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robinhook

再来讨论下发烧器材是否影响了音乐的艺术内涵

[复制链接]

0

主题

721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2-3-1
发表于 2012-3-14 23: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确实是度的问题。
我的出发点是欣赏音乐,但对重播还是有点要求的。
就好象吃过好东西在回头吃差的就有点味同嚼蜡了。
器材发烧和爱乐者是两种人群,有交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3-14 18:44 发表




对小型音乐、独奏来说,声音的清晰度足够,基本就可以听了。但是,假如是马勒、布鲁克纳的大编制交响,那重放好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些作品不是只听听旋律、和声就够的,是要靠大乐队的规模、织体、色彩来表 ...


艺术是创造性的。作曲家是音乐的创造者,乐队和演奏者是具体演绎的创造者,所以他们是艺术家。播放器材在主要程度上是传递而不是创造,故而不是艺术。

小白所说的反映作品内涵此处指的是传递层面的,而不是艺术层面的。还是打视觉艺术的比方,你看一本名画欣赏的书,当然希望印刷质量高,能反映更多的细节。印刷精良的画册当然比印在报纸上更有利于欣赏。但是你能说这本画册的艺术内涵高于另一本么?

传递清晰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不是一个艺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jie 于 2012-3-14 18:15 发表
按楼上的理论还要听什么现场,听什么好录音,买什么好器材?

音乐离不开音响性,对于资深的爱乐者,不在乎器材和录音,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听过了,知道什么是“内涵”。大多数人能从简陋的器材中听出“内涵”吗?


其实,我从未说过分开“音效”与“艺术”就意味着要用效果最差的器材听音乐。这个观点发表在这个坛子,不是要发烧友们都去听AM收音机。更多的是要摆正心态,知道自己在听什么,需要什么,欣赏什么。器材上,我的观点是不要走极端。不用完全不合格的器材,也不要走火入魔,更不要走火入魔了还说是艺术。

现场更要听。因为现场是艺术创作本身。你看了那么多画册,难道不要去看看名画本身么?

[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2-3-15 03: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wn 于 2012-3-14 19:50 发表
楼主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内涵”和“内涵的表现”。

内涵是一个确定的东西,一部作品完成了,其内涵就放在那里,不会改变了。
但是作品内涵如何表现,世人或者受众对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则可能因时因地因人,同 ...


这个回复很有代表性。很多烧友思路中都有这样一种倾向,认为作品是从乐谱上直接跳到器材里的,器材是音乐的演绎者。这不得不说是发烧友高估器材的一种典型思路。

究竟是谁在演绎音乐?这是发烧友们需要问问自己的问题。

我同意“内涵”和“内涵的表现”是两回事,可这位朋友是否也混淆了“内涵的表现”中艺术的成分和技术的成分呢?演奏家对作品内涵的表现在艺术层面是决定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内涵的一部分。参见我17楼的帖子,器材则是技术上的传递。

作曲家写出的音乐就好像是剧本,指挥家演奏家就好像是导演和演员,器材只不过是家里的DVD机和电视(最高级不过是电影院的放映机)。DVD和电视机是播不了剧本的。请不要忘了导演和演员。播放器材可能影响些清晰度、色彩、细节,但改变得了剧情、演技、取景、镜头剪辑吗?而后者才是艺术创作,才是真正体现艺术内涵的因素啊。

[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2-3-15 02: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3-14 18:21 发表
不管怎么说,不管电影是谁出演的、内涵多么伟大,新电影都没有人敢拍成黑白、窄银幕的。


小白此言差矣。

1.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就是黑白窄屏片。新否?小白若是评委,这片怕是要名落孙山了罢。
2. 1993年的辛德勒名单赢得多项大奖,也是黑白片。不算太新,但也不旧。起码是诞生在彩色片的时代。
2. IMDB top250是被全世界影迷认可的佳片,年代久远效果很差的片不在少数。
3. 对于特效大片,奥斯卡和其他各大电影奖鲜有给予“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配角”这样肯定其艺术价值的最重要奖项。最多给些“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服装”之类的奖项。阿凡达这样视效无敌的片子也不过如此。

以上充分证明感官效果和艺术内涵是可以分开的,甚至是完全不相干的。

小白是非常资深的爱乐者。在这个问题上却选择站在感官效果的一边,不得不说令人遗憾。也可以说明发烧到一定境界,易陷入对细节和感官的追求。效果不好的片不想看,效果不好的音乐不想听。这正是发烧友应该提醒和反思自己的地方啊。

[ 本帖最后由 robinhook 于 2012-3-15 03: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4892

帖子

1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1
注册时间
2005-8-9
发表于 2012-3-15 02: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情不需要钻牛角尖,对于器材来说,有那么多钱就用好的,没有钱或者没有条件就用一般的,仅此而已。细节和感官的追求,在能理解音乐内涵的前提下完全没有什么问题。我想没有一个爱乐者会说富特和托斯卡尼尼的交响曲全是单声道录音所以不去听。但是即便是单声道历史录音,既然能用好设备听,何必非要用些破设备听呢。

并不是说效果不好的片不看,效果不好的音乐不听,而是既然你能看效果好的,何必看效果差的?就好比一部有BD的动画,我是肯定不会去看DVD的,何必呢?自己虐待自己?

————————

至于黑白影片,和音效好坏是两回事。黑白影片有另一种视觉冲击力,就像黑白胶片一样。现在大家都用数码相机了,但是还不是有一大堆喜欢用黑白胶片来体现画面强烈冲击力度摄友么?

反观音乐,不管现在古典音乐的演绎水平越来越差,你有见过人故意把录音录成单声道来创造一种效果的么?那是脑子秀逗了吧。

画面和音乐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是绝对不可能一概论之的。
电处:嗓子PS1230
音源:LINN Klimax DSM/3
耳放:HE1、HEV90、EC STUDIO B
耳机:HE1、HE90、STAX SR-X9000、GRADO PS1、HE60、ATH WOOD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4892

帖子

1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1
注册时间
2005-8-9
发表于 2012-3-15 0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binhook 于 2012-3-15 01:06 发表


艺术是创造性的。作曲家是音乐的创造者,乐队和演奏者是具体演绎的创造者,所以他们是艺术家。播放器材在主要程度上是传递而不是创造,故而不是艺术。

小白所说的反映作品内涵此处指的是传递层面的,而不是艺术层面的。还是打视觉艺术的比方,你看一本名画欣赏的书,当然希望印刷质量高,能反映更多的细节。印刷精良的画册当然比印在报纸上更有利于欣赏。但是你能说这本画册的艺术内涵高于另一本么?

传递清晰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不是一个艺术问题。  

我觉得重放绝对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播放器材的主要任务当然是传达,但是问题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传达,你又从何保证听众能够听到作品内涵?作品内涵归根结底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如果观众感受不到,这作品的内涵就毫无意义。

你举画册做例子,那我问你,如果把名画全部用质量低劣的黑白打印机打出来,我看你怎么欣赏出”艺术内涵“?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1900~1930的不少历史录音,各种炒豆,这是因为当年的录音设备无法捕捉到足够的细节,无法维持一个达到标准的信噪比而造成的。录音技术不够,很多音色上的变化就丢失了,这是无法弥补的,不能因为有一部分艺术内涵被保留了,就说明器材不能成为传达这种内涵的瓶颈。诚然,这些录音我也一样听,但是如果当时拾取音频信号的技术更加强大一点的话,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就能够更好的保留下来,传达给听众。录音器材我们无法控制,但是至少播放器材我们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一定要用能用得起的最好的器材。

一言以蔽之,相信播放器材能够提高自己艺术修养的是扯淡,但是片面贬低播放器材在”传真“上的意义和作用,同样也不科学。
电处:嗓子PS1230
音源:LINN Klimax DSM/3
耳放:HE1、HEV90、EC STUDIO B
耳机:HE1、HE90、STAX SR-X9000、GRADO PS1、HE60、ATH WOOD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46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05-1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3: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mos 于 2012-3-15 03:01 发表

我觉得重放绝对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播放器材的主要任务当然是传达,但是问题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传达,你又从何保证听众能够听到作品内涵?作品内涵归根结底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如果观众感受不到,这作品的内涵 ...


你的回帖非常好!我觉得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这一贴的“有效传达”其实还是技术层面的事不是么?不论是录音录的好,还是放的好,或是打印的好,都是技术层面的事,无关艺术。

我并未贬低播放器材的作用,我认为他们非常重要,技术进步也很重要。我只是觉得他们与艺术创作没什么关系而已。无关艺术并不是一种贬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31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12-1-6
发表于 2012-3-15 05: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3-14 04:21 发表
不管怎么说,不管电影是谁出演的、内涵多么伟大,新电影都没有人敢拍成黑白、窄银幕的。


其实我倒是非常想看看用黑白窄银幕手摇式摄影机拍出来的“变形金刚3”是什么样滴

Classical Music ON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4892

帖子

111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1
注册时间
2005-8-9
发表于 2012-3-15 09: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的打了几百字被浏览器吃了,不重新打了,只提出一个问题。

器材不可避免地对重放有修饰,这些修饰肯定会对人的感官有所影响。所谓的音乐的艺术内涵,一定是潜伏在声音里的,而不是在谱子里的,那么这种感官上刺激的改变,能否被看作是另一种艺术处理呢?
电处:嗓子PS1230
音源:LINN Klimax DSM/3
耳放:HE1、HEV90、EC STUDIO B
耳机:HE1、HE90、STAX SR-X9000、GRADO PS1、HE60、ATH WOODI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99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11-3-6
发表于 2012-3-15 1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高档器材的调音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2-3-15 11: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binhook 于 2012-3-15 02:03 发表


小白此言差矣。

1.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就是黑白窄屏片。新否?小白若是评委,这片怕是要名落孙山了罢。
2. 1993年的辛德勒名单赢得多项大奖,也是黑白片。不算太新,但也不旧。起码是诞生在彩色 ...





老兄,提醒个啥呀,反思个啥呀. 我活着并不是为了高雅,不是为了"欣赏层次"而活着,而是为了开心而活着的.  电影太多了,好的电影也太多了,我不看个别黑白电影是我愿意,没必要套任何帽子吧. 就算我沉溺于感官享受,也是因为我觉得开心,我永不觉得这是一种"不好".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71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4-16
发表于 2012-3-15 1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德勒的名单用黑白底片那是为了服务影片本身的艺术效果。一部文艺片可以完全不用特效,但科幻片不用的话没人会买账。所以假如艺术表现受时代技术水平局限不能得到满足,那这种艺术就注定无法成为当代的流行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8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5-9-28
发表于 2012-3-15 12: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的发烧器材只能还原小编制,交响乐都很悲剧。器材好不好,直接影响交响乐效果,不好的不清晰,不整齐,好比乐团水平下来一大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09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12-3-15 13: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体会到内涵的关键不在器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7 08:26 , Processed in 0.101146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