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密度不足是其最大的毛病,尤其是中频,再加上低频难控制,声音不够细腻,不自然,solo推有点糟糕。NX03确实对味很多。 D2000欠缺一點紋理,以我自己的印象而言 原帖由 pkshan 于 2009-6-12 21: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各廠家的調音都是很嚴謹的,
哪像現在個個頻響過山車似的,這在當年是要拿去填海的:D
我想有問題的並不是廠商的調音
而是所謂「新不如舊」的奇怪心態;P 原帖由 音乐之神 于 2009-6-12 23:08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D2000声音比880稍暖些,不算很冷。
瘦+密度不足是其最大的毛病,尤其是中频,再加上低频难控制,声音不够细腻,不自然,solo推有点糟糕。NX03确实对味很多。
总结得非常好,音乐之神说出了我的一耳朵听感听得出来但是没法表达出来的东西。 原帖由 takase 于 2009-6-12 23:1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想有問題的並不是廠商的調音
而是所謂「新不如舊」的奇怪心態;P
倒也不光是“新不如旧”的心态,而是目前2000元这个价位的耳机在个性上都走得有点远……频响确实比较大胆,这个是客观存在的 原帖由 mayao11 于 2009-6-12 23:2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倒也不光是“新不如旧”的心态,而是目前2000元这个价位的耳机在个性上都走得有点远……频响确实比较大胆,这个是客观存在的
條件限定在歐陸三大廠的耳機的話,不同意
必須說新耳機比較考驗系統平衡和調校的功力,不是那麼容易出來好聲
頻響比較大膽?以歐陸三廠的耳機而言,那些峰谷大部分都是刻意營造的,目的並不是在求調味,而是在於模擬特定空間條件下頻段的衰減與增強,最終求的並不是染色加味,而是自然平衡的聽感
HD650如是、K701如是、DT990亦如是 當然並不是說上面提到的耳機就沒有自己的個性
但是我必須強調:個性跟癖性並不一樣,平衡的系統呈現出來的是
「個性」,而非「癖性」
個性是在不損害音樂本身,而加上獨特風格的「理解」
怎樣比較好聽,怎樣比較像真的,怎樣比較自然
癖性則是無論什麼音樂聽起來都一個樣
音樂聽起來都很HD650:只會注意到厚、肥、濃、糊
音樂聽起來都很K701;只會注意到亮、油、瘦、硬
音樂聽起來都很DT990:只會注意薄、刺、乾、爆
無奈很多人講這些耳機的時候,都是在講這些耳機的癖性而非個性,是因為耳機的定價太便宜了嗎?還是因為使用者根本沒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 本帖最后由 takase 于 2009-6-12 23:43 编辑 ] 真的是各花入各眼,但是这帖子很好,大家各抒己见。:D
回复 52# 的帖子
精彩。 原帖由 takase 于 2009-6-12 23:4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當然並不是說上面提到的耳機就沒有自己的個性
但是我必須強調:個性跟癖性並不一樣,平衡的系統呈現出來的是
「個性」,而非「癖性」
個性是在不損害音樂本身,而加上獨特風格的「理解」
怎樣比較好聽,怎樣 ...
”音樂聽起來都很K701;只會注意到亮、油、瘦、硬“
为什么偶都没感觉到呢? 意思就是,如果只注意到缺点,701就会那样,个人理解。 我觉得701不亮不瘦不硬,油不油不好说,小刺猬或者solo推就一点不油。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13 00:1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意思就是,如果只注意到缺点,701就会那样,个人理解。
亮、油、瘦、硬,我完全没这种感觉啊。
亮在哪?高频?
油在哪?染色?
瘦在哪?低频?
硬在哪?:(:( 原帖由 音乐之神 于 2009-6-13 00:1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音樂聽起來都很K701;只會注意到亮、油、瘦、硬“
为什么偶都没感觉到呢?
那是指就我所知,K701搭到不平衡的系統時可能會呈現出來的一些「癖性」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13 00:1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意思就是,如果只注意到缺点,701就会那样,个人理解。
也許我不該用那麼饒舌的講法....容易讓人搞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