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国飞星(Audio Physic)老板Dieter Kratochwil先生的交流记录
近几天在北京音响展,和来自德国的Audio Physic公司老板Dieter Kratochwil先生有机会做了比较充分的交流,收获不少,在这里我开个帖子和大家分享一下,也算是自我整理的一个纪念。这是我和Dieter的合影。蓝色的Audio Physic衬衫是德国佬送的,不代表我变成德国“飞星”喇叭的雇员或代言人,特此说明。:)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0 21:25 编辑 ] 直播中:lol 德国Audio Physic喇叭是目前德国国内主流的hi-fi喇叭品牌之一。这一点,我向德国朋友求证过,也有数据可以证明——去年德国的音响媒体对全国的大约400家hi-fi经销商做过一个调查,得到的结果是,Audio Physic喇叭是最受经销商欢迎的喇叭品牌。这是一个很高的品牌荣誉了。
Audio Physic这个品牌之前因为没有正式地进入过中国市场,所以知名度并不很高,只有一些资深的烧友、了解国外情况的烧友会知道。我因为有朋友是用家,所以早就接触过,当时还开帖子介绍过这个国内不太流行的德国品牌。
Audio Physic创立至今有27年历史了,据Dieter介绍,它最早的创始人做这个牌子纯粹是出于业余爱好,最初的项目是对当时市场上的喇叭做摩改,后来才发展为自己设计和制造自己品牌的hi-fi喇叭。公司从2个人逐渐发展为能自行设计和制造喇叭的知名品牌。如今,公司设立在德国的Brilon,喇叭从箱体、单元、分频器、脚钉,全部为自行设计开发。Dieter是公司的股东之一和实际管理者。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0 21:36 编辑 ] 尽管Dieter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人员,但是对其产品设计和产品的技术特点,如数家珍、非常熟悉。德国人的认真严谨态度,也在接触中表露无遗。举例来说,第一天在北京音响展的布置过程中,为了精确地对喇叭进行摆位,他就非常仔细地聆听了展会现场的Avantera喇叭(飞星目前的“老二”次旗舰喇叭),并且设法借得卷尺,对喇叭和后墙的尺寸进行精确到厘米的丈量。实际摆位过程中喇叭内坳的角度也经过前排、后排的仔细聆听来确定。
下图为今天下午的试听活动之前,Dieter在音响店内仔细聆听自己Virgo 25喇叭的表现。德国人对细节的关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他身上,可以清晰感觉到。 和Dieter先生的交流过程中,有一个词汇,是最经常被用到的,可以看出,这是厂家非常关注的一个技术要点。这就是:
振动(Vibration)。
对hi-fi来说,振动意味着什么?按照Dieter的说法:Vibration is poison。振动对音响而言,是毒药。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1 22:43 编辑 ] 男的很前面:lol 熟悉飞星喇叭的发烧友肯定会注意到一个技术特点:它是把大口径低音单元摆放在侧面的,而不是正面。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做法?Dieter给出的技术解释是,一方面,低音信号是没有方向性的,所以理论上可以摆在任何位置、可以朝着任何方向,不必朝向听者。另一方面,大口径低音单元在工作时会发出强烈的振动,如果将它安装在前障板,那么低音单元的振动能量必然会导致整个前面板跟着振动,并且这种振动将影响同样安装在前面版的中高频单元。厂家测量过这种振动,认为低音单元带来的这种面板振动是清晰可见的,对中高音单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也是清晰可闻的。从耳朵听,也可以听到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中高频不够纯净、不够凝聚。特别是指向性很强的高频信号,高音单元任何轻微的振动,都将导致高音信号的模糊。
Audio Physic的解决方案——低音单元安装在箱体侧面,可以避免这一振动问题,使得音箱的前面板尽量地“安静”,使得中高音单元的工作不受有害振动的影响。 :) 前排倾听 就坐 仅仅把低音单元安装在箱体侧面,还不够,Audio Physic还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式来使得低音单元对侧面箱体的影响也降到最低。那就是,低音单元是成双成对出现的,2个低音单元背靠背安装,一左、一右,分别面向喇叭箱体的内侧和外侧发声。这样,当两个背靠背的低音单元在同步工作时,它们彼此之间的振动,正好能互相抵消。虽然不是彻底精确的抵消,但确实大部分振动能量是可以抵消的。因此即使是对箱体侧面的影响,也能被降到很低的程度。
因此飞星喇叭的这个低音单元侧置、低音单元成对背靠背摆放的设计,主要的意图就是将低音单元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这种振动对箱体的影响、对中高音单元的影响,最小化处理。整个设计思路是围绕着“降低振动危害”进行的。
实际聆听,飞星喇叭的声音,确实全频都非常纯净、放松、自然。 很有意义的一次交流,感谢白版分享。 飞星喇叭的另外一个技术要点,我也简单提一下,那就是它是主张高、中、低音单元尽量协调一致、采取同样的结构、技术、材质。它反对那种高音用钻石、中音用陶瓷、低音用纸盆,或者类似这种高中低音单元采用不同技术、不同材质的做法。在飞星看来,堆砌顶级单元,并不能制造出最好的声音,因为不同形式的单元,其发声带有各自的声学特征,无法获得音色的一致性、无法做到全频的天衣无缝。而要做到最天衣无缝、最自然的声音,多路分频的各个单元必须尽量地类似、尽量使用同样的技术结构、振膜材料。
Dieter的这个观点,我是颇有感触的。联想到上周刚刚在上海音响展上听到的那对台湾劳伦斯喇叭,它用了顶级的钻石高音、陶瓷中音、Focan大口径低音,但声音确并未给我留下好的印象(参见我的上海音响展报道)。为什么呢?Dieter先生认为,就是因为它的不同单元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各自带有各自的特征,难以融为一个整体。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0 22:08 编辑 ] Audio Physic喇叭又是怎么样的单元情况呢?它的高音单元和中低音单元,都采用了锥盆形式的发声单元,而不是常见的球顶。我们知道锥盆单元一般是用于中低音的,高音单元一般情况是球顶,但为了求得全频的协调一致,飞星把高音单元设计为锥盆,而非球顶。其次,飞星喇叭的高音单元、中低音单元,其振膜的材质,是完全一致的,都采用了铝合金涂层的振膜。这样就很容易制造出全频音色、特征一致的声音,以最为自然的形式来表现音乐。
从个人角度看,这个说法,我也是能接受的。我自用的Marten Duke喇叭之所以有着很自然协调的音色,我认为和它的高音单元、中低音单元都采用了Accuton陶瓷单元有关系。从理论上说,假如一对多路分频喇叭的各个单元能采用相同的振膜材料,肯定是有好处的。 飞星喇叭厂家对“消除振动”的执着,还体现在其他方面。Dieter给了两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第一,飞星厂家对细节的关注甚至到了这样的地步——它在喇叭单元安装入箱体的螺丝的螺丝孔内,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避震材料Neoprene(杜邦公司出品的一种类似橡胶的合成制品)。也就是说,安装单元的螺丝孔内,先充填了Neoprene材料,然后再把螺丝插入和上紧。这样,安装完成后,固定单元的螺丝,和箱体面板的螺丝孔,并不是直接的接触,而是隔了一层Neoprene,它起到的作用,就是避震,避免喇叭单元工作时的振动去传导到箱体上。当然这种“避震措施”并不能完全阻止喇叭单元的振动传达到箱体,但至少这一细节措施能减轻箱体的振动。
第二个例子是,厂家在喇叭背后接线柱的内部,也使用了Neoprene材料进行封闭,起到同样的减震作用。顺便一说,飞星厂家非常注重喇叭接线柱的品质。Dieter说,有些喇叭用了很好的单元,但最后却用了很便宜的接线柱,这样留下的瓶颈是很成问题的,因为接线柱对喇叭来说是接受前面电信号进入的一道门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厂家做过实际的测试,能明确地表明接线柱会影响喇叭的表现。便宜的接线柱、昂贵的高档接线柱,会造成明确可闻的影响。最后飞星厂家采用的是贵但表现最优的WBT接线柱。
在接线柱这个环节上,飞星采用了优质的WBT制品,而且在安装到箱体时采用了Neoprene避震材料。这些对细节的关注,是十足发烧的手法。而且德国人并不是因为“发烧噱头”才这么做的,他们采取这样的做法,都是基于实际的聆听。
对于某些死活不愿意相信避震措施会影响声音的人来说,德国人的做法,是否有某些启示呢?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0 23:1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