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jitter是如何被发现,被公认的

[复制链接]

9

主题

1374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8-8-15
发表于 2011-3-16 2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完了,好文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47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3-16 21: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偶然"性的,"很不稳定"的东西被当成一种"事实"?这还有多少科学精神呀。

"我能听出来的时候就是对的,我听不出来的时候是状态不好",以此来作为盲听失败的理由?还想让人相信你的听感是对的?

我认为您的理论,就是在说:我说的就是对的,没法证明,因为我就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1: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6 21:34 发表
一种"偶然"性的,"很不稳定"的东西被当成一种"事实"?这还有多少科学精神呀。

"我能听出来的时候就是对的,我听不出来的时候是状态不好",以此来作为盲听失败的理由?还想让人相信你的听感是对的?

我 ...





如果一个现象有很多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不同系统的发烧友都注意到,你还认为那是偶然性的吗?TOWN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了,我前面也写得很清楚了,盲听不是发烧友习惯的做法。在放松的心态下听音乐、辨别声音,和盲听状态下带一些心理压力地去“实验”,本就是状态不同的。

在我本文所写的关于JITTER的事例里,也没有出现过盲听这回事。JITTER对音质的影响,不是有人科学地做过盲听试验才被普遍认可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3-16 21:45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546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1-3-16 2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3-16 21:41 发表 如果一个现象有很多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不同系统的发烧友都注意到,你还认为那是偶然性的吗?TOWN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了,我前面也写得很清楚了,盲听不是发烧友习惯的做法。在放松的心态下听音乐、辨别声音 ...
看到了LZ的文章是09年的吧,其实早在1980年代Jitter就被人们研究了,就是说很早Jitter就被发现了(早就被承认)并在治理中。但是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随便玩玩。
至于是否“偶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Jitter对带来什么危害,危害程度是怎样,什么情况下危害程度不可忽略;换句话,当Jitter不能忽略时一定要治理,反之若Jitter可以忽略时就不必在意Jitter了,故是否“偶然”就显得并不重要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9

主题

8019

帖子

123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1-3-16 22: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觉心理研究证实人耳存在Hysteresis effect:当被测者听一个逐渐减弱的声音,这个人能听到最低响度为A,再给他听一个逐渐增强的声音,他能听出的最低响度为B,A必定<B。科学家发现原因在于听一个逐渐减弱的声音时,听者存在心理预期,这有助于增强人耳的辨别力。而听逐渐增强的声音时,一开始什么也听不见,听者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声音,因此没有心理预期,人耳的辨别力会下降。
这个Hysteresis effect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发烧友在熟悉的系统上听熟悉的录音比在陌生系统上听陌生录音具有更高的辨别力,也能解释为什么平时听得出的区别,盲听时就听不出来。

[ 本帖最后由 激光鼠 于 2011-3-16 22:05 编辑 ]
头条:激光鼠HiFi音响工作室
手机/微信:13901797159
淘宝店:https://orav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94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7-6-23
发表于 2011-3-16 22: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1-3-16 22:03 发表
听觉心理研究证实人耳存在Hysteresis effect:当被测者听一个逐渐减弱的声音,这个人能听到最低响度为A,再给他听一个逐渐增强的声音,他能听出的最低响度为B,A必定


在熟悉的系统上就有盲听出来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47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3-16 2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town大侠:
你们两位的观点无外是给通过盲听无法证实"事实"这种尴尬的情况找理由罢了。不过,为啥你们说的就是事实,而另外一部分人说的就不是事实?既然都是感觉,凭啥一部分人说的就对,持相反观点的就错?我们该怎样判断谁对谁错呢?在一个没什么客观标准的世界?

[ 本帖最后由 jamesgjh 于 2011-3-16 22: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47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3-16 2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1-3-16 22:03 发表 听觉心理研究证实人耳存在Hysteresis effect:当被测者听一个逐渐减弱的声音,这个人能听到最低响度为A,再给他听一个逐渐增强的声音,他能听出的最低响度为B,A必定


那就在他熟悉的系统上盲听好了,这应该不影响客观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22: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知你说的到底是具体什么现象。如果是线材或避震,我完全可以盲听出来,至少在我自己熟悉的系统上。这没什么神奇,很多老烧都可以。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47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3-16 22: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3-16 22:22 发表 其实不知你说的到底是具体什么现象。如果是线材或避震,我完全可以盲听出来,至少在我自己熟悉的系统上。这没什么神奇,很多老烧都可以。


其实线材我也可以区别出来。这不重要。我们谈的应该是事实认定的问题。到底以什么为标准,部分人说的就是事实吗?错了,无法证实的就只是假设或者怀疑,而不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47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3-16 22: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你提到不同硬盘问题,有人可以盲听出来吗?还有ape和wav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jamesgjh 于 2011-3-16 22: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94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7-6-23
发表于 2011-3-16 22: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6 22:38 发表
比如你提到不同硬盘问题,有人可以盲听出来吗?


这个,估计可以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3-16 23: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6 22:12 发表
小白,town大侠:
你们两位的观点无外是给通过盲听无法证实"事实"这种尴尬的情况找理由罢了。不过,为啥你们说的就是事实,而另外一部分人说的就不是事实?既然都是感觉,凭啥一部分人说的就对,持相反观点的就错 ...


jamesgj兄,我的意思不是为“通过盲听无法证实"事实"”找什么理由,没有也没有什么必要。

我的意思:

一是对无法解释的现象慎重一点,不要因为一下子理论上无法完整解释就否认和无视,许多事情客观是存在的,可是现在由于人的认知有限可能解释不清,但以后可能会有解决的。也就是讲,不能“我思故我在”,多点存疑,多点探讨比多点结论更好。

二是对于音响听感这类事,尊重众人正常的听感是必要的,也是通行正常的做法,大家对于器材或者不同格式的辨析、感受、讨论和交流,绝大部分来自正常的聆听,而不是通过盲听。许多权威和烧友对不同器材的评测和介绍,也是通过正常情况下的聆听进行的,不能说正常聆听行为的感受是不可靠不科学不靠谱的。

三是不要迷信盲听,更不要因为盲听通不过就否认差异,音响世界的差异不是盲听来判断的。盲听不是没有用,我认为那是心理素质过硬,听音经历和经验丰富的金耳朵们的“专利”行为,对一般人而言,是经不起那种折腾的。盲听表面看起来很过硬,但影响盲听结果的因素太多太不好控制,盲听结果的随机性也是很大的。盲听听不出来,一种可能是不存在差异,但也有可能存在差异但没有听出来。也许换个时间或者换个高人上来就听出差异来了。所以说,听不出来只是说明暂时不能肯定某个事实成立,但不能说明某个事实肯定不成立。

作为个人,我不隐瞒,我更多的倾向于正常的听音方式,尊重众人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情况下的正常听音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47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3-17 00: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Town兄:
一,我说过,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东西很少,倒是无法证实的所谓"听感"更多。
二,不管什么聆听,判别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还是我提过的问题,你怎样证明你的听感正确,而与你相反的听感错误?
三,不是迷信盲听,如果有不令您紧张的方法,能证明您的听感是正确的,完全可以不用盲听,目的很明确,证明您确实听出了声音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2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1-3-17 0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1-3-17 00:30 发表
Town兄:
一,我说过,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东西很少,倒是无法证实的所谓"听感"更多。
二,不管什么聆听,判别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还是我提过的问题,你怎样证明你的听感正确,而与你相反的听感错误?
三,不 ...


您知道盲听的意义是什么?盲听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吗?盲听能够用来证实听感是否正确吗?

您知道要证明天下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您需要做那些工作吗?

如果您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拜托还是承认自己是个科盲、逻辑盲,别在这里张口盲听、闭口盲听,丢人现眼了。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30 10:59 , Processed in 0.109026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