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韩韩

初烧古典,像新年音乐会属于什么类型的古典?

[复制链接]

88

主题

9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6-6-14
发表于 2011-6-14 09: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同样没有一张新年音乐会,有也不会去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9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6-6-14
发表于 2011-6-14 09: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的帖子

哈哈,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就是,当时是听马勒4给迷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94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6-6-14
发表于 2011-6-14 09: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的帖子

斯克鲁瓦切夫斯基是个很好的演绎德奥音乐的大师,今年快90了吧,只是不知道为何带的是一支名气不是很大的萨布鲁肯广播交响乐团,不过这影响不大,听下来他和该团为oehms录的贝多芬和布鲁克纳的交响还是极有水准的,贝7的水准甚至个人认为在克莱伯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6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6-14 1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1-6-14 05:52 发表
请教下白版对于比如说图画展览会,莫扎特小夜曲,罗西尼弦乐奏鸣曲这些曲子什么看法?我觉得施特劳斯的作品里除了听白版认为的那些“关我鸟事”的碎碎叨叨的琐事之外,听的也还是一种作品中展现出的作者的才气,这和 ...





我不太喜欢这三部作品。特别是图画展览会那种描绘性的音乐作品。我更喜欢无标题的纯音乐,至少不是这种“以音乐描绘事物”的作品。小夜曲和弦乐奏鸣曲因为好听,作为背景音乐很合适,偶尔听听也完全可以,但总体上说不属于我喜欢的类型。

不过比起斯特劳斯家族的大多数圆舞曲来,这三首作品还算是我更愿意听的了(如果做非此即彼的选择的话)。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1410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10-12-31
发表于 2011-6-14 10: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JunHeng 于 2011-6-14 07:58 发表


同意知道越多,在音乐上的感受及享受越多;

斗胆说句,估计本坛里的,即使是老烧,在乐理上的享受没谁能过卡拉扬阿巴多;

不过,本坛里的,即使是小烧,从音乐里获取的感性愉悦与卡拉扬阿巴多相当的,不在 ...

个人观点:乐理多少和欣赏基本无关。或者说,多数调性音乐可以通过乐理来知道作者想表述什么,但好的音乐往往是通过内心的共鸣感来获得听众的认同的,这是乐理所换不来的。就像我现在听马勒一样,我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知道马勒想表述什么,但是我无法产生共鸣,或者无法认同,所以我只能说我还听不太懂马勒的音乐。相反,我初中那会儿基本乐理只懂得调性和五线谱,但是听莫扎特已经能感受到那种美感,愉悦感了。同样,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我小学时就听得很有感觉了。这就是区别,像马勒、布鲁克纳的音乐肯定是能不通过乐理知识使人内心获得认同的,只是或许听者的阅历、思考还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品。而对于莫扎特,施特劳斯这种表达所有人都能认同的东西,获得共鸣就是很自然的了。至于喜欢谁的音乐,完全是个人偏好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38

帖子

1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1-11-21
QQ
发表于 2011-6-14 10: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6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6-14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JunHeng 于 2011-6-14 10:59 发表


专业,还是有专业的享受的,比如乐团指挥间切磋指挥艺术的快感,我辈是无法体验得到的。





那个是“工作”,是吃饭家什,我辈要的是“享受”。

另外,不要把艺术家想得那么“艺术”和“高雅”。曾经见过有圈内人士透露,艺术家、经纪人们的交谈,其实多数话题很实际,就是谈演出的价码、条件。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38

帖子

1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1-11-21
QQ
发表于 2011-6-14 11: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638

帖子

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4
注册时间
2011-4-22
发表于 2011-6-14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6-12 21:27 发表
新年音乐会属于古典音乐里最没意思、最空洞的一类。就是热闹气氛而已,和咱们春晚上那些歌舞节目意义差不多。

能理解~
精神层面越高,越孤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38

帖子

1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1-11-21
QQ
发表于 2011-6-14 16: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609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0-6-15
发表于 2011-6-15 0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音乐会系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272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8-10-9
发表于 2011-6-15 01: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y 于 2011-6-13 08:30 发表
新年音乐会曾经喜欢过很短的时段时间。不关注音乐的高雅与低俗,也不求了解音乐的思想性。听着有快感就好。从未喜欢过舒伯特和勃拉姆斯,曾喜欢老柴,依旧喜欢莫扎特。常听巴赫、维瓦尔第。最喜欢的是圣桑,除了他唯 ...

圣桑不止一首交响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9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2-9
发表于 2011-6-15 03: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y2000421 于 2011-6-13 21:09 发表

       但也有消极的一面;远离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粉饰太平。让人们在尽情享乐之中,忘记对生活的不满和现实的矛盾,有意无意地从属于当时统治阶级对音乐的政治要求,


其实要说远离残酷社会现实、粉饰太平之类的,我觉得很多大协奏曲,还有巴赫的勃兰登堡,都属于这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9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2-9
发表于 2011-6-15 03: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dear 于 2011-6-14 00:13 发表
俺不鄙视strauss,相反觉得他有些圆舞曲的调调还挺好听的,不过mozart我就极度鄙视了
strauss的调调至少还有点风情,mozart的调调纯粹轻浮没内涵


去听听K304,或者钢协15号第二乐章,或者安魂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9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0-12-9
发表于 2011-6-15 03: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6-14 10:51 发表

个人观点:乐理多少和欣赏基本无关。


我以前基本也持这种观点的。
但是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文章,我现在对此观点有点动摇。
======================================
那篇文章是某个弹钢琴的家伙来分析贝钢奏《悲怆》。摘其中两小段来看看:

在这里我提到《命运》交响曲,是因为我发现它与《悲怆》之间存在着一个惊人的相似点,那就是调性。两部作品第一乐章,都开始于“悲怆”、“斗争”的c小调,呈示部的中间都转到了平行大调--降E大调。这个转调没什么特别,近乎定式。惊喜由第二乐章开始。两部作品的第二乐章都是降A大调,而且中段都去了降a小调!两部作品的第三乐章居然又都回到了悲惨然而不屈的c小调!--当然,调性相同,不等于情绪相同,但这里存在的某种若隐若现的关联,却是千真万确的。--哪怕并不是作曲家刻意为之,这种关联还是存在的--也许是某种近似的心理历程?

不过别忘记了,《命运》交响曲还有第四乐章的,《悲怆》没有。摔门而去的c小调是《悲怆》的结局--谈判破裂。然而《命运》!又有谁能不记得第三,第四乐章交接处那个由c小调转到C大调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呢?好像拂晓,天慢慢变亮,黑暗,墨绿,深蓝,浅蓝。。。。。。最后是金光万丈的C大调第四乐章主题,胜利与凯旋。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摔门而去的《悲怆》写于1799年,贝多芬29岁,《命运》写于1804-1808年,贝多芬34-38岁。


======================================
我不知道你们看完这段有什么感觉,但我自己觉得——“wk,还能这么听?真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
当然这几段仅仅是在谈调性,谈“悲怆”与“命运”内在可能有的联系、对比和区别。但仅仅这些东西我觉得不懂点乐理是理解不到这一层的,甚至于这两个贝多芬最最知名的作品,我压根就没把它们放在一起想过,也根本不知道它们在调性上竟然有这种程度的相似性。

其实那篇文章全文都挺有意思,挺长的,但没有乐理知识的人也能大概看懂。
http://www.douban.com/note/1464349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 01:56 , Processed in 0.10220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