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初烧十年—读书笔记,声音的重现第一版之重现的标准
写初烧十年的过程中,我自己对很对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有总结和思考。最近重读声音的重现,以前被我忽视的内容,又有了新的体会。从我的经历来说,我认为是有蛮强的指导意义的。
1,floyd 认为用音乐厅做参考,音响回放要做到效仿是很难达到令人信服的效果,并极具挑战的。我没查到第一版的英文版出版时间,根据致谢,应该在07年以后。(参见声音的重现,第一章和第二章下同)
“高保真在这一术语在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时,他更多的是代表一个主观愿望……,并且到今天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1918年爱迪生做过现场与留声机回放的对比巡回盲测,人们在盲测时并不能分辨留声机与现场演奏的区别。
实际在演示中,爱迪生精心挑选了与留声机音色接近的乐器和歌手。而且歌手要努力控制音量并模仿留声机的音色。(从这个案例看出,至少在行为模式上,爱迪生窃取特斯拉的研究发明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RCA,Acoustic Rearch,乐富豪都做过类似的实验,结论都是重放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声音重现的原文明确说这些实验的结论是误导性的。
2,早期录音,回放的技术限制,使得录音是有妥协的。
例如20世纪50年代录音时,低音鼓通常是用毛毯包裹的。
3,录音的过程是有艺术再创作的
这个其它文章已有较多论述,这里不再细述。
4,模拟录音转换为数字录音的偏差
一些老式磁带转换为数字格式,并未使用母带,原版母带可能已遗失。
Lp母带是用来驱动刻刀来制作Lp母盘的,母带上有预失真处理弥补lp 硬件缺陷。love转录的数字格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5,部分录音师的审片参考设备就是消费电子音箱,汽车音箱。这些音箱本身就有很大的失真。原文没有论述这么做的原因,我想原因也是现而易见的,消费电子,汽车音箱的录音回放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很符合逻辑的市场行为。
从以上几个论述我认为以下几个推论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推论一,某些录音播放不好不是hifi 设备不好,而是本来这个录音就不是录给hifi 系统回放的。
如果感兴趣可以搜我以前的帖子,我分享过一个现实案例。
推论二,磁带录音用磁带设备,Lp录音用LP设备回放可能效果更好。
推论三,由于录音,回放技术的限制,同时录音师也有再创作,回放追求的是对比录音的保真。追求器材本来的音色,以音乐厅作为参考标准,追求歌手本来的音色有可能就是刻舟求剑,自寻烦恼。
实际上声音的重现也有举例,部分音乐家更喜欢在录音室演奏。因为录音室可以不断练习,剪辑,留下完美的录音。现场演奏会让他紧张,会有瑕疵,他不喜欢这种不完美的记忆。
虽然我没有证据,但我想很多歌手的原唱离开了录音师的美化也并不好听。
推论四,由于现在唱片市场已经极度萎缩,串流音乐刚刚兴起。针对hifi 市场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新一点的录音并不是以hifi 市场为目标。
Hifi cd与普通cd 的区别,我想可能就是录音混音时是否以家庭hifi 系统回放为目标。
从这个角度只听能播放好的录音不失为一个良策。播放播放不好的录音没必要死磕。
如果是淘宝上几块钱几万首的音乐文件,那就更加大可不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