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8:10:32

小白谈发烧: 关于结像----初烧的朋友应该掌握的

首先请注意本帖又是关于发烧入门的,资深的烧友可以进来指点和交流,就不必细看了,呵呵.


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一个发烧友入门后最先注意到的,应该是高频,中频,低频,解析,动态这些方面. 经常可看到刚入门的烧友在那里说,这个耳机高频如何,中频如何,低频如何,或者解析力如何,动态大还是小,等等. 这些方面似乎是最容易把握,识别,感受到的"声音要素".

即使是门外汉,根本不听音响的人,也会说: 哦,这个耳机低频不错,很劲,或者那个喇叭高频好,细节很清晰,或者器材动态很足,气势很大,等等.: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1-13 19:44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8:11:33

进一步的,需要经验来感受和判断的声音要素里,音色的准确性要算一个. 这也是HI-FI声音要素里极其重要的一个.因为要感受一个器材重播的基本音色是否准确,是怎么偏差,要求听者对人声和乐器的真实音色有比较深刻的记忆. 否则是缺乏判断依据的. 所以经常碰到一些初烧友听着音色明显偏颇的器材,认为音色很准,没有问题. 这就是缺乏现场听音经验,缺乏对乐器真实音色的记忆所导致的. 这个是急不出来的,只有靠多听现场,多听高级的,准确的器材,来培养一个正确的音色记忆.

pieryu 发表于 2009-1-9 18:11:49

沙发占好

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8:14:24

我这里要说的,是一个不象"音色准确性"那么需要靠时间来培养的,却同样非常重要的声音要素——结像.

资深的烧友应该都知道什么叫结像,如何根据声音的结像来判断素质高下. 但很多刚入门的烧友是不太懂得结像这个概念,和它的重要性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发烧友在入门后首先要去掌握的要素之一,就是结像.

lethe823 发表于 2009-1-9 18:17:36

占个位子听小白老师讲课:lol

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8:22:38

什么是结像呢? 就是在一个立体声重播系统里,当一件乐器(或一组乐器)或者一个演唱家(或一组歌唱家)在某个位置发声后,你在重播系统里应该能感受到它在声舞台上的清晰定位和形体.

什么叫声舞台? 如果这需要解释的话,那就是指你的耳机或者喇叭在播放立体声音乐时,在听者面前构建出的一个虚拟的舞台. 唱片里的内容,那些乐队,演奏家,歌唱家,他们的位置都应该在这个舞台的范围内.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用耳机欣赏仿真人头录音或者听环绕声,HI-FI立体声系统的声舞台是在听者正前方的,向左右两侧自然地延展,最宽可以达到180度的范围,从你的最左侧,到最右侧. 180度的声舞台也只有耳机系统能做到,喇叭系统一般做不到这样宽度的声舞台.

当然,喇叭系统的声舞台以及声舞台中演奏家,歌唱家们的发声,定位,要远比耳机系统的自然,真实. 在耳机系统里,头中效应是多少存在的,所谓的声舞台比较虚拟一些,声舞台上演奏家们各自的定位和形体,也比较虚拟一些. 有些不适应耳机听音的烧友甚至认为耳机是没有音场的,没有结像的. 这个说法当然对耳机发烧缺乏了点理解,但确实,和喇叭听音那种直接的,无需想象的声舞台相比,耳机听音时要构建起一个声舞台,确实需要一些适应和想象.

当然,这样的适应和想象,对于习惯了耳机听音的发烧友来说,一点都不是问题.

ttball 发表于 2009-1-9 18:23:16

第一次赶上直播:lol

takase 发表于 2009-1-9 18:26:24

不只是數人頭,而是人頭稍微歪了一下都"看"的到:D

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8:47:29

当我们听现场的时候,当一件乐器或一个人在舞台上演奏/演唱,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位置: 不仅是横向的位置,还有纵向的位置(即离听者的大致距离). 除了位置(定位)这个概念外,还有一个概念是形体感. 如果乐器离得较远,远到一定程度,形体感是消失的,只有一个发声点的概念,似乎声音是从某个点发出的. 但如果是近距离地听乐器,那乐器的形体感应该是很鲜明的. 比方听一把大提琴演奏,我们知道大提琴的发声除了琴弦在弓子的拉扯下振动外,还有琴箱共鸣的因素. 这个琴箱的大小,如果凑得较近,是可以清晰感知的. 这就是大提琴的所谓"形体"(Body). 钢琴的形体感也是很鲜明的. 它琴箱内部从最左侧的低音琴键到最右侧的高音琴键,加上钢琴的琴箱,就构成了钢琴的Body.

重播时同样要在声舞台上重建出乐器的形体. 如果一把近距离录音的大提琴,没有足够的琴箱共鸣形成的Body,听起来声音是发自一个点的,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无法实现逼真的重播. 如果声音是发虚,发毛或散开的,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凝聚的发声点及形体,那也肯定是有问题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1-9 18:49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8:53:34

在HI-FI重播时,"结像"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做到稳定的,清晰的结像. 不能飘忽,不能发散,不能模糊. 这"三个不能"是基本要求,最低纲领.

事实上结像的清晰度或者叫"实体感"很多时候是我们判断器材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标准. 就是说你是否能清楚地"看到"演唱家/演奏家的发声点. 如果能看到的话,你能看得多清晰,能否看到它的完整形体. 良好的中高档系统都有很清晰,很稳定的结像. 假如听一张独唱CD,你注意一下独唱家的"嘴巴"是否发声点很清晰,很凝聚,不会飘来飘去,不会发声点涣散,不会发声点模糊.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1-9 20:48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8:59:42

以人声演唱为例子的话,经常有发烧友在评论器材时说到"口型过大""口型小"之类的说法. 这些说法都是很有意义的. 想象一下,当一个歌手在你面前唱歌,他的发声点应该是和你保持一个稳定距离的. 他不可能边唱边忽远忽近,或忽左忽右吧? 如果你听到歌手的口型似乎不稳定,不清晰,或者口型似乎很大,血盆大口,嘴巴大得声舞台上到处都是他的声音,那肯定是出问题了,不是录音的问题就是你系统的问题.

有些初烧友很喜欢"血盆大口"甚至把这种特点等同于"人声毒". 那我不得不指出,这是个很偏颇的看法. 好的人声演绎,结像可以远些,可以近些,但有个适度的范围,如果人声近到血盆大口,到处都是,那肯定是不对头的. 当然,如果人声结像始终很远很小,那也是不对的,缺乏感染力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1-9 19:01 编辑 ]

ljj2 发表于 2009-1-9 19:02:02

希望小白能不定期的发这类文章,学习了

yangmetal 发表于 2009-1-9 19:03:34

原帖由 ljj2 于 2009-1-9 12:0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希望小白能不定期的发这类文章,学习了

if it can be 定期的 :-p

小白 发表于 2009-1-9 19:05:34

除了距离这个因素外,结像的结实度,我个人是很在意的.

也就是说,良好的结像应该是很结实的,高密度的,而不是虚的,散的,"隔"的.

虚的,散的,很容易理解. "隔"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说好象乐器或人声和你之间隔了一层东西,不那么直接. 通俗地说这也就是透明度的表现. 我喜欢高透明度的器材,高透明度的器材重播出的结像是不隔的,直接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 如果听上去声音发虚,模糊,那就是我指的"隔".

结实稳定而清晰的结像,能使听者仿佛"看到"演奏家/演唱家. 而发虚,发毛,发散,"隔"的结像,就不能如此. 虽然也能看到演奏家/演唱家,但似乎就看不那么清楚. 有点象摄影里的一张对焦精确的照片,和一张对焦不清的照片之间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1-9 19:06 编辑 ]

开心发烧鼠 发表于 2009-1-9 19:12:18

这个帖子很实用。。。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小白谈发烧: 关于结像----初烧的朋友应该掌握的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