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2-11-10 22:31:20
关于避震的事情还没有说完。最后,飞星的落地喇叭,底下都有四只圆形的“脚”。根据喇叭的大小不同,这种脚也有大小两种尺寸。这个“喇叭脚”竟然也是飞星喇叭自行设计的,采用了复合材料。根据Dieter的说法,喇叭底下的“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飞星自己设计和制造了这种特制的脚。
http://bbs.headphoneclub.com/attachments/month_1208/20120826_e92d421ab79221bf764ar0sCIwImlE91.jpg
下面还引出了一个新产品的信息——飞星计划利用设计这个喇叭脚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推出一款避震脚钉,独立出售。它既可以用于承放喇叭,也可以用来承放器材。Dieter此次来时带了一套样品。自然这套样品就落入我的手中。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0 22:34 编辑 ]
sigur79ros
发表于 2012-11-10 22:39:01
:lol 就等老板对于功放搭配的建议了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0 22:40:42
让大家先睹为快,这就是我拿到手的Audio Physic避震脚钉。我把2个正面放置、2个反面放置,这样可以清晰看到它的两面情况。我询问了它是用什么材质制造的,回答是复合材料、多层结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0 22:41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0 22:55:23
今天晚了,其余的交流,明天再和大家分享。:)
之后还会有和PAD创始人兼CEO的德州老头Jim Aud先生的交流记录。:)
yamuling
发表于 2012-11-11 01:42:28
数月前就买了:
飞星旗舰钉垫 2012年随Virgo25 plus推出的VCFIII Double M8
会有更自然的尾音
[ 本帖最后由 yamuling 于 2012-11-11 01:46 编辑 ]
苏苏
发表于 2012-11-11 02:59:41
:) :time: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2-11-11 09:42:25
很有内容,感谢白版分享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1 16:36:31
原帖由 yamuling 于 2012-11-11 01:4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数月前就买了:
飞星旗舰钉垫 2012年随Virgo25 plus推出的VCFIII Double M8
会有更自然的尾音
你那个是小号的,我拿到的最新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是大一号的。就这大小两种。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1 17:02:41
和Dieter先生也聊了世界各国的hi-fi市场、特别是hi-fi喇叭的情况。Audio Physci在三十多个国家有代理商,因此他也经常去各个国家考察当地的市场。据他的观察和心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hi-fi品牌,差异很大,包括在中国比较热门和流行的一些西方品牌,在欧洲,很少看到,很少有用家。其实这个事实很清楚地表明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烧友,有着不同的口味,对声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以欧洲为例,英国、法国这两个国家的顾客,对声音有着比较特别的审美口味,因此其他国家的hi-fi牌子是比较难打进去的,基本上可以说英国人就在用英国器材、法国人就在用法国器材。当然我们知道英国器材出口很多,特别是比较受亚太地区发烧友的欢迎,但法国的hi-fi器材,除了个别的具有国际影响外(如Focal),大多数法国的牌子都只限于法国市场,只服务于法国顾客,在别国是看不到的。这可能与法国人对声音的审美标准比较“特别”有关系。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1 17:10:47
美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人口加起来超过欧洲那么多国家的总和,因此美国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但美国消费者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喜欢那种澎湃低频的,要求声音浑厚有力、外向、动态猛、低频轰鸣。而这恰恰并不符合Audio Physic的声音观念——Audio Physic的喇叭追求的是声音的自然重播,不追求“音效”,不做澎湃式的低频。那怎么办呢?厂家曾经一度考虑过为美国市场特别做“美国版型号”,基本就是加强低频,以满足美国市场顾客的喜好。但经过仔细的斟酌后,厂家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从道理上说,厂家应该有自己的声音理念,不应该去迎合市场。
我觉得这个决策虽然从商业角度说未必聪明,但却是值得尊敬的。一个严谨、有自己理念的厂家,确实不应该为了迎合市场而妥协和扭曲自己的追求。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1 17:17:51
Audio Physic的喇叭是如何进行设计、如何完成设计的?这又是一个我很感兴趣的话题,就这个话题,我也和Dieter做了一定的探讨。
首先明确一点,飞星喇叭厂是有自己固定的设计团队的,而且有一个领头的总设计师,而不是甲乙丙丁各搞各的,或者隔几年换一个设计师。那样搞的话,声音就容易丧失品牌特色,变成没有一致性、连贯性、风格感的变色龙。飞星的总设计师,虽然我没有问他的具体姓名,但已经为公司服务了很多年,简单说,Audio Physic有一个稳定的设计团队。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1 17:26:51
德国人非常讲科学的方法。飞星喇叭的设计,其起端,或者说第一步,是数学模型(Mathematic Model)。当然这是非常专业而专用的数学模型,是厂家根据自己多年的喇叭制造经验而建立起来的,不是随便外面可以花钱买到的。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师可以建立起一个新产品的理想参数,以此作为设计的起点。
下一步就是根据数学模型所告诉厂家的理想参数,进行工程样品的制造。
在工程样品完成之后,设计师和他的团队,就会对样品喇叭进行评估、修改、调整。这个过程,就是人耳参与的了。Dieter说,在喇叭的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选择”,各种可能的材料、方案、做法,设计团队都要进行评估,以确定成品喇叭采取的方案。这些“选择”,基本就是靠人耳来完成的。在厂家,有多套“参考系统”,样品喇叭会接在参考系统上进行实际的对比聆听。
颇有意思的一点是,Dieter告诉我,飞星喇叭总设计师的个人听音室,也就是他用来试听和评估喇叭的地方,并非经过完美声学处理的房间,而是尽量模拟实际的家居环境,混响时间接近真实的家庭环境。因为考虑到购买喇叭的顾客,不会有完美处理的听音室,所以在实际的家居环境中能出好声音,是更为切实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1 19:18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1 17:38:22
交流中很自然地提到了“参数和主观聆听”的问题。Dieter先生很清楚这个问题,说在各个地方都有一些人,是只相信参数的“技术狂”,但对Audio Physic来说,参数的主要意义,是通过测试,保持成品喇叭的一致性,而从设计的角度看,最终的设计,肯定是由人耳完成的。直到人耳觉得ok,才是ok的。参数完美,没有用处。
那么,一对喇叭如果各项测试参数优秀,是否一定好听?Dieter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有些喇叭可以各项测试参数都很优秀,但实际听起来象shit。
他说,世界各地的hi-fi杂志,在评价器材时,都是主观聆听的,或者只有主观聆听,或者是主观聆听为主,附带一些参数测试结果。hi-fi本来就应该如此。而且如果我们注意的话,会发觉主观聆听和测试数据之间的关联并不大。比如美国Stereophile杂志,一直是喜欢主观聆听+测试的,在器材评测报道里,既有主观聆听,也有参数测试,但这两个部分常常是割裂开的。有时候当我们在试听中发觉了声音的某些问题,然后才去测试指标里面寻找可能解释它的线索,加以印证。
技术参数能反映的关于声音的信息,也是十分有限的,远非声音的全貌。Dieter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前面说过厂家对比过普通廉价接线柱和WBT优质接线柱,实际聆听表明WBT接线柱的声音明确更好,所以飞星使用了WBT的接线柱。但如果使用不同的接线柱,对喇叭进行测试,那么测试数据反映不出WBT接线柱的优越性——测试数据是一样的,不管是10块钱的接线柱还是500块钱的WBT接线柱。如果我们只看测试数据,那么WBT接线柱似乎根本没有意义。但耳朵告诉我们,使用WBT接线柱时,声音明显更好。所以这是一个实际的例子——厂家的决定基于聆听,而非测试数据。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11-11 19:23 编辑 ]
yamuling
发表于 2012-11-11 17:39:53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11-11 16:3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那个是小号的,我拿到的最新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是大一号的。就这大小两种。
恩,我的相比原来的VCFII,已经是大号了,可以看到比原先的飞星ScorpioII盖子还大了一圈,配合virgo25周年以上的型号才是最合适。
我这套脚钉垫的承重是每边80kg,小号只有40kg。
看上去版主的这套更像是给书架或者设备用的垫材,代替原来的2代,因为没看出来怎么固定到原先的脚钉位置呢。
PS,我买的时候,VCFIII也没有正式推出呢,直接邮件问才能买的:lol 最近吃了很多螃蟹。
小白
发表于 2012-11-11 17:43:03
在试听和评估喇叭时,具体听什么最为重要呢?Dieter说飞星厂家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声。所以首先必须听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声的重播。
这里并不是说要把人声搞得很突出、很甜美。绝不是这个意思。飞星厂家追求的是尽量自然的人声。当喇叭播放时,能感觉到房间里喇叭之间就站着一个真人演唱,嗓音真实自然、没有扭曲和失真。
虽然人声的频谱不宽,没有低频和极高频,但人声的频谱包含了最为敏感、最为重要的中频段,这是音乐中信息量最丰富、人耳也最为敏感的部分。如果人声重播不好,按Dieter的说法,那完全不可能重播好其他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