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请坛上的老同志,谈谈革命样板戏。。。
今天在当代文学课上看了《白毛女》的芭蕾舞剧,此剧听说当年“文革”中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论名气大概也算老经典了吧。我是硬着头皮撑完这两个小时的。(大多数人已经被催眠~)
不知道经历了那段岁月的老同志是如何看待这些革命样板戏的?当时的生活中,样板戏是占怎样的一个地位?现在如何看待其艺术性? 原来芭蕾舞也算样板戏啊,俺原来一直以为只有那几部现代京戏才是呢 京剧:
红灯记
沙家浜
海港
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
舞剧:
白毛女
红色娘子军
第八个是什么我记不得了,有人说是交响乐伴唱“沙家浜”,有说是京剧“龙江颂”还有说是京剧“杜鹃山”等,“龙”是讲阶级斗争的戏,非常垃圾,杜鹃山是歌颂革命英雄主义且与贺龙元帅有关,肯定不会得到江青认可的,估计还是交响乐伴唱“沙家浜”
八个样板戏中一些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的还可一看,至于“海港”中“玻璃纤维粘在肠子上就有生命危险”就觉得荒唐了 是“沙家浜” 我觉得解放前的《白毛女》和文革中改编后的样板戏,应该分开来看。
延安时期的《白毛女》的文本,源自民间有关“白毛仙姑”传说,似乎可以当作一部小说来看,有场景,有情节发展,刻画的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
我在网上找到其中的一段:
恨是高山仇是海,路断星灭我等待。
冤魂不散我人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
闪电哪,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呀,你劈开那天河口。
你可知道我有千重恨?你可记得我有万重仇?
山洞里苦熬三年整,我受苦受罪白了头。
我吃的是树根野果,庙里的供献,苦撑苦熬天天盼,
老天爷睁眼我要报仇。
我是叫你们糟蹋的喜儿,我是人!
大河的流水你要记清,我的冤仇要你作证。
喜儿怎么变成这模样?为什么问你,你不作声?
难道是劈雷闪电你发了抖,难道你耳聋眼瞎照不见我人影。
我浑身发了白--
为什么把人逼成鬼,问天问地都不应。
鬼!鬼……好……
我就是鬼,我是屈死的鬼,我是冤死的鬼,我是不死的鬼。
可见其在文字上,有诗的气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的。
这样的文字或戏剧,目的就是为了煽动强烈的阶级仇恨,要人们起来反抗从而获得解放。正如大饼叔说所的,“对启发农民阶级的觉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点不难想象。据说当年有当兵的农民孩子看《白毛女》,深有同感,同仇敌忾,差点要把剧中把地主形象刻画到生动入骨的演员当真枪毙了呢。我以前看过《白毛女》的话剧,也感受到了相当的震撼。
但是我昨天看的芭蕾剧版《白毛女》,感觉却十分平淡,毫无共鸣的感觉。于是对“革命题材”结合芭蕾舞剧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疑惑。
从立意上看,样板戏中的《白毛女》,更多突出的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最后的部分,简直就是肉麻的赞歌,赞“党的伟大”,赞“毛主席的伟大”,就是没有赞“人民大众的伟大”。突出“共产党恩泽天下”的情节相当突出,我印象深的有一个场景:一块写着“八路军”的牌子由小至大缓缓而至,直至占满整个屏幕,王大春欲参军,见此牌后两眼炯炯有神,振臂一呼,指向此牌,向大家作推荐状(经典姿势)。让人联想到电视的广告:“XX药丸”效果好。。。请用“XX牌卫生巾”。。。请认准“XX商标”, 不要搞错啦。。。我想笑。
可见《白毛女》样板戏在当时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艺术是服从于政治需求的。
西方的歌剧,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也是具有阶级反抗意识的题材,阶级,仇恨这些东西是有时代性的,而人类的本性这些东西则是不分国界,不受时间限制的。西方人更赞颂的是具有永恒性的东西:如个人的智慧,彰显人的个性。又如莫扎特的《魔笛》,看上去甚至稍感幼稚,但赞颂人类的理性,勇气,爱情,在精神上起的感召作用也很大。而《白毛女》之类的时代局限性就太强拉。中西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由此可见一斑。 以我的年龄,对文革前的东西,概念比较模糊,电影版的白毛女还是在7、80年代看的,当时感觉确实较芭蕾舞版本人性了许多,王昆的配唱也比朱逢博动人
文革期间,阶级斗争的概念被发挥到了极致,包括对“芦荡火种”(沙家浜)的改编,都形成了概念化、脸谱化的东西,所谓批判“人性论”,而原作中本来还有一些的生动的、人性化的东西都没有了,比如红色娘子军中大段的国际歌等等的,黄河协奏曲中东方红等等 从内容上看,《白毛女》芭蕾剧,其情节的展开,矛盾的揭示,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远不如话剧。肢体语言的适合表象,不适合表意,仅仅靠在舞蹈动作,很难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整体结构也显得很不紧凑。文字上可以一句话带过的,非要大编幅的渲染一番,在台上蹦蹦跳跳了半天,而到了真正矛盾激化的地方,一两个动作又表达不到位。
而且不能穿上通常跳芭蕾舞穿的的紧身衣,舞蹈人体形美,也不能充分展示,视觉享受打了个五折。
如果仅仅把《白毛女》的音乐抽出来听,如何? 我的感觉是:
1。《沙家浜》是所有中国戏曲里唱词写得最好的(好厉害的汪曾淇)!
2。《红灯记》的命名过程会令现在的很多“作家”汗颜。
3。《沂蒙颂》和《白毛女》的故事十分感人,尤其是《沂蒙颂》。
4。《智取威虎山》原小说〈林海雪原〉倒是很好的,但其主题不值得提倡。
5。现今社会最缺的就是《海港》和《龙江颂》。
6。《锁麟囊》代表了传统京剧的最高峰,而现代京剧的最高峰非《杜鹃山》莫属。
7。《红色娘子军》就所写的题材和采用的表现形式来说,肯定是中国芭蕾空前也许同样是绝后的登峰之作!
请大家批评。 纠正饼友的一个笔误,芭蕾舞《白毛女》作曲是严金萱。江青的人格我还是很敬佩的。 多谢否兄的指教,但老兄最后一句话不太理解? 原歌剧作曲应当是马可等人 对,原歌剧作曲是马可等人。至于后一句嘛只能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少也太不真实了。(虽然我父母在那年代都是被整的对象,出身地主阶级嘛,但我对江青真的很敬重)。交个朋友好吗?我在云南。 非常高兴交您这个朋友!
云南非常好啊,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温山软水,比较女性化
对文革初期的印象我是模模糊糊,许多事件也不是特别清楚,对那段时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似乎是江青等人把毛思想中绝对化的东西发展到了极致
对传统京剧始终是不能接受,当然像《锁麟囊》这样的是非常美(李世济版),程派和别人发声是不一样的,但许多传统剧的内容感觉确实有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的味道,而且表演上“官气”太重,戏剧我宁愿喜欢像秦腔这样比较“野”的东西 您看问题的确有自己的东西。您的这个话题就有些大了,容日后详聊。用MSN吗? 另致饼友:我们个小城的酒消费量据说全国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