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9-12 11: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2 10:52 发表 
晕,今天上午忙着去看sony A900 的争论,回到这里一看,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没有结论:好像每个人都明白,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明白.回到争论的焦点上,时的误差现在都是达成一致观点,任何一个事物过程都是有时的,而且世界上任何两个过程都不可能耗时完全一样,但问题是: jitter是个时基误差,这个基是什么?是硬盘吞吐能力,clock的精确控制?在文件传输和复制过程中,是没有这个基的,当然它有一个处理的速度上限,不超过这个上限即可. 上面红字部分恰恰是争论焦点之一,我已经反复多次说过,文件拷贝有其自身校验机制,只要文件校验程序通过,基本的数据信息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这个过程是没有所谓的误差的,从结果看,一个文件拷贝到一个位置,静态的看两个文件,是不存在jitter的.我们应该从结果看这个事情,很多人非要从过程看这个事情,这样的讨论是没有价值的.
这一段话说明你还是没有弄明白什么是jitter!
什么是时基误差,基在哪?给你再说明白一点儿。
就以音轨来说,一段一分钟的音乐,分成60份,每份是一秒。这句话能看懂不?基在哪?这里的基就是指要让这一分钟的音乐不管是分成60份还是600份或者6000份,每一份都要一样长。为什么会有时基误差呢?那就是分成6000份以后,其中的某一份比方说第100份和第101份变成不一样长了,不管它是长了还是短了,它都叫jitter了。在宏观上来看,这一分钟的音乐仍旧是一分钟的音乐,但是在构成这个宏观音乐那些细微的片段产生了偏差。这个偏差不是造成了数据的错误,不是造成了数据本身的改变,数据还是那个数据,只是在传递过程中有了一点“问题”,是“问题”不是“错误”,这是俩概念。
还有,你说得那个文件拷贝的所谓自身校验,一看就知道你是在什么地方搜索来的,既没有理解,也没有思考,甚至你都不知道什么是文件的自身校验,你要是知道文件的校验机制,你就知道这个工作机制其实也是产生jitter的一个原因。当然,这个话题扯远了。
再给你说一遍:再说一遍,jitter是产生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它不是错误,不是误码,不是一个可以保存在CD、硬盘、缓存中的一个可见可分析的数据,除非我们去测试和观测它。而测试和观测也一定要建立在动态下,你传输完了,文件都写好了,你拿着文件和原文件对比,那对比的是数据本身,和jitter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你那个“从结果看问题”的提法,本身就说明了你还是没有弄懂什么是jitte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