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8-8 11: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7-8-7 21:16 发表
你的第二说法不适用于解决带有时域信息的任何数据传输中遇到的时域错误问题!
是时域问题,这我知道,但我只关注到了具体由转盘引起的这一类问题,极端情况下,时钟不准,同样会引其误码。
现在的CD机如何处理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我不知道,对数字电路、计算器硬件也无具体研究,但书本背景知识还有那么一点点,我自称为是“常识”,严格说是科普常识,呵呵。
凭着我那些常识,我觉得以现在的工业技术,在CD机中,纯数字信号的传递,JITTER不应对音质有明显影响。注意我说前面那句话的前提,一是“以现在的工业技术”,是指目前在工业上处理这类数码问题时所使用的成熟和比较先进的技术;二是“纯数字信号的传递”,具体在CD机中,即指掐头去尾,不考虑转盘机械问题的影响和D/A转换那最后一个环节。
如果CD信息格式支持纠错,那么采用“异步读--缓冲”、“检错--重传”机制,误码问题将被消除掉;如果在解码部分采用RE-CLOCK(大概是“时钟重整”这样的意思吧),则解码器缓冲部件以前过程的JITTER影响不会积累下来。
从原理上讲,只有在D/A转化的那一刻,因解码器时钟抖动(这里当然是指采用RE-CLOCK技术后)而产生的JITTER是无法消除的。按现有的工业技术水准,这样的JITTER会对音质有明显的影响,我仍然存疑。
我所在行业,广泛使用GPS时钟系统来支持对广域实时过程进行同步测量,那些GPS时钟内的晶振,一般都达到了10的负9次方数量级,当然这是工业品级而非民用品级。因成本原因,或许中低端CD机或解码内的晶振其品质要低一些。
相对于现在的计算机硬件、通信设备的工作速度来说,CD机或解码器的工作速度实在是太低了,因此无论是把脉冲做得方正些,还是把时钟搞得更准些,在电路上都不应有什么严重障碍。
如果严格排除人的心理因素,人耳对声音的分别能力恐怕也很有限。
如果要测试人耳对JITTER的感受,我的观点是:在采用缓冲和RE-CLOCK技术的器材上,更换不同的时钟部件,并在严格的环境下进行盲听,最后给出统计数据。
没有这些以人耳为测试工具的实验数据,无论在理论上分析JITTER有多么严重或不严重,我都会存疑。
顺带说明:
1、很惭愧,英语水平不够,所学专业非电子类,二虎大侠所推荐网站没去看。
2、因只具有科普常识,无深入的了解,所以仅凭常识存疑。这是主观原因,既是主观,就难免不着调,但非出于抬杠。
3、因工作关系,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厂家及推销商,真洋人、假洋人,国产货、进口货都有。厂家、商家因不了解具体的应用需求、或为击败竞争对手、或为满足用户普遍存在的功能要更好、指标要更好的一般心理,弄出些实际价值不大的功能、弄出些高出使用需求的指标的现象不少见。从过去的工作经验出发,也对“按现在的工业技术水平,JITTER明显影响音质”存疑。
[ 本帖最后由 ljw100 于 2007-8-8 11:2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