章,有意思。想问一下,这文章来自于什么平台?公众号吗?论坛吗?APP吗?谢谢!

这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点评

谢谢!请私信 什么公众号。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4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526

帖子

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11-11-17
发表于 2024-1-14 15: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D.960 发表于 2024-1-14 14:54
这是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谢谢!请私信 什么公众号。谢谢!

点评

把链接复制到微信里点击打开,就能进到公众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4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3-12-21
发表于 2024-1-14 15:1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24-1-14 15:00
谢谢!请私信 什么公众号。谢谢!

把链接复制到微信里点击打开,就能进到公众号了

点评

谢谢老哥!找到了公众号,谢谢!  发表于 2024-1-14 1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3-12-28
发表于 2024-1-14 16:0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24-1-14 11:16
说起“唱片演奏家”和“唯真”的问题,我又要说那句老话了——没有一家设计师说“我追求染色”的,都在说“ ...

能力不一样,标准就不一样,开发出来的设备性能和水准就不一样,这太正常了,怎么会都一样呢?连音色不准的重播系统都被认为成好听、乐感、音乐味之类的,开发出来的器材当然也就是这个段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3-12-21
发表于 2024-1-14 1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960 于 2024-1-14 19:05 编辑

我还是把微信公号链接里的这篇文章完整的贴在这里吧,以下是全文:

      首先我觉得发烧是个人的事,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方向,是无可厚非的,也就是想听什么听什么,觉得什么好听什么就是好。所以也没必要问你不熟悉、不了解的人“这个好不好,那个好不好”,因为怎么确定别人觉得好你也会觉得好?这类问题一般只有初烧才会到处问,初烧也是最容易被忽悠的。对于初烧也经常会提出的是否“听得出”的问题,我认为人耳的差异性是比较小的,真的差异在于认知的差异。当听得多了,对声音有足够的认知了,自然就会“听得出”了。
      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声音的喜好、自己的“方向”,那有没有对错呢?你可以认为没有对错,毕竟每个人的口味、喜欢的音乐类型都不一样。我也遇到过,习惯于听不同类型音乐的两个烧友,对同一套系统的评价南辕北辙的情况。但我觉得,如果你想深入欣赏古典音乐,那就只有一个方向:以“真实”为基础,以“音乐表达”为目的。
      为什么要以“真实”为基础?古典音乐以其自身的博大丰富,被称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翘楚。由于其在创作技法、演奏技巧和配器应用等方面的复杂性,在重播时,重播系统必须在全频段都能有低失真的表现能力,这样才能把古典音乐“完整的”呈现出来。如果在某个频段追求“悦耳的失真”,那也会给其它频段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音乐完整的表达。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必须是以追求“真实”为基础。
      那么“真实”为什么只是基础而不是全部呢?这是因为我认为仅强调“真实”也会使烧友误入歧途。我认为“真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正如你坐在音乐厅里,每一个位子上听到的音乐都是真实的,但不同的位子的声音,还是会有好坏之分,而你不能说哪个位子的声音“更真实”。对于我们调整音响系统也是如此,可能有好几种方案都会听上去比较真实,那如何在不同的“真实”中取舍呢?这就需要烧友们更进一步了,认识到什么才是“音乐的表达”。“音乐的表达”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纯粹的“感觉”。要认识到何为“音乐的表达”是需在经过多年欣赏音乐,尤其是欣赏大师演绎的过程中积累的。我不得不说,像诸如富特文格勒、肯普夫这样的大师对音乐的表达方式,在当今乐坛已经很少了。而要能领略到大师们真正在细微之处的微妙表达,重播系统必须具备我之前说的全频段低失真的能力,既不丢三落四、顾此失彼,也不添油加醋、画蛇添足,而是以“真实”为基础。如果系统不能正确的还原音乐的表达,那聆听者一切对音乐的追求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点评

其实不用想那么复杂。 行业有标准,那些专业做音频设备、在录音室的监听设备早就想好了,卡拉扬在录音室也不会用hifi音箱染色线材去监听吧,一个乐器被播放有什么味道,播不准他也是没法工作的。但烧油确实是对一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7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3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22-5-31
发表于 2024-1-14 2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十佳录音师杨震老师的视频说:1、录音的细节比现场观众听到的多;2、交响乐队指挥根据录音调整指挥。知道这些还谈现场观众位的效果差异,意义何在?

点评

请问下,你觉不觉得现场比录音动态大很多,密度能量大很多,同时,只要坐相对好的位置,声音是非常绵密柔和且不失细节的感受,总之就是现场很好很好 请问你们三叶草产品的开发是以现场还原为参考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7 08:26
杨震那个视频我也看过,首先杨认为当今的录音技术还无法完全还原现场,所以在录音期间只能“有选择性”的取,“有选择性”增加细节。所以说录音中多出来的细节,可能是录音时“调”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录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5 19:39
中国十佳录音师,听起来好牛逼的样子,哪家单位捣鼓出来的排名?  发表于 2024-1-15 13:14
一个月前看过这个视频,特别好。 “不同位置声音不一样。”成了外行以讹传讹形成歪理的基础。前面一个烧友说的特别好,什么事儿不能张嘴就来,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5 1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2-4-5
发表于 2024-1-15 12: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ttyjj 于 2024-1-15 12:38 编辑
陈小花 发表于 2024-1-14 23:18
中国十佳录音师杨震老师的视频说:1、录音的细节比现场观众听到的多;2、交响乐队指挥根据录音调整指挥。知 ...

一个月前看过这个视频,特别好。

“不同位置声音不一样。”成了外行以讹传讹形成歪理的基础。前面一个烧友说的特别好,什么事儿不能张嘴就来,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明明是一个科普讲道理的帖子,可能动了谁的蛋糕,一堆人对楼主的各个方面进行攻击,就是不敢正面回复道理。非得说姜老师为了利益才说这些东西,但是唱片演奏家和声音美学就没有利益在里面,不是流行拍良心吗,你们也拍拍良心,自己信吗?通过这个帖子觉得把道理讲清楚了挺好,以后再想胡说八道可以看看这个帖子。这个帖子很多回复水平特别高!
白板的回复:其实学乐器的厂家和其设计理念还是有点关系的。比如,歌德GRADO唱歌剧的,突出点是人声重播,柏林之声老板弹吉他的,瞬态是关心要点,老板弹钢琴的话,其器材重播钢琴理论上也更能过关。


老马的回复:首先我不觉的柏林之声系统对古典吉他、民谣吉他、弗拉门戈吉他的还原做到了足够准确,或者说比柏林之声系统播吉他准确的系统也常见。其次,把一种频率范围够大的乐器能播准,播其他乐器也会足够准,毕竟信号还原原理是涵盖所有乐器的。如果说某品牌器材针对某种乐器还原的很有特色,此特色是器材染色还是很真实自然要区分开来,第一种是拿失真当卖点,第二种似乎也不叫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2-4-5
发表于 2024-1-15 12: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也相信有的品牌适合放什么,可总觉得哪儿不对,这回看明白了。第一个有人把道理说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5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24-1-15 13:1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小花 发表于 2024-1-14 23:18
中国十佳录音师杨震老师的视频说:1、录音的细节比现场观众听到的多;2、交响乐队指挥根据录音调整指挥。知 ...

录音的细节必然比观众听到的多啊,话筒离乐手什么距离,观众坐在多远距离?肯定是近距离话筒能收录到更多细节。在话筒的距离,和观众席的距离,听到的音色也是有差异的。

点评

多谢白版回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5 18:51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3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22-5-31
发表于 2024-1-15 18: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24-1-15 13:10
录音的细节必然比观众听到的多啊,话筒离乐手什么距离,观众坐在多远距离?肯定是近距离话筒能收录到更多 ...

多谢白版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23-12-21
发表于 2024-1-15 19:3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小花 发表于 2024-1-14 23:18
中国十佳录音师杨震老师的视频说:1、录音的细节比现场观众听到的多;2、交响乐队指挥根据录音调整指挥。知 ...

杨震那个视频我也看过,首先杨认为当今的录音技术还无法完全还原现场,所以在录音期间只能“有选择性”的取,“有选择性”增加细节。所以说录音中多出来的细节,可能是录音时“调”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录音的艺术”。视频里也讨论了录音设备的局限性和人类听觉系统的先天优势。这也说明了录音中听到的和现场听道的并不完全一样,录音也不能完全代替现场。

视频里也提到了林大叶指挥会听着录音来调整排练,不过这只是一个孤例,是否国内外别的指挥,也都有这个习惯,还需要更加多的统计来支撑。不过在我看来,这和音乐爱好者听录音来评价演绎好坏也差不多,只不过角度不一样,水平不一样。

点评

完整现场是声波在某环境内存续的过程,谈完整现场根本没有意义,谁的耳朵能完整识全部别声波所有的存续状态?任何识别(人耳或器材)都是局部的识别,录音制作选择了一个主观上被认为能很好展现作品艺术性的角度进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5 20:35
杨震老师说他加的细节在音乐会现场不那么容易被听到,有的只在舞台上或指挥席才会听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5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8 04:28 , Processed in 0.146086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