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gaomx

[线材] 我也说说大家对线材的分析的理论误区

[复制链接]

27

主题

15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1-3-1 12: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2-27 14:32 发表
我个人曾经仅仅相信信号线对声音有影响,电源线的影响虽然理论上有,但是我一直认为很小。不过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电源线的影响,(因为之前不相信,所以没有特意去换,有一天
突然从家里翻出来一个老的进口机线 ...

您好,有一点说得对;不可否认,几乎所有关于信号与系统的书籍或课程是基于线性时不变(LTI)的,有的并直接冠以“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

从客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必须客观承认现实生活中严格的线性系统很难找,或者说大部分不是线性的。换言之,非线性是普遍的,线性是非线性的特例。非线性系统的研究任重道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认可了否定或怀疑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理论的观点,或作为否定或怀疑线性时不变理论之理由。

看一下例子,譬如说到您的“无论耳放,解码,线材都是非线性的”;好,先承认它们3者的非线性时变成立,而且承认由此造成声音的变化。
这样当换了线材,但由于它们3者都是非线性时变,那样其听音的结果怎么能说是由于线材造成呢,应该3者都有关系吧。正因为3者都有关系,那么声音的改变不能只确定为是线材造成呀。并且这样的非线性时变系统,故对每次的试听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而只与换不换线材无关。到底谁造成的?这样分析起来是不是更乱。

基于线性时不变的信号与系统理论以应用为目标,其概念和方法能应用到广泛领域中,在分析和解决许多复杂问题中显示出其重要意义(不举例说明一些实例了)。并且对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
不妨可以再考虑考虑:
什么是线性系统、为什么引人和研究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能不能转换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什么条件下可转换为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能不能分解为若干线性系统(什么条件下),非线性模型能不能做线性化处理(什么条件下)。这样是不是有助于理解线性时不变理论的实用性。

再有,应十分清楚,世间很多事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线性与非线性的确定是有前提或条件的,换句话,当满足某些条件,系统可视为线性系统;而当满足另些条件,系统可视为非线性的。

回来说线材,就是传输线(统称),其中有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什么情况可用集总参数分析,什么情况就并不能用集总参数而用分布参数分析;这都是有条件的;又如在什么条件下传输线可为“均匀传输线”,而什么条件下就不行;又如在什么条件下传输线的集肤效应可以忽略,而什么条件下不能忽略.....等等。(注: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由它使用的材料以及其几何结构决定。)

传输线(线材)除了分布参数还有如:传输线防尘及其正弦稳态解、均匀传输线上的波动性质、无损传输线、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等等(不多说),这些都是对传输线产生相应的影响。但是它们不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在应用层面上更多的是用他人研究的结果(即上升到理论的知识)来指导实践。

哦,对于“突然想起了信号与系统”,不会是要用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傅氏变换、拉氏变换、卷积、Z变换、零极图......等等来分析研究我们的HiFi系统吧。不会用非线性来代替Jitter说线材吧。说过的,应用层面上更多的是用他人研究的结果(即上升到理论的知识)来指导实践。

咳,说那么多,可与我们的HiFI系统似乎远了些吧。不管是线性系统还是非线性系统,我们先放一边。

正确地传送信息,即不失真地传送信号不论是通信系统还是HiFi系统都是主要任务。就是常说的,HiFi追求尽可能的低失真。因此,关注信号的失真与否才是关键。什么是失真,对于模拟信号可以通过对信号的波形是否失真进行判断,对于数字信号可以通过对数码值是否失真进行判断,即是否误码进行判断。通过判断失真情况来评判HiFi,来评判线材。只要系统或线材能达到不失真或极低的失真就够了,或达到目的了。这样不失真或极低失真,就可认为音质没有被改变。

要特别强调的是凭感觉判断失真往往是不准确的。

仅供参考吧
哦,最后说一句,支持您今后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并希望为此对国家对人类都会有贡献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5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1-3-1 12: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1-2-27 19:34 发表

有理论,不过这些咸菜理论不成系统,无人出书,估计只有咸菜大厂手里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一般人想完整了解这些知识确实蛮难的。
咸菜影响声音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对于信号线来说我知道的有:线间电容、绝缘材料的吸附效应、集肤效应、晶界失真、震动噪音、电磁屏蔽、涡流损耗......

关线材罗列了那么多相关因素,蛮唬人的;玩笑地说,恐怕还没有罗列齐全,还能更唬人。我们正视很多因素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线材,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线材的因素可能并不多或可以忽略的。首先确定线材的用途,线材的工作条件...等等。举一例吧,看看集肤效应在我们音频系统中的影响情况:

现在给出一个导线集肤效应的表格:
这个表格给出了不同材质的导线集肤深度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分析条件:
1、我们的音频线或信号线的是工作于音频的频率,因此最高频率小于50Khz;
2、通常使用的铜线,且线径通常小于0.5毫米,即半径小于0.25毫米(多股)。

根据表格可知,当信号频率是0.05Mhz,即50Khz时,铜线的集肤深度291.28微米,即约0.29毫米。
现在可以看到,当使用的铜线线径小于0.5毫米(半径0.25毫米),工作频率小于50Khz时,因为集肤深度大于0.25毫米,因此不存在集肤效应。

注意:这个结论很重要!这充分说明,所谓集肤效应在音频线材中是不存在的。而将集肤效应用在音频线材(或HiFi音频线材)中,要不就是无知,要不就搞“玄学”,在忽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8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0-11-10
发表于 2011-3-1 14: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还没搞清楚。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区别:区别当然有,世上就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问题在于人耳听不听得出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2-16
发表于 2011-3-1 15: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ght 于 2011-3-1 12:19 发表

关线材罗列了那么多相关因素,蛮唬人的;玩笑地说,恐怕还没有罗列齐全,还能更唬人。我们正视很多因素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线材,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线材的因素可能并不多或可以忽略的。首先确 ...


高,实在是高!这才叫知其所以然啊! 不知其所以然,拿一堆名词儿去忽悠,能忽悠到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83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12-26
发表于 2011-3-1 15: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字太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1-3-1 15: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ght 于 2011-3-1 12:19 发表

关线材罗列了那么多相关因素,蛮唬人的;玩笑地说,恐怕还没有罗列齐全,还能更唬人。我们正视很多因素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线材,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线材的因素可能并不多或可以忽略的。首先确 ...

那你就忽略不计好了,随你啦
头条:激光鼠HiFi音响工作室
手机/微信:13901797159
淘宝店:https://orav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42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0-9-6
发表于 2011-3-2 11: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dgehog 于 2011-3-1 14:14 发表
楼主还没搞清楚。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区别:区别当然有,世上就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问题在于人耳听不听得出区别。


赞同,就算有差别,但又多少人是真的听出来了,又有多少人是心理作用,又还有多少人是在YY。。。。真就不得而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主题

8101

帖子

12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9
注册时间
2006-6-26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11-3-2 11: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耳听觉的极限早已有详尽的研究,简单一句话:人耳有时很敏感,有时很不敏感。
网上关于听觉心理的信息很多,多学习,少YY才是正道

[ 本帖最后由 激光鼠 于 2011-3-2 11:30 编辑 ]
头条:激光鼠HiFi音响工作室
手机/微信:13901797159
淘宝店:https://orav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42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0-9-6
发表于 2011-3-2 11: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光鼠 于 2011-3-2 11:26 发表
人耳听觉的极限早已有详尽的研究,简单一句话:人耳有时很敏感,有时很不敏感。
网上关于听觉心理的信息很多,多学习,少YY才是正道


呵呵,好多时候我觉得YY的多少与投入发烧的金钱多少成正比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9

帖子

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6-5-4
发表于 2011-3-2 1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0-12-16
发表于 2011-3-2 12: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5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9-8-24
发表于 2011-3-2 1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线材有用无用,器材不同有没有声音区别,数据相同有没有声音区别.........;实质说到底都归结到辨别,而通常用得最多的就是辨听。既然归结到辨听,而辨听直接是由能力和感觉体现的。能力和感觉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完全是参差不齐的,并且尤其是感觉的东西很难量化。比如有人说听到的声音亮一些,有人说听到的音场大一些....等等,而亮一些怎么量化,音场大一些怎么量化....;根本就没有可量化标准。于是便是喋喋不休的争辩。

说过多次,感觉的东西往往是不准确的,而错误的感觉当然就是错觉。争论线材、器材、数据...;最后都回到感觉(听觉),不过发现争论得厉害的往往动真的就歇菜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46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1-23
发表于 2011-3-2 15: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ght 于 2011-3-2 12:30 发表
什么线材有用无用,器材不同有没有声音区别,数据相同有没有声音区别.........;实质说到底都归结到辨别,而通常用得最多的就是辨听。既然归结到辨听,而辨听直接是由能力和感觉体现的。能力和感觉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完 ...


支持right同学,不管他说的结论是否正确,以上的论述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关于集肤效应的技术讨论,还是很有科学精神的(尽管本人不懂细节是否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4089

帖子

5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0-11-4
发表于 2011-3-2 15: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绝赞!耳机叔叔ATHF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0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7-2-12
发表于 2011-3-2 20: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说的线性是指的撒。。。。不管三极管还是mos管没一个是线性的。。。除了理想电阻模型可以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2 16:40 , Processed in 0.099267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