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24-1-20 23:56:56
zikomo 发表于 2024-1-20 20:42
模拟媒介不知道。现在气动高音,铍高音都能放到50kHz,马田的钻石高音100KHz,冠廷的离子高音能150kHz。厂 ...
空气感不是人耳听不到的超高频。音箱能重播到80K甚至100K,不是因为高于20K的信号我们能“感知”——我依然觉得人怎么都感知不到——而是因为高频上限如此之高的高音单元,能更准确、低失真地播放10-20K的可闻高频信号。
这是我的看法。因为尚无可靠的实验证明20K之上的超高频能对人类产生任何切实的作用(不管是听到还是感知到)。
ppchris
发表于 2024-1-21 00:22:14
本帖最后由 ppchris 于 2024-1-21 00:36 编辑
cd的后期录音还有制作是一个重点,好的cd格式高频不硬声音也很饱满,但是很多cd胡乱搞电平,那声音真是难听的不行,最近听到一个dsd,不知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居然不用+6db,就和大电平的cd一个响度,加3db耳朵就开始疼了╭(╯ε╰)╮
不过听多了在怀疑一个问题,流行是cd质量差的重灾区,流行现在更多的依赖电子合成乐器而不是真实演奏后再结合在一起,那些用真实乐器伴奏的往往声音都挺好,而且听到现在基本没听过难听的真实乐器演奏,比如大小编制、爵士或者独奏,就是流行的问题最多,再加上猛加电平。
darkstar
发表于 2024-1-21 09:28:45
个人觉得CD规格不够不是频响问题,而是采样频率太低。
首先采样时为了防止频谱混叠,必须把22KHz以上的信号滤除。
其次在还原时,“抽样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周期的延拓,它占有的频带要比原信号频谱宽得多”(摘在信号的采样与恢复(采样定理) - 百度文库)所以要用低通滤波器(CD应该 20KHz).
所以滤波不干净, 会造成频谱里混入奇怪的信号。而在模拟系统里,这是不会发生的,而是自然衰减。
而低通滤波器,也会对听感有影响。
小白
发表于 2024-1-21 10:48:03
darkstar 发表于 2024-1-21 09:28
个人觉得CD规格不够不是频响问题,而是采样频率太低。
首先采样时为了防止频谱混叠,必须把22KHz以上的信 ...
是的,高倍数的oversampling就是为了消除你说的混叠失真(aliasing)。就是我前面说的意思:数字音频提高采样率,不是因为20000赫兹不够,而是为了消除混叠失真,并尽量减小低通滤波对声音的负面影响。
小白
发表于 2024-1-21 10:50:07
ppchris 发表于 2024-1-21 00:22
cd的后期录音还有制作是一个重点,好的cd格式高频不硬声音也很饱满,但是很多cd胡乱搞电平,那声音真是难听 ...
流行音乐几乎没什么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就是从头吵到底。没有DR,只有loudness。
激光鼠
发表于 2024-1-21 14:24:05
指标没啥用,不用看,耳朵收货就好
yzmshsj
发表于 2024-1-21 14:42:05
现代音响技术是从看的方向发展了
oddo
发表于 2024-1-21 15:05:43
小白 发表于 2024-1-20 23:56
空气感不是人耳听不到的超高频。音箱能重播到80K甚至100K,不是因为高于20K的信号我们能“感知”——我 ...
我不这么认为,能重播超高频的高音单元播20K以内的高频是否比窄频的高音单元强还有待商榷
myradio
发表于 2024-1-21 21:10:19
非常赞同白版观点,其实CD声音的技术指标可以满足人的听音要求的,一般中年以后15000Hz就很难听到了。
huangshun839500
发表于 2024-1-22 15:22:17
小白 发表于 2024-1-20 19:13
对数字音频来说,信息量取决于取样密度和层次,不过无论如何人耳只能听到20000赫兹。高的取样密度可以在 ...
关于黑胶所谓的“信息量”更高,白板能说的科学、参数一点吗?CD好歹44.1k的采样率和16bit的带宽,这是很客观的精度啊。黑胶的盘头臂,可都是机械设备啊,精度具体能做到多少?
小白
发表于 2024-1-22 17:14:21
huangshun839500 发表于 2024-1-22 15:22
关于黑胶所谓的“信息量”更高,白板能说的科学、参数一点吗?CD好歹44.1k的采样率和16bit的带宽,这是很 ...
这玩意就和讨论模拟底片有多少“像素”一样,取决于黑胶唱片的材料从物理特性上说能记录多细的沟纹起伏信息(恒定的转速下)。从实际经验来说我觉得用24/192kHz或DSD64的数字录音,可以把黑胶的声音完好地数字化了。
CD的规格确实还差一点。所以模拟录音母带数字化后压缩为CD出版,还是并非原貌,比LP会差一点。如果是SACD,就没什么差别了。
zenzenzen
发表于 2024-1-22 17:24:45
本帖最后由 zenzenzen 于 2024-1-22 17:25 编辑
小白 发表于 2024-1-22 17:14
这玩意就和讨论模拟底片有多少“像素”一样,取决于黑胶唱片的材料从物理特性上说能记录多细的沟纹起伏信 ...
你这话 “黑胶党”听的刺耳朵啊,他们绝不接受sacd能和黑胶平起平坐!;P
huangshun839500
发表于 2024-1-22 17:28:57
小白 发表于 2024-1-22 17:14
这玩意就和讨论模拟底片有多少“像素”一样,取决于黑胶唱片的材料从物理特性上说能记录多细的沟纹起伏信 ...
觉得?那就是猜的咯。。。。。。
还有就是盘头臂回放时的失真有多大?这个比cd转盘高几个量级?
小白
发表于 2024-1-24 12:11:34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1-24 12:23 编辑
huangshun839500 发表于 2024-1-22 17:28
觉得?那就是猜的咯。。。。。。
还有就是盘头臂回放时的失真有多大?这个比cd转盘高几个量级?
这些都是没法量化的。只能靠耳朵收货。CD数字音频还有一个好处是有纠错机制,可以保证每次读取的data一个比特都不错,而模拟唱机没有纠错。
小白
发表于 2024-1-24 12:15:29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24-1-24 12:25 编辑
最后补充一点:黑胶唱片和唱头理论上还是可以存储和读出3万赫兹超高频信号的。只是前面收录和编辑环节没法提供超高频信号罢了。
举个例子,70年代出现过四声道唱片,其中有的格式就很聪明地把后方声道的信号用3万赫兹超高频信号调制,然后和正常的前方两声道信号一起记录在唱片上。播放时,要用支持到3万赫兹的超细唱针,读出的信号经过解调后能还原出四个声道的独立信号——前方声道的信号低于2万赫兹,后方声道信号经过调制后位于3万赫兹区域,互不干扰,完全独立。
不过据资料说这种独立四声道唱片是用特殊材质的。普通的唱片材质可能不支持记录下3万赫兹的超高频信号。另外普通唱头也读不出超高频信号,需要用针头极细的高档唱头。
磁带则根本没法有效记录3万赫兹信号。开盘带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