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关于声音审美的一个道理——太精确、太清晰反而不好

[复制链接]

18

主题

755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1-5-10
发表于 2012-4-24 15: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拿阅兵方阵做比喻很无稽
既然不能靠实战“阅兵”,那在广场上作秀时就把本分做好,会有其被理解的角度

我觉得拿棒子的乐团“太整齐”做比喻很无稽
否认他们演奏的音乐并不能否认他们所做出的努力

奥义:即使追求所谓的“宽松”,并不可以从某些原则问题上“开刀”;倘若有无法驾驭的“紧致”,那便要考虑自己一开始是否应该追求“紧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85

帖子

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3
注册时间
2011-8-2
发表于 2012-4-24 15: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现场艺术家的“松”最合适地还原出来才是HIFI的本意。你把一个非常精确的、不讨人喜欢的艺术家还原成了一个因为“不那么精确”而颇具美感的艺术家了,那么如何处理那些本来就已经具备了“不那么精确的美”的艺术家呢?
看来还是要多备几套器材,有的就要松一点,用来应付一些在精确上闻名的艺术家;还要准备相对精确的器材,用来应付那些本来就颇具美感的艺术家~~~果然HIFI就是折腾啊~~~
要混不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5-31
发表于 2012-4-24 15: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有想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12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1-6-2
发表于 2012-4-24 15: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摄影和HIFI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在摄影方面,人眼会通过大脑的识别而对所见事物进行判定,而摄影技术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才能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比如光圈、白平衡、快门速度等等,这种重现本身就是对作者要表达内容的模拟,重点表达一些东西而忽略其他的。HIFI也是一样,技术上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重现,那么就强调需要强调的,其他的元素选择性地进行忽略。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而HIFI,也同样可以如此。以上是本人的理解。
穷烧:满足即可,觉不奢望。
PC+Bladelius USB DAC+NOVO+HD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64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10-9-14
发表于 2012-4-24 15: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HiFi器材是用来欣赏音乐的,不是用来还原现场的。虽然还原现场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但这不是终极目的。这样就好理解为什么监听器材与HiFi器材还是有区别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64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10-9-14
发表于 2012-4-24 1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首先承认我们是在制造音乐回放设备,承认我们的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在这样的局限条件下,我们可能有两种选择。

一是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尽可能地还原现场,而不管实际的听觉感受,即所谓监听;

或者虽然把精确地还原现场作为我们的设计目标,但是通过权衡利弊,根据我们以往的设计经验,实际的聆听的感受,做出一定的妥协;但是,这一定的妥协换来的是这个“聆听设备”听感上的大幅的改善,就是所谓的“好听”啦。

然而,

我们一般喜欢说100%的精确,和现场一模一样。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东东呢?当然可以说我们是理论上的探讨,把它作为我们设计的终极目标。那么我们要问现场是不是就是100%的完美呢?

比如管弦乐队的乐器都是各自有自己的发展完善的历史的,根据我们的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使之更“好听”?那么既然乐器可以改进,而且请记住我们是在制造回放设备,不是管弦乐队,也不是具体的乐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改进”?这样就进入相对主观的范畴了。到底是一丝不苟好呢,还是来点“小动作”更加讨人喜欢?既然乐器可以改进,回放设备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改良”?

当然啦,每个厂商都可以说我制造的设备就是最好的,跟现场不一样的地方都是自己的“改良”。那就得看发烧友认不认你的“改良”了!

这样分析了,我们能不能推断出,高价设备卖的实际上不是设备,而是经验(在很大的程度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5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6-5-6
发表于 2012-4-24 16: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ngy 于 2012-4-24 15:06 发表


比个例子都听不懂,还说我盲目。
百分百精确的系统我当然没听过,可如果有的话,那不就是现场了么。 那是要回放得和现场一模一样,还是要比现场还要”放松“一下呢? 向着哪个方向”放松“的问题暂且不论。


录音的时候你又不在现场,就算在现场也没在录音那个位置,就算在录音那个位置,录音收集的信息和你耳朵听到的信息又不一样

哪里存在什么一模一样的回放,纯乱扯,就连"以百分百回放为目地"这个前提都是魔幻以及荒谬的

hifi就是播放录音时的信息的回放程度,还原到了一定程度就行了,再细节化,耳朵越来越不敏感

现场只是收听时一种经验的感觉参考,仅仅只有参考价值,没有任何对比价值,还接近,开玩笑了

[ 本帖最后由 dark132 于 2012-4-24 16: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632

帖子

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8
注册时间
2011-9-16
发表于 2012-4-24 16: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一下我的好友的观点,我感觉很不错。

最后也谈谈监听喇叭的特点,个人觉得监听喇叭最大的优势恰恰在于它没有特点,所以前端搭配得当的话玩法多样。如果喇叭本身个性太强反而不好。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是听惯了HIFI的你是否适应这种声音。另一方面是因为监听喇叭的本质是为了“找到录音中的问题”,所以对解析度和瞬态要求极高,甚至到了“不自然”的程度。。。比较典型的就是ADAM,我听过他的次旗舰BETA,就不是太适应。气动中音高音+ETON低音,瞬态快得有点夸张。鼓皮的余震还没出来就收住了,这和听现场的感觉截然不同。反而变得“不真实”了,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而这类喇叭被拿出来说事最多的就是白盆NS10了。所以国外专门将较为高端的监听喇叭定义为“自然型”监听,ATC\西湖\TAD都属于这一类,就我自己听TAD2401的经验来说,确实已经非常接近现场的感觉了,不会为了追求解析而牺牲自然度,当然被诟病的就是可能不容易发现混音中的问题,听出来完美的作品换了更差的系统就不好听。。。所以TAD是典型的MASTERING的喇叭,而ADAM是MIXING的喇叭。。。
OK,瞎扯半天有些说远了。。。话说回来,几个要点:
1、专业有源监听相对传统的HIFI而言,性价比是很高的,可玩性不见得低很多,关键是你是否适应这种声音取向,而专业设备试听又有难度,所以风险较高
2、建议大家视野可以开阔一些,比如B&M为代表的德国好货,国人可能知之甚少,那是因为老外都把好料自己留着玩了~~
3、监听喇叭也有分类,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说,MASTERING方向的喇叭会更适合一些。如果买到专门挑刺用的喇叭,听久了很容易疲劳
4、主监听系统虽然诱人,但是往往适合全吸音的专用声学环境,拆到家里不见得适合。一方面空间不够大,二来入墙的喇叭宽度很大影响声场定位,三来非强吸音环境容易高音能量过强
5、PC\MAC HIFI以及有源喇叭,在国外也是越来越普及的玩法了,减少在器材上的折腾多专注在音乐本身上,我觉得是好事:)
PC专机、ESOTERIC P70>DCS954、972>格林CC2时钟  系统1、ATC SCA2>atc50  系统2、OCTAVE V70 CLASS A>大通 DS-A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150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6-5-6
发表于 2012-4-24 16: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amme 于 2012-4-24 16:40 发表
如果首先承认我们是在制造音乐回放设备,承认我们的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在这样的局限条件下,我们可能有两种选择。

一是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尽可能地还原现场,而不管实际的听觉感受,即所谓监听;

或者虽然把精 ...


高价器材,卖的就是经验和手艺

奢侈品都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6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5-11-23
发表于 2012-4-24 17: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片一录完,艺术性的工作完成鸟。

作为重播,当然是越精确地反映唱片越好。

某部分清晰过头,是失真,是不精确~
emt986----->DIY 胆前----->Hd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7: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专业上做mastering的时候,用耳机还是很有优势的,可以把细节听得更清楚。当然高端的监听喇叭也可以把细节听得很清晰,但受环境影响还是更大的,而且最细微的细节,很难表现得象耳机那么清晰。用耳机监听基本不受环境影响,而且确实可以更清晰。

当然,这只是一种职业需求、工作的需求。hi-fi欣赏音乐是不同的。没必要硬追求听到那么多细节。更多是声音的享受、音乐的享受。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14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1-8-19
发表于 2012-4-24 17: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确就是一种失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64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10-9-14
发表于 2012-4-24 17: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看了,买HiFi就是买声音,挺主观的一个东东。发烧不容易啊,还得训练自己耳朵,还有脑袋,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34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5-3-17
发表于 2012-4-24 17: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也是这样,画面和含义也是模糊点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7: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弦乐四重奏 于 2012-4-24 17:38 发表
摄影也是这样,画面和含义也是模糊点的好。




说法上不太准确。不能说“模糊点好”,而是“不能一味追求锐利和清晰度”。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1 01:45 , Processed in 0.099501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