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贝多芬降B大调第29钢琴奏鸣曲Op.106毫无疑问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两首钢琴奏鸣曲之一(能与之比肩的只有c小调第32钢琴奏鸣曲Op.111),即使放眼整个钢琴奏鸣曲创作史Op.106也无悬念的能进入前三(另两首我认为应该是贝多芬的第32号Op.111和舒伯特的第21号D960).
这首巨大的奏鸣曲开始创作于1817年11月,1819年9月出版,贝多芬给出版商阿尔达利亚的信中说"这首奏鸣曲给钢琴家制造了诸多麻烦,以致至少要50年后才能演奏它".即便如此,贝多芬还是低估了此曲的变态难度,直到190多年后的今天,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此曲仍被认为是钢琴家的一大壮举,极少有钢琴家在音乐会上敢把这首奏鸣曲放入节目单,以致这么伟大的作品在一般听众中从未普及.
长达40分钟以上的演奏时间,1173小节,庞大的第一,三,四乐章被短小的第二乐章Scherzo(戏谑曲)所分隔开来,构成了我们对这首庞大的奏鸣曲的第一印象.一个宏伟的Allegro(快板),一首辛辣的Scherzo(戏谑曲),无边无际的Adagio(慢板)和终曲壮丽的Fuge(赋格)分别构成了四个乐章.其内容的丰富和复杂性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演奏家的技术和精力以及对作品的领悟力都提出了变态的要求.
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贝多芬所有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难演奏的一首,虽然最后一首第32号Op.111同样是惊人的困难,但其演奏上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作品本身极深的思想内涵和两个乐章间强烈鲜明的表观对比和统一的内在联系,而Op.106不但要平衡和维持四乐章的庞大结构,其巨大的篇幅,复杂的结构对演奏者体力和技术的要求无疑要更高.我们不妨看看第一乐章变态的速度标记138个二分音符每分钟(事实上立体声时代还没有哪个钢琴家能完美按照贝多芬的原始速度标记忠实演奏,不但是技术上极度困难,而且首乐章速度拉到这么快,后面三乐章在结构上的平衡也极难维系),再是第三乐章极漫长又极深情的慢乐章对演奏者的耐性和控制力提出了何等要求,而当演奏家历经艰辛克服了前三乐章的重重困难终于弹到终曲时,横亘在他面前的又是一个难度高到简直惨无人道的三声部赋格!
所以说你可以听到一些年纪很大的大师依然弹奏出极其优秀的Op.111,但上了年纪的大师很少有能弹好Op.106的.事实上演奏Op.106最好的年龄是50-60岁,年纪太轻则阅历不行根本演奏不了这种深度的作品,而年龄一过70,恐怕技术上就力不从心了,像阿劳80多岁在PHILIPS录的贝多芬钢奏就没有Op.106,有"键盘狮王"之称的巴克豪斯晚年在DECCA录的立体声贝钢奏也独缺这一首(于是DECCA不得不拿50年代巴克豪斯的单声道Op.106来充数,这一举动反倒炒热了老狮王的单声道贝奏,因为确实太牛了,结果狮王那套MONO的价格直奔立体声的三倍去了,而且一碟难求....当然这是题外话).
同样Op.106对听众的要求也一点不低,且不说要听懂并理解这部艰深的作品,光要忍受其40多分钟甚至50多分钟的长度就非易事,而且作为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其特有的艰涩难懂,以及很多不和谐音的运用和终乐章复杂又旋律奇怪的三声部赋格,很多初级听众都会觉得这部作品简直是难听且摧残耳朵.即使相对最"好听"的第三乐章旋律性也平平何况其让人观止的长度了...事实上即使对古典音乐领悟力如我者也花了1年半以上的时间才喜欢上并初步理解了这首作品.
正如这首钢琴奏鸣曲的标题"Hammer-Klavier"所标示的,Op.106几乎穷尽了击锤古钢琴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现代钢琴的作为一件乐器的性能上的可能性.所以Op.106至今保留了"Hammer-Klavier"的别名.由于这首钢琴奏鸣曲构思特别宏伟,结构极其完善,鲁宾斯坦称其为"钢琴世界的最后言语和钢琴中的<第九交响乐>"
本来还想多写一些曲体分析和个人感想 但这种曲目一不小心就写成一篇音乐学院的硕士论文了。。。还是收笔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