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5-25 15: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书的后记,值得一看
后记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我开始接触音乐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年时间了,我想这本书应该是我对这十五年来的一个小结,其中的部分文章完成于最近的两三年间,还有一些是专门为这本书所编写的。当我将这些文章组织成书后,我想到最多的是曾经交往的那些一起听音乐的朋友们,以及曾一同经历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我因音乐而结识的第一位朋友是陈立先生,我至今仍记得曾在一次电话里聊起卡拉丝的情景,当时我刚刚在外文书店买到一套卡拉丝演唱的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我说我觉得这套歌剧录音可以代表卡拉丝的最高成就,陈立很兴奋地回答说,他也是一向这么认为的;还有一次,我们一边听着卡拉丝演唱的圣桑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达丽拉的咏叹调“春天到来了”,一边探讨她的诠释为什么具有无法令人抗拒的诱惑性,当时是在鼓楼的唱片店里,那是一个傍晚时分。不久之后,我又结识了姚吉先生,我们所达成的共识是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了解音乐,北京市第一批由DG的Archiv品牌出版的古乐唱片,就是他搞到了,当时我们一起听着平诺克指挥的维瓦尔第《四季》,发现自己又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
同陈惠琴女士的相识与交往最有戏剧性,我第一次遇见她是在中图米市大街的门市部,当时她正坐在一把椅子上听格里高利圣咏的唱片,我记得当时跟她说,我自己有很多这方面的唱片,于是就相约来我家听音乐,我们就这样相识并一直交往至今。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恐怕她到现在也想不到,那是有一年她到香港讲学半年,我想托她买一张王菲的歌曲集《迷》,我知道她一向不太注意流行乐,于是便在一封信中抄录了王菲的歌曲《百年孤寂》的歌词全文,我相信这些歌词一定会令她大为感动,果如我所料,当她把买到的这张唱片交到我手上时说,要不是这首歌的歌词打动了她,她才不会费这么大劲去找一张流行歌曲的唱片呢。
在我的音乐朋友中,有两位忘年之交,包头歌舞团的张大鹍老先生是我在唱片店工作时认识的,自从相识那天起,每当他来北京办事,我们都要小聚一下,听听音乐,谈谈各自的感受,在早期音乐方面我们二人尤其有共同的认识。另一位是小我将近一倍岁数的许一兰女士,记得我们初相识时,她在我眼里还是个孩子,岁数不大就能对许多风格不同的古典音乐有准确的感觉,实在不容易,而且我在写本书的过程中,如遇到翻译一些诗文有拿不准的地方,就会同她做一些探讨。
还有三位远在国外的朋友,在法国的仇延女士,我与她的相识也是在米市大街的中图门市部,后来她帮我找到许多珍贵的唱片,比如佩里的《尤丽狄茜》(首次录音)、许茨的《天鹅之歌》、吕利的《贵人迷》、施托克豪森的《曼怛罗》等等。目前同样在法国的孙蕾女士,当年她在国内时,我曾给她所在的年级作了两次音乐欣赏课,她恰好是学校音乐协会的负责人;我在《法兰西的气质》中使用了她写给我的一封信里的内容,《中国梦》也是我们在一次洲际电话长谈之后所作,我在文中融入了她在国外的一些感受,并且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她的口吻来写的;同时还要感谢她在法国帮我找到了不少非常稀罕的唱片。在德国的都可新先生帮我找到的唱片,恐怕是所有购自国外的唱片中最珍贵的一张:施托克豪森自己的唱片公司出版的《少年之歌》。
张克新先生是我要特别感谢的一位朋友,他使我接触到了盛宗亮的作品,并且我的所有金属音乐、很多早期和现代音乐唱片都是在他的帮助下买到的,记得在我买金属音乐的那一年当中,我给他找了很多“麻烦”。还有,我那张稀有的巴比特的《菲洛迈尔》(夜莺),和Haggard关于诺查丹玛斯传奇的第1集《你将会信任••••••预言者》,以及Ulver的《夜之牧歌》是在韦劼先生的帮助下得到的。颜荣志先生和张慧中女士,还有李子昭女士,是三位唱片公司的朋友,对我的帮助自不必说,在这里也一并向他们致谢。
在此也要特别感谢那些谱写了杰出音乐作品的历代音乐家们,他们的伟大创造赐予了人类无尽的爱的力量,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无限的生机。最后,我希望能将这本书献给我的父亲和母亲,感谢他们三十多年来所给予我的爱,实际上,这本书中所体现的爱的精神正是源自于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