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1:37:38

关于高格式数字文件(24/192)与蓝光纯音乐碟片、SACD、黑胶以及CD的音质主观评价?

随着流媒体产品(比如网播)的普及和技术升级,标题所示的话题会逐步呈现,也是大家感兴趣的比较现象。

个人的感受是,在这些不同声源“对比”的音质主观评价实验中,要排除许多外加因素,比如节目来源的录音文件本身的质量要高,音乐风格与类型的区分,系统器材的配置水平,以及正确可信度高的操作程序等等。

所以,对这种“对比性”的实验现象的评价经验是逐步积累的,很难简单的用一次两次实验就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期待在这个帖子里,慢慢的增加经验值吧。

万事先开个头,后续不断补充。。。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1:46:43

本帖最后由music-sam 于 2015-5-29 11:50 编辑

先举出第一个例子:

每到新年,市场上总会出现一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专辑唱片,有CD版本,DVD-D9,蓝光碟片,说不定将来会有蓝光纯音乐碟片的版本。

做过几次听感试验,个人结论是:

1,CD唱片(16/44.1)的音质要明显优于蓝光碟片版本(音乐会现场视频,PCM声道24/192),优于DVD-D9版本(音乐会视频,PCM声道)。

2,观察实际播放过程的音频“码率”,却发现不同的结论:蓝光碟片要略高于CD唱片,高于DVD-D9碟片。

这就是“理论输给实验”的一个案例。因为原理上,码率高的现象证明音质好,但实际听感却未能证明。什么原因呢?可以有许多猜想,比如码率高的数字文件中打包信息可能有“伪码”,或者两者不是同一个母带文件版本的录音方式等等。{:1_103:}

nsx-r 发表于 2015-5-29 11:51:15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举出第一个例子:

每到新年,市场上总会出现一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专辑唱片,有CD版本,DVD-D9,蓝光 ...

1:同一台机器么?
2:盲听?
3:样本数量?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1:53:12

nsx-r 发表于 2015-5-29 1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同一台机器么?
2:盲听?
3:样本数量?

同一套器材,针对同一首曲目的细节(比如乐队演奏达到高潮的动态感),反复聆听(非盲听)。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1:57:23

再举个例子:

一张法语音乐碟片SACD(带CD层),另一种是同曲目的CD版本。

两者播放的对比结论:

SACD唱片自身的SACD双通道与CD层的比较,音质相互接近。但SACD(或CD层)碟片的音质明显优于另一张单纯CD版本的碟片。

什么原因?{:1_103:}

nsx-r 发表于 2015-5-29 12:04:01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举个例子:

一张法语音乐碟片SACD(带CD层),另一种是同曲目的CD版本。


混合SACD与纯CD虽说是同样的母带,但是缩混都是不同的处理,有区别很正常,就像同一个录音专辑的不同版本一样。毕竟遇到不同的后期制作师傅,师傅们的口味也是不同的。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5-29 12:09:27

本帖最后由 阳光枫林 于 2015-5-29 12:10 编辑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1:53
同一套器材,针对同一首曲目的细节(比如乐队演奏达到高潮的动态感),反复聆听(非盲听)。

什么音源,功放和音箱上对比的?
来两张软件和系统的图片吧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2:32:13

本帖最后由music-sam 于 2015-5-29 16:00 编辑

下面我说个有趣的对比,这个评价有点难度,所以要慢慢分析:

1,CD碟片:穆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音乐会现场:张金茹(小提琴之星)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地点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

这个比较有意思,难度也大。上下半场,我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座椅上聆听,一个是乐池背面后一排位置,另一个是乐池正面第六排位置。
:)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2:36:44

首先要说明的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环境设计属于“环形剧院+厢式乐池(略浅)”。声音的扩散度较强,但两侧的反射声也有影响,尤其是橡木结构的墙面并未有效的抑制低频驻波现象。所以,我坐在前6排右边位置上明显感受到右侧方向的轰鸣感,模糊了大提琴声部区域传达的“层次感”。这是环境声学的“破绽”之一。{:1_103:}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2:38:55

其次要说的是,乐池背后区域的座椅位置要高于乐池,因此声音的定位明显是“俯瞰”的角度,但发声点的准确度相当清晰。也算一种乐趣。;P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2:48:30

音乐会现场的总体感觉:

1,声音的清晰度与密度感,现场效果和CD碟片基本接近。也就是说,我们听CD的感受,信息量的多少基本符合现场的感受。并没有特别的差别。

2,乐队伴奏的声音略显得模糊,动态一般,但各种乐器的声部位置和比例,比碟片略显得真实感一些。毕竟唱片有录音师二度加工的人为痕迹。

3,小提琴独立演奏的声部还是相当敏锐的。高音的细节交待也相当清晰,可以做到细如游丝的程度而不被忽略。缺点是个别“断音”现象无法躲避。不知这是现场表演的正常表现,还是偶尔的“故障”?(或者,可参考国家大剧院的穆特视频来进行对比。)

4,对于一些拥有“高密度感”的小提琴录音唱片效果,我的猜测,这是录音师利用近身话筒的工具性所产生的效果。因为观众和乐池保持在10米以上的距离,但空中吊挂的高灵敏度录音话筒可以“微距离”的接近表演者与乐器的发声位置!:D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5-29 13:51:59

你在小白用帝瓦雷播放DSD的帖子里让小白发DSD播放时候的图片,不然就是不明真相。
那么在你自己的帖子里,怎么不发几张系统的图片呢?不然如何明真相呢?

schpeltor 发表于 2015-5-29 13:54:04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5-29 1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在小白用帝瓦雷播放DSD的帖子里让小白发DSD播放时候的图片,不然就是不明真相。
那么在你自己的帖子里, ...

双重标准嘛2333

music-sam 发表于 2015-5-29 16:46:43

下面是家用机顶盒IPTV,发现可以播放24/192flac 数字音频文件,非常意外,但正好便利于广大用户。

让数字文件的音质走进千家万户,岂不是好事一件。

配合电视收看的仿制音箱,是虬江路淘来的二手货,价格低廉的惊人。但声音足以用来辨识数字文件的好坏。;P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5-29 17:38:31

原来楼主是用IPTV机顶盒和二手仿制音箱来辨识蓝光音乐、SACD、CD和黑胶之间的区别,佩服佩服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高格式数字文件(24/192)与蓝光纯音乐碟片、SACD、黑胶以及CD的音质主观评价?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