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8-8 13: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7-8-8 11:25 发表
是时域问题,这我知道,但我只关注到了具体由转盘引起的这一类问题,极端情况下,时钟不准,同样会引其误码。
现在的CD机如何处理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我不知道,对数字电路、计算器硬件也无具体研究,但书本 ...
你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很着调了
无非是你疑惑于波形上的失真(不存在因时钟误差产生的random jitter及机械波动产生的periodic jitter的情况下),人耳对其声音区别不可闻。我可以再叙述一下。这些东西可以参考TI或者AD的网站。目前的dac芯片指标做的都很疯狂。96khz能够达到120db以上甚至130db的snr。而192khz即使是顶级dac也只能做到110db出头的snr(具体参数可参考adi,ti的产品特性手册)。频率提高一倍,为何snr却以10的2-4次方的量级减小呢?或者说,为何噪音却提高了10的2-4次方的水平呢?除了dac本身电气性能所限,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本在96khz不具有太大影响jitter在192khz的时候表现出更强烈的影响。系统频率越高,这个问题影响越大。越到高频噪音越大。这也是为何sacd的dsd格式的高频噪音至今无法解决的原因。对于目前的工业水平来说,44.1khz确实是个非常低的频率。但是这些问题仍然会出现。这里面的原因不在dac芯片本身的问题上。很多情况下对波形产生失真的环节在于周边电路的设计。比如前端信号的电平与dac输入电平不匹配,需要给数字信号提高电平(尤其在spdif以及wi-fi这种需要把其他形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场合)。类似的还有,前端为了de-jitter,让信号通过带通滤波装置。这虽然能去除信号的高频的噪音(对于dsd系统以及delta-sigma系统很要命)但也平滑了脉冲的上升下降沿。所以这些都是dac电路设计中需要面临的问题。简单的打个比方。dac就好象相机里面的胶片。本身的素质是一定的,可我给镜头换不同的光圈,不同的快门速度得到想要的效果。实际上,我在前面帖子的叙述可以理解为:采用相同dac芯片的不同解码器声音相差巨大。所以目前工业水平不应该导致可闻区别这个疑惑你应该很清楚了。它一定是有可闻区别的。在采用相同dac芯片的不同解码器中,信号的10101001这个序列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这个10101001中每个1和0长的都不一样,有的瘪,有的圆。。而这些都是dac芯片的前端电路造成的。无论ram输出也好,转盘直接输出也好,用spdif/wi-fi传输也好,用aes传输也好。它们的设计都要在性价比,功能,性能上取得一个平衡。(你总不能给普通电脑声卡加上单独的电源吧?)。我想至此这个讨论可以告一段落了。文字上的东西再多也就这么多了。我有时间的话会摘抄一些论文/参考书中我认为有用且不会太艰深的东西出来。到时侯再另开一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