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6 22:2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直有人试图建立起所谓"客观体系",从两仪,四象,五行,八卦到九宫图,大概都用过了,但结果呢? 呵呵老实说没一个能一统天下,大家还是在用描述性的词汇,语言,通感,形容等表达各自的主观听感. 这没有办法. HI-FI的听感就象艺术鉴赏一样,就象对一幅画,一张摄影作品,一首曲子,一次演奏,一段舞蹈的鉴赏一样,是带有艺术欣赏性质的行为,不是科学范畴里的仪器测量,也不是体育范畴里的成绩测定或胜负判罚.
如果音质,听感可以完全客观,靠仪器判定,那么同理,什么图画比赛,摄影比赛,舞蹈比赛,歌唱比赛,钢琴大赛,都应该可以靠仪器判定,而不是评委打分,还要去掉最高分最低分来算了.
连非常客观测定的体育竞技类项目里,也有好些是无法靠仪器测定来判高下的. 比如艺术体操,体操,花样游泳,跳水,等等,都要靠评委打分. 原因也就是这些项目带有艺术欣赏成分,不光是比谁快,谁高,谁重,谁远.
原帖由 pcear 于 2012-1-12 15:5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小白是否记得这个回复 :)
记得,依然觉得当时写得没错。 宏观标准和具体判定不一定归一的。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1-12 15: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记得,依然觉得当时写得没错。
没说有错,只是听着听着总要走到比较理性分析的路子。看见你这个帖子想起我以前的帖子了,一翻翻到这个回复 :lol 搞不懂为什么流行音乐不需要太宽的声场:( 原帖由 pcear 于 2012-1-12 16:0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没说有错,只是听着听着总要走到比较理性分析的路子。看见你这个帖子想起我以前的帖子了,一翻翻到这个回复 :lol
:) 有时候是需要理性分析一下的。至少对某些人来说是这样。
回复 23# 的帖子
因為大音場需要高密度的聲音來支持,吾則聲音就沒有實在的感覺,缺乏線條感及分離度而流行錄音多數在這方面的表現參差很大,所以有時很多昂貴的系統都未必能播好流行音樂
回复 23# 的帖子
拍模特脸为啥不用大广角:) 支持理性听感,补充:低频量感的多少和声音的整体厚度会牵涉三频是否均衡的问题,应该属于素质范畴,有正确与否的大致标准,个人口味没有对错。
信息量只有减法、没有加法,加法加进去的不能算信息量,只是加了自己的风格。小白好像也是这个意思,并没有说加法能加信息量,不知道我是否理解有误。
粘滞感我更愿意说成声音的质感,质感可以粘滞,也可以顺滑,通常粘滞更多人喜欢也更接近真实乐器。
结像结实看怎么理解,很多乐器本来结像就不很结实,例如大鼓,声音很结实冲击力很强,但结像是散漫模糊的,低频越多的乐器结像越不结实。 原帖由 世界第一木耳 于 2012-1-12 16:1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拍模特脸为啥不用大广角:)
这两个不能混为一谈吧,大广角会变形,但大声场并不等于会变形。 认同:victory:
的确是这样 原帖由 pcear 于 2012-1-12 16:1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理性听感,补充:
低频量感的多少和声音的整体厚度会牵涉三频是否均衡的问题,应该属于素质范畴,有正确与否的大致标准,个人口味没有对错。
信息量只有减法、没有加法,加法加进去的不能算信息量,只是加了自 ...
补充得不错。我的加减法理论,加法指的是加入“器材本身的声音”(重播器材的声音特征)。不是指加出信息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