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nmsuper86 于 2015-1-18 21:43 编辑
最近借到了这款艺术家11.2耳放,听完之后感觉不能对不起借我耳放的菊苣,所以应该写点什么。lz没什么阅历,也没什么艺术修养,没有资格“评测”;因为最近忙,听音乐比较少,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具体的听感,就随意说说自己的感受好了。(个人感觉可能有区别,如有异议请轻拍)
说实话,第一次看见这个耳放,最吸引lz眼光的是两样:极其夸张的长宽比例和正面面板的巨大旋钮。
这个长宽比例让lz的第一反应就是莱曼耳放,不过还是感觉这个耳放的长宽比例更加夸张一些。这个长宽比造成的结果就是摆在桌面上的话,在水平方向只会占据很小的空间,据说作者设计的时候就是这么考虑的,希望能做一台放在桌面上的不占地方的日常用的小耳放。虽然其实体积也不小吧,但是比起spl、rkv等等这样的大块头还是要小不少的,以至于在rkv边上这个耳放会变得相当不起眼。
这个大旋钮手感是相当的不错,放在正面面板上很是经验。正面面板除了旋钮、耳机口和logo以外就没有别的了,体现出一种简洁的美感…… =========================================================================================================================================
好吧,说外观说了不少,又不想写长文,所以还是赶快说声音好了。 相信耳放作者所调出的声音,除了自己的实力以外,也和其对音乐的理解有关系。耳俱有一篇帖子专门介绍这台耳放,里面也有对作者的采访,所以对作者的背景就不再赘述了。基本上来讲,这台耳放的精神个人感觉就是“不加味精”。说实话,音频设备不加味精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 好的这面,相对适配性更强一些。不加味精的话,周边设备的声音就会被更大程度上的还原,这样的话可能更不容易出现“恶声”的搭配。 不好的这面,周边设备的问题也会被“完美还原”,无论是音源不好造成的那种干冷的感觉,还是耳机为了突出细节而刻意变细小的结像,都不会被修正,而是被完整的呈现在挺重的面前。 也就是说,lz认为像这样的设备,想出真正难听的声音难,想出真正好听的声音也难。想出好声音的话注定要对其他地方做非常高的要求。
这台艺术家11.2耳放就是这样一台设备,忠实还原前端及耳机的本来面目。注意,这里lz一直说的是“还原设备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还原真实的声音”,具体的原因还请继续往下看。
下面来说说试听设备: 信号源:lotoo paw gold lo直出 信号线:地摊货 耳放:羽商艺术家11.2耳放 电源线:地摊货 耳机:原线森海塞尔HD600/ 原线飞利浦Fidelio X1
笔者手头确实是没什么高级东西,不过这一套感觉其实也还算是比较适合用来评测的。首先paw gold虽然是便携设备,但是也还是当前lotoo家的旗舰。虽然其po实力有待商榷,不过既然是做录音笔的出身,相信其lo口应该素质不低并且也属于“还原”路线,相信和11.2耳放的理念还是比较契合的,看看同是还原路线的设备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至于耳机,这支hd600不是什么xx铜环版,xx初版什么的稀有货,只是一直比较新的版本的普通货色而已。而且据说这台耳放调音时候用hd600作为参考耳机,相信其推动hd600的表现应该还是可以用来展现其实力的。至于x1的话,和hd600不同的是,它比较注重味道的表现。低频比较厚重,却又比较硬;中频比较中性,不薄不厚,染色也比较少;就是高频有点发干,有点点发暗。整体上来讲结像比较大一些,横向声场比纵向延伸要宽不少。不过这只耳机比较好驱动,同时也是一只低阻耳机,算是一个对比吧。
声音上来讲,11.2这款耳放和paw gold搭配之后确实展示出很平淡的味道,既说不上气势,也说不上细腻。几乎一切都可以用“中性来形容”,不急不肉,不甜不涩,不冷不暖。这样的声音确实没有什么特色。相比之下笔者听过的hd600最让人感到惊艳的搭配还是和rkv mk3的那一组,真真正正是一种“金碧辉煌”的声音,就是给你一种“黄铜”感觉的声音。这种声音充满了特色,也十分讨喜,不过也许天天听下来早晚会有听腻了的那天。谁知道呢,毕竟不是自己的设备没法天天听(吐舌)。不过像11.2这种,走低染甚至无染路线的机器,更适合日复一日的用来聆听自己收藏的不同专辑也说不定。
Lz用来测试的专辑主要是: The Nordic Sound - 2L Audiophile ReferenceRecordings (2009) (24bit/96khz) Viennafest (16bit/44.1khz)
这款耳放的低频,在和hd600搭配时,表现不错。比如在2L这张专辑的第三首曲子时,不会出现量推不出来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推成一大坨分不开的情况。下潜中规中矩,应该还没有达到hd600的极限的感觉,不过也属于可以接受的水平了。在驱动x1时候,由于x1本身低频就比较肥一些,所以难免会表现出比hd600更肥慢的低频,但是并没有糊成一片。同时,x1低频比较硬的问题有所缓解,而且量有所减少,不过并没有丧失其本身的气势,是让lz比较惊喜的。
中频上,由于这两支耳机的中频可能都不算是很丰满的那种,所以在“还原”下,中频也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过根据试听结果表明,11.2与这两款耳机的搭配应对一些古典人声(像是歌剧一类的)还是绰绰有余的。得益于耳机本身的一些特性和音频本身的侧重点,使得这些人声的表现和流行人声差别很大。这两款耳机没有说出现十分贴耳的人声,而也是“还原”路线,还原录音时的现场感。(由于没有真实见到录音的场景,所以这个“还原”也只是臆测)
高频只能说还是泪。这里是最能突显出设备素质的地方之一,但是11.2这款耳放在高频上的表现却成了自己的短板。因为各种原因吧,这台耳放推出的声音虽然不会让你感到很粗,但在一些时候会让你感觉有些发干,而在极端情况下这个问题暴露的很明显,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失真。我知道这和全部设备都会有些关系。X1本身高频就不是强项就不说。hd600的话,lz确信是能发出非常优美的高频的,不过这款耳放并没有让它做到这点。不过作者本身也说过,受限于体积和成本,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希望能在接下来的作品里重点改善一下高频的表现吧。
最后来说一下,为什么lz一直强调还原的是“设备本身的声音”而不是“真实的声音”。其实我相信各位的资历应该早已知道这点了。想要让设备播放出一段音乐要经过太多太多的环节,从麦克风到耳机\音箱的振膜这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和预料的不一样,就不能做出自己想要的声音。所以办法就主要分成两种: 一种是不相信别人,在我的环节加上我的味道,这样虽然不能做出非常真实的声音,但是可以尽量做到作者理解的“好听”。不过如果每一部分都进行了修饰,这修饰和修饰之间就可能发生冲突,导致出现严重的“恶声” 另一种就是相信别人,我保证上一个环节传递到我这在传递到下一个环节的信号出现的变化最小。这种做法更有可能出现“真实”的声音,但是也更容易受到其余设备的影响,出现意料之外的声音,同时因为感官刺激不强烈,可能也难以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11.2这台耳放相信走的就是后者的路线,所以在良好的搭配下可能还原出很不错的声音。比如在良好的录音下,经过直白的模拟源并传递到优化过的耳机上,还是很有可能最大程度上展现出“真实”的声音的。(比如2l的录音搭配录音笔搭配hd600这套搭配就出现了还不错的表现)不过毕竟其余环节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能做到的,恐怕也只有“真实还原设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