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很喜欢利用线材去调整出系统的最终声音,多年来一直接触和尝试形形式式设计的线材,也包括了很多不同级别的线材,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拖板用电源线是众多线材之中比较难选的一环,因为它不像为器材选配的线材 (一对一的配对),拖板上会接驳到多款不同的器材,每一件器材的声音个性更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选择合适系统的拖板线好比是一项对多项的组合配对,看到这里,相信你也开始理解到当中涉及的多个难题吧。
进一步举例,就是从价格上去考虑,如果拖板线比器材上用的还贵,就会产生本末倒置的感觉,如果选的太便宜(水平相对地差),又会直接限制到拖板上所有器材的表现,要取得这个平衡点,绝对称得上是选择线材的一大难题。
另外,拖板电源线难选的另一原因,它不能像讯号线或器材用电源线拥有"极为鲜明"的音色,因为这一条线会同时影响到多件器材,所以高平衡度,良好频宽以及的均匀能量分布,这些荷刻要求都成了一条好拖板线的必要条件;可是高平衡度的电源线却是很难找到,要不就是天价,所以必须有所取舍。

(关于线材的介绍,会随后更新)
就几句分享,只是想分享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 鸡线(工业线)的声音是最中正的,是比对中最好的参考,。因为大部伤厂家都是以工业线作为调声参考的
- 粗线不一定最有力气,幼线也不一定不适合当拖板线 (一般4mm以上就已经可以放心当拖板线)
- 多屏蔽不代表就是好,有的反而会形响到声音的自然度,相对容易偏旁
- 由于是与墙插最近的接触,不同插头分别十分明显
- 线材摆放同样是重要,对效果影响比预期大
- 平贵之间用于拖板线上体验出来的差距并没在器材般那么大,简单说,升级最贴近器材的线材更容易获得直接的提升
在我有限的经验看来,在线材上是没有甚么真正中性或者绝对平衡的,存在的只会是不同品牌间的相对比较,形成的一个无形共识。
较为理想的表现方式可以是这样的: 在加入某线后,不会明显大大的改变系统原有的风格,三频演绎以及能量分布,就能更接近中性或平衡,而我体会中一些拥有专业背景的品牌就能轻易达到这个目标,另外,一些中高阶线材(通常是次旗舰型号)的其中一个宝贵特色,就是在散发自身韵味同时又不会大幅盖过系统中原有的色彩。
其实看多了对不同品牌设计师的一些分享和访问,就会发现各个品牌确实也有自家一套理念,有坚持天价线价值的厂商,也有认为线材不需用那么贵的,有的说避震最重要,有的时常表明自家器材最中性白搭,卖电源产品的都说供电是一切。然而,中性或平衡不代表就是好,也不是都能讨好每个人,不同线材附件,一套系统好声也不反映于每套系统都合用,或者因为这样才是音响配搭的乐趣,还有折腾之处~
(接下来的更新,我会实际推荐两条我觉得价格不贵但适合用于拖板上的电源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