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jiapeng
发表于 2009-12-21 09:42:29
难说,高采样resample回44.1 or 88.2KHZ,声音照样跟CD没的比。我比较怀疑是文件的问题多于器材。
mvw
发表于 2009-12-21 10:01:17
无中生有的话 多出来的数据如何运算出来?无非是插值算法,这种算法有好有坏 显然更好的算法意味着更高的代价和价格
我个人的建议还是忠于原味,44.1弄好就行了 当然厂商有市场上的考虑 另当别论
另外一个基本点就是,采样越高,厂商风格也越能凸显,除非采样算法是另外购买的
玩不起高昂的192,还是乖乖听唱盘吧
kopfhorer
发表于 2009-12-21 10:20:52
hi-rez的素材来源还是两方面,一种是现有16/44.1通过某些软件或者硬件升频而来的。其中就涉及算法好坏了。
还有一种就是直接从母带用高采样的A/D得到的Hi-rez
除了唱片公司网站上正轨出售的可以区分hi-rez的渠道,其他的TB之流我们就很难分辨了
大家PC回放系统如果有些素质的话,可以用sawaudio来试试升频的效果。鉴于解码器192采样硬件上未必好声的情况,大家可以尝试44.1和88.2/96的差别
修二
发表于 2009-12-21 12:09:12
高采样率就是可以无限接近(无失真),声音绝对是比低采样率好听,也更接近模拟味
只是你没有高档器材的话,那这个真理绝对不适用。
低端的器材放什么进去都是垃圾。
dark132
发表于 2009-12-21 12:59:48
LZ的意见不错
我的听音经验是,如果用声卡,24 96采样时声场会缩小,密度变紧,感觉变瘦,细节好一些
16 44采样时声场正常,密度变松,感觉松驰但细节会粗一些
所以我一般会选44X2的88来做为采样选择,24 192的确声音太紧了
dark132
发表于 2009-12-21 13:02:06
原帖由 修二 于 2009-12-21 12:0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高采样率就是可以无限接近(无失真),声音绝对是比低采样率好听,也更接近模拟味
只是你没有高档器材的话,那这个真理绝对不适用。
低端的器材放什么进去都是垃圾。
理论上是正确的,不过如果是用CD转WAV再升频,那效果不是越高越好
如果是录音就是高采样录的WAV,那当然比低采样的要好
nadesicozhao
发表于 2009-12-21 18:49:47
原帖由 ricepig 于 2009-12-20 19:48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因为芯片的支持电路都满足不了24 192的要求吧,成本所限
非也
因为工程师做了大量的测试
这个芯片就是这个频率状态最好了
如果周边电路满足不了的话 那国产的更完蛋了 连测试设备都不齐全的
根本搞不清楚芯片工作在什么状态下 还搞什么东东
[ 本帖最后由 nadesicozhao 于 2009-12-21 18:51 编辑 ]
200597
发表于 2009-12-22 19:30:14
用Tascam HD P2放高规格数字母带应该很爽吧
pig2man
发表于 2009-12-22 20:06:52
不是芯片的问题,是时钟的问题。时钟精度不能满足24/192的分辨率的需要的话,啥也是白搭。
另外,照片的专业领域都是用插值的,商业用的超大幅图片都是插值后打印的,就是因为就算中幅后背原生的分辨率也不够用。
再举个例子就是3D应用里的超级重采样和抗锯齿,玩游戏的都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效果。
所以插不插值是看你有没有这个需要,如果你的系统能够完美的重放24/192的话当然重采样以后的效果比44.1的时候柔和那么一点,好像我们打开一张小于显示器原生分辨率的图片并且放大至全屏的话,如果不插值,结果就是一块一块的方块,插值以后图像会柔和一点。
当然如果录音就是24/192那当然就完美,然而大部分片源不具备这个素质,所以在大部分硬件都可以做到更高分辨率的时候,重采样当然是一个办法了。白版说现在几乎没有不用重采样的机器,这就好像没有任何一款看图软件在放大超过100%的时候不会自动对图片插值一样,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外很多DAC有超采样滤镜,可是输出的规格还是44.1,这种情况不算升频了,只是利用超采样来避免计算过程中精度的损失。
当然还有升比特,升比特对于DSP来说很有用。缺点是每升1bit文件就大一倍,对机器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其实很多时候升比特对声音的改善更大。我以前很喜欢的HDCD的技术就是把24位的音频放进CD,俺觉得是音质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可惜,活得不久。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9-12-22 20:13 编辑 ]
leesing
发表于 2009-12-23 21:15:07
呵呵,我就犯这样的错误。这下了解了。不过15楼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right
发表于 2009-12-23 21:48:44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09-12-19 18:1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很多PCHiFi玩家都认为比特数越高越好、采样率越高越好,这在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高比特高采样率的实现难度比16/44.1要高得多,尤其是采样率越高越容易出数码声,最常见的就是高比特高采样率素材初听起来像是解析力很高,实际上是声音清瘦,并不耐听,在低档系统上尤其明显。
如果16/44.1的声音做不好,24/192肯定也不会好,16/44.1做好了,24/192也不一定好,24/192做得好,16/44.1肯定不会差,不过这种机器就是天价了。。。。。。。。。
『很多PCHiFi玩家都认为比特数越高越好、采样率越高越好,』
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是对为什么要用高抽样频率和高量化比特不够理解。就是说,为什么在44.1khz/16bit的前提下要引入96khz、192khz等抽样频率。
这要从录制声音数字话说,通常声音频率的最高频率是20khz,根据抽样定理则20×2=40khz,再考虑到频谱的重叠会造成还原的失真,因此给出一定的余量,则当初的国际标准便定44.1khz为CD的抽样频率。
后经实际发现有所不足(指声音的还原),分析原因发现,一般说声音信号是很复杂的,不是标准的正弦波能代表的,实际上声音信号除了基频外还有谐波,尤其有些2次谐波的能量还蛮强,所以,在声音还原是要全部还原也应将谐波成份还原,尤其对能量较强的谐波还原是必要的,声音才能是完整的,不失真的。
例如:
一个声频是15khz,其2次谐波便是30khz,根据抽样定理,30×2=60khz,显然用44.1khz的抽样频率是无法还原15khz的2次谐波成份的,要想还原其2次谐波,抽样频率至少要60khz,在考虑余量,抽样频率要大于60khz,而此时96khz的抽样频率可以满足这一客观的要求。
这便是为什么要引入高抽样频率的原因(高于44.1khz)。
这里要说明,若所录制的音频的谐波能量不强,则就不必考虑用高抽样频率,换句话,此时44.1khz的抽样频率完全能满足此音频的需要,此时的录制的数字信号就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完全能满足HiFi的要求;此刻的解析力也是高的。
right
发表于 2009-12-23 21:51:38
续:
所以,一味地追求高抽样频率不一定是准确的,而且也不一定能提高效果,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8492
发表于 2009-12-23 22:06:52
难得一个不雷人的好lz。:lol
liuyindong2007
发表于 2009-12-23 22:12:37
原帖由 8492 于 2009-12-23 22:0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难得一个不雷人的好lz。:lol
本坛快成《信号与系统》职高班了,呵呵,整天说书;P
ricepig
发表于 2009-12-24 06:17:18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9-12-21 18:4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非也因为工程师做了大量的测试这个芯片就是这个频率状态最好了如果周边电路满足不了的话 那国产的更完蛋了 连测试设备都不齐全的根本搞不清楚芯片工作在什么状态下 还搞什么东东 你说的这个对于某特定芯片是正确的,芯片都有理想工作环境和极限参数
但是,24 192为理想工作环境的芯片,并不是没有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