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8-21 2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斑主,说我言之无物
从他的角度是对的.
可是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知你想问哪个?
遥想当年,佛祖从来有问才答(没有管人家爱听不爱听,上赶给弟子们说的,当人只有一个例外).既然话赶话说到这了,我打字慢,就贴个我以前打的一段文字,以供参详,只表心意,提到了些佛教流传到中国的简单过程,如有觉得尚可取者,茶饭后,以供谈资,总不至于悟人子弟吧,愿意讨论的,咱们可以延伸些话题:
常看闲书,读到“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世间糟粕书 ”,心中一惊:什么劳什子如此孤高?
孔子说自己四十而不惑,自不敢等肩于圣贤之流;想中却有高山仰止之意,圣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世楷模。千古圣教,华夏遗存。教导人心,辗转善恶于无形,致使人群安康,社会平和,功何奇伟! 试想若西方无耶酥教化,现在恐怕还是一群蛮荒野物;宗教教化于社会人群的功德是不能小视的!
古今中外,圣贤教化至真至善。孔子有教无类,却也曾困于陈蔡;基督为世人救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可歌可泣!然私下比较起来,儒家偏重于世间,苏格拉底不过堕在空性中,基督止于信者得救。
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唯有佛教出世,破无始迷闷,识者自知,何待多言!
远至印度阿育王(佛祖涅槃百年后)时,就曾使人到过中国,在古都西安也留有若干遗迹。至大唐贞观之时,这时中华国运昌盛,人心安定,自然思慕高远,恰逢玄奘求法译经,佛法大兴。至此,如来教法流传已千年有余了。
梁武帝时,那时佛法在印度已经开始衰落,达摩祖师观震旦有大乘气象,于是自广州上岸,来到中国欲传最上乘法。会见武帝不契,于是栖身于嵩上少林寺,可惜不遇可传之人,九年面壁,直至神光断臂,道法始传中国。
后世无知之徒竟然以为达摩面壁是为了提升其禅定境界,可笑愚不可及,可叹眼光落地!那时候达摩初来中国,不为人知;直到五祖传衣,惠能大师慧光独耀,自此一花五叶,枝繁叶茂,硕果纷呈。
古人道:人能弘道,道不弘人。大到宇宙万有森罗,小至人心繁杂起伏,遵循同样的法则,有生起就有消亡;盛唐以后,正法渐灭;降至宋元,人心渐陋劣,直指人心沦为一句话头;及至现代,摘枝寻叶忙得不亦乐乎,果然是人心不古。
大约至民国时期,像法已去,末法现前,虽不无真成就者,只是凤毛麟角,人间罕遇了。
然法其兴不喜,衰亦无忧。缘聚缘散,水流花谢。 有李长者云:
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智者安处其位;愚人刻舟求剑,徒增烦恼,于事何补?有道家言:无为而无不为。试问几人能无为乎?无为尚无着落处,安敢妄言作为?!随波逐流,造业受报而已。
读圆觉经,看见这句:知幻即离,亦无渐次。法而如此,一种平怀;谈玄妙,玩机锋的,有什么相干?不见人家好修行吗?
有诗自言曰: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