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Vurtnc 于 2024-2-28 12:48 编辑
三、玩过的器材
从台式耳机系统开始,我才算是正式入门,之前基本都是在为随身高溢价下的奢侈品外观和概念炒作交学费,我玩过的台式耳机系统中的大件和周边不算少,但很多是在对声音理解有问题和发烧初期经验欠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阶段使用的,所以下面还是着重对我现在的系统和过程中印象深刻,值得说一说的东西,分门别类的列个流水账。
P.S.我写的东西都是我真金白银买的或租的,没有商家、代理借给我让我试听的,本人不带货不卖货,也不收任何商家、代理好处写枪文,说话比较直接,对各商家、代理的产品有得罪之处,多多谅解,器材受系统协同作用和主观喜好左右,仅代表个人观点,结论请理性参考。
====================数播类====================
Aurender N10 买这台机器,是因为在刚搭台式系统时,用N100搭过湖人590一体机推Meze empyrean,当时就觉得app很好用,后面升级到分体解码耳放的时候,数播就还选的这个牌子,可惜当时还不懂除了少数USB优化到位的机器,Aurender大部分时候最好听的接口都是AES或者SPDIF,以至于觉得USB口也没比N100强多少,后面直接转投别的品牌数播的怀抱。但必须得说Aurender是不管什么价位都值得选择的server,Roon我试下来更多的优势还是在找歌、曲库管理和多房间控制上,只说声音真的一般,这种前提下,主打好用的自家app或者说封闭系统的品牌,可选择范围就很有限了,再结合稳定性、易用性、售后支持、流通能力等一系列因素,Aurender能取得今天的成功也是情理之中了。
Lumin U1 N10出掉后,看了一圈国内国外的枪文及论坛帖子,发现经常出现Lumin的身影,最终决定入手也是海外论坛一位用过N10的大佬说后面买了这个,全面超过N10之类的文字,头脑一热就直接拍板了,后面还直接买了那个X1的升级电源,作为一个没有内部储存的纯流媒体播放器,想播放本地文件还需要NAS配合或者外接硬盘,纯网播的话,主流流媒体平台也都是支持的。跟Aurender类似,最好听的接口也是AES或者SPDIF,USB口没有特殊优化,其实看过这个机器内部图片和很多设计细节并和Linn对比下,可以发现是非常相似的,我没有听过Linn,Lumin的声音在一个优质音频NAS的配合下,我认为是符合价位的,重视声音的流畅感,动态、两端延伸中规中矩,算是好听那一挂的,即使配上升级电源,音响性也不是很突出,但如果纯网播或者外接硬盘,声音就比较一般了。综合来讲性价比一般,需要较多周边配合,声音素质接近N10,但流畅度,对音色的还原度更佳。
Antipodes EX 这个新西兰品牌现在应该很多人都熟悉了,论坛里褒贬的声音都有,我这台是升级过电源的最后版本,官方已经停止了对这个型号的系统更新,目前的声音表现就是它的最终形态了。入手它的契机是刚好有个熟悉的大佬在出,价格还不错,加上那会我是以Vermeer two为核心,走网口网播的玩法,就动了给Vermeer加个Server,看看声音还能不能提高的想法,入手后就碰到了第一个难题,Antipodes的系统是需要官方推送更新的,也就是你机器不关,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一般是凌晨),会推送一次系统更新,但我收的这台可能因为上家也没深入使用,只是当个Roon Core之类的,就没更新过系统,而系统太旧没赶上之前版本的更新,跨度太大版本的推送就收不到了,这也是挺糟心的一个点,好在官方支持很给力,只要预约好时间,技术支持就会准时远程操作,帮你解决问题;第二个难题是Antipodes是一个非常需要科学环境的机器,在非科学环境下,进操作面板就很慢,各种设置都是要等待很久,最初以为是性能羸弱,后来才发现是网络问题;第三个难题是机器重启后,有时容易找不到DAC,这个我只在使用LMS的时候经常碰到,在Player Dashboard里重启下对应Player就能解决。 说了这么多难题,但这个机器反而是给我很多惊喜的,使用的时间跨度也是覆盖了三台解码和很多系统部件变动,也让我确立了很多对数播的规律性认识:1.Roon声音真的不好,由于Roon的便利性,中间租过官核想试试桥核分离是不是对Roon来说是质变,最后的结果是两台跑Roon,声音不如EX自己用LMS做核心直接到解码,让我确信很多自己有软件能力的厂家,软件本身就是器材声音完成度的一部分,Roon这种谁都适配的,不是以声音为第一优先级的,追求纯粹好声的没必要死磕Roon;2.本地播放大部分时候好于网播,EX本身是可以插固态硬盘的,做Server播放本地的音乐是远好于流媒体的声音,我之前用过的很多数播也是这样,而且我的网络从光猫一直到进数播,是优化了很多的,在这个前提下结论也依旧成立,所以在我这儿本身带储存的数播是非常加分的;3.优化网络现阶段对所有数播都是质的提高,这个规律不管是在本坛还是别的论坛上,都常有提及,即便是本地播放,交换机、网线、光隔离、线电等等一系列补品对数播的影响都是一致的,很多人认为网络优化的终极目标是插上网线跟拔掉网线声音水平一致,但我试下来在合理优化下,插网线的效果已经远好于开始播放后拔掉网线的声音,所以数播想好声,确实有一定的门槛。 最后说说EX本身的声音,其实任谁看到这个机器的内部,可能都不会相信一个工控机加线性电源会这么好听,大多数型号主板都是研扬工控的,内存、ssd基本都是威刚工业型号的,想买到一模一样的都不难,但它的声音呈现上几乎与 Aurender N10 一样精致和“高分辨率”,但声音更饱满、音调更有质感、更有冲击力,但同时也让音乐自由流动,具有极好的抒情能力,只是USB口下与更高级的型号相比,还是能听出一些粗糙感,没有那么细腻精致,这也是因为Antipodes不是一个主攻USB的牌子,加持P2界面才是EX的最佳输出表现,但在1w左右的价格下,我想不出有哪台机器拥有这么多功能,同时声音表现跟EX能够匹敌。总结来说,这是台性价比极高,声音非常对得起价格,但使用有一定门槛的数播,即使我现在升级了别的机器,EX如果出不掉的话,当个NAS用都值回票价。
innuos PULSAR 这台机器其实刚到手没多久,肯定还没完全Run in,但已经有很多惊喜忍不住分享了。innuos这个品牌很多文章包括代理都说是英国的牌子,其实这个品牌的总部和工厂都在葡萄牙,油管上有厂址的参观视频,肯定不是什么假洋鬼子,在我刚开始玩数播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牌子,但因为在本坛有个N字头推广antipodes和innuos及其他数播账号负面的宣传效果,加上那时候对数播的理解还比较片面,看了内脏图后脑放全无,国内一直也没有代理,身边也没有大佬吃螃蟹,种种debuff下对其印象一直较差,之所以最后会升级这个,一是在WBF上,2023年才推出的这台PULSAR引起了热烈讨论,许多系统都不错的大佬都对它赞赏有加,而且很多是innuos之前型号的用户直接升级的,二是国内醇音代理后,身边也有大佬陆续入手后评价不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三是确立了以MPD8解码为我的系统核心后,我需要一台USB性能极佳的数播,市场上除了Taiko Pink这些贵的跟我这样的普通人没关系的数播,也就innuos是主流品牌里一直深耕USB的了,对我来说唯一的遗憾就是PULSAR不带内部储存,要想播本地的音乐只能加NAS,而上级型号Statement NG价格三倍有余,实在是有心无力。 好在入手后完全没有失望,PULSAR继承自Statement NG的ARC6模块和简化版的PhoenixUSB Lite Reclocker都是它的主要卖点,其内置的电源是市场上本就十分有名的线电品牌Sean Jacobs为其设计的,PhoenixUSB是innuos自己出的USB洗水,普遍评价不错,相比Statement NG和独立的PhoenixUSB中的时钟与USB模块供电部分分为两路,PULSAR上的这个Lite主要是简化成了一路供电,官方说法是流媒体性能上约为旗舰的90%(听听就好),综合这些给了其极强的USB输出,这是我第一次在流媒体播放上听到密度、动态与本地播放基本趋同,PULSAR独立播放流媒体,与播放Antipodes EX做NAS的本地文件相比,更多的是风格的差异,素质上的差距几乎不可闻,所以我上面会说“本地播放大部分时候好于网播”,PULSAR就是这个例外。 innuos Sense App的好用程度也完全出乎我意料,可能因为我Roon用的不深入,在便利程度上我认为Sense App跟Roon是一个级别,操作流畅,UI美观,对各种流媒体的集成度极高,声音上完全没听出类似Roon对声音的劣化。 声音表现的初步感受是中低频比之前用过的数播,更圆融细腻,密度很大实体感强,重量感和权威感都是另一个层次的,声场的宽度变化不大,但深度加深很多,声音边缘的毛刺感进一步降低,定位感、声音的过渡变化、动态起伏都更加明确清晰,而且丝毫没有数字前端走USB口容易出现的声音生硬粗糙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对购买Pulsar非常满意,它应该能留在我的系统中很久,除非哪天中了彩票。
====================解码类====================
Vermeer two 其实在这台解码之前,独立解码我还用过Rockna 26bit(湖人590这种一体机就不谈了),也是Rockna让我一度以为自己的电有问题,避震不充分,电源线搭配不合理,不是说这些周边不重要,而是我周边几乎因为它换了一个遍,最后送走Rockna迎来Vermeer two之后,才让我明白问题在谁身上,说这些并不是全盘否定Rockna,Vermeer two在素质上都不能说比Rockna有质的提高,但对音色把握得准确度,声音的流畅度,乐段的动态起伏强弱对比,动人心弦的能力上跟Rockna确实有本质区别,这也是我认为Rockna的问题所在,但抛开这么大的价格差距去对比本就不公平,Rockna在同价位的素质表现肯定还是可圈可点的,但你很难说它是好听的,这就需要较强的调整功力,我是直接放弃了。 我之前大概写过一些Vermeer two的使用感受,这里就偷懒再贴一遍了:耳机体统中一定不乏可以替代Vermeer two或者比其更优秀的音源选择,但在我看来,以我目前玩的x9000静电耳机系统为例,Vermeer two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一体式音源,首先其网播界面与CH的网卡使用的是同个方案(我这台Vermeer two的网卡甚至是与CH最新一代支持Roon的网卡同方案,虽然Vermeer two的网口目前还不是Roon Ready),都是engineered的方案,而CH的网口很多人都认为是其最优秀的接口之一,我自己试下来Vermeer two的网口也是远好于Usb口的,也可能是我没有喂它Taiko、Grimm、K50这种高价数字转盘,所以得出这个结论,但其网播界面是远好于3万左右的数字转盘能达到的效果的,这个结论是基于Antipode ex、lumin u1、aurender n10的usb直出对比过的;其次在静电耳机系统中,Vermeer two的前级部分也是完全堪用的,前级直通模式下,使用700s推动x9000,也能做到有力有质,印证了Tam版之前以Vermeer two前级直通推009s的那段描述,比起分体前级,省去了信号线和电源线的投资,也让系统调整变得更简单;最后,Vermeer two乐感与素质的平衡是十分可贵的,你明显能听出音乐中各个乐器的形体位置,声场空间有宽有深,各种细微声响的过渡都清晰可见,但各种元素之间又有着微妙的联系,音乐是连续、流动的状态而不是突兀的各自为战,听者也能更投入到音乐整体而不是只关注其中各频段的Hifi元素是否尽兴发挥。Vermeer two在其自身的价格段有以上优势的同时,也是有一些缺点的。首先其优秀的网播界面需要周边的加持才能充分发挥;其次,Vermeer two的网口,我试下来其实是支持不到32 384的pcm的,最高24 192,dsd128是可以的,原厂的技术支援能力一般,毕竟数字部分基本依赖engineered,有点吃Audio Aero老本的意思,但源文件采样率位深这些到底是不是越高越好,也一直很有争议,qobuz上能找到的文件也最高就到24 192,所以倒也不算一个很大的问题;再次,Vermeer two虽然可以说是CP值极高,但对于财力极强的巨佬,显得就不那么经得起折腾了,原厂并没有配套的转盘及其他周边,像dcs4件套、ch n件套、mpt、d8套、msb套等等一系列end级音源,在原厂专用接口的加持下,一整套的上限一定是远远超过的(当然价位也是 ),当然也可以给Vermeer two配end级转盘,但我认为完成度不一定会比上述原厂有配套考量的音源来的靠谱。 即便是现在我也认为,你要是玩静电耳机,音源部分整个预算就10w左右,Vermeer two还是一台十分值得买的机器。
Playback Designs MPD-8 升级解码主要是厌烦了用PC上的jriver,通过upnp推送NAS里的音乐给Vermeer这种操作模式,而选择MPD8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像Vermeer一样,自带了很不错的模拟前级,hotprc大佬的MPS8帖子是让我最后拍板的引子,帖子中描述的Playback Designs音源的特点让我感觉这就是我想要声音的感觉,随着系统升级和扒贴学习,我对声音的追求也渐渐从玩1266那会儿喜欢刺激、大开大合、音响性强的声音,变成了追寻“真实”的声音,我其实一直都理解不了很多人说的“音染”、“乐感”这两个东西,如果以好的现场和生活中的声音为标准,系统放什么都一个味就是很多人说的“音染”,流畅性差、硬、亮、刺就是没“乐感”,但这个难道不是失真么?器材的功能是重播录音,那器材素质就是原汁原味重现录音的能力,真正的中性应该是在录音水平优秀的录音回放上,播什么像什么,结合数篇枪文和与几位PB用户的交流,基本确定MPD8就是符合以上这些特点的解码,请回家后经过漫长的500小时,长舒一口气,这次盲狙没歪,MPD8的三频分布是十分均衡的,同时得益于其强大的USB接口,数播USB直出不经过任何优化,就已经完全持平之前Vermeer网播的效果了,素质与流畅感完全与其AES是一个水准的,这意味着完全不用为了极致的音质放弃很多高码率文件和native DSD播放,说起DSD就没法绕过Playback Designs的灵魂人物——Andreas Koch,他不仅是数字音频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而且还是 Sonoma DSD 录音、编辑和混音系统的开发者,他在MPD8 设计上最吸引我的包括:1.机箱内包括三个独立的电源:一个用于数字级,两个单独的电源用于模拟级(每个通道一个);2.DAC采用fpga芯片进行设计,Andreas开发了专有算法,并将其编程到这些fpga中,由于滤波器和数字解码基于软件,因此当算法可以做出改进时,它是可升级的;3.接受到DSD讯号之后,会升频为50MHz,这里的“升频,与PCM的升频概念并不相同,之所以提升到50MHz,只是为了之后的数模转换做准备,让1 bit分砌式解码线路可以更轻易的转换为类比讯号,接受到PCM讯号之后,会先进行一次16倍升频,将CD品质讯号提升到705.6KHz的PCM,再转换为两倍DSD,之后同样提升到50MHz并进行1bit DSD解码;4.Andreas对时钟的选用也并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参数,选用的MEMS微机电振荡器也是服务于50MHz的升频解码流程,一般石英时钟的最高震荡频率可以达到30MHz,超过这个频率之后,已经无法依靠石英本身的震荡,而是要靠石英震荡的泛音来达到更高的频率,此时准确性将大幅降低,失真与时基误差大幅提升,而MEMS微机电震荡器看起来像晶片,但是内部其实是微型机械结构,它的稳定性更高,较不受机械振动、温度变化的影响,如果正确使用,时基误差可以比石英时钟低十倍,震荡频率高达80MHz,这种know-how的设计思路也让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堆砌参数和炒作概念的品牌,设计理念是很务实的。
声音上由于MPD8并不是NOS DAC,所以它不仅能生动的呈现DSD文件,而且还能使分辨率较低的文件听起来也很好,MPD8不是用来逐一比较不同格式之间听起来如何的设备,虽然肯定会听到差异,他只是尽量让所有格式都尽可能听起来愉悦,而不是剖析和揭示差异,这是一个服务于音乐爱好者的DAC,它能够传达真实乐器在真实声学空间中演奏的音色,对于表达高分辨率和透明度,它不是将音乐分解,通过变换响度的把戏创造一些假“细节”,它只是让我能够轻松区分乐器,听到弓上的松香,听到定音鼓上的振动,对于我也很看重的动态范围,它不仅拥有播的响亮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反应微动态变化,使录制音乐更接近生活的相似之处,从几乎听不到的动态到雷鸣般的声音,音乐的动态范围令人震撼,微动态得到挖掘并通过一种具有真实感的高分辨率被展现,使得原声乐器录音听起来绝对生动而真实,在保留了精致的空间信息线索的良好录音中,演出发生的自然声学空间的呈现是微妙而出色的。
更厉害的是,在加上USB-X4界面后,以上提到的这些品质更进一步,清晰度更高了,乐器听起来更自然,更生动,一切都向那种触手可及的真实感又迈进了一步,DAC本身对任何电气噪声都高度敏感,USB-X4通过物理隔离,以小型独立机箱,远离DAC, 通过在其输出端使用光纤电缆连接到DAC的机箱,没有电气连接,电气传递的噪声被消除,通过应用与Playback Designs其他产品相同的洗水、缓冲算法,消除了可能引起频率抖动的现有异步时钟,并重计时到与音频采样率同步的内部高质量音频时钟上,所有这些步骤都是在降低干扰和失真,能得到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声音也就不奇怪了,以这个思路出发,USB-X4界面本身随附的光纤线也还有优化的空间,橙色的这根光纤是多模OM1规格的,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多模光纤的规格已经进步到OM5,虽然从规格上看OM2及以上的型号,纤芯的直径都比OM1更细,所幸连上OM5光纤并没有不兼容,声音也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和损耗的降低更进一步(而且这个升级很便宜),这个界面也算是原厂给的一个小小福利了,虽然价格不算很便宜,但对比MPT8和MPSX,已经可以接受了,USB-X4 被设计为直接依靠 USB 接口的供电运行,可连接外部电源,电压为8V-10V DC,Andreas说USB-X4中的电路与MPSX相同,后者旨在实现更多的数字输入选项,如果有任何差异,都将是由于MPSX中的线性电源与USB 接口供电上的差距,所以高质量的线性电源可能会进一步改善音质,我试下来也确实如此,加持外部线性电源可以进一步提升声音的权威感和密度,我不知道这与MPT8和MPSX还有多大差距,但USB-X4加MPD8作为整个系统数字音源的核心,我已经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了,可能它们看起来没有那么漂亮,可能它们也给不了你”贵气”的感觉,但它们能让我比以往都更接近音乐作品的内核,这就是现阶段我心中好音源该有的样子。
====================耳放类====================
Violectric Niimbus US5 Pro
我玩过的耳放类产品不多,Niimbus US5 Pro绝对算其中很值得讲讲的,1266TC、SUSVARA、老大乌我都是拿它推的,甚至都推的还不错,它的8级可调增益真的很香,应对高阻、低阻各种耳机都有相应的增益可调,这赋予了它从塞子到顶级大耳区间内极大的适用范围,另一个值得说说的点,是它音量调节有 256 级,且电位器只提供电位改变讯号,逻辑电路收到这个讯号,就会指示继电器去切换讯号路径,改变讯号流经的电阻网络,可以带来更多音量级别,这是常见于部分高阶前级改变音量的方式。
声音上US5 Pro在抑制噪音方面十分出色,背景漆黑,细节十分鲜明,同时令很细微的动态对比都清晰呈现,加上控制力出色,音像轮廓明显,又不会收得太紧,刚刚好让细节达至锐利而不过火,它就是一部这样老实还原耳机本身特点的耳放,自身没有很突出的脾性,很多人会根据耳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寻找耳放以获得更佳的匹配度,但US5 Pro绝对是能把大多数耳机都推到80分以上的杂食利器,对于手里耳机较多,或者不喜欢折腾的群体,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STAX SRM-T8000
决定入坑静电后,第一个耳放是700S,当时的系统里解码就是Vermeer了,一开始抱着省钱的目的,想着前级直通下,700S跟T8000可能差不了多少,即便X9000盲狙失败也不至于亏太多,实际试下来,X9000在前级直通的700S推动下,已经能极好的完成静电耳机细腻的声音表达,细节丰富但不飙不吵,虽然只是跳过了电位器,但比起耳放直推在两端延伸,动态表现上提升都是显著的,直推的声音相比之下就显得单薄和平面化了,我认为官放用户在有不错前级的前提下都该试试Bypass。
说回T8000,其实声音上没什么太多想说的,这是玩STAX静电基本绕不过的一台耳放,众多大佬都写过相关的使用体验和听感贴,我主要做一点补充:
1.都是Bypass下700S这个级别的耳放有没有必要升级到T8000。
700S与T8000对比,我认为并没有很多人说的差距那么大,如果不用Bypass的话,只作为独立耳放使用,T8000甚至听感比700S更柔软和偏向日系审美,虽然框架是大不少的,但我认为在搭配X9000这个本身就比较柔和的耳机上,这种搭配反而不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声音骨架,会缩小歌曲类型的适应面,而Bypass下前级的很多声音特质就会占据最终声音表达的主导地位,这时T8000更好的框架感和细腻度是比较值得投入的。
2.T8000的版本之分。
T8000有银色和黑色两个版本,而银色还分老版和新版,区别方法是看机壳的散热孔,老版是细长条型的,新版是小圆孔,硬件区别在于老版用的15k ohm大电阻精度是1%的,而新版是5%的,这个区别在声音上能反应多少就不知道了,而黑色版本,前面板及旋钮均为亮面区别于银色的哑光以外,在我换管时发现标配的原管居然也是E88CC,而不是银色版本标配的6922,管子具体型号当时查过但不记得了。。。而且黑色版本的散热孔和电阻也与老版的银色版本一致,所以纠结这些差别,又不想要二手的朋友,可以直接买黑色T8000,只是相比银色会贵一点。
====================周边类====================
周边主要分网络设备、电处理、避震三部分说说。
网络设备:CelAudio NR300
最早我的网络架构是:光猫——软路由——廖隔离——TNB交换机——数播,本来如果优化的话,方向也不外乎光猫和路由给更好的供电和避震,可赛耳出的这个路由产品算是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这里贴一段对广播和组播数据带来干扰的描述,“任何网络设备都会在工作过程中向网络中发送一定数量的广播和组播数据。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终端等设备,为了保证用户使用体验,有些应用会非常频繁的向网络中发送组播数据。而组播和广播数据会被网络设备转发给同一子网中的所有网络主机(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网络处在同一个子网中),而这些广播/组播数据除了少量的广播可以被高级网卡芯片处理外,绝大多数数据都会被发送给网播的CPU 进行处理。这些无用数据尽管会被CPU 丢弃,但是仍然会占用网播设备的CPU 资源,进而影响音频处理的时延。而数字播放设备的音频处理时延是影响声音的关键要素。因此当网络中存在大量组播或者广播数据时,网播的声音回放质量会明显下降。”
NR300解决这个干扰的方式,主要是增加了一级路由,将家庭网络的网段和Hifi网络隔离开,其本身是集成四台交换机与一台路由器,并配置高质量线性电源,加入系统替换廖隔离的位置后,数播的播放效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至于我都很难描述出这种提升具体是在哪个方面,因为不管是背景的黑度、空间里细微线索的梳理、甚至是在某些现场录音中仿佛空气被推动的感觉,这种种元素共同构成了声音真实感的大幅增强,杨总有个"去年发烧过程中入手最惊喜/最失望的产品"的帖子,对我来说最惊喜的产品一定就是这个了,这是之前数播优化都没有过的角度,思路上的胜利,能得到这么大提升我觉得也不奇怪了,只是不知道按着这个思路自己增加一级路由并做相应电、避震、时钟方面的优化是不是也能达到这个效果,但从NR300本身的高集成度和价格上看,串到跟NR300一个架构的网络周边,投入甚至比NR300还高了。
另一个赛耳的周边就跟着NR300一并说了,由于NR300分开了家庭网络和Hifi网络,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一台跟数播一个网段的设备才能遥控播放,此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加一台AP到Hifi网段,二是给操控用的iPad或者手机加一个手机接口到网口的转换器,有线连接遥控,第一种方式的问题是无线设备对Hifi网络的干扰是非常大的,接入Hifi系统的电环境都会造成污染,而NA200就是一台以最小化无线和数据干扰为目标,为路由器隔离方案提供WiFi连接的产品,它发射功率极低,最小化WiFi干扰,无IP 设计,不产生任何数据干扰,配备线性电源,不污染电网,以NA200无线连接iPad,相比第二种方式Type-c转Rj45用ipad有线连接遥控数播,要更流畅好听,有线连接即便选歌后与Hifi系统断开,也达不到以NA200遥控的声音效果。
但NA200以我的使用经历看,还有两个可以优化的点,一个是可以不安装NA200的天线,虽然发射功率已经很低了,但去掉天线还是有可闻提升,唯一的缺点是去掉天线后信号强度受到极大削减,遥控设备得跟NA200离得很近才不容易断连,这一条为了使用便利其实可以忽略。二是可以给NA200与NR300连接的那根网线,靠NR300那一端加一个网络隔离器类的设备,这种产品很多牌子都做,Jcat、Sotm、ifi都有,我选了最便宜的ifi,这种小玩具的原理主要还是滤波,加到网络播放的主链路里一般都弊大于利,但如果目的只是为了隔离AP通过网线传递的干扰,非常有效且没有副作用,也说明即便是这种优化过的AP,无线干扰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软路由
这个东西其实不算HiFi设备,之所以专门挑出来说说,是因为不管是本地播放还是串流,都能带来声音上的提升和使用上的便利。首先在无线设备对HiFi系统存在极大劣化的前提下,市面上绝大部分家用路由器都是集成无线功能的,而软路由硬件部分大多采用工控PC,基本不带无线模块可以排除干扰;其次软路由硬件性能一般较同价位无线路由器高上许多,CPU性能更强,一般网卡规格也更高,这些反映在声音上,带来了更高的素质和频宽(原因不明);最后软路由一般安装openwrt系统,比成品路由的固件多上许多实用的功能,Qobuz已经封锁大陆ip,openwrt固件里面附带的梯子插件可以在最前端给家庭网络提供一个不受限制的网络环境。
市面上软路由的硬件选择非常多样,我挑选的重点主要有这些:1.不带无线功能,原因上面也说了;2.机箱被动散热,不带风扇,这也是为了避免干扰;3.网络性能尽可能强,我自己选的2.5g电口的,也是没发现在满足前两个条件下10g电口的机器,同时体积还要能放进弱电箱,有条件的还是可以找找10g电口的,素质应该会更高。
电处理:Shunyata Research EVEREST 8000
电是我从开始玩分体系统以来,怎么深耕都有收获的部分,所以电处是高完成度耳机系统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箱子系统里部分电处还可能会存在压缩动态的问题,耳机系统的大件基本用电量都不高,即便是耳放一般也跟前级类似,在音响系统都可以算作前端器材,这时好的电处带来的更宁静的背景,噪音的降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一些是间接的。比如会更容易注意到内部细节的增加和精度的提高,声音的衰减和延伸会更加明显,声场的形状和声场内各种元素各自的定位也会更加准确。
电处我用过不少,PS P12、Niagara 5000、还有EVEREST 8000的下级型号DENALI 6000/S v2,可以说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每种电处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体统带入自己的风格,而之所以最终落户Shunyata Research,就是因为它比另外两家都更好,而且自身的个性较低,电处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更好的电处就是能降低更多的干扰,带来更好的声音表现。
上EVEREST 8000完全就是因为它的下级型号已经很棒了,好奇贵出一倍多的旗舰究竟能好到什么程度,事实证明老大还是老大,EVEREST 8000在DENALI 6000/S v2本已非常细腻干净的基础上,挖掘出更多的细节,它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几乎是 3D 全息的声场、图像和演示效果,成为打开身临其境音乐体验的钥匙。
EVEREST 8000在设计上属于被动电处,它里面没有滤波线圈、电容,也没有变压器,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大排插,但加入了很多其独家的技术,QR/BB技术就像放大器、前级、DAC 和其他组件的超级充电器,可以理解它就是一个超级电容,存储和释放能量,改善组件获得瞬时电流的能力,这也是EVEREST 8000与其下级型号差距最大的地方,其采用的QR/BB大约是Denali 6000/S中相同技术的3倍;NIC技术使用一种非反应性铁电物质,可以吸收高频噪声,而不会产生与电源滤波线圈、电容器和变压器相关的任何负面影响;这两个可以算是它的核心技术,剩下的基本都是优化细节,像把所有过滤器、PCB、连接和内部布线都包含在一个整体外壳中,然后用陶瓷材料密封内容物,以保护电路和接线免受潮湿和氧化的影响,并消除组件之间的内部振动、使用优质的导线和插座、使用电磁断路器、老化处理、声波焊接、低温加工等等,这些叠加在一起,赋予了EVEREST 8000无与伦比的性能。
EVEREST 8000对我来说在使用上有几个很难替代的点,一是大部分电处都会分音源区和大电流区,主要是为了规避音源区的滤波线圈、电容、变压器等传统电处理手段可能带来的动态压缩,大电流区很多电处几乎就是直通处理,而8000对每个口的处理都是一样的,不用纠结这个问题;二是很多电处主要是处理或者隔离市电的影响,对连接的器材本身可能产生的对电处和其他共地设备的干扰没有处理,8000的8个插口里除了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组插座,两个插口之间没有互相隔离外,其余的四个插口都是隔离插口,也就是可以做到插六个独立设备并降低组件间由各自电源产生的电噪声和干扰;三是这种被动式设计相比很多依靠滤波、电池或者再生设计的电处时有发生故障的隐患,长期使用非常具有可靠性,Shunyata自己是号称终生保修的,可能因为几乎就不会坏吧,毕竟一个“排插”有什么地方好坏的呢;四是这种独立坐地式的设计不用占一层架子,竖置的插口也更方便走线,但也不是说直接扔地上就完事了,我试下来加一个避震板还是有很明显的提升的,这里就顺便推荐下KRIPTON AB-HR3这个避震板,价格不贵,而且尺寸几乎是为8000量身定制的,效果我也非常满意,比直接坐地在声音细腻度、安定感和声音层次感上都有可闻提高;第五点还有待验证,8000上是有四个接地柱的,但这个其实跟地盒的作用不太相同,是为了接Shunyata自己出的地盒,或者系统里后级直接上墙和其他不接在电处上的设备,可以用地线联通8000和这些设备的机壳,使系统内所有设备能共地电位,以后上箱子了可以试试。
线电:激光鼠光猫线电、iFi iPower Elite、UpTone JS-2、Plixir Statement BDC
对CAS系统来说线电是不能缺少的部分,我用过的一共就上面列的四款,前三个也是论坛里讨论很多的,我就不介绍产品的情况了,只说使用体验和声音对比,激光鼠光猫线电和iFi iPower Elite我是分别用来给光猫和软路由供电的,其中光猫线电串了两个,用明纬给光猫线电供电(我没记错的话这也是激光鼠大线电的架构),两个光猫线电之间升级了激光鼠的单晶铜DC线,末端用的David Laboga Sparkly DC线,iFi iPower Elite给软路由供电,中间一度前面还串了个乐梵的DC重整器,没多久就拿掉了,乐梵这个反正在我这儿是副作用,且完全符合低端地盒加入系统带来副作用的那种表现,背景听起来能干净点,但声音的能量感和信息量都妥协很多。光猫和软路由的这个电源组合我用了大概有一年左右,声音的框架和能量感都不错,后面也是因为想要去除整个系统仅剩的一点声音不自然和机械感一直在“抓虫子”,数播和电源线也换了几种但这一点点不自然的感觉一直都在,而且之前的“串串香”方案变量较多,在弱电箱里摆放避震也较难处理,才想到了把这对组合换成UpTone JS-2试试,选JS-2主要是对之前分体方案的整合,软路由建议供电12V4A,加上光猫一起对功率需求较大,电压要能调整,能沿用之前DL的DC线,筛选下来符合要求的就没剩下几台了,之前看过有帖子说JS-2不适合光猫和路由器,对声音本来没报太大希望,开声后最大的惊喜是JS-2各个方面都正好,显著的提升就是在我之前不满意的自然度方面的,它的结像不如之前的组合锐利,声音的重量感和低频的力度也不像之前那么奔放,可以说是比之前更柔软的表达,但仍然能够很好地传达音乐的情绪和动态,音色也明显更加准确,我觉得这种不过不失且富有乐感的表达在CAS系统中是很有价值的,算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成功升级。
最后说说Plixir Statement BDC,Plixir是个新加坡品牌,主理人James Soh是干DIY出身的,产品本身确实也有着一股浓浓的DIY味道,只看内脏跟很多咸鱼上的DIY线电也看不出啥区别,主要卖点就是向箭猪订制的环牛和所谓的全平衡电路和星形接地,注意到这个线电是在搜JS-2毒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网站audiobacon,做了15款线电的对比,对我买的这款线电的下级产品Elite BDC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面发现Plixir的线电产品在2023年初更新了旗舰Statement BDC,而且WBF上有不少大佬用这个给Taiko的交换机供电评价极高,就起了买回来给USB-X4界面供电的心思,之前JS-2刚买回来的时候,是先给USB-X4试过的,Plixir Statement BDC在所有你能想到HiFi词汇上是全面领先JS-2的,有更多的细节、更安静的背景和更好的聚焦能力,有更多更紧致的低音,有更深邃的声场,但总有一种声音是灰色调而不是五彩斑斓的感觉,缺乏活生感,后面用官方升级线Statement DC替换掉机线后,声音更加充满活力、色彩缤纷,低频和音色也更准确,可以说加上升级线的Plixir Statement BDC就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线电,硬要说缺点一个是电压固定且两个接口应该是共地的,所以最好还是只接一个设备,另一点是DC线用的是四芯航空接口,原配DC线又非常一般,要是不升级官方DC线,就只能找人定制或者改线。
避震:佛山架宗
这个架子算是论坛里经常有人提及的产品了,之所以拿出来写写,是因为我之前用的是架皇的S5-3,实价比佛山架宗还贵上不少,换成假宗的效果算是那年配件变动中最震撼的一个了,提升太大了以至于说不出好在哪,就记得换完那天听了一晚上没停。假宗最大的缺点一是调整繁琐,而且因为是内外两套架子,内架与外架衔接处还是会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就导致架子空的时候你可能调平了,器材的重量一压上去,整个平衡就又被打破了,对声音估计多少有点影响,但器材放上去再调整架子难度太大了,我是放弃了;二是虽然每层都有直接落器材的支脚,但加层板声音明显是更好的,哪怕只是假宗出的很便宜的玻璃层板。
因为没对比过更好的架子,纯论声音表现很难说假宗值多少钱,但如果在四五千的预算附近,除了很多避震大牌伊拉克成色的老旗舰架子,我不认为有哪个架子在声音上能说稳赢假宗,没有用假货的精神洁癖,还能忍受它稀烂的做工的话,可以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